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教學樓前合影

當年,和這4位老師一起到崇明支教的還有40位上海機關幹部和高校教師,他們踏上崇明島後,分赴島上各個中學任教,支援崇明教育事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教學樓前合影

當年,和這4位老師一起到崇明支教的還有40位上海機關幹部和高校教師,他們踏上崇明島後,分赴島上各個中學任教,支援崇明教育事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張兆田、李文亞與學生合影

張兆田在原單位是專職政工幹部,做過十幾年成人思想政治工作。支教期間,他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政治教師、初一(2)班班主任。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教學樓前合影

當年,和這4位老師一起到崇明支教的還有40位上海機關幹部和高校教師,他們踏上崇明島後,分赴島上各個中學任教,支援崇明教育事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張兆田、李文亞與學生合影

張兆田在原單位是專職政工幹部,做過十幾年成人思想政治工作。支教期間,他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政治教師、初一(2)班班主任。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在海橋中學校門前留影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教學樓前合影

當年,和這4位老師一起到崇明支教的還有40位上海機關幹部和高校教師,他們踏上崇明島後,分赴島上各個中學任教,支援崇明教育事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張兆田、李文亞與學生合影

張兆田在原單位是專職政工幹部,做過十幾年成人思想政治工作。支教期間,他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政治教師、初一(2)班班主任。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在海橋中學校門前留影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與當年的海橋中學領導合影

踏上支教崗位後,張兆田發現,初一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就主動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之愛、師生之情。他放棄每週一次回上海的機會,平均每個月只回家一次,擠出星期天和平時放學後的時間,走訪了全部學生家庭,共計家訪了100多人次,最遠的要騎車一個多小時,趕二三十里路程。

一位學生回憶,當年他因受傷在家,沒想到張老師拎著水果和麥乳精來到他家裡,看望這個平時成績不算很好、卻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這位學生至今還記得這段令他感動一輩子的師恩經歷。

那時的班級沒有文娛活動用品,張兆田就從上海市區買來象棋、陸戰棋、跳棋、撲克牌。沒有活動經費,他把自己每月6元錢的班主任津貼用來作為班會費。

“張老師的工資並不高,卻還要為學生買這買那。有時錢不夠了,他的愛人特地從上海市區乘船送錢過來。”一位學生回憶。

分批帶著農村孩子逛大上海

到崇明支教後,張兆田發現,農村學生久居海島,絕大多數人沒有去過上海市區,封閉的環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決定利用放農忙假和寒暑假的機會,帶學生到上海見見世面。”張兆田說。

那時候,張兆田在上海市區的住房很小,只有14平方米一間房間,一次只能帶四五名學生,晚上只能打地鋪。“我和我愛人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食宿方便,解決往返路費。”張兆田回憶。

當年也是張兆田的學生、現在是崇明三星鎮海濱村黨支部書記範聿侃回憶,當年張兆田帶他們第一次走出海島,來到市區看南京路、外灘、城隍廟等地方,讓他們瞭解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張老師還帶我們去江灣遊樂場看三環滑車、高空自行車。給我們吃肉鬆、香腸,喝當時極為流行的雀巢咖啡。”在範聿侃的腦海中,這段記憶一直印象很深。

“我當年班上共有49個學生,我希望這49個學生都能到上海市區開開眼界。”張兆田說。

但是,這個願望他沒有全部完成,組織考慮他家庭實際情況,並考慮提拔他到新崗位工作,就另行安排了他人支教。

據張兆田回憶,他總計帶了3批共16位學生到上海去,佔全班學生的三分之一,既有學生幹部,也有一般學生。每批一個星期左右。

“我曾向組織申請再延長一年支教,但未獲批准。”張兆田說,此後他就回了上海市區。

學生給支教老師過生日

支教結束後,張兆田先後擔任寶山區司法局副局長、寶山區委法制辦主任等職務。1995年他參加援藏工作,先後擔任西藏亞東縣縣長、西藏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常務副祕書長兼日喀則地區城建環保局黨組書記。回滬以後先後擔任上海市委黨校祕書長、浦東新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儘管離開了崇明,但張兆田繼續與海橋中學的老師和學生保持密切的來往,曾經20多次重返崇明。至今他還珍藏著當年的學生花名冊、語文成績單、學生給他的留言紀念簿等。

而當年他帶過的學生,早已畢業離校,踏入社會,但33年前張兆田老師帶他們走出崇明島,去江灣遊樂場看三環滑車、吃肉鬆的記憶還很清晰。

予人玫瑰, 手留餘香!30多年來,這些學生只要一有機會都會看望張兆田老師;每次同學聚會,他們都邀請張兆田老師參加。張兆田退休後,學生們在張兆田老師的生日時,為他獻上花束、點燃生日蠟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教學樓前合影

當年,和這4位老師一起到崇明支教的還有40位上海機關幹部和高校教師,他們踏上崇明島後,分赴島上各個中學任教,支援崇明教育事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張兆田、李文亞與學生合影

張兆田在原單位是專職政工幹部,做過十幾年成人思想政治工作。支教期間,他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政治教師、初一(2)班班主任。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在海橋中學校門前留影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與當年的海橋中學領導合影

踏上支教崗位後,張兆田發現,初一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就主動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之愛、師生之情。他放棄每週一次回上海的機會,平均每個月只回家一次,擠出星期天和平時放學後的時間,走訪了全部學生家庭,共計家訪了100多人次,最遠的要騎車一個多小時,趕二三十里路程。

一位學生回憶,當年他因受傷在家,沒想到張老師拎著水果和麥乳精來到他家裡,看望這個平時成績不算很好、卻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這位學生至今還記得這段令他感動一輩子的師恩經歷。

那時的班級沒有文娛活動用品,張兆田就從上海市區買來象棋、陸戰棋、跳棋、撲克牌。沒有活動經費,他把自己每月6元錢的班主任津貼用來作為班會費。

“張老師的工資並不高,卻還要為學生買這買那。有時錢不夠了,他的愛人特地從上海市區乘船送錢過來。”一位學生回憶。

分批帶著農村孩子逛大上海

到崇明支教後,張兆田發現,農村學生久居海島,絕大多數人沒有去過上海市區,封閉的環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決定利用放農忙假和寒暑假的機會,帶學生到上海見見世面。”張兆田說。

那時候,張兆田在上海市區的住房很小,只有14平方米一間房間,一次只能帶四五名學生,晚上只能打地鋪。“我和我愛人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食宿方便,解決往返路費。”張兆田回憶。

當年也是張兆田的學生、現在是崇明三星鎮海濱村黨支部書記範聿侃回憶,當年張兆田帶他們第一次走出海島,來到市區看南京路、外灘、城隍廟等地方,讓他們瞭解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張老師還帶我們去江灣遊樂場看三環滑車、高空自行車。給我們吃肉鬆、香腸,喝當時極為流行的雀巢咖啡。”在範聿侃的腦海中,這段記憶一直印象很深。

“我當年班上共有49個學生,我希望這49個學生都能到上海市區開開眼界。”張兆田說。

但是,這個願望他沒有全部完成,組織考慮他家庭實際情況,並考慮提拔他到新崗位工作,就另行安排了他人支教。

據張兆田回憶,他總計帶了3批共16位學生到上海去,佔全班學生的三分之一,既有學生幹部,也有一般學生。每批一個星期左右。

“我曾向組織申請再延長一年支教,但未獲批准。”張兆田說,此後他就回了上海市區。

學生給支教老師過生日

支教結束後,張兆田先後擔任寶山區司法局副局長、寶山區委法制辦主任等職務。1995年他參加援藏工作,先後擔任西藏亞東縣縣長、西藏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常務副祕書長兼日喀則地區城建環保局黨組書記。回滬以後先後擔任上海市委黨校祕書長、浦東新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儘管離開了崇明,但張兆田繼續與海橋中學的老師和學生保持密切的來往,曾經20多次重返崇明。至今他還珍藏著當年的學生花名冊、語文成績單、學生給他的留言紀念簿等。

而當年他帶過的學生,早已畢業離校,踏入社會,但33年前張兆田老師帶他們走出崇明島,去江灣遊樂場看三環滑車、吃肉鬆的記憶還很清晰。

予人玫瑰, 手留餘香!30多年來,這些學生只要一有機會都會看望張兆田老師;每次同學聚會,他們都邀請張兆田老師參加。張兆田退休後,學生們在張兆田老師的生日時,為他獻上花束、點燃生日蠟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33年裡,張兆田和學生的書信往來

赴崇支教,他們青春無悔!

張兆田說,他和其他三位支教老師在崇明支教一年,接觸了農村,瞭解了農民,懂得了教育,結交了淳樸、厚道、熱情的崇明朋友。“支教,既是受組織派遣,也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青春無悔!”

原是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的李文亞,支教期間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歷史教師。這次再回海橋中學,李文亞和當年的學生、同事短暫相聚,給了他意外的驚喜:“當年教過的學生從青澀少年步入不惑,但純真質樸友好的品質依舊沒變,我們也從意氣分發的青年進入花甲,但大家依然在為理想和生活盡情揮灑著熱情,人們總說生活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喜,這次短暫的和海橋師生的歡聚恰恰給了我這樣的體驗。”

原是上海工業大學教師,支教期間擔任海橋中學英語教師、英語教研組組長的陳榮蓮說:“時光可以帶走青春韶華,卻帶不走深厚的師生情誼。三十二年的牽掛促成了這次的相約相聚。得知同學們一個個學有所成在為國建功立業,甚感欣慰!”

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支教期間擔任海橋中學歷史教師的周麗。當年還是一個青春靚麗的小姑娘,33年後的今天重回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她感慨萬千:“當年那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們如今已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由衷地為同學們感到驕傲和高興。我雖然叫不出大多數同學的名字,但孩子們那燦爛的笑臉、清澈的眼神、朗朗的讀書聲、當然還有那些頑皮搗蛋……,在我的腦海裡一直是一道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海橋學校初中部(原海橋中學)來了80多名30年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迴歸母校,分外激動,同學之間、同學與當年的各科任教老師之間共敘離別之情。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現場

這本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同學聚會,但因為主辦方當天邀請了4位賓客,讓這次尋常的同學聚會變得頗有意義!

他們是33年前從上海市區赴崇的支教老師,當年他們紮根崇明,除了傳授知識,也把大城市的許多新鮮事兒帶到了農村,給鄉村學校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其中,支教老師張兆田因為他的善心和義舉,33年來,他的學生無論走向何方,都沒忘記他對農村孩子們的哺育之恩。一段長達33年持續不斷的師生情誼在當地師生中口口相傳……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7月28日,李文亞、周麗、陳榮蓮、張兆田四位支教老師參加海橋中學89屆畢業30年同學會

支教老師和他100多次家訪

33年前,中央和國家機關、22個省市成立了講師團,赴農村地區支教。當時的海橋中學來了4位從上海市區過來的支教老師,是上海市首批講師團成員。這些正值青春芳華的年輕教師踏上崇明土地後,深深地愛上了崇明的一草一木,愛上了淳樸的農家孩子們。

這4位支教老師分別是:原吳淞區(1988年和寶山縣合併,現為寶山區)區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張兆田、原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李文亞、原上海工業大學教師陳榮蓮和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周麗。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教學樓前合影

當年,和這4位老師一起到崇明支教的還有40位上海機關幹部和高校教師,他們踏上崇明島後,分赴島上各個中學任教,支援崇明教育事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1986年,張兆田、李文亞與學生合影

張兆田在原單位是專職政工幹部,做過十幾年成人思想政治工作。支教期間,他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政治教師、初一(2)班班主任。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在海橋中學校門前留影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張兆田與當年的海橋中學領導合影

踏上支教崗位後,張兆田發現,初一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就主動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之愛、師生之情。他放棄每週一次回上海的機會,平均每個月只回家一次,擠出星期天和平時放學後的時間,走訪了全部學生家庭,共計家訪了100多人次,最遠的要騎車一個多小時,趕二三十里路程。

一位學生回憶,當年他因受傷在家,沒想到張老師拎著水果和麥乳精來到他家裡,看望這個平時成績不算很好、卻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這位學生至今還記得這段令他感動一輩子的師恩經歷。

那時的班級沒有文娛活動用品,張兆田就從上海市區買來象棋、陸戰棋、跳棋、撲克牌。沒有活動經費,他把自己每月6元錢的班主任津貼用來作為班會費。

“張老師的工資並不高,卻還要為學生買這買那。有時錢不夠了,他的愛人特地從上海市區乘船送錢過來。”一位學生回憶。

分批帶著農村孩子逛大上海

到崇明支教後,張兆田發現,農村學生久居海島,絕大多數人沒有去過上海市區,封閉的環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決定利用放農忙假和寒暑假的機會,帶學生到上海見見世面。”張兆田說。

那時候,張兆田在上海市區的住房很小,只有14平方米一間房間,一次只能帶四五名學生,晚上只能打地鋪。“我和我愛人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食宿方便,解決往返路費。”張兆田回憶。

當年也是張兆田的學生、現在是崇明三星鎮海濱村黨支部書記範聿侃回憶,當年張兆田帶他們第一次走出海島,來到市區看南京路、外灘、城隍廟等地方,讓他們瞭解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張老師還帶我們去江灣遊樂場看三環滑車、高空自行車。給我們吃肉鬆、香腸,喝當時極為流行的雀巢咖啡。”在範聿侃的腦海中,這段記憶一直印象很深。

“我當年班上共有49個學生,我希望這49個學生都能到上海市區開開眼界。”張兆田說。

但是,這個願望他沒有全部完成,組織考慮他家庭實際情況,並考慮提拔他到新崗位工作,就另行安排了他人支教。

據張兆田回憶,他總計帶了3批共16位學生到上海去,佔全班學生的三分之一,既有學生幹部,也有一般學生。每批一個星期左右。

“我曾向組織申請再延長一年支教,但未獲批准。”張兆田說,此後他就回了上海市區。

學生給支教老師過生日

支教結束後,張兆田先後擔任寶山區司法局副局長、寶山區委法制辦主任等職務。1995年他參加援藏工作,先後擔任西藏亞東縣縣長、西藏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常務副祕書長兼日喀則地區城建環保局黨組書記。回滬以後先後擔任上海市委黨校祕書長、浦東新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儘管離開了崇明,但張兆田繼續與海橋中學的老師和學生保持密切的來往,曾經20多次重返崇明。至今他還珍藏著當年的學生花名冊、語文成績單、學生給他的留言紀念簿等。

而當年他帶過的學生,早已畢業離校,踏入社會,但33年前張兆田老師帶他們走出崇明島,去江灣遊樂場看三環滑車、吃肉鬆的記憶還很清晰。

予人玫瑰, 手留餘香!30多年來,這些學生只要一有機會都會看望張兆田老師;每次同學聚會,他們都邀請張兆田老師參加。張兆田退休後,學生們在張兆田老師的生日時,為他獻上花束、點燃生日蠟燭!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33年裡,張兆田和學生的書信往來

赴崇支教,他們青春無悔!

張兆田說,他和其他三位支教老師在崇明支教一年,接觸了農村,瞭解了農民,懂得了教育,結交了淳樸、厚道、熱情的崇明朋友。“支教,既是受組織派遣,也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青春無悔!”

原是吳淞區團區委學校部副部長兼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的李文亞,支教期間擔任海橋中學語文和歷史教師。這次再回海橋中學,李文亞和當年的學生、同事短暫相聚,給了他意外的驚喜:“當年教過的學生從青澀少年步入不惑,但純真質樸友好的品質依舊沒變,我們也從意氣分發的青年進入花甲,但大家依然在為理想和生活盡情揮灑著熱情,人們總說生活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喜,這次短暫的和海橋師生的歡聚恰恰給了我這樣的體驗。”

原是上海工業大學教師,支教期間擔任海橋中學英語教師、英語教研組組長的陳榮蓮說:“時光可以帶走青春韶華,卻帶不走深厚的師生情誼。三十二年的牽掛促成了這次的相約相聚。得知同學們一個個學有所成在為國建功立業,甚感欣慰!”

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師,支教期間擔任海橋中學歷史教師的周麗。當年還是一個青春靚麗的小姑娘,33年後的今天重回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她感慨萬千:“當年那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們如今已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由衷地為同學們感到驕傲和高興。我雖然叫不出大多數同學的名字,但孩子們那燦爛的笑臉、清澈的眼神、朗朗的讀書聲、當然還有那些頑皮搗蛋……,在我的腦海裡一直是一道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

33年前他赴崇支教,分批帶農家孩子出島逛上海, 現在他的學生這樣報答師恩……

33年後,也就是2019年7月28日,李文亞、張兆田、陳榮蓮、周麗四位支教老師在海橋中學同一個教學樓前再次合影

照片提供:張兆田、劉海

編輯:陸海華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瞭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

美圖、美文投稿請發送至郵箱:cmxwb201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