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文 / 華商韜略 陳光 夏喬

活了107歲,他是全球任期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CEO。

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人,但卻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家之一。他一生捧紅了數以千計的明星,

拍了100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然而他真實的一生比任何一部電影都要精彩百倍。

他就是邵逸夫。

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1】

邵逸夫出生於1907年,浙江寧波人。邵父做顏料生意,當時頗有名望。父親去世後,邵家家道中落,兄弟幾人均無意接受家族生意,抱團進入電影行。

1925年,大哥邵醉翁創辦了天一影片公司,擔任經理,其他幾個兄弟則分管會計、發行等。天一影片憑藉古裝片闖下一片天地後,引起了傳統電影公司"六合影業"的嫉妒,並遭到圍剿。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場記錄在案的商戰,史稱"六合圍剿"。

"六合圍剿"開始後,邵氏兄弟只能開闢新市場。20歲的邵逸夫帶著無聲放映機和影片去到窮鄉僻壤,向鄉民們推銷電影。

兩年後,六合內部爭權不攻自破,最終這場圍剿以邵氏兄弟取勝告終。此後,邵氏不僅在南洋站穩了腳跟,還在新加坡、越南等國家擁有超過100家電影院,建立了完整的娛樂產業鏈條。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邵氏電影關門。抗戰勝利後,邵氏電影重新開始。邵逸夫在新加坡重建"邵氏兄弟",發展順利。二哥邵仁棣回香港創建"邵氏父子",因為兩大競爭對手"電懋"和"長城"的攻擊,只能夾縫求生。

於是,1957年,51歲的邵逸夫來到香港,接手"邵氏父子"成立邵氏兄弟影視公司。

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夾縫中求生的邵逸夫,首先走的是挖角路線,他請來了大導演李翰祥,雙倍薪酬挖來了電懋頭牌女星林黛。這對組合隨後創作了《貂禪》和《江山美人》,連創票房紀錄。在此基礎上,邵氏兄弟又拍攝了《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電影引起了空前轟動,火遍港澳臺和東南亞。

當時邵氏主要競爭對手是電懋公司,電懋老闆陸運濤的家族財富遠超邵氏。兩家公司一度鬥得水深火熱,甚至互派"間諜"。後來陸運濤和電懋高管遇上飛機事故,全部遇難,自此,電懋也就此退出電影舞臺。

【2】

上世紀60年代起,邵氏兄弟突飛猛進,每年有超過40部影片於其製片廠製作完成,流向世界各地。邵氏的崛起不僅改變了香港影壇,也影響了世界電影行業。時至今日,邵逸夫的風格仍深深烙刻在諸多電影之中。

邵逸夫之前,香港是文藝片的天下,本土影片大多隻能在小劇院播放,大市場屬於進口片。1967年,邵氏兄弟的《獨臂刀》上映,這是邵氏武俠的開山之作,創下 127萬票房。

這部電影之後,香港影業的主流轉向商業片,邵氏緊接著推出了同樣留名影史的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武俠片、功夫片正式成為新的流派。

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以邵氏武俠片為起點,彈丸之地的香港開始擁有角逐、影響世界電影潮流的資本。這一流派被髮揚光大後,有了胡金銓、張徹、楚原等武俠類型片導演,捧紅了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影響了吳宇森、昆汀-塔倫蒂諾,並催生了如今好萊塢大片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打鬥動作,"Kungfu"也成了英文中的固有單詞。

外界稱"有華人處必有邵氏電影",可見其影響力。

邵逸夫被認為是電影界的奇才,也是一個天生的企業經營者。他精通電影中的幾乎任何工作,導演、劇本、剪輯、攝影、化妝,他樣樣在行,經常親自上陣。

另一方面,邵逸夫的勤奮也遠超常人。曾有人問他"生命中什麼最重要",邵逸夫回答"工作"。" 第二重要呢?""還是工作。"

邵逸夫還是出了名的"愛談錢、摳門"。早年間員工申請拿20港幣買100個生煎饅頭,邵逸夫不予批准,理由是公司食堂的饅頭才一毛錢一個,為此鬧得員工罷工,公司損失逾萬元。

這之後,邵逸夫依舊不改錙銖必較的秉性,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眾說紛紜的故事。

1970年,獨當一面的邵氏大功臣鄒文懷提出股票分紅,遭到邵逸夫的拒絕。後來鄒文懷自立門戶——嘉禾影業,成為邵氏兄弟日後最大的競爭對手。

因為嘉禾,邵氏錯過了李小龍、許冠傑、成龍、徐克等人,不少優秀導演和演員也因此出走,邵氏影業逐漸沒落。

邵逸夫一直堅持內部造星,他相信這套方法不僅能保證利潤的最大化,也能牢牢把控主動權。

就在外界認為邵氏沒落,邵逸夫依靠同樣的策略,開闢新的娛樂版圖。

【3】

1967年,他和朋友聯手創建了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TVB發展很迅速,後來邵逸夫索性關掉邵氏影業,全力投入電視產業。在TVB,他延續了此前的模式,創立培訓班,批量打造明星。

這個體系裡湧出了大批前赴後繼、紅至當下的"男神"。從周潤發、周星馳、無線五虎、四大天王,到鄭伊健、甄子丹、古天樂……香港90%的明星,都出身TVB。

除培訓班體系外,邵逸夫還一手打造了"港姐"選舉活動,趙雅芝、李嘉欣、張曼玉、邱淑貞等女星因此脫穎而出,成為大眾情人。

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上世紀80年代,內地開始引入TVB劇集,隨即掀起了堪稱瘋狂的觀影熱潮。《霍元甲》、《上海灘》、《射鵰英雄傳》……十幾年間,TVB幾乎每部劇上映期間都是萬人空巷,網絡上至今仍有海量的關於這些電視劇的回憶與討論。

TVB於兩岸三地持續火爆,不過,邵逸夫還是像以前一樣對員工錙銖必較。業內稱TVB的員工是出了名的幹最多的工作、拿最少的工資。在內地影視行業崛起、大筆金元注入的情況下,港臺的電視劇不再像以前般具有統治力,而TVB的一些明星,北上便能輕鬆賺到10倍於此前的片酬。

2011年邵逸夫賣掉了TVB股份,也退下了主席的位置,TVB逾40年的邵逸夫時代宣告結束。

【4】

在香港,邵逸夫是最摳門的老闆,在內地,他卻是傾囊相授的慈善家。

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在內地展開持續鉅額捐獻,每年的款項穩定在億元港幣左右。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款1億港幣;2013年雅安地震,他捐款8000萬人民幣……過百歲生日之前,他還捐了2億港幣於內地,惠及340多所學校。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2年底,邵逸夫已累計向內地捐款47.5億港幣,以"逸夫樓"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醫療中心等機構,幾乎遍及中國版圖。

邵逸夫辭世後,有網友貼出圖片:通過在線地圖搜索逸夫樓,得出的結果近3萬座,地圖上密密麻麻全是紅點。另一位網友評價:人走了,樓還在。

他是最摳門的老闆,卻捐出了47.5億的善款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