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1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為中國第一個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商國君主湯(成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河南商丘) 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商朝的先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邑,相傳契是其母簡狄在黃河邊吞玄鳥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 至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孫王亥馴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還發明瞭牛車,用牛拉貨物,開始發展以物換物的商業貿易,使商國逐步強盛起來。

自“少康中興”後,傳到帝孔甲時,夏王朝已統治中原地區數百年,孔甲及其統治日趨腐化墮落,他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喜歡打獵玩樂,致使夏朝漸漸走向衰落。史稱“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孔甲下傳四世,夏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履癸(桀)繼位。夏桀非常殘暴,他在加強對內控制的同時,為了轉移人們的不滿和掠奪財富、奴隸與美女,而不斷對外進行征伐。

湯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商湯。他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商族後繼之首領,就位後,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準備起兵。

商湯為了滅夏,在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遷至亳 。湯在亳這裡營建新國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為滅夏之戰創造有利條件。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2

夏桀在位之時,各諸侯方國已經不來朝拜了,但是桀卻依然不思進取,寵愛一個叫妹喜的妃子,終日飲酒作樂。還造了一個超大的酒池,稱“夜宮”,在裡面可以划船, 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發生,荒唐無稽,卻常使妹喜歡笑不已。

夏桀寵信奸臣,排擠忠良。他重用一個叫趙樑的小人,此人專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殺百姓。夏桀繼位十餘年後,有人曾引見伊尹給夏桀,伊尹以堯、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

司馬遷《史記》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夏桀淫驕,乃放鳴條”。

伊摯(伊尹),夏末商初人。他的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母親是居於伊水(今河南洛陽,伊河一帶)之上採桑養蠶的農戶。伊尹自幼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於方國有莘國之野,但卻樂於鑽研堯舜之道。

在今河南嵩縣空桑澗西南,有一座小山,相傳就是商湯當年聘請伊尹的“三聘臺”。當時,伊尹正在有莘國擔任一個管理膳食的小官。由於有莘王並不答應商湯聘任伊尹,商湯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兒為妃。於是,伊摯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

伊尹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也就是後來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孟子》記載:“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可見,伊尹是中國第一個帝王之師。

毛澤東在《毛澤東早期文稿》中高度評價他說:“伊尹之道德學問經濟事功俱全,可法。伊尹生於專制時代,其心實大公也。尹識力大,氣勢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義,首倡革命。”

由此可見,伊尹無疑又可以稱為輔助商湯推翻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制王朝——夏的先行者與第一個“革命者”。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3

伊尹起初也是作為商湯的廚師,後來湯拜其為丞相,得伊尹輔佐後,湯王進一步厲兵秣馬,籠絡人心,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商湯的活動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夏桀出於猜忌將湯召來並囚之於夏臺。

伊尹得知後,一邊表面上臣服於夏朝,一邊又送了很多金銀財寶與美女給夏桀,不久後,夏桀就將商湯放了。之後,伊尹又找到了被夏桀拋棄的妹喜,瞭解王宮中的內情,打探虛實。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伊尹決定再次停止對夏的貢納,夏桀怒而討伐,但“九夷之師不起”,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滅夏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協助商湯立即下令伐夏。先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屬國後,揮師西進,很快便打到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區——斟鄩(今河南洛陽,夏王都)附近。

商湯正式興兵討伐夏桀之前,他舉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師活動。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為了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替天行道,並非犯上作亂。”

告誡完這一番話,命令管文書的官員記下,這就是《湯誓》。湯認為自己非常勇武,並自稱“武王”。商軍士氣大振,都表示願意與夏軍決一死戰。

誓師後,商湯選良車數十乘,敢死隊六千餘人,聯合各方國軍隊,又採取戰略大迂迴,繞道至夏都以西突襲王城,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與商軍戰於蒲州(今山西運城)一帶,大敗。

後來,夏桀又率軍轉戰逃奔到鳴條(今山西夏縣),經最後一場決戰後夏軍徹底潰敗,湯最後把活捉的夏桀流放於南巢(今安徽巢湖),桀最終病死於亭山。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4

“鳴條之戰”成為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戰爭的結果直接導致夏王朝滅亡,由此,商湯建立了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商朝。在當時的商都西亳(今河南偃師),四方諸侯來拜,天下賓服。“九鼎入商”,標誌著商湯自此成為天下新的共主。

據史載,夏末的老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太陽啊你什麼時候要滅亡,我們願意跟你一起滅亡。”夏桀則在臨死前對人說:“我很後悔,沒有將湯在夏臺殺掉,才落得如此下場。”

商朝建立後,商湯便封伊摯為尹,故後世稱之為伊尹。《史記·殷本紀》皇甫謐注云: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則,作天下楷模,師範天下。

伊尹任丞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伊尹歷事商朝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餘年,為商朝強盛打下了基礎。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終年100歲。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5

在湯王長孫太甲繼位以後,伊尹又成為太甲的老師。據說,太甲當時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環境——成湯墓葬之地桐宮中,他本人與諸大臣代為執政,史稱共和執政(史上第一次“共和”)。

伊尹“放逐太甲”三年,太甲追思湯的功業自怨自艾,深刻反省,“處仁遷義”,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

當太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後,伊尹便適時親自到桐宮迎接他,並將王權交給他,自己仍繼續當太甲的輔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復位後“勤政修德”,繼承成湯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現,商朝的政治又出現了清明局面。

伊尹由廚入宰的經歷,從史料記述中可知,伊尹先是當過奴隸的,幼年的時候寄養於庖人之家,得以學習烹飪之術,長大以後成為精通烹飪的大師。伊尹也可謂是中國烹飪之聖。如今在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被很多廚師奉為“廚聖”。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6

商朝經九世到了盤庚時期,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開始內亂不止,也致使外患不斷。商王朝曾多次遷都。盤庚最後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也被稱為“中興”之主(廟號世祖),併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盤庚十四年,商朝的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並改“北蒙”名為“殷”。20世紀初,安陽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信史提前到了商朝。郭沫若曾言:“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

盤庚死後,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親小乙相繼即位,但是殷商王朝也開始有了衰敗的跡象。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廟號高宗。他年幼時,小乙曾將他下放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其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故即位以後,武丁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再度振興了商朝。

武丁在農村生活期間,結識了泥瓦匠傅說。傅說本無姓無氏,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巖(今山西平陸)做苦役。傅說雖有才幹,無從施展。 武丁非常喜歡傅說,他們之後一起勞動,還從傅說那裡學會了不少本領。臨行時,武丁與之結為好友。

武丁繼位後,設法找到了他並拜傅說為宰相。傅說從整飭朝綱開始,規勸武丁祭祀時減少貢品,以為榜樣。武丁言聽計從,從王室開刀,整治腐敗,大力推行新政。

傅說不負眾望,極盡文韜武略之才華,朝廷內外秩序井然。在國內恢復生機的同時,他還積極與周邊方國修好關係,嚴懲那些敢於進犯的小方國。終於,商朝國勢再度復興。

除了傅說,輔佐武丁成就大業的還有一位女英雄,就是武丁的妻子——婦好。姓子,“婦”為尊稱。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在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爭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徵集兵員,屢任軍將征戰沙場。曾統兵1.3萬人攻羌方,俘獲大批羌人,成為武丁時一次征戰率兵最多的將領。

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見於《左傳》)的商代,婦好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為武丁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諡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7

武丁在位59年,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到了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

辛(商紂王)繼位以後,他少年英勇,也曾有過一番作為,面對叛亂,他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後經常國內兵力空虛,使其對西北的控制下降,給了周(今陝西岐山一帶,都邑周原)以可趁之機。

古書記載,周的先輩曾在堯舜時期就擔任農官。周族的後裔在漢中平原一帶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慢慢壯大起來。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8

季歷,姬姓,名歷,季是排行。周太王的小兒子,周文王之父,周武王和周公旦之祖父。季歷就位後,篤於行義,領導部落興修水利,繼續發展農業,訓練軍隊,又與商貴族任氏通婚,積極吸收商朝文化,加強政治聯繫。

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對周圍戎狄部落大動干戈,不斷擴張軍事實力。商王文丁時,受封為“牧師”,成為西方諸侯之長。後因權重遭忌,被文丁軟禁絕食而死。

約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繼位。帝乙(商紂王之父)繼位後,商朝國勢已趨於沒落。

季歷死後,姬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後又受封為三公,擁有雍州之域,勢力擴展到江漢地區,諸侯歸附者有六州之眾。在位四十二年後,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

周的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

周國大臣散宜生重價購得一些珍禽異獸和有莘氏美女送給紂王。紂王辛大悅,說“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此之多!”於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獄,還賜給其弓矢斧鉞,使姬昌又得專征大權。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09

據《史記》記載,商紂王發明了名為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跌落到火坑裡,頓時皮焦肉爛,死於非命,但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卻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強逼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

姬昌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也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姬昌向紂王表示願意獻上週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以此換取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要求,廢除了炮烙之刑,姬昌也因此更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周文王五十年,崩,享壽九十七歲,太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不久,太師姜尚在籌劃多年後終於大舉起兵攻商,商紂王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紂的軍隊毫無鬥志,大敗亡國。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據說文王善演周易,就是在被商紂王囚禁期間創造出來的。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後來,據說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

它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複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

再經過後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論解讀,才形成留傳至今的《周易》一書。堪稱中國的聖經、諸子百家之源。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10

姜尚即姜子牙,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到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做過小生意。雖胸懷大志,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是處,閒居在家。

相傳,姜子牙72歲時,每天垂釣於渭水之濱(今陝西寶雞),欲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文王。姬昌某天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據史載,姜子牙博學多聞,也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姜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

姬昌死後,武王繼續完成其父的未竟大業,姜太公也繼續輔佐他。數年後,商紂殺死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 。此時,紂王的荒淫暴虐可謂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

比干是文丁次子,帝乙的弟弟,故也稱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師(丞相)。20歲時,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受託孤之重再佐帝辛(商紂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亙古忠臣”。

在《封神演義》中,比干因火燒狐狸洞遭妲己記恨,被親侄子商紂王最後處以剜心之刑。姜子牙封神時,被封為文曲星。《史記》記載:“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

商紂王荒淫無道,橫徵暴斂,濫用重刑,虐殺王叔終於致使天怒人怨,姬發於是正式通告諸侯共同征伐。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11

姜子牙精選兵車三百餘輛,勇士三千人,甲士四萬餘人,組成伐紂大軍。發兵時姬發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姬發和眾臣的決心一度動搖。

最後,還是姜子牙力排眾議,堅定了姬發伐紂的信心。之後,周軍到達了商都朝歌(商別都,今河南鶴壁)郊外70裡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四千餘乘趕來會合。

商紂王也匆忙集結了十幾萬兵馬趕至牧野(今河南新鄉)。約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打響,姜子牙親率少量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武王姬發則率領大隊人馬從側翼攻擊商紂王的軍隊。

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大多為奴隸與商紂王早已離心離德,臨陣紛紛倒戈。而討伐東夷的商軍也來不及回師,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西周)誕生。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即封土建國,這也是“封建”一詞的正確含義)。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營丘(今山東淄博),建立了齊國。

姜太公著有《六韜》一書(一說成書於戰國時代,作者不詳),又稱《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論起中國古代的兵法、兵書、戰略、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講,都始自齊國,源自姜子牙。

所以,後世追認姜子牙為兵家宗師、中國武祖。春秋時期的孫武(即著《孫子兵法》孫子)亦云:“昔,殷之興也, 伊摯在夏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故他也被尊為“百家宗師”。

據傳,姜子牙早年閒時只知道釣魚,家裡貧困,其妻馬氏嫌棄他,欲圖離去,姜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

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武王建立了周朝,聲名顯赫,馬氏於是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但姜子牙早已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盆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於是說:“言離更合,覆水難收。”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12

在今河南淇縣,有一座武王廟,離之不遠淇河岸邊就是紂王墓。相形見絀的是每年正月前後,武王廟香客雲集,而紂王墓卻鮮有人問津。

“牧野之戰”前的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曾經大會諸侯於孟津,搞了一次軍事演習,但是發現幾個大的諸侯國沒有來,於是他便繼續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短短兩年後,周武王終於滅了商,成為西周的開國之君。

據《尚書·牧誓》記載,決戰前,周武王曾發表了一篇《牧誓》的戰前動員令,說:母雞是沒有在清晨報曉的,若母雞報曉,說明這戶人家就要衰落了。

這可謂是古人非常樸素的天命觀了。如果說成湯代夏建立殷商,還是一種“準革命”的行為和嘗試的話,那麼,武王滅商則是正式拉開了中國歷史王朝更迭的序幕。

五百餘年的商就此遠去,它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也有了國家的初始形態和體制,“宗教觀”就是商人的價值觀,但最後“天命”在紂王身上終結。

然而,西周在此之後不到三百年,中國(東周)就一頭扎進了烽煙四起的春秋戰國時期,又不得不讓人感受到另一種“天命”,那就是當人治取代了神治之後,就可以長治久安了麼?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西周的價值與意義,那就是“封建”體制的建立,取代了夏、商以來的原始邦國,中國正式進入了分封建制的“王國”時代。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13

其實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不斷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黃河流域統一,將疆土擴張到江淮及長江中下游一帶,是有功的,他討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是損失很大,而最大的損失就是亡國。

至於,殘暴、好色什麼的,其實,自古至今哪一個帝王又不是如此呢?實際上,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得罪了當時的奴隸主集團,因為,為了打仗,他提拔了很多來自奴隸階層的平民,這在當時簡直就是“昏庸”啊!

故而,那麼多諸侯國反對他,以至於“牧野之戰”時,雖然征伐東夷的部隊打勝了,但守衛王城的兵力空虛,最終導致了身死國滅。當然,我不是要為紂王翻案,但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這一點,也沒毛病。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14

武王伐紂,姜子牙封神這樣的歷史故事我們從小便爛熟於心,似乎覺得正義戰勝邪惡沒有什麼不妥。然而,歷史卻不是簡單的黑與白。

周武王分封天下之後,實際上,已經在某種意義上“家天下”了。然而我們若回顧一下五百年的商朝與之後歷史的發展脈絡,則不難看出,也正是由周代商,而根除了中國商業社會的萌芽。

我們知道,後世的“商人”這種職業乃至商業化的形成,與殷商是分不開的。在商朝,農業並不發達,而商業卻開始發展,尤其是釀酒,直至現在,很多傳統名酒的釀造工藝依然是三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

而周朝則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發端,自此,中國進入了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形態。換言之,武王滅商(原因之一)也是為了擴大方國地盤,爭取更好的土地資源而發動的戰爭。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 到了春秋時期,齊國內亂時,宋襄公幫助齊公子復國,代齊作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宋國在後來又享國二百餘年,宋國人善於經商,經濟發達,在繼承與發展殷商文化,特別是商業文化方面,功不可沒。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當時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彭城等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

宋國也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墨子、莊子和惠子三位聖人皆出自於宋國。 此外,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國。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15

兩千年後,趙匡胤建立宋朝,而趙宋也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商業最為發達的大一統朝代,沒有之一。並且,宋朝還秉承“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所以,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亡於內亂的王朝。

縱觀歷史,似乎我們才可以真正瞭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見《管子·牧民》)這句話真正的、深刻的含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論是商、宋,還是趙宋,某種歷史的微妙脈絡貫穿其中,然而,可惜的是自周(戰國)始,我們終於走上了一條集權化的大一統之路。幾千年來,剩下的,不過是不斷延續“官逼民反”的戲碼,說到底,還是由“家天下”所導致的貧窮與腐敗,致最終的循環往復模式。

換言之,自周(戰國)之後,再沒有了中國式的“貴族”,雖推倒了奴隸制,但誕生了士族大地主(國家資本家)。也沒有了宗教信仰。

即使在隋唐之後,建立了科舉制,但是人才這一真正推動歷史與社會進步的關鍵詞,在商紂王之後,似乎,再沒有了更多可供馳騁的天地,不過淪為一代又一代的統治階級的附庸罷了。

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聯手滅掉宋國,三國瓜分宋國領土。 而在這前後,所謂的“百家爭鳴”,在我看來,也恰是商人最後的“掙扎”。

穿破歷史的迷霧,解讀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軌跡密碼

張鋒編撰 己亥春寫於啟東翠彧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