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創業成功,必須要有跨界思維

商海笑笑生 商海笑笑生 2017-10-11

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國家政策、社會資源的支持下,創業似乎變得不那麼難了。尤其是在資本市場火熱的2015年,據說在中關村,拿著一份商業計劃書的創業者有可能十分鐘就能融到資金。任何事物都一樣,火熱的市場能夠讓人失去理智,事物的發展總是從平淡到狂熱再到理性,現在的創業氛圍逐漸趨於理性。據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創業成功的機率只有不到1%,成功率之所以那麼低,阿呆從兩個層面分析:

第一,供給過量。一種商業模式出來,爭相模仿的太多,還有錢多人傻、賣弄情懷等創業,這就導致市場端嚴重供給過量。這裡其中大部分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只靠短暫的燒錢難以為繼。比如之前大量的團購網站、如今的共享單車。

第二,需求一定。市場容量就那麼大,消費者能夠進行感知的品牌數量一般不會超過三個,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傑克韋爾奇執掌通用電氣時,毅然將不在行業前兩名的業務砍掉。很多行業都是這樣的,拼到最後,只剩1-3家,有可能還會合並。比如大眾點評和美團、滴滴和快的,共享單車最後很可能就剩下OFO和摩拜。

那麼,市場競爭那麼大,創業企業怎麼能提高成功率呢?

要想創業成功,必須要有跨界思維


那就必須要有跨界思維!

為什麼創業要具備跨界思維?給出以下三點理由:

第一,現如今市場發展相對比較成熟,顯而易見的市場機會基本不存在了;

第二,不管在任何市場總會遇到發展瓶頸,跨界可以擴大發展市場;

第三,當市場機會出現時,運用單一手段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那麼跨界如何做呢?

阿呆將跨界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不同行業之間的跨界。在某一個行業內發展遇到瓶頸或者利用本行業積累的資源、技術等優勢,可以去別的行業發展或者創造一個消費領域。簡單點說就是“吃著碗裡的,還想著鍋裡的”。這種跨界更適合於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有實力去拓展更大的市場。

比如:萬達,做商業地產的,後來又發展電影業、院線平臺;格力電器,之前專注於空調,現在也開始做冰箱和電飯煲了;更大像是阿里巴巴,從電商開始,現在觸角已經伸到了娛樂、無人超市、智慧交通等等方面。這些都是在自己領域內積累到一定優(資)勢(金),有能力拓展其他領域,這同時也是馬太效應的一個凸顯。

要想創業成功,必須要有跨界思維

第二,跨界性的整合資源解決市場某類問題。在面對某一市場機會或者解決某一問題,不侷限於一種手段,創造性的整合各類資源。這類跨界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專注於市場機會,不受傳統思維的束縛,任何資源只要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都可以為我所用。這類比較適合於初創或者處於發展階段的企業,專注於某一市場,提升競爭力。

比如:現在火熱的共享單車,小小的共享單車聚集了自行車製造業、(移動)互聯網、智能鎖、物聯網、GPS、移動支付、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等資源、技術,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消費者方便用車。

要想創業成功,必須要有跨界思維

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融合乃是大勢所趨。跨界不是目的,更不是一種噱頭,實質體現的是整合資源的能力。跨界生存不論對企業還是個人而言,都是在市場競爭中需要不斷加強的能力,而在其背後,是不斷學習、推陳出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