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

核心提示:近年來,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頻頻爆發,特別是針對市場熱銷品牌的假冒更是防不勝防。不久前,上海警方在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

核心提示:近年來,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頻頻爆發,特別是針對市場熱銷品牌的假冒更是防不勝防。不久前,上海警方在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假“戴森” 作坊。受訪者/供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李曉磊 報道

民警破開三道門,衝進製售假嫌疑犯楊某敏家中,整個屋子煙火瀰漫,氣味嗆人。

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胡警官清楚地記得:“她把所有賬本都燒了,電腦泡在浴缸裡,手機也砸碎扔在火裡燒。”

偵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幾年來,胡警官發現,公安機關很難抓住這類嫌疑人的現行,嫌犯被抓後基本也不會主動交代,都抱著查到涉案金額多少就認多少的心態。

“在這種情況下,前期研判摸排的速度和精準度尤為關鍵。”胡警官透露說,今年他們在阿里打假特戰隊的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據悉,這兩起案件涉案金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有70多名嫌犯被捕。警方稱,在這個製售假犯罪網中,打假治理和犯罪像兩條交織的細繩,“機會很快出現,也稍縱即逝,只有搗毀製假的生產源頭,才能斬斷整個產銷鏈。”

追擊售假者行蹤

近年來,許多電商平臺和品牌權利人都逃不開一個市場暗邏輯,只要“網紅”爆款產品推出,假貨就開始橫行。

2018年初,被萬千女性追捧的“戴森”吹風機就開始遭遇這樣的命運。同年8月份,位於上海的“戴森”亞太地區總部相關負責人到浦東分局報案,稱公司售後發現,部分客戶送檢的產品不僅返修率增高,投訴也增加了很多,疑似有假貨問題。而且,這款產品以不同價格在各電商平臺售賣,影響了正品在亞太地區銷售。

“戴森”方面向警方提供了多個電商平臺中的107家電商店鋪售假數據和關聯的物流信息。

上海警方隨即成立專案組。“拿到這些東西我也很頭疼……”如何深挖107家店鋪背後真相,成為胡警官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他首先將107個店鋪所關聯的物流進行了地域篩選,發現其中有25個快遞來自上海虹橋地區一家順豐快遞收發站。

胡警官還查到,眾多假貨產品首發地來自福建莆田,這些人通過一些不知名的物流公司經上海中轉後用順豐快遞發出,給消費者造成賣家在上海、貨物較高端或為正品的錯覺。

與此同時,上海警方在調查案件資金流時發現,除了“戴森”,107家店鋪售賣的產品種類還很多,資金都匯入到一個“池子”,但到底哪筆款項屬戴森賣家並沒備註。

因摸不清調查路徑,警方想到了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據打假特戰隊人員介紹,阿里的打假核心技術“知產保護科技大腦”下有數以百計的算法模型,因為經歷過無數次的線上線下打假交互訓練,這些模型可能是世界上最“瞭解”假貨的力量,通過算法模型的比對,特戰隊員可以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假貨線索,之後,通過線下摸排、核查工作,配合執法部門打擊清除位於全國各地的製售假貨窩點。

很快,警方發現,售賣“戴森”假貨的店鋪中,有店鋪與福建莆田一位60歲楊姓老人的賬戶有密切往來。

經警方調查發現,楊姓老人的女兒楊某敏曾在2012年售賣UGG品牌假鞋被查並記錄在案。楊某敏的愛人和父親長期活躍於深圳,註冊了一家電子產品工廠。

涉案人員面臨抓捕燒燬賬本

“對於打假來講,光打網店是沒意義的,只有搗毀製假生產端,才能斬斷整個產銷鏈。”胡警官說。

2018年11月,胡警官和同事趕赴深圳進行線下摸排。警方通過走訪發現,楊某敏的丈夫長期通過“貨拉拉”,向東莞黎氏家族送貨,黎氏家族屬於楊家“戴森”假貨的其中一個經銷商。

楊某敏丈夫的活動軌跡也逐步被摸清。警方得知,他連續三四天活躍於深圳4個地點,其中之一是順豐快遞收發站。在收發站不遠處,便是他們過夜的產品包裝工廠。另外兩個地方,分別為生產車間和配件倉庫。

不久後,楊某敏丈夫在一處順豐快遞點填完貨單離開後,胡警官闖進快遞點,看到了跟蹤已久的“戴森”產品,“非常興奮,案件完成80%了。”

"

核心提示:近年來,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頻頻爆發,特別是針對市場熱銷品牌的假冒更是防不勝防。不久前,上海警方在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假“戴森” 作坊。受訪者/供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李曉磊 報道

民警破開三道門,衝進製售假嫌疑犯楊某敏家中,整個屋子煙火瀰漫,氣味嗆人。

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胡警官清楚地記得:“她把所有賬本都燒了,電腦泡在浴缸裡,手機也砸碎扔在火裡燒。”

偵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幾年來,胡警官發現,公安機關很難抓住這類嫌疑人的現行,嫌犯被抓後基本也不會主動交代,都抱著查到涉案金額多少就認多少的心態。

“在這種情況下,前期研判摸排的速度和精準度尤為關鍵。”胡警官透露說,今年他們在阿里打假特戰隊的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據悉,這兩起案件涉案金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有70多名嫌犯被捕。警方稱,在這個製售假犯罪網中,打假治理和犯罪像兩條交織的細繩,“機會很快出現,也稍縱即逝,只有搗毀製假的生產源頭,才能斬斷整個產銷鏈。”

追擊售假者行蹤

近年來,許多電商平臺和品牌權利人都逃不開一個市場暗邏輯,只要“網紅”爆款產品推出,假貨就開始橫行。

2018年初,被萬千女性追捧的“戴森”吹風機就開始遭遇這樣的命運。同年8月份,位於上海的“戴森”亞太地區總部相關負責人到浦東分局報案,稱公司售後發現,部分客戶送檢的產品不僅返修率增高,投訴也增加了很多,疑似有假貨問題。而且,這款產品以不同價格在各電商平臺售賣,影響了正品在亞太地區銷售。

“戴森”方面向警方提供了多個電商平臺中的107家電商店鋪售假數據和關聯的物流信息。

上海警方隨即成立專案組。“拿到這些東西我也很頭疼……”如何深挖107家店鋪背後真相,成為胡警官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他首先將107個店鋪所關聯的物流進行了地域篩選,發現其中有25個快遞來自上海虹橋地區一家順豐快遞收發站。

胡警官還查到,眾多假貨產品首發地來自福建莆田,這些人通過一些不知名的物流公司經上海中轉後用順豐快遞發出,給消費者造成賣家在上海、貨物較高端或為正品的錯覺。

與此同時,上海警方在調查案件資金流時發現,除了“戴森”,107家店鋪售賣的產品種類還很多,資金都匯入到一個“池子”,但到底哪筆款項屬戴森賣家並沒備註。

因摸不清調查路徑,警方想到了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據打假特戰隊人員介紹,阿里的打假核心技術“知產保護科技大腦”下有數以百計的算法模型,因為經歷過無數次的線上線下打假交互訓練,這些模型可能是世界上最“瞭解”假貨的力量,通過算法模型的比對,特戰隊員可以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假貨線索,之後,通過線下摸排、核查工作,配合執法部門打擊清除位於全國各地的製售假貨窩點。

很快,警方發現,售賣“戴森”假貨的店鋪中,有店鋪與福建莆田一位60歲楊姓老人的賬戶有密切往來。

經警方調查發現,楊姓老人的女兒楊某敏曾在2012年售賣UGG品牌假鞋被查並記錄在案。楊某敏的愛人和父親長期活躍於深圳,註冊了一家電子產品工廠。

涉案人員面臨抓捕燒燬賬本

“對於打假來講,光打網店是沒意義的,只有搗毀製假生產端,才能斬斷整個產銷鏈。”胡警官說。

2018年11月,胡警官和同事趕赴深圳進行線下摸排。警方通過走訪發現,楊某敏的丈夫長期通過“貨拉拉”,向東莞黎氏家族送貨,黎氏家族屬於楊家“戴森”假貨的其中一個經銷商。

楊某敏丈夫的活動軌跡也逐步被摸清。警方得知,他連續三四天活躍於深圳4個地點,其中之一是順豐快遞收發站。在收發站不遠處,便是他們過夜的產品包裝工廠。另外兩個地方,分別為生產車間和配件倉庫。

不久後,楊某敏丈夫在一處順豐快遞點填完貨單離開後,胡警官闖進快遞點,看到了跟蹤已久的“戴森”產品,“非常興奮,案件完成80%了。”

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假“戴森” 吹風機。 受訪者/供圖

然而,就在警方準備開展逮捕行動前,犯罪嫌疑人感覺到被跟蹤,便拋棄代步車輛,全體轉移到了廣東惠州,重新集結人馬,在租到的新廠房繼續生產。

於是,專案組開始二次偵查。由於是臨時轉移,楊某敏的丈夫將深圳三個工廠集中在一起還未來得及分散,這給警方帶來了抓捕條件。

據胡警官介紹,在生產加工假冒產品案件中,公安機關很難對生產線進行打擊,工人常以“只拿工資幹活”為理由推脫責任。而在此次抓捕中,工人們均表明,參與了犯罪行為。

抓捕當天,東莞、惠州、莆田三地同時進行。最終,警方抓獲3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搗毀生產窩點2處,查封製假生產線2條,繳獲假冒“戴森”吹風機成品、半成品1900餘臺,各類零件配件20餘萬件,案值4200餘萬元。

“在這其中,公安機關最為重要及艱難的工作,是在不打草驚蛇情況下,快速準確地將每一條製售假產業鏈連根拔除。”胡警官表示。

盜取品牌核心設計成企業心頭病

產供銷鏈路複雜、盤踞假貨市場多時、反偵察能力強、取證和打擊難度大等因素,幾乎成為所有制售假案件破獲的難點。

今年4月,上海警方破獲的另一起服裝品牌“DAZZLE地素”製售假貨案也不例外。

2018年12月,地素公司到上海浦東公安分局報案,稱有人在網上銷售假冒公司註冊商標的商品,品牌版式遭竊取和洩露。

該公司稱,“地素”新品發佈前期,電商平臺、專櫃都沒新品樣式,但總有人在一些經銷商微信群發佈同款圖片信息,稱將與“地素”新品一同上市。“專櫃都沒有賣,哪來的面料和版式?”該主管很詫異,並懷疑公司有內鬼。

此外,地素品牌的部分爆款也遭到大範圍仿製。據瞭解,地素品牌旗下並沒有自己的加工廠,而是委託其他企業代工。其中,外包工廠裡的幾個打版師成為可疑目標。原因是,他們共同與南京的呂某每月有一兩次單向快遞寄出。

參與這次專案行動的桂警官告訴記者,警方在線下調查時查出,其中一家外包工廠的打版師被呂某高薪挖走,另外兩家外包工廠的兩個打版師會定期向呂某發佈大量“地素”新品信息。

這些信息從設計版圖、版紙、面料,到每個加工細節、拉鍊長度、水洗標位置應有盡有。呂某將收到的信息另制新衣,並階段性反饋打版師酬勞。

除了與打版師“勾結”外,呂某還滲透線下專櫃的門店銷售人員,獲取衣服款式的內部銷售數額和斷碼款式,然後花錢購買店鋪正品衣服,進行打版復刻。

“他能做到與正品80%-90%相似,一般消費者難分真假。”桂警官說。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專案組本打算以“侵犯商業祕密罪”對呂某進行抓捕時,遇到一大難題:服飾版式在法律層面上升不到商業機密層次,而且也不能以商標或者著作權角度去處理,只能以假冒註冊商標的同案犯處理。

胡警官表示:“這顆毒瘤已禍害‘地素’多時,其位於安徽的下線同夥曾在2015年時因侵權銷售‘地素’品牌被判緩刑。當時沒做實呂某所涉犯罪鏈,抓進來沒辦法判實刑。”

警方通過“地素”提供的信息,後在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下發現,網上售賣的帶標“地素”品牌服裝主要來自湖南郴州的曾某,而曾某並沒製衣能力,主要通過從江蘇常熟市、杭州市餘杭區購買“地素”品牌素衣,並從廣州謝某處購買“地素”商標進行加工合成。

巧合的是,廣州謝某同樣將商標提供給湖南長沙譚某,而譚某的素衣來源,正是呂某。也就是說,呂某是整個製售假“地素”品牌的根源。“我們繞了很大一個圈,從海量信息中大海撈針,終於將所有犯罪嫌疑人鎖定。”胡警官說。

今年4月17日,上海警方在廣東、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等5省12地同步開展收網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7人,搗毀製假窩點10個,查封地下製假工廠3家,繳獲假冒“DAZZLE”地素品牌服飾3.8萬件,涉案金額1500萬元。

打假的關鍵在於合作

近年來,公安機關對知識產權案件的重視,極大壓縮了製售假貨人員的生存空間,但許多人仍在狹縫中鑽法律空子。

胡警官告訴記者,這些製售假團隊懂得“穿馬甲、會營銷、善洗白”,能夠在各個平臺開設店鋪售賣奢侈品。

這樣的店鋪存活時間僅半年至一年,成交量可達上百萬元,但他們的註冊信息、銀行卡、手機號碼均不是店鋪實際操作人在使用。更有甚者,利用虛假信息開設獨立運營網站。

除此之外,警方還發現,製假者將“犧牲一人,致富全家”意識深入人心。胡警官還提到,如果政府部門和公安機關不在初期打擊的話,經過幾年就會迅速壯大,慢慢洗白。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愈發重視,這類問題在慢慢消解。如上海,近年來,該市在偵破此類案件上加大了警力、資源等的投入,對製售假全鏈條打擊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浦東公安分局表示,近年來,該市在偵破此類案件上加大了警力、資源等的投入,對製售假全鏈條打擊,將持續優化打擊模式,進一步加強與阿里及阿里打假聯盟的合作。

上述兩起案件追根溯源式的全鏈條打擊,證明了阿里打假模式的務實,取得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對製售假犯罪起到強大的震懾力。

"

核心提示:近年來,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頻頻爆發,特別是針對市場熱銷品牌的假冒更是防不勝防。不久前,上海警方在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假“戴森” 作坊。受訪者/供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李曉磊 報道

民警破開三道門,衝進製售假嫌疑犯楊某敏家中,整個屋子煙火瀰漫,氣味嗆人。

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胡警官清楚地記得:“她把所有賬本都燒了,電腦泡在浴缸裡,手機也砸碎扔在火裡燒。”

偵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幾年來,胡警官發現,公安機關很難抓住這類嫌疑人的現行,嫌犯被抓後基本也不會主動交代,都抱著查到涉案金額多少就認多少的心態。

“在這種情況下,前期研判摸排的速度和精準度尤為關鍵。”胡警官透露說,今年他們在阿里打假特戰隊的協助下,破獲的“戴森”“地素”品牌製售假冒案就特別典型。

據悉,這兩起案件涉案金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有70多名嫌犯被捕。警方稱,在這個製售假犯罪網中,打假治理和犯罪像兩條交織的細繩,“機會很快出現,也稍縱即逝,只有搗毀製假的生產源頭,才能斬斷整個產銷鏈。”

追擊售假者行蹤

近年來,許多電商平臺和品牌權利人都逃不開一個市場暗邏輯,只要“網紅”爆款產品推出,假貨就開始橫行。

2018年初,被萬千女性追捧的“戴森”吹風機就開始遭遇這樣的命運。同年8月份,位於上海的“戴森”亞太地區總部相關負責人到浦東分局報案,稱公司售後發現,部分客戶送檢的產品不僅返修率增高,投訴也增加了很多,疑似有假貨問題。而且,這款產品以不同價格在各電商平臺售賣,影響了正品在亞太地區銷售。

“戴森”方面向警方提供了多個電商平臺中的107家電商店鋪售假數據和關聯的物流信息。

上海警方隨即成立專案組。“拿到這些東西我也很頭疼……”如何深挖107家店鋪背後真相,成為胡警官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他首先將107個店鋪所關聯的物流進行了地域篩選,發現其中有25個快遞來自上海虹橋地區一家順豐快遞收發站。

胡警官還查到,眾多假貨產品首發地來自福建莆田,這些人通過一些不知名的物流公司經上海中轉後用順豐快遞發出,給消費者造成賣家在上海、貨物較高端或為正品的錯覺。

與此同時,上海警方在調查案件資金流時發現,除了“戴森”,107家店鋪售賣的產品種類還很多,資金都匯入到一個“池子”,但到底哪筆款項屬戴森賣家並沒備註。

因摸不清調查路徑,警方想到了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據打假特戰隊人員介紹,阿里的打假核心技術“知產保護科技大腦”下有數以百計的算法模型,因為經歷過無數次的線上線下打假交互訓練,這些模型可能是世界上最“瞭解”假貨的力量,通過算法模型的比對,特戰隊員可以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假貨線索,之後,通過線下摸排、核查工作,配合執法部門打擊清除位於全國各地的製售假貨窩點。

很快,警方發現,售賣“戴森”假貨的店鋪中,有店鋪與福建莆田一位60歲楊姓老人的賬戶有密切往來。

經警方調查發現,楊姓老人的女兒楊某敏曾在2012年售賣UGG品牌假鞋被查並記錄在案。楊某敏的愛人和父親長期活躍於深圳,註冊了一家電子產品工廠。

涉案人員面臨抓捕燒燬賬本

“對於打假來講,光打網店是沒意義的,只有搗毀製假生產端,才能斬斷整個產銷鏈。”胡警官說。

2018年11月,胡警官和同事趕赴深圳進行線下摸排。警方通過走訪發現,楊某敏的丈夫長期通過“貨拉拉”,向東莞黎氏家族送貨,黎氏家族屬於楊家“戴森”假貨的其中一個經銷商。

楊某敏丈夫的活動軌跡也逐步被摸清。警方得知,他連續三四天活躍於深圳4個地點,其中之一是順豐快遞收發站。在收發站不遠處,便是他們過夜的產品包裝工廠。另外兩個地方,分別為生產車間和配件倉庫。

不久後,楊某敏丈夫在一處順豐快遞點填完貨單離開後,胡警官闖進快遞點,看到了跟蹤已久的“戴森”產品,“非常興奮,案件完成80%了。”

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假“戴森” 吹風機。 受訪者/供圖

然而,就在警方準備開展逮捕行動前,犯罪嫌疑人感覺到被跟蹤,便拋棄代步車輛,全體轉移到了廣東惠州,重新集結人馬,在租到的新廠房繼續生產。

於是,專案組開始二次偵查。由於是臨時轉移,楊某敏的丈夫將深圳三個工廠集中在一起還未來得及分散,這給警方帶來了抓捕條件。

據胡警官介紹,在生產加工假冒產品案件中,公安機關很難對生產線進行打擊,工人常以“只拿工資幹活”為理由推脫責任。而在此次抓捕中,工人們均表明,參與了犯罪行為。

抓捕當天,東莞、惠州、莆田三地同時進行。最終,警方抓獲3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搗毀生產窩點2處,查封製假生產線2條,繳獲假冒“戴森”吹風機成品、半成品1900餘臺,各類零件配件20餘萬件,案值4200餘萬元。

“在這其中,公安機關最為重要及艱難的工作,是在不打草驚蛇情況下,快速準確地將每一條製售假產業鏈連根拔除。”胡警官表示。

盜取品牌核心設計成企業心頭病

產供銷鏈路複雜、盤踞假貨市場多時、反偵察能力強、取證和打擊難度大等因素,幾乎成為所有制售假案件破獲的難點。

今年4月,上海警方破獲的另一起服裝品牌“DAZZLE地素”製售假貨案也不例外。

2018年12月,地素公司到上海浦東公安分局報案,稱有人在網上銷售假冒公司註冊商標的商品,品牌版式遭竊取和洩露。

該公司稱,“地素”新品發佈前期,電商平臺、專櫃都沒新品樣式,但總有人在一些經銷商微信群發佈同款圖片信息,稱將與“地素”新品一同上市。“專櫃都沒有賣,哪來的面料和版式?”該主管很詫異,並懷疑公司有內鬼。

此外,地素品牌的部分爆款也遭到大範圍仿製。據瞭解,地素品牌旗下並沒有自己的加工廠,而是委託其他企業代工。其中,外包工廠裡的幾個打版師成為可疑目標。原因是,他們共同與南京的呂某每月有一兩次單向快遞寄出。

參與這次專案行動的桂警官告訴記者,警方在線下調查時查出,其中一家外包工廠的打版師被呂某高薪挖走,另外兩家外包工廠的兩個打版師會定期向呂某發佈大量“地素”新品信息。

這些信息從設計版圖、版紙、面料,到每個加工細節、拉鍊長度、水洗標位置應有盡有。呂某將收到的信息另制新衣,並階段性反饋打版師酬勞。

除了與打版師“勾結”外,呂某還滲透線下專櫃的門店銷售人員,獲取衣服款式的內部銷售數額和斷碼款式,然後花錢購買店鋪正品衣服,進行打版復刻。

“他能做到與正品80%-90%相似,一般消費者難分真假。”桂警官說。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專案組本打算以“侵犯商業祕密罪”對呂某進行抓捕時,遇到一大難題:服飾版式在法律層面上升不到商業機密層次,而且也不能以商標或者著作權角度去處理,只能以假冒註冊商標的同案犯處理。

胡警官表示:“這顆毒瘤已禍害‘地素’多時,其位於安徽的下線同夥曾在2015年時因侵權銷售‘地素’品牌被判緩刑。當時沒做實呂某所涉犯罪鏈,抓進來沒辦法判實刑。”

警方通過“地素”提供的信息,後在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下發現,網上售賣的帶標“地素”品牌服裝主要來自湖南郴州的曾某,而曾某並沒製衣能力,主要通過從江蘇常熟市、杭州市餘杭區購買“地素”品牌素衣,並從廣州謝某處購買“地素”商標進行加工合成。

巧合的是,廣州謝某同樣將商標提供給湖南長沙譚某,而譚某的素衣來源,正是呂某。也就是說,呂某是整個製售假“地素”品牌的根源。“我們繞了很大一個圈,從海量信息中大海撈針,終於將所有犯罪嫌疑人鎖定。”胡警官說。

今年4月17日,上海警方在廣東、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等5省12地同步開展收網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7人,搗毀製假窩點10個,查封地下製假工廠3家,繳獲假冒“DAZZLE”地素品牌服飾3.8萬件,涉案金額1500萬元。

打假的關鍵在於合作

近年來,公安機關對知識產權案件的重視,極大壓縮了製售假貨人員的生存空間,但許多人仍在狹縫中鑽法律空子。

胡警官告訴記者,這些製售假團隊懂得“穿馬甲、會營銷、善洗白”,能夠在各個平臺開設店鋪售賣奢侈品。

這樣的店鋪存活時間僅半年至一年,成交量可達上百萬元,但他們的註冊信息、銀行卡、手機號碼均不是店鋪實際操作人在使用。更有甚者,利用虛假信息開設獨立運營網站。

除此之外,警方還發現,製假者將“犧牲一人,致富全家”意識深入人心。胡警官還提到,如果政府部門和公安機關不在初期打擊的話,經過幾年就會迅速壯大,慢慢洗白。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愈發重視,這類問題在慢慢消解。如上海,近年來,該市在偵破此類案件上加大了警力、資源等的投入,對製售假全鏈條打擊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浦東公安分局表示,近年來,該市在偵破此類案件上加大了警力、資源等的投入,對製售假全鏈條打擊,將持續優化打擊模式,進一步加強與阿里及阿里打假聯盟的合作。

上述兩起案件追根溯源式的全鏈條打擊,證明了阿里打假模式的務實,取得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對製售假犯罪起到強大的震懾力。

上海浦東警方破獲假冒“戴森”“地素”大案,有嫌犯反鎖在屋燒賬本

上海浦東警方給阿里巴巴集團的感謝信。受訪者供圖

針對這兩起案件,今年5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向阿里巴巴集團發出感謝信,感謝他們為警方提供技術協助,使打假更精準、範圍更廣。

據近兩年發佈的《阿里巴巴知識產權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和2018年,阿里巴巴向我國執法機關累計推送涉假線索3544條,協助抓捕涉案人員3559名,搗毀窩點2870個,涉案金額約122億元。

美國當地時間7月18日,在一場有關知識產權的聽證會上,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副主席道格·柯林斯(Doug Collins)肯定了阿里巴巴打擊假貨的行為,並認為美國平臺在打假上已遠遠落後。

7月25日下午,商務部召開例行發佈會,新聞發言人高峰迴應稱:“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業內人士介紹,國外品牌在中國的知識產權維護和打假基本都是靠第三方代理機構來推動,“而國內品牌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可提供的產品鑑定輔助能力也參差不齊,這場持久保衛戰整體形勢還是較為被動。”

該人士建議,品牌權利人自身應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資金投入,希望以後與平臺和警方有更多合作,對侵權行為進行投訴並協助調查,“這是打壓假貨生存空間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品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路程。”原標題:上海浦東公安破獲特大“網紅產品”製售假案 “戴森”“地素”特大製售假案大起底

版權聲明:本文系《民主與法制時報》原創作品,轉載或整合請註明來源,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