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較常年偏少四成 山東兩成在田農作物受旱

原標題: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 我省約兩成在田農作物受旱

記 者 方 壘

通訊員 趙 新 周曉黎 報道

記者今天從省水利廳獲悉,受近期降雨偏少且持續高溫影響,我省部分地區旱情嚴重。截至6月26日,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積1783.8萬畝,約佔在田農作物面積的21.9%。

省水文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03.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1%,淄博、濟南、濱州、棗莊、濰坊、濟寧、菏澤、泰安、威海、臨沂10市偏少4-6成,其他各市偏少2-3成。5月份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45.2毫米,較常年偏少57%。截至6月26日,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積1783.8萬畝,約佔在田農作物面積的21.9%。其中,旱情較重的德州、濱州、臨沂三市受旱面積分別達到200萬畝以上,菏澤、棗莊、濟寧三市受旱面積100萬畝以上。

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省防指已派出四個抗旱專家組分赴10個市,指導旱情較重的縣(市、區)做好抗旱保苗工作,進一步挖掘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供水潛力,指導嚴重缺水地方開展打井找水。截至6月26日,全省已啟動機動抗旱設備51萬臺套,累計抗旱澆灌面積5870萬畝。

與此同時,我省全力加大引黃調水力度。山東黃河河務局啟動應急實時精準調度,由過去每週兩次定期會商旱情、審批用水申請,調整為實時會商、精準調度,沿黃各市用水申請隨時提交、隨時審批。

“一天就能引水1800多萬立方米、灌溉農田面積30萬畝,引水能力提升近3倍。”德州市水利局引黃辦副主任王志強介紹,為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灌溉用水需求,德州市於6月22日、23日,協調黃河河務部門加大引水流量,潘莊、李家岸灌區渠首流量分別由30立方米/秒、20立方米/秒提升到80立方米/秒、54立方米/秒。面對持續乾旱天氣,6月24日下午,經過進一步協調,潘莊、李家岸灌區渠首流量全部提升到100立方米/秒,實現滿負荷運行,全市總引水流量達到212立方米/秒的極限狀態。

山東黃河河務局水調處副處長孫遠擴介紹,當前,我省正充分抓住小浪底水庫汛前預洩的有利時機,不斷加大引黃供水流量,由6月21日8時的440立方米/秒,增加到6月26日的949立方米/秒。全省52處引黃灌區均開足馬力引蓄黃河水,其中,濱州市引黃流量最大,達到了278立方米/秒,其次為德州市,引黃流量為214立方米/秒。自6月20日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以來,全省共調引黃河水3.13億立方米。

據氣象部門預測,近期我省仍無大範圍明顯降雨,旱情將進一步加劇,抗旱形勢更加嚴峻。下一步,我省將持續關注旱情發展,動員一切力量,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打贏抗旱攻堅戰,確保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在做好當前抗旱工作的同時,紮實抓好防汛防洪各項工作,嚴防旱澇急轉,確保度汛安全。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亞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