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特檢院襄陽分院創新業務管理模式成效明顯

社會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7-06-24

□ 鄧 毅

今年以來,湖北特檢院襄陽分院始終堅持把業務管理的科學有效性作為重要抓手,通過創新管理模式、嚴格考核舉措、強化隱患報送等手段,不斷強責任、重落實、抓實效,使單位的業務工作逐步呈現出運轉有序、科學高效、用戶滿意度高的良好局面。截至6月中旬,共檢驗特種設備8133臺,同比增長33%。檢驗壓力管道67.8千米,氣瓶2751只。查出、報送各類安全隱患134起,為確保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為進一步規範檢驗業務,為廣大特種設備用戶提供安全、可靠、及時的檢驗檢測服務,襄陽分院不斷在管理模式上抓創新,通過結合各級部門規定,深入檢驗現場調研論證,及時制定出臺了新的《湖北特檢院襄陽分院檢驗業務流程》,給整體業務注入了新的生機。整體內容具有5大特點:一是全面“統一”。將所有設備的檢驗工作流程環節及節點時限統一到一個流程上,改變了過去設備不同、要求各異的局面,實現了高度統一的管理模式。二是規範嚴謹。進一步對檢驗受理、資料審查、檢驗安排、報告出具等環節的內容做了規範細緻的界定,把時間限制統一劃分為檢驗受理1個工作日、資料審核2個工作日、現場檢驗(監督檢驗3個工作日或定期檢驗5個工作日)、報告出具7個工作日,並統一印製了各類申報文書格式。三是強調關鍵環節。重點對臨近檢驗屆滿週期設備的檢驗業務給予了特殊對待,在安排檢驗上專門開闢了“綠色通道”,在出具報告上重點強調了在屆滿前5個工作日出具結論為“合格”與“不合格”報告的新規。四是信息報送更明確。對檢驗工作中發現的重大隱患,縣市區檢驗的由檢驗人員直接將《檢驗意見書》送到當地監管部門。市區的檢驗室在下一個工作日交至業務室,由業務室當日掃描後放在特設群網上,並在每週的第一個工作日通知監察機構來領取《檢驗意見書》。五是可操作性強。由於環節科學、內容直觀,使參照執行效率大為提高。如執行流程過程中,只要時刻牢記“1、2、3(或5)、7”這組數字,便可確保工作不出偏差、不脫節。

為促使整體業務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襄陽分院重點在業務和質量考核上嚴管深抓。為突出考核有效性,專門成立了襄陽分院檢驗質量考核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市局特設監管人員及副院長擔任,各檢驗室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每月對質量技術室抽取的檢驗報告進行審查,並在審查報告上簽字。其間,考核小組的成員由領導小組輪流選派。現場檢驗質量每月由副組長分別帶領質技室人員進行現場考核,做到所有檢驗項目全覆蓋。

在業務考核上,該分院實行逐月考核,逐月獎懲兌現。對每個環節不符合規定的扣除相應科室一定額度的績效工資,並依次累加。其中扣款總額的40%由室主任承擔,剩下的60%由室主任分配到具體檢驗員,並在當月執行到位。在質量考核上,以規範檢驗程序和發放報告合格率100%為目標,上半年,通過定期抽查報告127份,重點糾正了報告錯項、漏項等52條常見共性問題。通過16次不定期深入檢驗現場隨機檢查,及時制止不符合質保體系的現象,進一步提升了檢驗人員使用儀器設備、執行標準規範的嚴謹程度,把好了源頭質量關。同時,為進一步提高電梯行業一線作業人員電梯檢驗質量,襄陽分院還聯合襄陽市電梯行業協會對該市50餘名電梯作業人員的自檢能力和相關表格的規範化填寫開展了一次專題培訓,印製各類統一格式的報告6000餘份。

今年上半年,襄陽分院共向當地監察機構報送各類隱患信息300餘件,反饋不合格報告60餘份,有效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避免了多起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今年1月份,該院檢驗人員在檢驗湖北瑞達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橋式起重機時,發現11臺設備存在鋼絲繩斷絲變形、吊鉤脫鉤無效、制動器性能無效、門聯鎖無效等安全隱患126起。5月份,在對谷城縣“盛世中華城”小區電梯開展定期檢驗中,發現5臺電梯分別存在曳引輪磨損、緩衝開關無效、底坑進水等重大安全隱患,通過重點反饋整改,有效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6月份,該院在對宜城宗富液化氣站一臺32立方米的液化氣儲罐開展定期檢驗中,通過超聲測厚檢測,發現距液位計端的筒體中下部壁厚腐蝕存在夾層缺陷,通過一年的監控使用後,在去年檢測的基礎上面積出現進一步擴大,且原因不明,對此,檢驗人員立即判定停止使用,並在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向企業出具了檢驗意見書、將問題作為“重大隱患”信息向監察部門進行了報送,有效規避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中國質量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