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金象”牌自行車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1980-1984年間,新華翻砂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在山東省軍工局的統一組織下,曾經參與生產“金象”自行車零部件、“雙喜”牌縫紉機零部件、發動機排氣管等一系列產品。新華廠主要承擔縫紉機機頭和機架子鑄造,同時還負責縫紉機臺板的製作。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金象”牌自行車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1980-1984年間,新華翻砂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在山東省軍工局的統一組織下,曾經參與生產“金象”自行車零部件、“雙喜”牌縫紉機零部件、發動機排氣管等一系列產品。新華廠主要承擔縫紉機機頭和機架子鑄造,同時還負責縫紉機臺板的製作。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雙喜”牌縫紉機

但終究是安逸的時間太長了,工廠一時轉不過神來,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走向了下坡路。

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變化了,戰爭的可能性變小,軍工技術也在突飛猛進,迫擊炮這些傳統武器逐漸被現代化的武器替代,大量軍工企業沒有訂單,需要改制。這就導致生產迫擊炮彈新華廠效益不好,生存都成為問題。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金象”牌自行車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1980-1984年間,新華翻砂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在山東省軍工局的統一組織下,曾經參與生產“金象”自行車零部件、“雙喜”牌縫紉機零部件、發動機排氣管等一系列產品。新華廠主要承擔縫紉機機頭和機架子鑄造,同時還負責縫紉機臺板的製作。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雙喜”牌縫紉機

但終究是安逸的時間太長了,工廠一時轉不過神來,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走向了下坡路。

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變化了,戰爭的可能性變小,軍工技術也在突飛猛進,迫擊炮這些傳統武器逐漸被現代化的武器替代,大量軍工企業沒有訂單,需要改制。這就導致生產迫擊炮彈新華廠效益不好,生存都成為問題。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萊蕪不仔細看,會錯過

1991年,新華廠從山東省國防科工辦下放到泰安市管理,1995年,山東省省計委批准其異地搬遷申請。1998年,按照上級安排,新華翻砂廠整體搬遷到泰安市。這些在山溝裡呆了很久很久,奉獻了青春的人們,經過積極爭取和職工們的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搬到了泰安大城市,他們原本期望利用區位優勢再發展。事實證明,這招不好使。

當時,他們原本可以就地加盟萊蕪鋼鐵廠的,而且,當年萊蕪鋼鐵廠的領導就有宏圖大志,要把萊鋼所在地城市化。現在看來,萊鋼當初的夢想基本實現了。然而,當年的新華廠卻沒有這樣的魄力和遠見,也許當初讓萊鋼兼併了,也就沒有後來新華廠的破產。

2007年,新華翻砂廠政策性破產了,9363的番號也撤銷了!

4.軍工遺址公園

2017年開始,萊蕪市鋼城區在原山東新華翻砂廠(國營9363廠)舊址上,規劃建設了“9363軍工遺址公園”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目前已完成“新華軍工紀念館”“洞體生產車間復原場景”“201洞旅遊體驗環線”等主要工程。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金象”牌自行車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1980-1984年間,新華翻砂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在山東省軍工局的統一組織下,曾經參與生產“金象”自行車零部件、“雙喜”牌縫紉機零部件、發動機排氣管等一系列產品。新華廠主要承擔縫紉機機頭和機架子鑄造,同時還負責縫紉機臺板的製作。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雙喜”牌縫紉機

但終究是安逸的時間太長了,工廠一時轉不過神來,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走向了下坡路。

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變化了,戰爭的可能性變小,軍工技術也在突飛猛進,迫擊炮這些傳統武器逐漸被現代化的武器替代,大量軍工企業沒有訂單,需要改制。這就導致生產迫擊炮彈新華廠效益不好,生存都成為問題。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萊蕪不仔細看,會錯過

1991年,新華廠從山東省國防科工辦下放到泰安市管理,1995年,山東省省計委批准其異地搬遷申請。1998年,按照上級安排,新華翻砂廠整體搬遷到泰安市。這些在山溝裡呆了很久很久,奉獻了青春的人們,經過積極爭取和職工們的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搬到了泰安大城市,他們原本期望利用區位優勢再發展。事實證明,這招不好使。

當時,他們原本可以就地加盟萊蕪鋼鐵廠的,而且,當年萊蕪鋼鐵廠的領導就有宏圖大志,要把萊鋼所在地城市化。現在看來,萊鋼當初的夢想基本實現了。然而,當年的新華廠卻沒有這樣的魄力和遠見,也許當初讓萊鋼兼併了,也就沒有後來新華廠的破產。

2007年,新華翻砂廠政策性破產了,9363的番號也撤銷了!

4.軍工遺址公園

2017年開始,萊蕪市鋼城區在原山東新華翻砂廠(國營9363廠)舊址上,規劃建設了“9363軍工遺址公園”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目前已完成“新華軍工紀念館”“洞體生產車間復原場景”“201洞旅遊體驗環線”等主要工程。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新華軍工紀念館外景

鋼城區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新華軍工紀念館,館內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遙望崮鄉、紅色印痕、風雨春秋、挺進大山、無聲戰場、苦樂年華、情滿熱土、魂鑄青山8個板塊,共展出圖片200餘幅、文物100餘件、場景10餘處。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金象”牌自行車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1980-1984年間,新華翻砂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在山東省軍工局的統一組織下,曾經參與生產“金象”自行車零部件、“雙喜”牌縫紉機零部件、發動機排氣管等一系列產品。新華廠主要承擔縫紉機機頭和機架子鑄造,同時還負責縫紉機臺板的製作。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雙喜”牌縫紉機

但終究是安逸的時間太長了,工廠一時轉不過神來,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走向了下坡路。

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變化了,戰爭的可能性變小,軍工技術也在突飛猛進,迫擊炮這些傳統武器逐漸被現代化的武器替代,大量軍工企業沒有訂單,需要改制。這就導致生產迫擊炮彈新華廠效益不好,生存都成為問題。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萊蕪不仔細看,會錯過

1991年,新華廠從山東省國防科工辦下放到泰安市管理,1995年,山東省省計委批准其異地搬遷申請。1998年,按照上級安排,新華翻砂廠整體搬遷到泰安市。這些在山溝裡呆了很久很久,奉獻了青春的人們,經過積極爭取和職工們的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搬到了泰安大城市,他們原本期望利用區位優勢再發展。事實證明,這招不好使。

當時,他們原本可以就地加盟萊蕪鋼鐵廠的,而且,當年萊蕪鋼鐵廠的領導就有宏圖大志,要把萊鋼所在地城市化。現在看來,萊鋼當初的夢想基本實現了。然而,當年的新華廠卻沒有這樣的魄力和遠見,也許當初讓萊鋼兼併了,也就沒有後來新華廠的破產。

2007年,新華翻砂廠政策性破產了,9363的番號也撤銷了!

4.軍工遺址公園

2017年開始,萊蕪市鋼城區在原山東新華翻砂廠(國營9363廠)舊址上,規劃建設了“9363軍工遺址公園”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目前已完成“新華軍工紀念館”“洞體生產車間復原場景”“201洞旅遊體驗環線”等主要工程。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新華軍工紀念館外景

鋼城區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新華軍工紀念館,館內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遙望崮鄉、紅色印痕、風雨春秋、挺進大山、無聲戰場、苦樂年華、情滿熱土、魂鑄青山8個板塊,共展出圖片200餘幅、文物100餘件、場景10餘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新華軍工紀念館內展示的炮彈

洞體生產車間復原場景修復、回購、複製了車床、衝床、搖臂鑽床、插床、砂輪機、臺鑽、水壓機等設備百餘臺套,實景復原了當年53式82迫彈、63式60迫彈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性榴彈機加工情景。即將開放的201洞旅遊體驗環線對新華廠第一代洞內生產車間、最早期的新華廠家屬院、洞頂崮上草原等進行了維護、加固和保護性開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灰菜峪軍工旅遊環線。

"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

1.誕生

山東新華翻砂廠,即國營9363廠,舊址坐落於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楊崮南麓。由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灰菜峪、東峪,以及汶源的青冶行村組成的。這裡山勢雄奇,巍峨險峻,“崮”就是“四周陡峭,頂上較平的山。”每座崮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山頂部壁高25米至50米的一塊巨石。當時,為了便於隱蔽和保密,山東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大多位於這些山巒溝汊之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魯中南特有的“崮”

1965年,新華翻砂廠開始分別在這幾個村莊開始建設,全廠佔地面積約1341畝,建築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工廠共設101、102-105五個車間,厂部位於萊蕪市鋼城區高新園的大上峪北山,101車間位於小上峪村南,102車間位於灰菜峪村、103車間位於東峪村,104位於青冶行村,105為農場。當時,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上隸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東新華翻砂廠入口

新華翻砂廠在灰菜峪西北向陽峪打了4處山洞,創建102車間,在西邊建300間職工宿舍。村東南“蠶草峪”建裝藥三車間,宿舍與村莊建在一起。新華廠的建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國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鋪上柏油,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電燈,村民生活用水跟著新華建廠就用上了自來水。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山洞車間

工廠建立之初,工人們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但遠離家庭,有些甚至顯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孝倫是1967年從濟南調到新華翻砂廠工作的,他一接到通知,二話不說,就拋下妻子和家人,隻身來到大山深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感覺什麼拋家舍業的,就是感覺這樣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哪裡艱苦去哪裡安家,拿起揹包就出發’。”

1967年,年僅17歲的孟春梅跟隨父親從濟南來到新華翻砂廠,成了廠裡的一名工人。

有天晚上,在她獨自加班的過程中,不幸跌入十幾米的深溝中,丈夫卻以為她像正常加班一樣一夜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丈夫來到工地時,卻正看到工友們抬著妻子的屍體從深溝裡出來。孟春梅整個人當時還保持著全身蜷縮的姿態,她的雙手還緊緊地護在肚子上,那時她已懷有5個月的身孕了。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9363廠工作證

就是在這些甘於奉獻,吃苦耐勞的工人們的無私工作下,1971年1月,整體工程終於建立起來,先後從事53式82mm、63式60mm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榴彈等軍品生產,另外還生產硝銨炸藥生產、起重機整裝、195柴油機曲軸等產品。高峰時全廠職工近4000人,據說那會兒比萊鋼還要紅火。

2.原因

為什麼會在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建立新華翻砂廠呢?原因還得從1964年說起。

1964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北方的前蘇聯,還是東南沿海的美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央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中西部省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由各省國防科工辦領導,主要生產半自動步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等常規武器,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那時候,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

山東的小三線企業大多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當時的大上峪、東峪等這幾個村,行政隸屬關係上正屬於臨沂地區沂源縣。

3.轉型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新華翻砂廠坐等國家軍品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那時候,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金象”牌自行車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1980-1984年間,新華翻砂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在山東省軍工局的統一組織下,曾經參與生產“金象”自行車零部件、“雙喜”牌縫紉機零部件、發動機排氣管等一系列產品。新華廠主要承擔縫紉機機頭和機架子鑄造,同時還負責縫紉機臺板的製作。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雙喜”牌縫紉機

但終究是安逸的時間太長了,工廠一時轉不過神來,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走向了下坡路。

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變化了,戰爭的可能性變小,軍工技術也在突飛猛進,迫擊炮這些傳統武器逐漸被現代化的武器替代,大量軍工企業沒有訂單,需要改制。這就導致生產迫擊炮彈新華廠效益不好,生存都成為問題。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萊蕪不仔細看,會錯過

1991年,新華廠從山東省國防科工辦下放到泰安市管理,1995年,山東省省計委批准其異地搬遷申請。1998年,按照上級安排,新華翻砂廠整體搬遷到泰安市。這些在山溝裡呆了很久很久,奉獻了青春的人們,經過積極爭取和職工們的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搬到了泰安大城市,他們原本期望利用區位優勢再發展。事實證明,這招不好使。

當時,他們原本可以就地加盟萊蕪鋼鐵廠的,而且,當年萊蕪鋼鐵廠的領導就有宏圖大志,要把萊鋼所在地城市化。現在看來,萊鋼當初的夢想基本實現了。然而,當年的新華廠卻沒有這樣的魄力和遠見,也許當初讓萊鋼兼併了,也就沒有後來新華廠的破產。

2007年,新華翻砂廠政策性破產了,9363的番號也撤銷了!

4.軍工遺址公園

2017年開始,萊蕪市鋼城區在原山東新華翻砂廠(國營9363廠)舊址上,規劃建設了“9363軍工遺址公園”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目前已完成“新華軍工紀念館”“洞體生產車間復原場景”“201洞旅遊體驗環線”等主要工程。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新華軍工紀念館外景

鋼城區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新華軍工紀念館,館內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遙望崮鄉、紅色印痕、風雨春秋、挺進大山、無聲戰場、苦樂年華、情滿熱土、魂鑄青山8個板塊,共展出圖片200餘幅、文物100餘件、場景10餘處。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新華軍工紀念館內展示的炮彈

洞體生產車間復原場景修復、回購、複製了車床、衝床、搖臂鑽床、插床、砂輪機、臺鑽、水壓機等設備百餘臺套,實景復原了當年53式82迫彈、63式60迫彈迫擊炮稀土鑄鐵殺傷性榴彈機加工情景。即將開放的201洞旅遊體驗環線對新華廠第一代洞內生產車間、最早期的新華廠家屬院、洞頂崮上草原等進行了維護、加固和保護性開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灰菜峪軍工旅遊環線。

山東萊蕪:代號9363新華翻砂廠,原生產迫擊炮彈後為軍工遺址公園

當時工廠的大型機械

9363軍工遺址公園,作為山東省內重要的工業遺址、軍工文化旅遊目的地,在弘揚三線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開展國防教育、發展軍工文旅事業等方面正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優勢,已成為魯中地區幹部教育、軍工體驗、影視拍攝、拓展訓練的首選地之一。大家想不想來親自體驗一番?

同為小三線軍工企業,同是破產,但在對待工廠遺址上,它和上期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黑龍江通河縣雙陽林業機械廠卻大不相同。朋友們,你對新華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輕輕點下一個贊,不如關注來真愛!關注“無疆紀事”,瀏覽更多好看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