秀洲以“開門七件事”構建市場非公黨建新常態

社會 嘉興市場監管 2017-04-15

嘉興市新塍菜場位於秀洲區新塍鎮勝利北路,是全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農貿市場,市場輻射範圍包括江蘇省在內的周邊20多個鄉鎮街道,約6萬人口,近年來相繼被評為首批省文明示範市場、首批省放心農貿市場和市本級首家農村四星級文明規範農貿市場。為發揮商品交易市場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將黨建工作融入市場長效管理,秀洲區市場監管局黨委聯合新塍鎮黨委以“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百姓“開門七件事”為切入點,指導新塍菜場黨支部打造民生黨建放心家園,構建市場非公黨建新常態,全面提升了市場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日前在全省個體工商戶和商品交易市場黨建工作“互查互學互促”專項活動中,得到檢查組成員紛紛點贊。

一、黨員是一捆“柴”,支部是菜場科學發展的“助力劑”

群眾在哪兒,黨的支部就建在哪兒。2013年5月,根據省工商局與省委組織部、兩新工委聯合出臺的《關於加強個體工商戶和商品交易市場黨建工作的意見》,新塍菜場8名黨員通過無候選人直選的方式選舉了黨支部書記,成立了市本級首個農貿市場黨支部。支部黨員中有菜場管理員、有肉攤經營者、熟食經營者,也有商城個體戶,支部成立四年多以來,黨員教育有內容、學習有場所、活動有陣地,他們不斷地聚木為柴、聚火成光,為民生黨建服務平臺放心家園的創建奠定了組織基礎,也為菜場科學發展實現了助力提升。

二、黨員是一粒“米”,支部是菜場誠信經營的“營養劑”

菜場黨員帶頭示範,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惠民利民、便民服務的良好氛圍,共創健康市場,打造放心家園。新塍菜場黨支部為每位黨員經營戶量身定製了“亮身份、做承諾、當表率”的“三亮”標識牌,鼓勵黨員爭創“誠信崗、示範崗、先鋒崗”,建立起一個集放心菜品、放心秤、放心檢測、放心攤位評價體系等為一體的放心指數評價體系,用這條放心指數提升群眾的滿意指數。菜場檢測室成為全區首家免費向公眾開放的農村農貿市場快檢室。黨員經營戶始終保持著經營行為“零投訴、零處罰”,呈現了黨建引領下公信可靠的市場秩序。

三、黨員是一滴“油”,支部是菜場文明和諧的“潤滑劑”

整個菜場被劃分為6個網格化管理責任區,對應相應的黨員網格長,菜場黨支部健全和完善了各項內部管理制度,配套出臺了“黨員問事、黨支部提事、經營戶協會議事、菜場管委會辦事、經營戶和顧客評事”的“菜場五事工作制”,對菜場經營戶和管理人員推行制度化、規範化管理,開展實務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貫,促進了菜場管理者和經營戶、經營戶和顧客、經營戶和經營戶之間的交流,確保各區域、各出入口、各路段的人流物流暢通,經營秩序井然,黨群關係融洽,環境衛生狀況良好,服務質量得以提升。

四、黨員是一把“鹽”,支部是經營管理髮展的“調味劑”

菜場黨支部創新市場管理,引領特色黨建、提升市場活躍度,定期組織開展“你點題 我檢測”、磨剪刀、理頭髮、量血壓、愛心義賣等活動,創辦了放心家園管理站,作為一個民生黨建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設立了市場管理一站式服務大廳、黨員志願者聯盟、民情信息服務站點、放心檢測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惠民直供產銷服務聯盟等六大機構,創辦了新塍菜場民生黨建專刊,引導廣大經營戶富而思源,回報社會,也使平淡的市場管理和運作,增添了許多有趣滋味。

五、黨員是一瓶“醬”,支部是菜場黨群共建的“孵化劑”

菜場黨支部成立了黨建孵化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以展現民生黨建的“開門七件事”,從點滴關懷入手,孵化組織,發展黨員,壯大隊伍。以“三會一課”等黨的組織生活為基本形式,堅持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組織黨員深入開展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深入對標檢視,以學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幹,不斷煥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並推動黨員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個轉企”等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大力營造“人人勤學習、人人講自覺、人人做示範”的活動氛圍。

六、黨員是一罈“醋”,支部是菜場爭先創優的“催化劑”

菜場黨支部每月組織開展放心攤位評星定級活動,根據放心指數評價體系,分別通過經營戶互評、顧客點評、市場考評,綜合得出評價分值,每月將當月放心攤位公示上牆,對於年度表現優秀的攤主實行政策傾斜,給予招投標攤位費8%的獎勵。同時積極開展黨員“先鋒指數”考評工作,強化對市場黨員的監督、考核、評比,有效帶動了市場經營戶文明、守法、誠信經營的氛圍,提高了市場的誠信度和社會影響力,催化著整個市場向著更好的方向不斷進步,實現社會交易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新塍菜場年度交易總額已連續4年突破3億元。

七、黨員是一杯“茶”,支部是菜場文化建設的“融合劑”

圍繞民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民生,菜場黨支部為此創辦了民情信息中心和文化活動場所,黨員作為菜場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推動者,他們為經營戶和顧客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在服務大廳添置了液晶電視、音響來播放宣傳片和微電影,同時充分利用黨員幹部遠教平臺、民生講堂、保健講座、政策信息宣傳中心等多種載體,不斷豐富文化服務載體,提升文化服務品位,以滿足經營戶和顧客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達到“以文有市、以文興市”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