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聞|雖無血緣關係,臨沂這個19歲女孩撐起一個大家

社會 齊魯壹點 2017-04-01

今年19歲的女孩石鑫,十年前隨改嫁的母親從鄰鎮來到臨沂市蒙陰縣桃墟鎮陡山村生活。其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繼父無勞動能力,家裡還有一位86歲的奶奶。石鑫不僅要照顧這一家人,還主動照料著因腎病綜合徵癱瘓在床的堂哥,柔弱的肩頭挑起了兩個家庭的擔子。

繼父給了一個家,她又多了不少親人

“沒有孫女,這個家就完了。”石鑫的奶奶今年已經86歲,在她看來,這個外來的孫女比親孫女還親。十年前,石鑫隨改嫁的母親搬到陡山村。繼父石運啟年輕時一直未婚,直到年近五旬才與石鑫的母親組成了家庭。石運啟天生體弱多病,養活自己都有些困難,石鑫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發病時大喊大叫,沒人能控制得住。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很難走上幸福之路的家庭。

“能收留我媽,就是我的恩人。”從小飽嘗人情冷暖的石鑫,母親是她的全部依靠。在她眼裡,繼父給了母親一個遮風擋雨的家,這個新家裡的人就是她的親人。

2015年9月,石鑫大伯家時年35歲的堂哥石少磊,因腎病綜合徵併發腦血栓癱瘓在床。隨後不久,石鑫的大伯又被查出患有肺癌,並且已經發展到晚期,這一少一老相繼臥床不起。

石少磊因長年患病,一直沒有成親,他的母親已去世多年,在外地打工、成家的弟弟石建東成了家裡唯一的頂樑柱。接踵而至的意外,讓石建東面臨兩難境地,辭職回家全職照顧父親和哥哥,不僅他們的醫藥費沒了著落,自己的小家庭也將暫時失去依靠;不回陡山村,病榻上的父親和哥哥誰來照顧?

為難之時,石運啟打算代為照顧自己的大哥和侄子,但石鑫卻提了“意見”。“繼父的身體不好,幹不了這個活,他的親人就是我的親人,況且少磊大哥沒病倒時對我們家很照顧。”憨厚朴實的石鑫主動攬了活。

儘管沒有血緣關係,從兩年前起,石鑫每天在兩個家庭間往返,重複著洗衣、做飯、端水、喂藥等這些瑣碎的事務。2016年8月,石鑫的大伯安詳離世。石鑫肩上的擔子卻並未減輕。石少磊每天都得服藥,為了不讓他久臥難受,石鑫堅持每天上午把他從床上扶起坐到椅子上。可是石少磊的身高接近1.8米,癱瘓後僅左手和頭部能活動,柔弱的石鑫想給他翻個身都困難。這個簡單的動作,每次都要累得石鑫滿頭大汗。直到今年春節前,其他親屬幫忙在石少磊的床頂裝了一部電動吊機,石鑫才能依靠它輕鬆地把石少磊從床上扶起。

暖聞|雖無血緣關係,臨沂這個19歲女孩撐起一個大家

石鑫正在照顧堂哥石少磊

幹活堪比壯勞力,患上一身病

3月22日上午11點多,記者在陡山村見到石鑫時,她剛從鎮衛生院看病回來。

“石鑫的舊傷還沒好利索,又下地幹活。”蒙陰縣選派駐陡山村第一書記任昌順說,兩個多月前,石鑫騎著摩托三輪車去給石少磊買饅頭時不慎摔倒,腰部扭傷。眼下正是春耕時節,石鑫還料理著家裡的3畝多耕地,前一天她就開著微耕機翻耕了一天的桃園。雖然微耕機比手扶拖拉機尺寸要小,但耕地時抖得厲害,還得使勁往下壓,壯勞力幹上一天都頂不住。石鑫以前的腰傷還沒好利索,勞累引起了舊傷復發。

陡山村三面環山,是一個水庫庫區貧困村。村裡與石鑫同齡的人,要麼還在上學,要麼已外出打工。暗淡的膚色,粗糙的雙手,緊鎖的眉頭,石鑫身上留下了同齡人不曾承受過的生活印記。

石少磊血管內的血栓不但阻礙著他的肢體活動,還在一步步吞噬著他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渴了餓了現在還能說出來,要是嘴都不會張了可咋辦。”去年夏天時,石少磊還能清晰說出自己的感受,如今想說一句話都費勁,石鑫害怕堂哥有一天變得連吃飯都不會咀嚼。

儘管石鑫想盡自己的全力操持好兩個家庭,但這個擔子對她來說有些沉重。思維不連貫的母親時不時給石鑫添點亂,堂哥石少磊每況愈下的身體則給她帶來了無盡的憂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祥 邱明 通訊員 李剛 實習生 劉雙瑞)

編輯:吳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