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我們討論亳出自哪裡,就要先確定商族的來源。因為“湯始居亳,從先王居”,找到先王居住的地方,就找到了亳的歸屬。

先來科普一下考古文化,夏之前至夏初,大約是龍山文化。夏時期,同存二里頭文化、下七垣文化、嶽石文化,這時期相當於先商時期。商早期,大約是二里崗文化。然後到商末期發展為殷墟文化。

豫東地區的文化序列為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二里崗文化。嶽石文化主要分佈在東部,下七垣文化主要分佈在西部。豫東的龍山文化文化為東夷文化,起源於山東海岱地區的龍山文化,但有自己獨特的地域特徵。商族被認為出自東夷族,崇拜鳥圖騰,商族的遷徙路線可以推測為,由山東的東夷族分離出來,來到商丘定居,先是發展出龍山文化造律臺類型,後發展出獨有的嶽石文化安邱堌堆類型,再向西發展為下七垣文化鹿臺崗類型,最後在鄭州發展為二里崗文化南關外類型。

鄭亳說的學者認為鄭州商城的二里崗文化起源於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把豫北冀南作為商族的起源地,“湯從先王居”,亳不在豫北冀南,而在鄭州,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最早只追溯到二里頭文化3、4段,跟最早的先商時期還差很遠,而且此處文化發展水平較低,遠沒有同時期的豫東嶽石文化發達,試想相土乘馬,王亥服牛,先商時期商族發展水平相當高,怎麼可能會是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

最新研究表明,二里崗文化南關外類型已經排除是下七垣文化。學者根據陶器的演變,得出二里崗文化南關外類型是由嶽石文化安邱堌堆類型發展而來。甲骨文中“東”“西”代表含義為包裹、貨物,後來才代表含義為方向,先商族人要去夏朝首都以物易物,表示為買賣“東西”,說明先商位於夏朝首都東側或西側,不可能是北側,也就不會是起源於豫北冀南。

綜上,根據文化的具體器物,如陶器的形態、繩紋、材料、工藝,墓葬的形態,建築的形態等等,可以推斷出文化的演變過程,由於這些資料太過冗長,這裡不在贅述(文章後面附有商丘地區遺址分佈圖)。豫東地區不論是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都可以確定是先商文化的發源地。自然而然是亳的所在地。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三亳說始見《尚書·立政》“夷微盧丞,三亳阪尹。”說明周時期已經有了三亳的說法,並不是西晉皇甫謐的首創。西晉皇甫謐又說出了三亳的位置“三亳,三處之地皆名為亳。蒙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唐朝《括地誌》更是給出南亳的具體位置“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唐代一里相當於531米,三十五里相當於18.6公里,以谷熟為圓心,18.6公里為半徑作圓,西南方向的路徑處於塢牆與高辛之間的區域,由於現代化活動的破壞,地表很難看出什麼端倪。幸好有1960年代的衛星地圖,可以發現塢牆一帶的地表卻有異常,推測為疑似南亳故城。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皇甫謐為西晉時期著名學者,生於215年,卒於282年。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陪葬於魏襄王的墓葬,於279年被盜墓賊所盜。原始本的竹書紀年已經失傳,留存至今的古本和今本都是後人重新收集整理。

竹書紀年發現於河南新鄉,當時西晉都城為洛陽,皇甫謐居住在洛陽附近的新安,他作為當時的大學問家,完全有可能看到原始本的竹書紀年,他由此提出了三亳的位置。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文物。其中《尹至》篇描述商湯滅亡夏桀的故事。

【惟尹自夏徂亳,逯至在湯。湯曰:“格!汝其有吉志。”尹曰:“後!我來越今旬日。】這段說的意思是伊尹一個人從夏都趕到亳,告訴商湯關於夏都的消息。伊尹在路上花了10天時間。商丘的疑似南亳距離夏都二里頭直線距離280公里,相當於每天走了28公里,古時道路崎嶇,那時地形還是丘陵地帶,比較符合實際情況,而鄭州商城距離夏都二里頭直線距離90公里,不可能花了10天才趕到亳,所以鄭亳的說法不可信。

【夏有祥,在西在東,見章於天。其有民率曰:‘惟我速禍。’鹹曰:‘曷今東祥不章?今其如臺?’】這段說的意思是夏有徵兆,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夏民眾說都是我們自己招的禍,都說東方的徵兆怎麼還不顯現,讓我們怎麼辦。夏民眾殷切盼望東方的商湯解放他們,於是商湯與伊尹盟誓滅夏。

【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有的學者認為是從夏都的西邊攻打夏都,戰勝夏。這樣一來,亳就是位於夏都的西邊,跟商丘位置相反。我不這麼認為,通篇文章都是描寫商湯與伊尹在亳的對話,所以“自西”的主體是亳,應該是從亳向西攻打夏都,而且夏都被稱作西邑,文章的主體是商人,商人這麼稱呼,說明夏都在亳的西面。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以上關於亳的著述都是後人的文章,我們來看看商人自己在甲骨文中所描寫的亳。

(《合集》36567)

??王卜,在商,貞:今〔日〕步於亳,亡災?

甲寅王卜,在亳,貞:今日〔步〕於【工隹】,亡災?

乙卯王卜,在【工隹】,貞:今日步於【鬲醜】,亡災?

【工隹】下文寫作鴻,【鬲醜】下文寫作融。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這段卜辭是商紂王征討人方的卜辭,主要是占卜行軍過程的吉凶。其中透漏出一個非常重要信息,從商到亳的行軍為一天的時間。使用地圖工具測量,宋國故城到疑似南亳為20公里,符合一天行軍的路程。

“舍”是春秋軍事術語。部隊行軍一天後的宿營地和出發地點之間的路程就是“舍”。春秋軍隊的行軍速度是每天30裡,先秦一里合415米,相當於12.45公里。著名的退避三舍就是說軍隊退後90裡。商代軍隊負重比春秋時期輕,因而從商到亳一天的距離差不多可以達到20公里。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這張卜辭表是由wangrey2製作,卜辭詳細描述了商紂王征討人方的作戰過程,第一天,從商出發,去往亳;第二天,從亳出發,去往鴻; 第三天,從鴻出發,去往融;第四天,在融停留一天; 第五天,從融出發,去往桑;在桑停留幾天;從桑出發,去往霍;從霍出發,去往危;從危出發,去往攸。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再簡單地說,就是:從“商”到“攸”頂多7天路程,按照商代一日行軍20公里算,“商”到“攸”的距離應該在140公里左右,攸在宿州一帶,測量地圖可知,宿州距離商丘150公里左右,比較相吻合,而安陽直線距離宿州360公里,大大超出了行程。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在徵人方的卜辭中,商紂王行軍的過程中,在“商”邑至少停留了12天,這一來說明商邑很大,很富裕,商軍在此停留,一是為了補充糧草,二來也可能是祭祀先商時期在此活動的先祖。

宋國故城為東周所建,古代城池一般建在原城的基址之上,考古發掘時,由於城牆深入地下10多米,地下水湧冒,沒有再往下發掘。假設商朝時期,城池也和宋國故城這般大小,完全可以被稱作“大邑商”。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從圖中城池的大小可以推斷它們的發展過程,湯居南亳,滅亡夏朝後,為了鞏固統治,在夏都二里頭旁邊建立了西亳,既偃師商城,由於是新建,城池略小,後來又遷都到隞,既鄭州商城,城池變大,商中期時,遷都到洹北商城,城池進一步擴大,商末期時,遷都殷墟,城池到達鼎盛階段。

地圖工具測量 略有誤差

宋國故城 10.2平方公里

疑似南亳 3.4平方公里

偃師商城 1.7平方公里

鄭州商城 3.1平方公里

鄭州商城城郭 14.8平方公里

小雙橋遺址 1.8平方公里

洹北商城 5.3平方公里

殷墟範圍 16.5平方公里

二里頭範圍 2.6平方公里

二里頭宮城 0.1平方公里

盤龍城遺址 0.1平方公里

宋國故城城址外圓內方,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周長12985米,佔地面積10.2平方千米,距地表最淺處不到1米。牆寬12-15米。

鄭州商城外城牆始築於商代中期的二里岡期下層一期,使用到二里岡期上層二期,總面積達25平方千米(使用地圖工具測量,城郭範圍大約15平方千米,不知道25是怎麼算的),少部分學者認為此是“湯始居亳”的亳都。

小雙橋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的石佛鄉小雙橋村及其西南部,是一處大型商代都邑遺址,年代相當於商代中期較早階段。遺址規模較大,佔地約4平方公里(有誤,實際測量約1.8平方公里)

偃師商城遺址是一處商代早期二里崗文化時期的都邑級遺址,為商湯滅夏後所都,商代西亳城的遺址,夏商文化界標,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城址覆蓋在地面下1-4米。其始建年代被推定為約公元前1600年;第三期早段的年代被推定為公元前1400年前後,則這座城址由興到廢經歷了約200年時間。該遺址的發現,為探討夏文化和確認湯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義。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根據測年結果,二里頭遺址年代分佈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盤龍城遺址是中國早期城市遺址,時代一說為商代早期,一說為夏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葉店楊家灣盤龍湖畔。平面近方形,南北長約290米,東西寬約260米。城垣南部和北部發現有濠溝遺蹟。城內東北部發現大型宮殿建築夯土臺基,西南部為一片窪地,未見遺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洹北商城遺址位於殷墟保護區東北部,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2.15公里,總面積約4.7平方公里。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洹北商城遺址的年代略晚於洛陽偃師商城及鄭州商城的早商文化,早於傳統意義上殷墟的晚商文化,因而這處商城很可能是商代中後期的一處都邑遺址。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中國古代天文學相當發達,是最早有曆法的國家之一,在觀天象成為皇家專屬之前,普通人都可以夜觀天象。古人以月亮的週期變化確定月份,既陰曆,根據冬至所在月的差別,分為夏曆、殷歷、周曆。古人以大火星(心宿二)的變化確定每年的開始和四季分界,後來又創立十二星次,既把黃道分為12份,以太陽在星次上面的移動來確定四季,以歲(木星)在星次上面的移動來紀年,然後又發展為二十八星宿,再後來又創立二十四節氣,可以更精確的確定年首和四季。

古人在漢朝以前,還不知道歲差的概念,由於歲差的影響,古時的天象跟現在大大不同,由此可以判定古時天象的大概年代。歲差是受地球自轉軸的影響,導致春分點每70.58年沿黃道向西移動1度。

《漢書·律曆志》記載“星紀,日至其初為大雪,至其中為冬至。”星紀包含大雪、冬至2個節氣。如圖表所示,如果按現在冬至算的話,應是大火包含大雪冬至,跟古書記載不同。只有在BC1500±200的時候,星紀才能包含大雪冬至。由此推斷,星次和節氣應該在夏末商初時期已經建立,漢代的書籍還是按以前的記載。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分野指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當成熟,天上的十二星次、二十八星宿對應著當時諸侯國,分野對應關係一般不會改變,就算是滅國了,仍由在這個地方的後世政權繼承這個星宿。由於漢時期,中國版圖擴大,分野略有調整。例如實沈星次、觜參星宿由魏晉(山西南部)變到了益州(四川)。

十二分野肯定不是一下就創立,因為星宿在地上的排列完全不是按天上的順序,應是某地以前跟某個星宿有聯繫,後世才把這個地方歸類為某星宿。武王伐殷,歲在鶉火。周朝建立的時候,在BC1046的時候,木星運行在鶉火星次,所以鶉火星次就代表了周的分野。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高辛氏有二子,大的叫閼伯,二的叫實沈。他們原來一起住在曠野裡,整天打架,互相征伐。帝嚳沒有辦法,只好把閼伯遷於商丘,讓他管理東方的那顆大火星(心宿二),也叫辰星、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今山西太原),去管理參星。從此,兄弟二人各居一方,永不能相見了。這顆商星和參星位於天文學上的黃道的東西兩端。每當商星從東方升起,參星已沒於西方的地平線下;而當參星從東方升起,商星也沒於西方地平線下,二星在天空中絕不會同時出現,所以就有了“參商離別”的故事。

從分野地圖看到,實沈星次、參星宿正是山西南部的分野,也既是實沈遷徙的地方。而大火星次、心星宿正是商丘的分野,也既是閼伯遷徙的地方。說明先商的起源就是在商丘,以後的宋國正是繼承先商的分野,也是商遺民回到他們的故土居住的地方。商丘宋國故城旁邊,現在還保存有閼伯的觀星臺,據文物部門的勘探,證明它是東周時期堆上的夯土臺。

著名的成語“熒惑守心”就是說的一種天象,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熒惑是八大行星中的火星,心就是心宿,意思火星進入了心宿的範圍。心宿是宋的分野,當時的帝王是周,如果是帝王有災,應該是火星進入周星宿的範圍。這說明熒惑守心描述的是商時期,心宿代表位於商丘的商帝王,進一步印證商起源於商丘。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運用考古學、地理學、天文學論證“商”和“亳”均在商丘境內


有些人總說商丘沒有商朝以前的遺址,根本不是商朝興起之地。然而商丘的商朝以前的遺址星羅棋佈,並不是古文化的不毛之地。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下七垣文化、早商文化等,在商丘境內均有發現。從分佈圖中可以看出,商丘的遺址主要分佈在南部區域,這是因為離黃河故道稍遠的緣故,而且商丘遺址的名字大多帶崗或堌堆,說明這些被發現的遺址原來是高地,才倖免於被黃河氾濫淹沒,而商丘別的地方就沒這麼幸運了,商丘的歷史就這麼被淹沒在幾十米的黃土之下。

延伸閱讀(點擊跳轉)

商丘老照片

商丘地形圖

商丘百年彩照

商丘文物地圖

商丘歷史地圖

商丘旅遊地圖

商丘水系地圖

商丘光汙染地圖

商丘博物館甲骨文

商丘古城前世今生

利民古城前世今生

漢代梁園七臺八景

商丘發現南亳故城

商丘古城最新衛星地圖

紂王行軍路線推斷商亳之地

商丘市 各縣市 1966年衛星圖

點擊公眾號菜單->最新規劃 獲取規劃圖鏈接

點擊公眾號菜單->歷史消息 查看更多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