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訪談|上海市三女中:女校最大優勢是能全身心培養女生'

"

【編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當下,中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2014年,上海啟動教育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點,每年都在改革創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澎湃新聞推出《名校長訪談》系列報道,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

【編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當下,中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2014年,上海啟動教育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點,每年都在改革創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澎湃新聞推出《名校長訪談》系列報道,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名校長訪談|上海市三女中:女校最大優勢是能全身心培養女生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校長徐永初(左三)和學生們。本文圖片均由校方 提供

為什麼選女校?“安全”“文科見長”!

每年開學,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簡稱市三女中)校長徐永初跟家長溝通擇校理由時,家長們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轍。

市三女中曾培養出宋氏三姐妹、張愛玲等著名校友,是很多女生家長擇校的目標之一。

“這其實是對我們女校的誤讀。”徐永初表示,家長們所指的“安全”,就是沒有男生的打擾,可以專心學習,“不要以為把孩子送進了女校就是送進了保險箱,有形的、無形的、線上的、線下的,各種接觸異性的資源太豐富了,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和異性有一定的交往。”

另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很多家長認為男生比較擅長理科,女生比較擅長文科。事實上,市三女中也很重視理科教學,一大批在科學領域獨當一面的校友群體便是明證,她們中有科技部原部長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量、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亞珠和聞玉梅,還有黃淑楨、應佚倫、莊曉瑩等科學家。

“雖然男女生的思維差異確實存在,但中學基礎教育的知識能力要求,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足以很好地掌握。”徐永初說。

2015年,應佚倫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年度“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榮譽稱號。她對自己在市三女中的學習過程記憶猶新:學校建有完備的生物、化學等實驗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可自由出入使用。

“裡面的設備有些比我在大學本科實驗室裡接觸的還好。”應佚倫說,她在市三女中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了組織切片,親手操作了多個實驗,對於科學的興趣愈加濃厚。

如今,學校的各類實驗設施也跟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提升而大幅升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已充分運用到課堂,比如理化生實驗已引入先進的傳感器等設備,讓學生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科技的最前沿。

“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要橫著看,而不是豎著看。”徐永初用最近熱播劇《小歡喜》中的一句臺詞來總結如何根據教育規律培養人,她說這句臺詞與她在市三女中的教育理想和實踐是不謀而合的。

徐永初堅信,每個孩子進校時都處於不同的點,有的高,有的低,但是通過學校的努力和良好的家校互動,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深度挖掘。在終身學習的社會,有自信、有潛力的孩子,未來可期。

"

【編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當下,中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2014年,上海啟動教育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點,每年都在改革創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澎湃新聞推出《名校長訪談》系列報道,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名校長訪談|上海市三女中:女校最大優勢是能全身心培養女生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校長徐永初(左三)和學生們。本文圖片均由校方 提供

為什麼選女校?“安全”“文科見長”!

每年開學,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簡稱市三女中)校長徐永初跟家長溝通擇校理由時,家長們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轍。

市三女中曾培養出宋氏三姐妹、張愛玲等著名校友,是很多女生家長擇校的目標之一。

“這其實是對我們女校的誤讀。”徐永初表示,家長們所指的“安全”,就是沒有男生的打擾,可以專心學習,“不要以為把孩子送進了女校就是送進了保險箱,有形的、無形的、線上的、線下的,各種接觸異性的資源太豐富了,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和異性有一定的交往。”

另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很多家長認為男生比較擅長理科,女生比較擅長文科。事實上,市三女中也很重視理科教學,一大批在科學領域獨當一面的校友群體便是明證,她們中有科技部原部長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量、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亞珠和聞玉梅,還有黃淑楨、應佚倫、莊曉瑩等科學家。

“雖然男女生的思維差異確實存在,但中學基礎教育的知識能力要求,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足以很好地掌握。”徐永初說。

2015年,應佚倫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年度“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榮譽稱號。她對自己在市三女中的學習過程記憶猶新:學校建有完備的生物、化學等實驗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可自由出入使用。

“裡面的設備有些比我在大學本科實驗室裡接觸的還好。”應佚倫說,她在市三女中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了組織切片,親手操作了多個實驗,對於科學的興趣愈加濃厚。

如今,學校的各類實驗設施也跟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提升而大幅升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已充分運用到課堂,比如理化生實驗已引入先進的傳感器等設備,讓學生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科技的最前沿。

“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要橫著看,而不是豎著看。”徐永初用最近熱播劇《小歡喜》中的一句臺詞來總結如何根據教育規律培養人,她說這句臺詞與她在市三女中的教育理想和實踐是不謀而合的。

徐永初堅信,每個孩子進校時都處於不同的點,有的高,有的低,但是通過學校的努力和良好的家校互動,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深度挖掘。在終身學習的社會,有自信、有潛力的孩子,未來可期。

名校長訪談|上海市三女中:女校最大優勢是能全身心培養女生

徐永初(左三)和學生。

【對話徐永初】

澎湃新聞:上海目前只有一所女校,就是市三女中,為什麼不直接叫上海市女中或者第一女中?

徐永初:追溯歷史可以發現,上海以前的女校數量是很多的,有第一女中,也有第二女中,我們是第三女中。如今還保留下來的,就是我們市三女中。

學校前身是1881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創辦的聖瑪利亞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監理公會創辦的中西女中,1952年兩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併命名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1981年,市三女中被列為上海市首批重點中學之一,面向全市招收新生。

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歷經百餘年發展,學校始終強調以清晰的辦學思想來指導實踐,不斷形成了適合女性發展的管理理念。

早期,學校十分注重涵養性情,改善品質和教育。1950年代,學校重視學生社會價值觀的實踐教育。1980年代,學校注重女子成才的探索,對女生實施“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教育。1990年代初,學校提出了針對女生身心特點,發揮女生個性特長的辦學思路,提出了“國際化、信息化,有特色的一流女子中學”的辦學目標。

新的世紀,進入第二個百年發展期,學校提出了“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女子高中”的辦學目標和以“獨立、能幹、關愛、優雅”為特徵的學生培養目標,學校課程結構得到了統整和優化。通過必修課程整合、拓展課程延伸、階段課程補充,增加了女子教育的元素,突出了女校教育的特點,國家課程逐步走向校本化。

澎湃新聞:女校有什麼優勢?

徐永初:女校最大的特徵就是單性別,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全身心地對女生進行培養和教育。

正因為是單性別,所以我們的老師會把很多話題敞開說,比如我們的心理課上,會跟學生討論婚姻觀和擇偶觀。

我們的心理課開設了“怎樣與男性交往”的課程,我們的創新課程“教育劇場”有很多男性的角色都是由女孩子來反串的。通過角色的扮演,她們可以體會到不同性別的思維差異。

我們努力探索女子成長成才規律,營造女子成才氛圍,啟迪女子成才意識,挖掘女子內在潛能,發揮女子個性特長,為造就德才兼備、秀外慧中的現代化開放型傑出女子人才奠定基礎。學校的目標是培養言行優雅、學識博雅、情志高雅的女生。

澎湃新聞:女校的學生是否都是“藏在深閨中”?與男生有交往麼?

徐永初:首先我們的師資中,有一半是男教師,在日常學校交流中不乏遇見異性。

女校其實有很多活動,會跟姐妹學校、男女混校一起舉辦,也有境外的男校到市三女中進行交流。

學校還通過開放式辦學增加學生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比如,為女生構建志願服務基地,形成宋慶齡故居等10餘個志願服務品牌項目,這也意味著女生要面對更多的自然人、社會人。在這個服務過程中,我們鼓勵女生組織、溝通、協作、創意、執行,由此提升女孩的自信心、領導力。

在國外和我們中國的臺灣和香港等地區,一個城市都是雙開並蒂,即一所女校周邊都會有一所男校,兩所學校結成對,學習、管理、課程分開,但很多主題活動是一起進行,既因性施教,又尊重年齡的特點。

很遺憾的是,我們上海目前還缺少這樣一所男校,雖然曾經有過男生班的探索,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澎湃新聞:有一種說法是“男生窮養、女生富養”,你是否贊同這樣的觀點?

徐永初:我不太認同,任何東西都不要去刻意為之。

現在的社會環境、物質條件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家長有經濟基礎,即使是男孩,也可以給到他更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多走走多看看,對孩子成長都是有利的。如果說要窮養就不讓他出去,就不讓他多看,這是禁錮他的視野與境界的。

對女生,也不要用物質去堆積,養育一個小公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她怎麼去做更好的自己。

有俗語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我則教導我們市三的孩子,要去反駁這些傳統的觀念,我們就要大氣、大度、寬容,有同理心。

我希望我們市三的畢業生不是光為人妻、為人母,還要為自己乃至為民族、為世界而活,要以個人去影響他人,這就是所謂的領導力,所以我們開設有領導力課程,領導力課程不是選幹部的,也不是培養幹部的梯隊,領導力就是要有影響他人的能力,你要影響他人,先要做好自己。

所以無論是現在的高考改革,還是中考改革,都歸結到一點,給孩子選擇權。

澎湃新聞:選擇權如何賦予?學校是怎麼做的?家長又可以做什麼?

徐永初: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要給到他們更多的自立的機會,自己選擇的機會,選擇是從小開始的。

現在的新高考包括新中考,導向目標很清晰,就是學會選擇。一方面,學校要造氛圍、搭平臺、給機會,無論是選課,選社團,還是選大學,選專業,包括未來選擇人生,都要讓學生自己有選擇權,家長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學會放手。

澎湃新聞:2019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你請來了跳水奧運冠軍吳敏霞、跳水世界冠軍史美琴,學校為何如此重視體育教育?

徐永初:我們的體育教育貫穿全程,比如我們的學生每天都要長跑,做早操,人人打排球,健美課也是人人都要上的必修課,壘球、籃球、武術等都是通識性課程,所以我們的孩子體能都很好,畢業生們回來學校看望我們老師時,說得最多的是,進了大學後不習慣,運動場上多是男生,很少看到女生,她們上去打個籃球會迎來很多詫異的目光。

我會對孩子們說,“姑娘們,悠著點,給男生們一些機會。”

不少大學的老師告訴我,“你們市三的學生一眼就能認出來”,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告訴我,每年新生報道,自己提書和行李的,健步如飛的,就是市三的女生。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女生健全人格,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具有頑強的性格和品質,對她們一生都受益。

運動競技,讓我們女孩變得颯爽英姿、強大自信,讓她們在青春懵懂時就懂得了“永不言棄、拼搏到底”的精神態度!在開學典禮上,我勉勵女生們:如果我們能有如此鏗鏘之志,那在任何賽場上都將是贏家!我希望所有市三女孩的信念標籤裡,都能融入一份體育情懷、體育精神,體育夢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