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黨委書記、校長姜虹畢業典禮致辭: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汕頭大學 大學 鳳凰木 歷史 史詩 李嘉誠 芳華 南方plus客戶端 2019-06-30

少年負壯氣 奮烈自有時

——在汕頭大學2019屆畢業典禮暨頒獎禮上的講話

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姜虹

2019年6月28日

汕大黨委書記、校長姜虹畢業典禮致辭: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尊敬的覃偉中副省長,尊敬的鐘世鎮院士,各位嘉賓,老師們、家長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共聚一堂,舉行2019屆畢業典禮暨頒獎禮。首先,我提議:請今天在座的所有畢業生親屬、教職員工代表、來賓們、朋友們起立,向汕頭大學2019屆優秀的畢業生們表示最誠摯的祝賀和最衷心的祝福!(鼓掌)謝謝!請坐。現在,請2019屆全體畢業生起立,向教育你們的各位老師、養育你們的各位家長、關心你們的各位親友,以及向出席畢業典禮的嘉賓、校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謝謝!請坐下。

同學們,時光如流水,聚散幾度秋,從九月入學第一次見到鳳凰花的驚豔,到六月最後一次見鳳凰花的離別,你們用鳳凰花花開花謝的時間,把青春留在亞洲最美圖書館的奮鬥裡,留在燈光運動場的奔跑裡,留在日月湖旁十二銅人守護的浪漫裡,留在總被你們吐槽但畢業後又該想念的食堂裡,留在最多陪伴和溫暖的書院裡,留在與全額學費獎勵計劃擦肩而過的遺憾裡。

最近有同學寫信到校長信箱,表達想要一次重新來讀汕大的機會,初看我猜是因為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計劃。但從字裡行間細品,我讀出了他對大學生活無法排遣的懷念和遺憾。在此我要借用海明威的比喻來給這位同學回信,“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汕大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汕大是一席流動的盛宴”。縱使無法駐足長留,但請你們打包行李的時候,帶走汕大的精神和夢想,奔赴遠方。汕大精神會一直伴隨你們前行,給你們向上的力量。

從幼兒園到大學,你們的成長就是不斷分離的旅程,作為校長和家長,我也不斷目送你們遠去。我知道“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然而,“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藉此機會,我有幾點感悟與大家共勉。

第一,我希望你們做到“一寸丹心圖報國”,矢志奮鬥,自成芳華

對新時代中國青年而言,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大學生應常懷愛國之情,砥礪愛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只有自覺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將個人理想追求與中國夢深度融合,把時代滄桑、萬千人物裝在心中,才能涵養“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有容乃大的氣度,才能豎起人生的旗幟,挺起民族的脊樑。

同學們,你們從小生活在和平年代,在人生的不同場合反覆奏唱過我們的國歌,卻不曾想,最耳熟能詳的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遠離硝煙戰火的今天找到了真實、立體的代入感。一場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和持續發酵,讓我們深刻地感覺到“敵人的炮火”正在發力,企圖撼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健發展,更企圖動搖和分化國人的心態。然而,國人在這場貿易戰中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表現出了一致對外、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民族氣魄。同時,我也非常慶幸地看到,這一代喝著可樂追著美劇長大的年輕人,在國家面對強權霸凌時,能絲毫不含糊地表現出對霸權行徑的憤慨、對民族利益的捍衛、對國家立場的堅守及對自身責任的清醒認識。從某種層面上講,我們要“感謝”對手讓中國青年更愛國,更團結,更強大。

中國人的底氣和信心,來自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打開浩瀚的歷史卷軸,一部“泱泱中華,歷經滄桑,熱血青年,憤然前行”的民族愛國奮鬥史詩,道盡了“落後就會捱打,強大才能硬氣”的樸素哲理,沒有誰比歷經身世浮沉的華夏兒女更能讀懂“艱苦奮鬥”的價值和意義。是多年的艱苦奮鬥,讓我們的祖國能夠直面來自外部世界的打壓、遏制和阻撓,在國際舞臺上有了駕馭自信的定力和底氣;是多年的艱苦奮鬥,讓我們的民族企業在面對極限施壓和應對斷供危機時,仍保有“任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自信和從容。

回望汕頭大學創辦建設之路,愛國主義精神早在學校創辦之初就已厚植在汕大人的基因裡,成為一代代汕大人賡續傳承的精神內核。不妨試想,如果沒有以李嘉誠先生為代表的一眾仁人志士“情繫家鄉,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汕頭大學就難以取得今天的成績,潮汕地區的高等教育也難以取得今天的跨越發展。為此,汕大學子應常懷感恩之心,銘記李嘉誠先生寄予的“不僅能夠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參與競爭,又能找到回家的路”的殷殷囑託,傳承這一份對民族和社會的丹心赤忱,以激昂鬥志邁向萬千世界,走向生活萬象。

第二,我希望你們做到“苟利國家生死以”,無問西東,恪守擔當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始終不變的是熱血青年心懷天下的擔當。100年前,彼時中國,動盪不安,一群愛國青年振臂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書寫了一段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覺醒篇章;70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青年人懷著“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宏圖大志,為建設新中國而矢志奮鬥;40前開啟的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也離不開一代代“先行先試、敢想敢為”年輕人的探索和奉獻。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再需要像革命先賢那樣奔赴戰場,但迫切需要我們激盪知識與技術的力量。擔當的方式有千百種,或皓首窮經、寄身翰墨,或潛心向學、探求真理,或紮根基層,發光發熱,做文明傳承的信差使者,做科技戰場上的千軍萬馬,做基層建設的人民公僕。

在踐行當代愛國之志,矢志擔當時代使命的實際行動上,汕大學子自覺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你們中獲得第六屆“全國自強模範”榮譽稱號的林冰同學,就是我們身邊最觸手可及的青年模範。林冰同學“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感人事蹟,教會了我們:“生命可以很脆弱,也可以很頑強,只有擔當過的青春才更厚重”。一個世紀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寫到,“我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走的路,這使得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當社會大流都把就業眼光投向發展正盛的東部時,我們的畢業生馮澤金、遠婷婷、張升輝卻毅然選擇了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吳虹欣、謝美玲等21名同學報名參加了“三支一扶”計劃。同學們把祖國的大江南北作為一個遼闊的研究田野去測度國家走向振興的可能和道路,我們真心地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最熱烈的掌聲和祝福送給你們!

第三,我希望你們做到“丹心未泯創新願”,勇立潮頭,引領創新

國運興衰,文明榮枯,創新是一個關鍵變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改革創新迫在眉睫。今日之中國,無論是改變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是破解基層改革發展的難題,最根本的還是改革創新。誠如華為海思在公開信所言,“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外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科技創新自立之路,註定艱辛和孤獨。我們的時代改革先鋒黃旭華院士隱姓埋名三十年,與驚濤駭浪為伴,方成“中國核潛艇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抗瘧藥品從研究到拿獎,花費了近半個世紀;我們的主禮嘉賓鍾世鎮院士前半生歷經時代命運浩劫,後半生潛心醫學無遺力,厚積薄發終始成,方得“中國數字人之父”的美贊。期望我們的汕大學子能以他們為榜樣,自覺錘鍊“勇立潮頭、引領創新”的意志品格,走出舒適區,主動邁向改革創新攻堅區去迎接挑戰。

同學們,論及創新,我們除了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汕頭大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學校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具有天然的改革創新基因,始終秉持“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的辦學理念,矢志擔當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時代使命。發展到今天,汕大已積澱形成“公平、公正、平等和尊重”的學校文化,形成“實幹、奮發、激情”的大學氛圍,一所優秀大學的理性精神和從容氣度的輪廓已經初現。每一位汕大人也都是學校綜合改革的受益者,在座的本科生恰好是學校實施“五個一”教育質量工程的第一屆畢業生,研究生中更是有汕大首屆“設計學、商學、工學三所學院跨學科”聯合培養的畢業生。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大家提交的畢業答卷中已經能呈現出“辯證思維、協同創新、商業考量、品牌意識、行業洞察”的能力體系,這正是學校在育人造士過程中特別著重培養的能力。是你們的成長,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學校的改革方向,使我們更加篤定推動學校改革再出發的信心,汕大必將在改革創新的征程上繼續高歌行進,再鑄輝煌。

同學們,我想借用最近正在熱映、又深受大家喜愛的電影《千與千尋》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同學們,平安、珍重!

謝謝!

【記者】餘丹

【攝影】張偉煒

【作者】 餘丹;張偉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