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晨光微熹,住戶們打開房門,睡眼惺忪地拎著圓肚木質的馬桶走向馬桶車。

“倒馬桶”是上海弄堂以往的日常市景,隨著城市的發展,手拎馬桶逐步淡出了上海居民們的生活,成為現代化上海的回憶。而這個老百姓最為熟悉的老物件,也見證了上海舊城改造的歷程。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馬桶拎出來、馬桶拎出來……”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曾經有節目做過一次採訪,在採訪中,記者問了不少“00後”,在他們看來,“手拎馬桶” 是個什麼物件兒?有的認為是打擊樂器中的鼓,有的說是用來裝糖的。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桶是老一輩人如廁用的。

孩子們已經不認識“手拎馬桶”了,這顯示過去數十年的舊城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過,“手拎馬桶”並未完全絕跡。在未來的舊城改造工作中,最後的“拎馬桶”會得到解決嗎

上海的舊區改造,探索了很多年。

20世紀80年代,黃浦區的房屋大多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建造的,有的甚至建於太平天國時期,超齡使用,區域內大多是舊式里弄和危棚簡屋,大都嚴重失修失養,房屋損壞程度日益嚴重。居民群眾改造舊區、改善居住環境、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很高。記得當時只要下一場大雨,區內成片成片的房屋就會漏水,有的甚至屋頂都會塌下來。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那時住房的困難程度,是現在人不可想象的。

當時上海困難戶的標準是人均住房不到2平方米,也就是說5口之家住在1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裡。房間裡只有一個雙人床、一個方桌、一摞箱子和一隻馬桶。雙人床上面要睡3個人,還有一個人在桌子下面打地鋪,剩下一個人把桌子和箱子拼一起,翻下一塊板當作床鋪,這樣5個人才睡得下。如果家裡有5口人以上,住房面積只有10平方米以下,生活就更困難了。到了夏天,如果一個人要“方便”,其他人都要回避,一個人要洗澡,其他人也必須“躲出去”。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1988年黃浦區瑞福裡改造

你能想象嗎?

20世紀80年代末,上海有危棚簡屋365萬平方米;市中心10個區280平方千米內居住著706萬城市居民,市區人均居住面積5.6平方米,全市有30多萬戶人均居住面積低於4平方米,還有3萬多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2.5平方米;住房成套率31.6%,並且相當一部分住房沒有煤氣和衛生設備。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馬桶車(資料圖)

據1991年各區調查上報,市區有成片危房簡屋365萬平方米亟待改造,俗稱“365危棚簡屋”。當時,上海還有近百萬只馬桶和煤爐在使用,主要集中在楊浦、普陀、虹口、南市、盧灣等區,廣大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十分強烈。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吹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上海市進一步下放城市規劃管理權,黃浦區在新舊管理機制和新舊觀念的交替與束縛中尋求突破。黃浦區政府運用新機制成功進行北京東路71號街坊土地批租,成為上海在市中心實行以土地批租形式成片改造舊城區的先行之例。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北京東路71號街坊改造現場

在1992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上海市委第六次代表大會上,時任市委書記吳邦國作報告,在描繪90年代上海發展藍圖時,向全市人民莊嚴承諾:“力爭九十年代新建住宅超過6000萬平方米,完成全市365萬平方米棚戶、簡屋、危房的改造任務,普及城市家庭煤氣和基本衛生設備。”

普陀也是上海中心城區二級舊裡以下房屋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普陀區舊區改造拆除二級舊裡及以下危舊居住房屋500多平方米,在“北四區”中率先完成成片地塊改造,讓近12萬產家庭告別了“蝸居”,圓了“安居夢”。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1998年,上海市內環線內規模最大、棚戶簡屋最集中的成片地塊兩灣一宅啟動改造。圖為兩灣一宅”舊貌,“兩灣一宅”包括了潘家灣、潭子灣和王家宅三個地區,它們與鄰近的朱家灣、藥水弄統稱為“三灣一弄”

上海的舊區改造是伴隨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經歷了數十年,現在到了發展的新階段。

為了讓矛盾不再拖延,讓群眾看到希望,上海一改過去以政府為主導的舊改模式,通過法律、行政、市場的手段,千方百計推動企業繼續開發,積極搭建平臺為企業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

喬家路地塊是上海探索“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舊改新模式下首個啟動、也是規模最大的地塊,採用“留改拆”模式進行成片風貌保護。地塊西塊徵收將於2019年下半年推進啟動。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目前,還有一些居民區仍面臨困難的住房環境,居民們仍需要“手拎馬桶”,上海政府正在努力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

比如,在有90多年曆史的位於上海楊浦區長陽路503弄的石庫門。這裡的居民大多數人都已經上了年紀,每天要爬狹窄的樓梯通往房間,極其不便,前兩年他們還在期盼著告別“倒馬桶”。2017年底,上海市、區兩級政府出資1100萬元,由衛百辛集團實施,對位於江浦街道的這處老房子進行廚衛改造,增設獨用衛生間2018年春節後,共有63幢房屋的廚房完成了改造,共新裝了171個抽水馬桶。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對城鎮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健全生活服務設施,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

2019年4月,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永平在訪談中表示:上海中心城區裡面二級舊裡以下改造仍然是上海的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還有不少居民群眾的生活狀況,特別是居住的條件讓人非常的揪心。

截至目前,上海大概還有成片的二級以下舊裡將近240萬平方米,使用馬桶的居民大概還有15.8萬戶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黃永平介紹,2019年上海中心城區計劃完成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50萬平方米,約2.5萬戶(其中:靜安區確保完成3500戶;楊浦區確保完成7000戶、力爭完成9000-10000戶;虹口區確保完成6000戶、力爭完成7000戶;黃浦區確保完成8000戶、力爭9000戶)。

據瞭解,上海將多策並舉解決“拎馬桶”問題。對於未納入舊改範圍的各類無衛生設施老舊住房,堅持“留改拆”並舉,因地制宜,以“保基本、保安全”為原則,主要通過舊住房綜合改造方式,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地解決居民“拎馬桶”問題。

舊區改造是廣大人民群眾

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關係到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的改善

“拎馬桶”雖然是珍貴的城市記憶

但它也是居住環境困難的體現

我們相信

舊區改造還有更明亮的路要走

群眾的心聲也一定會得到迴應

來源:紅色之聲(ID:hszs1921)綜合

編輯:章叢雨

審稿:張海盈

一人“方便”,全家迴避……上海何時告別最後15.8萬個“手拎馬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