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讓優質醫療資源下到基層

社會 掌中淄博 2017-04-19

“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這是很多基層醫院的真實寫照。百姓到基層醫院就診,一怕沒有專家,二怕沒有好的診療條件。而在淄博高新區的多處鄉鎮醫院,前來就診的群眾絡繹不絕。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高新區的百姓沒有顧慮,放心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

名院專家“落戶”家門口

“年紀大了就怕去大醫院排隊掛號,自打市中心醫院專家在家門口坐診後,走路十幾分鍾就能掛上專家號,來這裡看病挺放心。”13日早晨,家住北石村的張大媽走進石橋中心醫院就診。張大媽就診的石橋中心醫院,是高新區三所衛生院之一,也是全市第一家淄博市中心醫院醫聯體協作醫院。自2016年高新區管委會與淄博市中心醫院正式簽署“區域醫療聯合體”協作幫扶協議後,市中心醫院的專家團隊定期到石橋中心醫院開展門診坐診、教學查房、親臨手術、病案分析、業務講座等一系列緊密幫扶活動,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價廉和便利的三級醫院醫療服務。

石橋中心醫院和市中心醫院“聯姻”,搭建親密型“醫聯體”,衛固中心衛生院與市第七人民醫院、四寶山衛生院與市第八人民醫院、高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世博高新醫院也相繼實施了“1對1”醫聯體組建模式。在此基礎上,世博高新醫院與山東省齊魯醫院組建醫聯體,並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建立以學科幫扶為重點的協作關係,使“醫聯體”層次水平走向全省全國。專家下基層,名醫送上門,高新區醫聯體改革獲得群眾紛紛點贊。

“綠色通道”開啟零等待

基層“冷門”醫院的變化得益於“醫聯體”,讓原本難以生存的基層醫療機構重獲生機。“醫聯體”的發展目標就是要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其中雙向轉診制度最受高新區百姓歡迎。

近年來,高新區審時度勢,積極建立醫聯體內雙向轉診制度,保證上轉通道的暢通和下轉通道的落實。經高新區轉診的患者能享受到優先接診、優先住院等服務,預約醫聯體內市級醫院各項大型檢查享有優先權。據瞭解,就向上轉診而言,現在通過“醫聯體”轉診的患者優先以急、重症患者為主,而對從大醫院到社區醫院的“下轉”而言,“醫聯體”更是意義重大,患者“下轉”既符合“小病在社區、康復回社區”的醫改精神,同時緩解了大醫院醫療資源緊張的難題。

以石橋中心醫院為例,高新區區域醫療信息平臺鋪設到村衛生室,心電圖及影像拍片通過互聯網直接傳輸至市中心醫院,由市中心醫院醫療專家進行甄別並出具診斷報告,從傳輸到反饋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據瞭解,高新區已累計向市中心醫院傳輸心電圖7494份,發現異常心電圖2979份,189名急性心臟病人得到及時救治。

快速傳輸、及時診斷、準確反饋,高新區逐步形成“三級甲等”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通、物通、醫通”,構建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新格局。淄博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曹修亮告訴記者,“積極推進醫聯體內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工作,實現小病在村居、康復在基層,大病、疑難危重病在大醫院治療的目的,真正落實居民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為高新區的廣大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聯”出培訓新模式

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福平是石橋中心衛生院的幫扶專家。他除了定期坐診和日常查房外,還要完成培訓陪診醫生、分析研討典型病例等工作。

在高新區,像徐福平這樣的幫扶專家還有很多,這也是高新區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的一個集中體現。高新區根據醫院發展計劃及群眾就醫需求,由市級醫院選派固定的中級以上職稱醫師,每週定期到衛生院進行坐診、住院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同時作為基層醫院重點科室學科的帶頭人,為鄉鎮衛生院培育一批技術突出、具有高新區特色的重點專科,拓展發展空間。

在幫扶的基礎上,高新區與市級醫院建立了結對帶教的人才培養機制,藉助市級醫院專家優勢,不斷為高新區輸送“新鮮血液”。在“一對一”的結對帶教下,進修人員可進入市級醫院進行門診坐診、查房及參與手術等醫療工作,並建立彈性、短期進修學習模式,培訓效果顯著。石橋中心衛生院醫生孟娜告訴記者,專家的指導讓她受益匪淺,業務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有了質的提升,有更大的信心為患者診療,老百姓也更信得過。

“醫聯體”改革走得更遠

在整個的採訪過程中,記者真切感受到高新區“醫聯體”改革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由最基層的村衛生室到市二、三級醫療機構到省、國家級高層次醫療機構的醫聯體構架形成,分級診療通道徹底打通;

發揮鄉鎮衛生院專科特色及地理位置等優勢,充分利用市級醫院資源解決高新區無區級醫院的短板,變被動為主動;

“1對1”的醫聯體組建方式更有針對性、幫扶資源更充足;

通過組建醫聯體,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得到切實提高,群眾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度、認可度提升,為分級診療打實基礎;

醫聯體的有效運行,使高新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用一級醫院的收費標準享受到“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緊密型“醫聯體”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它的背後是政府的統籌指引。正是由於政府購買服務,“醫聯體”改革走出了堅韌的步伐,高新區基層醫療機構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春風化雨潤無聲,緊密型“醫聯體”改革在高新區大地吹起一陣和煦春風,正暖暖地浸潤每個人的心田。

記者 徐勐 特約記者 賈力 通訊員 魏金輝 崔敏 許慶

責任編輯 畢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