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社會 中國黔西南 2017-05-07
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對於不能回家的人,“家書抵萬金”

對於寫家書的人,“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

對於等待家書的人,“此書未到心先到”

一封家書,講述一個歷經58年的故事

……

(向上滑動啟閱)

一封家書:

4月13日12時,在興義市公安局泥凼派出所的幫助之下,來自湖北的李瑞芳、李瑞文、李瑞榮三姐妹憑著父親遺留下的一封58年前模糊家書,因此得以和父親李貴廷(已去世)遠在泥凼鎮的家人溫暖相擁。僅憑一紙家書就找到了失散60年的家人,這是怎麼回事呢?為此,記者採訪了負責此事之一的民警夏明雲。

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泥凼派出所民警夏明雲講述這個尋親故事

黔西南日報記者 桂鬆 攝

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58年間的三個不巧

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58年前的家書

60年前,李貴廷當兵而選擇去了湖北,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從此身處異鄉,而異鄉也成為了他安家立業的第二個故鄉……

一出門好幾年沒有回信,李貴廷在泥凼的家人便擔憂了起來。於是,弟弟李貴發開始給遠在湖北的哥哥寫起了信,信中除了問問哥哥的近況之餘也會提及家鄉的變化。信,一寫就寫了無數封。但“不巧”的是李貴廷只收到了無數封信中的一封,那封信落款日期寫著“1959年3月22號”,距今已有58年之久。

“父親拿著信時,千念萬念都想回故鄉找自己的家人,嘴裡不知反覆唸叨著什麼,眼睛痴痴地看著落款‘你弟弟 李貴發’。多年過去,回鄉尋親的事因這樣那樣“不巧”而錯過,那一紙家書在他手中一拿就是58年。”李貴廷的女兒李瑞芳說。

李貴廷總因一些事而錯過時,但他未曾知道泥凼的家人始終如一的牽念。

在此期間三弟李貴延也當了兵,去了上海。帶著家人牽念又不甘心的他,毅然決定到湖北找到哥哥李貴廷,“不巧”的是終究還是無功而返。就這樣,三個“不巧“阻斷了這一家人間的相聚。

58年後的三個巧合

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三姐妹與部分家人合影

親情是什麼?她是思念的起始,但,又沒有終點,是一種對家的留戀,一種對團圓的渴望。

58年後的4月13日9時,來自湖北的李瑞芳、李瑞文、李瑞榮三姐妹帶著對家人的思念,以及父親遺留下的那封早已泛黃得有些模糊的家書,從湖北一路導航找到興義市泥凼鎮。到達目的地的她們茫然無措,只好求助於泥凼派出所。

拿到家書的民警立即對其提供的信息展開調查,家書中寫有的人名“李貴廷”與地名“據彎”成了民警突破的關鍵點。

然而,大概因為年代太久遠,無論民警如何檢索、如何查找,均未找到有用,哪怕有一絲關聯的信息,甚至於還問了一些年長的長者。最終,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有效性的突破。

這時,剛到所裡上班兩天的民警夏明雲突然想到泥凼恰巧有一李姓親戚。親戚又聯繫大山坡組組長,熱心的組長主動聯繫了夏明雲,並早早在村子路口等待尋親的三姐妹和民警。最後得知江邊村大山坡組的確存在一李姓人家,且字輩也剛好對得上,一些基本信息也恰巧吻合。

為了找到家人似乎已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能試一試。到了大山坡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雙方站到了一起。“太像了!太像了!和我父親長得太像了!”見到對方一男子,李瑞芳激動地告訴夏明雲。

在核實信息過程中發現,信中所提人名(含小明)及其餘之事恰巧均能對號入座,唯一有偏差的是信中的“據彎”究竟是不是眼下的“店彎”?雙方犯了疑,但天下之大,地名之多,誰也沒法做出保證。

在雙方激動卻又不敢相認之際,李貴延的一孫子講了一則事。在爺爺去上海當兵期間,親自去湖北找過一親生哥哥,最終沒能找到,回家後恰巧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爺爺故去多年後,還能同他在世時思念多年的那一房家人團聚。

聽完的那一刻,雙方才恍然大悟:那個地名只是當年寫錯了而已。旋即,雙方不約而同熱淚盈眶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那一刻,一封經過歲月的侵蝕有些模糊但鄉音依舊不改的家書,將割斷了60年的親情又重新連在了一起……

萬般感謝,千里送錦旗

一封58年前的家書,幫她們在黔西南尋回失散60年的親人~

“為民排憂、心繫百姓”的錦旗

當李瑞芳三姐妹同失散60年的親人重逢後,激動萬分,對民警連聲稱讚,萬分感激。

5月5日,李瑞芳、李瑞文、李瑞榮三姐妹將書寫著“為民排憂、心繫百姓”的錦旗通過郵寄方式送到興義市公安局泥凼派出所感謝幫其尋找到親人的民警。(黔西南日報記者 鄧忠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