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由重慶遷回南京,政治中心隨之東移。1946年,由譚平山、陳銘樞、王崑崙、朱蘊山等人在重慶組建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開始以上海為中心開展活動。同年底,由李濟深創建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上海成立了民促華中總支部(後改為民革上海分會)。這兩個組織都以反獨裁、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為奮鬥目標。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又在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上海臨時分會和民革上海特別小組3個地下組織。這些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發揮民革特點,運用民革的社會關係,配合中國共產黨策動國民黨部隊官兵投誠起義、收集國民黨方面的軍政情報,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為上海解放貢獻了力量。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由重慶遷回南京,政治中心隨之東移。1946年,由譚平山、陳銘樞、王崑崙、朱蘊山等人在重慶組建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開始以上海為中心開展活動。同年底,由李濟深創建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上海成立了民促華中總支部(後改為民革上海分會)。這兩個組織都以反獨裁、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為奮鬥目標。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又在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上海臨時分會和民革上海特別小組3個地下組織。這些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發揮民革特點,運用民革的社會關係,配合中國共產黨策動國民黨部隊官兵投誠起義、收集國民黨方面的軍政情報,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為上海解放貢獻了力量。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由重慶遷回南京,政治中心隨之東移。1946年,由譚平山、陳銘樞、王崑崙、朱蘊山等人在重慶組建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開始以上海為中心開展活動。同年底,由李濟深創建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上海成立了民促華中總支部(後改為民革上海分會)。這兩個組織都以反獨裁、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為奮鬥目標。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又在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上海臨時分會和民革上海特別小組3個地下組織。這些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發揮民革特點,運用民革的社會關係,配合中國共產黨策動國民黨部隊官兵投誠起義、收集國民黨方面的軍政情報,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為上海解放貢獻了力量。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上海環龍路善慶坊10號(今南昌路83弄10號)民聯聯絡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民革中央派員整建上海民革各地下組織,成立了滬寧區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滬寧區臨工會”)。1950年初,上海各地下民革組織除上海分會之外的內部整頓工作大致結束,滬寧區臨工會的預定任務基本完成。為了推動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加快建立統一的民革上海市地方組織的步伐,3月間,民革中央決定撤銷滬寧區臨工會,另行成立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自1950年4月7日正式成立起,至1955年3月27日隨著民革上海市第一屆委員會的選舉產生而宣告籌備工作結束,歷時整整五年。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由重慶遷回南京,政治中心隨之東移。1946年,由譚平山、陳銘樞、王崑崙、朱蘊山等人在重慶組建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開始以上海為中心開展活動。同年底,由李濟深創建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上海成立了民促華中總支部(後改為民革上海分會)。這兩個組織都以反獨裁、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為奮鬥目標。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又在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上海臨時分會和民革上海特別小組3個地下組織。這些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發揮民革特點,運用民革的社會關係,配合中國共產黨策動國民黨部隊官兵投誠起義、收集國民黨方面的軍政情報,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為上海解放貢獻了力量。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上海環龍路善慶坊10號(今南昌路83弄10號)民聯聯絡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民革中央派員整建上海民革各地下組織,成立了滬寧區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滬寧區臨工會”)。1950年初,上海各地下民革組織除上海分會之外的內部整頓工作大致結束,滬寧區臨工會的預定任務基本完成。為了推動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加快建立統一的民革上海市地方組織的步伐,3月間,民革中央決定撤銷滬寧區臨工會,另行成立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自1950年4月7日正式成立起,至1955年3月27日隨著民革上海市第一屆委員會的選舉產生而宣告籌備工作結束,歷時整整五年。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組建

1950年3月,民革中央委派丁超五、何遂、陳建晨、吳藝五、戴戟、諸尚一、樑弼群、趙繼舜等8人為籌委,並指定丁超五為召集人。至5月間,中央又加派武和軒、周舊邦2人為籌委。1951年7月間,再加派趙祖康、汪季琦、劉俠任、樑佐華4人為籌委。

籌委會常務委員會推定由丁超五、陳建晨、吳藝五三人擔任,在丁超五留閩尚未來滬就職期間,一度由民革中央指定由陳建晨以丁召集人名義代行職責。1950年8月起,丁超五因病請長假,由武和軒代理常委職務,並自此時起,召集人之職務改為由三位常委共同負責,並由吳藝五擔任駐會委員。籌委會機關內部設祕書、宣教、登記、審查等4個組(不久後登記、審查併為一組),在駐會委員與正副祕書主任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1951年11月,遵照民革中央指示,籌委會撤銷駐會委員名義,改設祕書主任,由趙繼舜擔任。1955年3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支持協助下,得以調派交叉黨員吳尊為同志參加籌委機關的領導工作,具體擔任市分部籌委會副祕書主任職務,為民革領導層增加了新生力量。

籌委會成立後,各地下組織成員前來登記者有400餘人,經過審查,通過121人為正式黨員。1951年上半年,在鎮反運動和反動黨團骨幹分子登記階段,籌委會發展黨員的工作一度停頓。其後,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協助下,先後在工務局、稅務局、衛生局等市級機關中吸收了一批代表性較大的進步人士和中共黨員、青年團員參加民革組織。至1952年年底,黨員人數上升至319人,其中機關工作人員佔60%以上。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由重慶遷回南京,政治中心隨之東移。1946年,由譚平山、陳銘樞、王崑崙、朱蘊山等人在重慶組建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開始以上海為中心開展活動。同年底,由李濟深創建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上海成立了民促華中總支部(後改為民革上海分會)。這兩個組織都以反獨裁、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為奮鬥目標。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又在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上海臨時分會和民革上海特別小組3個地下組織。這些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發揮民革特點,運用民革的社會關係,配合中國共產黨策動國民黨部隊官兵投誠起義、收集國民黨方面的軍政情報,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為上海解放貢獻了力量。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上海環龍路善慶坊10號(今南昌路83弄10號)民聯聯絡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民革中央派員整建上海民革各地下組織,成立了滬寧區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滬寧區臨工會”)。1950年初,上海各地下民革組織除上海分會之外的內部整頓工作大致結束,滬寧區臨工會的預定任務基本完成。為了推動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加快建立統一的民革上海市地方組織的步伐,3月間,民革中央決定撤銷滬寧區臨工會,另行成立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自1950年4月7日正式成立起,至1955年3月27日隨著民革上海市第一屆委員會的選舉產生而宣告籌備工作結束,歷時整整五年。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組建

1950年3月,民革中央委派丁超五、何遂、陳建晨、吳藝五、戴戟、諸尚一、樑弼群、趙繼舜等8人為籌委,並指定丁超五為召集人。至5月間,中央又加派武和軒、周舊邦2人為籌委。1951年7月間,再加派趙祖康、汪季琦、劉俠任、樑佐華4人為籌委。

籌委會常務委員會推定由丁超五、陳建晨、吳藝五三人擔任,在丁超五留閩尚未來滬就職期間,一度由民革中央指定由陳建晨以丁召集人名義代行職責。1950年8月起,丁超五因病請長假,由武和軒代理常委職務,並自此時起,召集人之職務改為由三位常委共同負責,並由吳藝五擔任駐會委員。籌委會機關內部設祕書、宣教、登記、審查等4個組(不久後登記、審查併為一組),在駐會委員與正副祕書主任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1951年11月,遵照民革中央指示,籌委會撤銷駐會委員名義,改設祕書主任,由趙繼舜擔任。1955年3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支持協助下,得以調派交叉黨員吳尊為同志參加籌委機關的領導工作,具體擔任市分部籌委會副祕書主任職務,為民革領導層增加了新生力量。

籌委會成立後,各地下組織成員前來登記者有400餘人,經過審查,通過121人為正式黨員。1951年上半年,在鎮反運動和反動黨團骨幹分子登記階段,籌委會發展黨員的工作一度停頓。其後,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協助下,先後在工務局、稅務局、衛生局等市級機關中吸收了一批代表性較大的進步人士和中共黨員、青年團員參加民革組織。至1952年年底,黨員人數上升至319人,其中機關工作人員佔60%以上。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50年,民革中央派丁超五等同志為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委員

由於所屬黨員分佈全市,為做好組織管理工作,籌委會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或按地區編組,或按地區和黨員所在單位編組,成立了基層組織。1951年7月,籌委會將黨員按地區編組,分江寧區、長寧區、徐彙區、靜安區(分甲、乙兩組)、北站區、北四川路區、虹口區、盧灣區、榆林區(分甲、乙兩組)、常熟區、嵩山區(分甲、乙兩組)、老閘區、黃浦區、提籃橋區、江灣區18個小組。另有文教、政法、工商3個不定期的座談會(也是一種小組的形式)。

之後,籌委會在市衛生局、稅務局、公用局、工商局、地政局、民政局、工務局吸收了一批黨員,並分別成立了7個民革小組。此後,因黨員人數不斷增加,將工務局小組改為支部。至1951年底,籌委會所屬基層組織有1個支部、6個機關小組、18個地區小組,另有3個不定期的座談會。以後又相繼成立了房地局、商業局、財政局、市財委等機關小組。

1953年4月起,根據民革二屆二中全會提出基層組織黨員要“面向業務”“結合業務,改造思想”的要求,籌委會決定將原按地區劃分的各小組,改按黨員生產單位或職業性質編成新的小組,並將改編後的各小組和機關各小組合並劃分為5個系統,由籌委會有關委員分工聯繫,加強領導,溝通上下情況。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主要工作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委會自成立起的5年間,在中共上海市委與民革中央的領導、關懷、支持下,組織得到了不斷的鍛鍊和發展,先後設立了學習委員會、審查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增產節約委員會、組織制度改進委員會等專委會開展工作,積極投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運動和“三反”“五反”運動及肅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鬥爭,參加了經濟恢復及政權、經濟和文教等各方面的建設工作。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隨後美國出兵朝鮮進行武裝干涉。籌委會負責人丁超五即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發表講話,強烈譴責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呼籲上海民革黨員和全上海、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為爭取和平幸福,堅決與美國侵略者鬥爭到底。7月25日,籌委會與上海各民主黨派聯合舉行反對美帝侵略朝鮮和臺灣大會。11月27日,民革在京舉行二屆二次全會,確定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民革當前的中心政治任務。籌委會熱烈響應這一號召,一方面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擁護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和民革中央的決議,一方面當即組織全體黨員進一步學習討論,消除對美帝的一切幻想和恐懼心理,仇視、蔑視和鄙視美帝國主義。1951年1月7日,籌委會舉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大會。10日,又聯合上海各民主黨派舉行大會,向黨員和所聯繫的群眾反覆宣傳抗美援朝的重大意義。

籌委會在捐獻飛機大炮、參加赴朝慰問團、鼓勵黨員子女和親友參軍、參加赴朝醫療隊等方面也都熱烈響應:先後發動黨員200人次捐獻現金或貴重首飾達5546萬元(舊人民幣);籌委會常務委員武和軒,參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委員周舊邦、樑佐華參加了第三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奔赴朝鮮前線和後方,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20多位黨員動員家屬加入人民志願軍或軍事幹校;還有,上海著名的結核病專家徐續宇等同志參加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工作,在前線艱苦奮戰半年多,為抗美援朝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參加土改工作方面,1951年3月間,華東軍政委員會號召上海各民主黨派推派成員參加上海郊區土改工作。民革黨員響應號召積極報名參加,籌委會決定一部分人蔘加土改工作,一部分人根據土改工作的進程,分階段有重點地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經過甄選,民革黨員被批准參加土改工作的有11人,分階段進行參觀學習的有21人,並於4月10日分赴上海郊區有關鄉鎮。5月,上海市協商委員會號召各民主黨派繼續推派成員參加郊區土改,民革黨員報名更為踴躍,被批准參加土改工作的有16人,參加參觀學習的計有79人。10月初,華東軍政委員會再次發動上海各界人士參加皖北土改,籌委會所屬各級黨員紛紛報名參加,被批准參加的有44人。

1953年起,我國由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進入了國民經濟有計劃的建設時期,民革中央為了推動黨員積極參加國家建設,提出了“在黨和行政領導下,面向業務”的號召。為此,籌委會先在全體黨員中佈置學習,然後在思想初步取得一致的基礎上,依照生產單位和職業性質,將原有地區小組,加以改組,設立4個機關支部、1個機關支部籌備小組、13個機關小組、7個文教小組、3個工商小組和4個綜合小組。

同時,為了便於反映情況、交流經驗,籌委會建立了新的彙報制度,即按照各種不同類型的基層組織,分成系統進行彙報,而由籌備委員分別主持,進行具體領導。此外,為了累積“面向業務”的經驗,指定工務局支部第五小組為分部試點小組,並由各支部分別培養支部的試點小組。工務局支部第五小組自作為試點小組以後,以“面向業務”為中心,擬定了小組計劃,黨員們根據小組計劃,又擬定了個人計劃,並在小組會議上經常彙報自己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況,一發現問題,就展開討論,及時解決。這樣,對幫助黨員做好崗位工作,起了積極作用。籌委會成立後的5年中,不少同志獲得了功臣、模範或先進工作者稱號,如,徐學明在建築工程中提出、採用了“焊板銜接法”“先填土後打椿的辦法”和“泥結碎石路面一次濃漿辦法”。又如,陳貴翼創造了“陳貴翼查估工作法”。

民主黨派不僅要幫助成員加強學習、做好工作,而且要團結和幫助周圍的群眾。為此,籌委會先後舉辦多場“學習講座”,並邀約社會上較有代表性的人士,舉行座談會。這些講座和座談會,尤其在“五反”期間舉行的幾次工商座談會,對團結、教育周圍群眾起到了積極作用。各機關基層組織,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衛生局支部經常結合該局中心任務或國內外時事,舉辦大型、中型或小型座談會,並與該局中共黨委宣傳部結合辦時事講座,取得了顯著成效。

1955年3月27日,民革上海市第一次黨員大會在上海市衛生學校大禮堂舉行。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劉述周蒞會,民革中央指派戴戟為監選人。大會由武和軒主持,趙祖康代表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委會作工作報告,當天到會黨員420人。由此,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經民革上海市第一次黨員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了民革上海市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為丁超五等19人,候補委員為曹寅甫等3人。一屆一次市委會議推選丁超五為主任委員,趙祖康、吳藝五為副主任委員,丁超五、趙祖康、吳藝五、徐周良、武和軒、諸尚一、戴戟等7人為常務委員,武和軒為祕書主任,副祕書主任為趙繼舜、吳尊為。

民革市委成立後,上海民革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至1955年底,上海民革黨員人數為449人,計有5個支部、27個小組。市委機關沿用祕書、組織、宣傳3處機構建制,積極開展工作,推動和組織全體黨員通過學習和實踐,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在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中,跟上了時代前進的步伐,健全了地方組織,擴大了社會聯繫面,在上海城市發展特別是城市建設中書寫了難忘的篇章。

來源:《銘記與傳承——上海多黨合作事業光影風華》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解放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近期,同舟君將帶大家一起回顧上海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從中感悟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不斷開創上海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由重慶遷回南京,政治中心隨之東移。1946年,由譚平山、陳銘樞、王崑崙、朱蘊山等人在重慶組建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開始以上海為中心開展活動。同年底,由李濟深創建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上海成立了民促華中總支部(後改為民革上海分會)。這兩個組織都以反獨裁、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為奮鬥目標。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後,又在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上海臨時分會和民革上海特別小組3個地下組織。這些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發揮民革特點,運用民革的社會關係,配合中國共產黨策動國民黨部隊官兵投誠起義、收集國民黨方面的軍政情報,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為上海解放貢獻了力量。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上海環龍路善慶坊10號(今南昌路83弄10號)民聯聯絡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民革中央派員整建上海民革各地下組織,成立了滬寧區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滬寧區臨工會”)。1950年初,上海各地下民革組織除上海分會之外的內部整頓工作大致結束,滬寧區臨工會的預定任務基本完成。為了推動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加快建立統一的民革上海市地方組織的步伐,3月間,民革中央決定撤銷滬寧區臨工會,另行成立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自1950年4月7日正式成立起,至1955年3月27日隨著民革上海市第一屆委員會的選舉產生而宣告籌備工作結束,歷時整整五年。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組建

1950年3月,民革中央委派丁超五、何遂、陳建晨、吳藝五、戴戟、諸尚一、樑弼群、趙繼舜等8人為籌委,並指定丁超五為召集人。至5月間,中央又加派武和軒、周舊邦2人為籌委。1951年7月間,再加派趙祖康、汪季琦、劉俠任、樑佐華4人為籌委。

籌委會常務委員會推定由丁超五、陳建晨、吳藝五三人擔任,在丁超五留閩尚未來滬就職期間,一度由民革中央指定由陳建晨以丁召集人名義代行職責。1950年8月起,丁超五因病請長假,由武和軒代理常委職務,並自此時起,召集人之職務改為由三位常委共同負責,並由吳藝五擔任駐會委員。籌委會機關內部設祕書、宣教、登記、審查等4個組(不久後登記、審查併為一組),在駐會委員與正副祕書主任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1951年11月,遵照民革中央指示,籌委會撤銷駐會委員名義,改設祕書主任,由趙繼舜擔任。1955年3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支持協助下,得以調派交叉黨員吳尊為同志參加籌委機關的領導工作,具體擔任市分部籌委會副祕書主任職務,為民革領導層增加了新生力量。

籌委會成立後,各地下組織成員前來登記者有400餘人,經過審查,通過121人為正式黨員。1951年上半年,在鎮反運動和反動黨團骨幹分子登記階段,籌委會發展黨員的工作一度停頓。其後,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協助下,先後在工務局、稅務局、衛生局等市級機關中吸收了一批代表性較大的進步人士和中共黨員、青年團員參加民革組織。至1952年年底,黨員人數上升至319人,其中機關工作人員佔60%以上。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1950年,民革中央派丁超五等同志為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委員

由於所屬黨員分佈全市,為做好組織管理工作,籌委會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或按地區編組,或按地區和黨員所在單位編組,成立了基層組織。1951年7月,籌委會將黨員按地區編組,分江寧區、長寧區、徐彙區、靜安區(分甲、乙兩組)、北站區、北四川路區、虹口區、盧灣區、榆林區(分甲、乙兩組)、常熟區、嵩山區(分甲、乙兩組)、老閘區、黃浦區、提籃橋區、江灣區18個小組。另有文教、政法、工商3個不定期的座談會(也是一種小組的形式)。

之後,籌委會在市衛生局、稅務局、公用局、工商局、地政局、民政局、工務局吸收了一批黨員,並分別成立了7個民革小組。此後,因黨員人數不斷增加,將工務局小組改為支部。至1951年底,籌委會所屬基層組織有1個支部、6個機關小組、18個地區小組,另有3個不定期的座談會。以後又相繼成立了房地局、商業局、財政局、市財委等機關小組。

1953年4月起,根據民革二屆二中全會提出基層組織黨員要“面向業務”“結合業務,改造思想”的要求,籌委會決定將原按地區劃分的各小組,改按黨員生產單位或職業性質編成新的小組,並將改編後的各小組和機關各小組合並劃分為5個系統,由籌委會有關委員分工聯繫,加強領導,溝通上下情況。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主要工作

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委會自成立起的5年間,在中共上海市委與民革中央的領導、關懷、支持下,組織得到了不斷的鍛鍊和發展,先後設立了學習委員會、審查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增產節約委員會、組織制度改進委員會等專委會開展工作,積極投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運動和“三反”“五反”運動及肅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鬥爭,參加了經濟恢復及政權、經濟和文教等各方面的建設工作。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隨後美國出兵朝鮮進行武裝干涉。籌委會負責人丁超五即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發表講話,強烈譴責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呼籲上海民革黨員和全上海、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為爭取和平幸福,堅決與美國侵略者鬥爭到底。7月25日,籌委會與上海各民主黨派聯合舉行反對美帝侵略朝鮮和臺灣大會。11月27日,民革在京舉行二屆二次全會,確定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民革當前的中心政治任務。籌委會熱烈響應這一號召,一方面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擁護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和民革中央的決議,一方面當即組織全體黨員進一步學習討論,消除對美帝的一切幻想和恐懼心理,仇視、蔑視和鄙視美帝國主義。1951年1月7日,籌委會舉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大會。10日,又聯合上海各民主黨派舉行大會,向黨員和所聯繫的群眾反覆宣傳抗美援朝的重大意義。

籌委會在捐獻飛機大炮、參加赴朝慰問團、鼓勵黨員子女和親友參軍、參加赴朝醫療隊等方面也都熱烈響應:先後發動黨員200人次捐獻現金或貴重首飾達5546萬元(舊人民幣);籌委會常務委員武和軒,參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委員周舊邦、樑佐華參加了第三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奔赴朝鮮前線和後方,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20多位黨員動員家屬加入人民志願軍或軍事幹校;還有,上海著名的結核病專家徐續宇等同志參加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工作,在前線艱苦奮戰半年多,為抗美援朝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參加土改工作方面,1951年3月間,華東軍政委員會號召上海各民主黨派推派成員參加上海郊區土改工作。民革黨員響應號召積極報名參加,籌委會決定一部分人蔘加土改工作,一部分人根據土改工作的進程,分階段有重點地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經過甄選,民革黨員被批准參加土改工作的有11人,分階段進行參觀學習的有21人,並於4月10日分赴上海郊區有關鄉鎮。5月,上海市協商委員會號召各民主黨派繼續推派成員參加郊區土改,民革黨員報名更為踴躍,被批准參加土改工作的有16人,參加參觀學習的計有79人。10月初,華東軍政委員會再次發動上海各界人士參加皖北土改,籌委會所屬各級黨員紛紛報名參加,被批准參加的有44人。

1953年起,我國由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進入了國民經濟有計劃的建設時期,民革中央為了推動黨員積極參加國家建設,提出了“在黨和行政領導下,面向業務”的號召。為此,籌委會先在全體黨員中佈置學習,然後在思想初步取得一致的基礎上,依照生產單位和職業性質,將原有地區小組,加以改組,設立4個機關支部、1個機關支部籌備小組、13個機關小組、7個文教小組、3個工商小組和4個綜合小組。

同時,為了便於反映情況、交流經驗,籌委會建立了新的彙報制度,即按照各種不同類型的基層組織,分成系統進行彙報,而由籌備委員分別主持,進行具體領導。此外,為了累積“面向業務”的經驗,指定工務局支部第五小組為分部試點小組,並由各支部分別培養支部的試點小組。工務局支部第五小組自作為試點小組以後,以“面向業務”為中心,擬定了小組計劃,黨員們根據小組計劃,又擬定了個人計劃,並在小組會議上經常彙報自己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況,一發現問題,就展開討論,及時解決。這樣,對幫助黨員做好崗位工作,起了積極作用。籌委會成立後的5年中,不少同志獲得了功臣、模範或先進工作者稱號,如,徐學明在建築工程中提出、採用了“焊板銜接法”“先填土後打椿的辦法”和“泥結碎石路面一次濃漿辦法”。又如,陳貴翼創造了“陳貴翼查估工作法”。

民主黨派不僅要幫助成員加強學習、做好工作,而且要團結和幫助周圍的群眾。為此,籌委會先後舉辦多場“學習講座”,並邀約社會上較有代表性的人士,舉行座談會。這些講座和座談會,尤其在“五反”期間舉行的幾次工商座談會,對團結、教育周圍群眾起到了積極作用。各機關基層組織,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衛生局支部經常結合該局中心任務或國內外時事,舉辦大型、中型或小型座談會,並與該局中共黨委宣傳部結合辦時事講座,取得了顯著成效。

1955年3月27日,民革上海市第一次黨員大會在上海市衛生學校大禮堂舉行。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劉述周蒞會,民革中央指派戴戟為監選人。大會由武和軒主持,趙祖康代表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委會作工作報告,當天到會黨員420人。由此,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

經民革上海市第一次黨員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了民革上海市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為丁超五等19人,候補委員為曹寅甫等3人。一屆一次市委會議推選丁超五為主任委員,趙祖康、吳藝五為副主任委員,丁超五、趙祖康、吳藝五、徐周良、武和軒、諸尚一、戴戟等7人為常務委員,武和軒為祕書主任,副祕書主任為趙繼舜、吳尊為。

民革市委成立後,上海民革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至1955年底,上海民革黨員人數為449人,計有5個支部、27個小組。市委機關沿用祕書、組織、宣傳3處機構建制,積極開展工作,推動和組織全體黨員通過學習和實踐,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在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中,跟上了時代前進的步伐,健全了地方組織,擴大了社會聯繫面,在上海城市發展特別是城市建設中書寫了難忘的篇章。

來源:《銘記與傳承——上海多黨合作事業光影風華》

【壯麗70年·多黨合作】從民革上海市分部籌備委員會到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