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尋30多年 山東女兒與寧海爸爸終於見面了'

山東 寧波 慈善 河北 德州 潘天壽 寧波日報 2019-08-15
""苦尋30多年 山東女兒與寧海爸爸終於見面了

8月3日公益尋親活動中,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抱頭痛哭。林秋霞供圖

昨天上午九點,受山東子女方的委託,林秋霞把一面錦旗送到報社。距離8月3日在寧海潘天壽廣場舉行的山東子女公益尋親活動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好消息傳來,一對寧海父母和山東子女DNA比對成功。

離散多年的親人能相聚,正是包括林秋霞在內的志願者們、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都市報系、寧海公安、寧海婦聯等社會各界支持努力的結果。作為這場公益尋親活動的組織者,林秋霞背後有一個心酸的尋親故事。

現代金報記者王冬曉

都市報系

十年助力尋親路

幫助7個家庭團圓

“我是受山東子女方的委託,給你們送錦旗。”昨天上午,林秋霞把這面錦旗送到報社,一連說了三個感謝,“沒有你們的報道和宣傳,靠個人力量尋親,太困難了。”

據瞭解,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種種原因,寧海有一批遺棄女嬰送養至山東德州、河北等地,這幾年,每年都有不少山東子女南下寧海尋親。但由於距今時間較長,檔案資料不齊備,尋親如同大海撈針,多數無功而返。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都市報系是最早介入報道宣傳,發動市民幫助尋親的媒體之一。2010年,寧波晚報記者邊城雨報道山東子女寧海尋親後,引發各方關注。十年來,寧波晚報刊發30多篇報道,幫助7個失散家庭團聚,成為媒體助推公益尋親的典範。

今年7月30日,得知山東子女南下尋親,都市報系旗下《現代金報》第一時間刊發該報道,林秋霞的手機被打爆了。“一天接到三四十個電話,大多是寧海父母這邊的,他們年齡也大,尋親是靠各處打聽、看報紙,(見報)影響很大。”林秋霞說,寧海父母知道他們要搞公益尋親廣場活動,你兩百我五百,眾籌了8000多元作為活動經費。

好消息傳來寧海爸爸苦尋30多年終於找到女兒

在都市報系的推動下,這場公益尋親活動8月3日在寧海潘天壽廣場舉行,記者跟蹤採訪並第一時間做了報道,刊登五名山東子女的信息,並發動市民幫忙尋親。

好消息傳來,山東女兒陳秀奎和寧海父親王如來DNA比對成功。記者昨天採訪王如來時,他驚訝到不敢相信,一家人苦苦尋找30多年的女兒找到了,喜極而泣之餘不忘謝謝媒體。

這場公益尋親活動,也少不了包括林秋霞在內的熱心志願者,還有寧海公安、寧海婦聯、寧海慈善總會等社會各界的支持。

林秋霞是寧海公益尋親平臺的志願者,也是這場活動的組織者。“廣場活動第一次做,我沒有經驗。”林秋霞說,有了寧海志願者們的幫忙,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有的志願者拉著我去各部門備案,尋求支持;有的志願者給我們做安保,還有的聯繫活動場地……寧海是一個有愛的城市。”

寧海公安也在這場活動中擺攤設點免費做DNA採血,共收集DNA血樣104份。

“陸續還有山東子女的血樣寄過來,比對成功會第一時間通知,希望有好消息。”寧海公安潘警官說,不一定是廣場活動,尋親子女或父母可以到寧海派出所採血做DNA比對,錄入全國公安系統DNA庫中,找到親人的希望更大。

林秋霞故事我也是來尋親的,懂得尋親者心裡的苦

林秋霞今年36歲,家裡有對6歲的雙胞胎女兒。丈夫跑銷售,自己開了一家文印店。一個幸福的小家庭,為什麼會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尋親中來?

“我也是來尋親的,我找我妹妹。”林秋霞說,小時候聽媽媽講起過自己有個妹妹,寄養在寧海西店鎮。“去年,媽媽去西店親戚家打聽到,妹妹並沒有在那戶人家,而是通過寧海民政局被送養到山東、河北等地。”

林秋霞說,媽媽知道後哭幹了眼淚。第二天,林秋霞就到民政局尋找妹妹的信息,但由於得到的信息太少,妹妹到底被抱到了哪裡,並不能確定。

去年11月,她加入寧海尋親公益群,希望從這裡找到一絲希望。

“尋親的過程很苦,大家在一起,遇到就是緣分,能幫就幫一把。”林秋霞說,群裡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不會上網,信息閉塞,她就張羅著發佈各類尋親信息,漸漸成了“群主”,這個公益尋親平臺從四五十人發展到200多人,這次山東子女到寧海尋親,找到了林秋霞作為對接人。

“看到他們找到家人,我比他們還開心。”剛剛還在說笑的林秋霞,突然愁雲滿面,停頓了一下。“記者,你能幫我找妹妹嗎?”林秋霞投來懇切的目光,眼圈發紅。

“妹妹,我和媽媽,還有弟弟很想你,一直在找你,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願意,這個家門一直為你敞開……”林秋霞說,她懂得尋親者心裡的苦,幫助他們,何嘗不是在幫自己呢。“我做這些是希望,如果有一天妹妹想找我,也會遇到和我一樣幫助尋親的熱心人。”

尋親是兩代人共同托起的“團圓夢”

記者瞭解到,公安部於2009年建立了全國打拐DNA信息庫,各地縣級以上公安局可以免費採血比對。此外,還有類似“等著我”等全國公益尋親平臺。也就是說,就目前的技術和通訊,雙方都有意願都在努力尋找,14億人中必有相逢的機會。

但,尋親更多的要走出情感和倫理的藩籬。如何處理養父母、親生父母和子女三者的關係,如何面對遺棄的這段經歷,是尋親雙方必須面對的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些DNA比對成功,但父母子女不願相認,究其原因是雙方缺乏對尋親的心理認同。尋親是對過去的經歷“握手言和”的過程,是釋放複雜情緒的情感體驗,是尋找人生來處的生命歷練。

如果把尋親當成解決人生困境的B方案,那麼,這場尋親註定不是一個團圓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