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入選國家公佈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報考廈大的學子,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一個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文慶校長。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建南大禮堂”的不尋常來歷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

走進被國內外公認為“最美大學之一”廈門大學,首先印入眼簾的一組瓊樓玉宇般建築,就是建南樓群,這是廈門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它就是由李光前先生捐建的。

“2017金磚國家廈門會晤”發行的那一枚紀念郵票,作為廈門城市風貌地標性建築的首選,赫然在目、首當其衝的,就是建南大禮堂。

廈大校園裡,排資論輩,建南大禮堂的資格,遠沒有建校初期的“群賢樓”來得有歷史;論高度與規模,建南大禮堂也沒有“嘉庚樓群”來得頂天立地,“建南大禮堂”居然搶在了廈大一百年校慶之前,率先登上了“國家名片”,背後有啥來歷?

建南大禮堂建成於1954年,由陳嘉庚督造,由他的女婿李光前捐資的。

這座僅僅三層的建築,安排在廈門海邊的一個高高聳起的坡地上,看上去極為壯觀,且中西合璧,富麗堂皇。據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土耳其中東大學孔子學院首任院長鄭啟五教授介紹,廈大所有的建築中,讓校主陳嘉庚傾注最多心血的當為建南大禮堂。

校主陳嘉庚曾滿懷激情地說,他要讓所有進出廈門港的輪船首先看到廈大的大禮堂!建禮堂時,最關鍵的是大跨度的橫樑,當時鋼材作為軍事物資,被美國嚴密封鎖,陳嘉庚不得不從印尼進口最優質的原木替代。據鄭啟五教授的介紹,當年陳嘉庚為此愁腸百結,這時,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來廈視察,為此特批7條從蘇聯進口的鋼軌。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著名愛國僑領、東南亞橡膠大王、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先生

李光前與廈門大學的深厚淵緣,源於他與陳嘉庚的特殊關係,投我毛氈,報之雨傘!一個鄉村放牛娃出身的李光前,為什麼會受陳嘉庚所器重?

1916-1927年,李光前受聘於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任橡膠貿易部經理,成了陳嘉庚身邊最得力的助手。更由於李光前的卓越才能和品德,深得陳嘉庚賞識,1920年,李光前與陳嘉庚大女兒陳愛禮結婚,成了陳嘉庚愛婿。

李光前在謙益公司工作10年後,後自創公司,不過,他仍對陳嘉庚的公司及私人業務,始終如一地進行協助和支持;他一生常以陳嘉庚為榜樣,並繼承和發揚陳嘉庚熱愛祖國、熱愛桑梓、熱心文化教育事業及慈善福利事業的優良傳統。

李光前與岳父陳嘉庚,既有知遇之情、翁婿之情,亦有朋友之情,他更是陳嘉庚精神不折不扣的傳承者之一。在事業上,他與陳嘉庚默契配合,在精神上,二人是師承關係,李光前能成為繼陳嘉庚之後又一位以傾資興學而彪炳青史的商界人物,在中國近現代商業史和華僑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

廈大初創之時,李光前曾給予重要的辦學經費資助,特別是他幫助陳嘉庚在經濟不濟的情況下渡過難關,在維持廈大的生存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建國後,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進入擴建、重建時期,光是從1950年起至1955年這五年,由女婿李光前捐款、陳嘉庚主持擴建的廈門大學新校舍共計有25幢。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李光前故居

人人都說廈大美,今日勿忘陳嘉庚,更不要忘了李光前的功勞呀!

為什麼叫“建南大會堂”?“建”指的是福建,“南”就是李光前祖地南安,如南安樓、南光樓,亦是此意。另外,像廈大的芙蓉樓,取義於李光前家鄉梅山的舊稱“芙蓉”;而豐庭樓的“豐庭”,則是他李氏宗族的祖居地;國光樓的“國”和“光”,取名於李光前的“光”及其父親李國專名字中的“國”。而像成義樓、成智樓、成偉樓,則分別是李光前三個兒子,也就是陳嘉庚三個外孫的名字。如廈大的競豐樓,取名於李光前李氏祖居的競敏村、豐庭村。

李光前,生於1893年10月,原名李玉坤,祖籍福建南安梅山競豐村,今天的梅山鎮,舊時稱芙蓉鄉。幼年的李光前家境貧寒,靠替人放牛來增補家用。早早深知生活之艱難,讓李光前磨鍊了身處逆境、奮發求生的堅強意志。

19世紀末,在競豐村石馬埔的一座紅磚大厝(李光前故居)裡,曾住著李氏家族十多口人,他的祖上殷實,但到了李國專(注:李國侯,字國專)這一代,因生意經營不善,家道中落。

1893年李光前在這裡出生時,一家人只能擠在一間10多平米的小屋子。後來,李光前在新加坡當小學教員時,睡在教室,他的學生問他為什麼不怕蚊子咬?他笑道:“我從小是被蚊子養大的。”

1901年,李光前的生母林和姊病逝;林和姊是他父親李國專在在廈經商時娶的一位美麗、賢慧的廈門姑娘。後因生意難做,李國專南渡新加坡謀生。1903年,李光前隨父親來到新加坡,其下南洋經商的傳奇一生就此開始。

正是幼年在家鄉十年的貧寒日子,養就了他日後身處逆境而奮發求生的意志。在後來的商業生涯裡,李光前經歷了全球經濟大蕭條時創業的艱辛,且在事業有成時連遭二次戰爭的衝擊,但所有的困頓和挑戰,都沒有擊垮李光前!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梅山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的李光前展櫃

李光前曾在新加坡的英印學堂和養正學堂就讀,1908年回國求學於南京暨南學堂、清華學堂和唐山交通(今西南交大)等名校;辛亥革命爆發時,他積極響應,並加入同盟會。1912年,在國內中斷學業的李光前,再次南返新加坡。1915年,李光前從美國留學回來,進入愛國僑領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祕書及涉外聯絡工作,由此開始經商生涯。

1916-1927年,經莊希泉再三勸說,李光前受聘於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他從公司小職員做起,工作二年任橡膠貿易部經理,成為陳嘉庚最得力的事業助手,當年李光前僅23歲。據陳嘉庚回憶錄,1917~1920年,李光前所在的謙益公司,每年的盈利皆在八十萬至一百萬元之間;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由於陳嘉庚在新加坡的企業經營順利,因此,廈門大學在初創時期經費充裕,才能採取重金禮聘名教授的方略。當時的廈大規定,教授月薪最高可達400大洋,講師200大洋,助教150大洋,可當時的私立復旦大學校長及專任教授的月薪是多少呢?最高的僅有200大洋。這一切,與李光前超凡的經營能力有關。

陳嘉庚“慧眼識快婿”,自己願意把長女託付給李光前,更因為賞識李光前,不久後,陳嘉庚很快把公司的所有橡膠業務交予李光前管理。1920年,27歲的李光前與與l7歲的陳嘉庚大女兒陳愛禮結婚,成為陳嘉庚的女婿。

1927年,在岳父的謙益公司工作了11年的李光前,籌劃自我創業。李光前自立門戶,創辦南益公司之後,仍對陳嘉庚的公司及私人業務,始終如一地進行協助。這一方面是源於他自責於在陳嘉庚公司陷入困境之時離開(實際上李光前是公司舊職員中離職創業最遲的一個);另一方面,在於他對於陳嘉庚這位岳父兼長者的由衷敬重。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芙蓉李氏家訓範錄

在芙蓉李氏家廟,即今天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裡,有《芙蓉李氏族譜》,裡面收錄了李氏家規族訓,名為《家範錄》,系李汝夏在遵循李氏世代族規的基礎上所制訂的。《家範錄》首撰於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此後又經歷了8次修撰,如今李氏族譜收錄的是1948年修撰後的版本。

李氏家族的良好家風,世代傳承不輟;時至近代,芙蓉李氏宗族已湧現出諸如李光前、李成楓、李引桐等一批僑界巨擘,其中,“星馬一代完人”李光前,更是用一生踐行李氏族訓中“務勤崇儉”“恤民為念”“重教興學”等李氏家風家訓的精神要義。

經過不懈奮鬥,李光前日後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實業家、銀行家,被譽為“橡膠大王”和“黃梨大王”,名列全球十大華人富商之列。但比其富豪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作為著名慈善家與教育家的身份。李光前是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機構“李氏基金會”創立者,在他事業有成時,每年投入公益慈善事業的善款,佔其盈利一半以上甚至全部,他先後被馬來西亞吉蘭丹州及柔佛州的蘇丹封為拿督,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封“丹斯里”勳銜。

今天的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裡,李光前體驗區共有3個場景主題,其中有“投我毛氈,報之雨傘”故事,說的是陳嘉庚初識李光前的一段經歷,“誠實良行始於年幼”!

描述的這一主題場景有:茫茫大海上,10歲的李光前坐在船上瑟瑟發抖,陳嘉庚看到後,拿著一件毯子過來,並詢問李光前,為何不領毯子?李光前說,他不姓陳,不能冒領毯子。原來陳嘉庚當時自費讓倉庫管理員給乘客發放毯子,管理員誤通知為“乘客中凡是姓陳的,都可領毯子”。

李光前的耿直誠實,奠定了他一生誠實守信的品質,也給他未來的岳父陳嘉庚留下最美好的第一印象。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漩渦中的林文慶校長,彌留之際將別墅獻給廈大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門大學“文慶亭”及林文慶塑像

2005年初,廈門大學在校圖書館後池潭邊建造了“文慶亭”,並樹立林文慶的塑像。“文慶亭”的對聯中,有句“十六年耿耿乎禮門義路”,不曉得“禮門義路”這一評價,對已故的林文慶校長來說,是否滿意?事實上,他主張的廈門大學辦學方向,是“西文與國學並重”。

林文慶塑像基座上,刻有《文慶亭記》中的一段銘文,寫到:“一九二一年六月,林文慶博士應校主陳嘉庚先生之請,接長廈門大學,傾其睿智才學,運籌操勞,主理校政十六載。學校事業蒸蒸日上,碩彥鹹集,鴻才疊起,聲名遠播海內外,與公辦名校並駕齊驅。

在廈大校史上,林文慶曾是長期被刻意迴避的人物,這段銘文對曾經滄海、屢陷漩渦的林文慶來說,是慶幸的結果,青史總有定評!

林文慶塑像的身後,廈大芙蓉湖平靜安謐,一泓碧水。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大校園的林文慶塑像

林文慶,字夢琴,1869年10月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省海澄縣(今漳州龍海)。林文慶早年留學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醫學學士和外科碩士學位,後又獲香港大學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21年至1937年,林文慶受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先生之請,擔任廈門大學校長,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為校訓,擬訂《廈大校旨》、校歌及有關章程,繪製校徽,設校評議會為最高議事機關。

林文慶強調要“使本校之學生雖足不出國外,而其所受之教育,能與世界各大學頡頏”。他一直致力於學校的行政與學科建設,禮聘知名教授,一時群賢畢至,名流雲集,學術風氣濃郁,辦學體制逐步健全,辦學建築規模不斷擴大,學科建設日趨形成,至1930年6月,廈門大學全校共設5個學院21個學系,奠定了“南方之強”的基礎。

有些人或許不知道,1920年陳嘉庚籌辦廈大的初時,原定校長是汪精衛。臨開學時,汪精衛電告陳嘉庚,說因決定從事政治,無暇兼顧教育,故辭去校長一職。

後來,廈門籌備委員會臨時推薦鄧萃英出任校長,當時鄧仍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1921年4月,他到廈門大學的臨時校舍上任後,不知何種原因,也辭去校長職務。是捨不得教育部職務,還是當年廈大草創時太過簡陋,抑或是不堪建校和辦學雙重壓力,還是另外他因。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林文慶和夫人殷碧霞

應校主之邀,1921年秋廈大開學之前,林文慶抵達集美,開始了長達16年的校長生涯。

1922年2月,廈門大學正式遷入五老峰下、毗鄰南普陀寺的新校舍,開始廈門島南部海濱的發展階段,未料此時,這所新興大學卻迎來一場風波,也令校長林文慶深陷“水深波詭”的漩渦之中。1924年的第一次風潮,妨礙人們對這位耕耘廈大16年之久的校長有一個正確評價。

廈門社科學者李啟宇在《廈門史料考據》一書裡,談及那起“風雲突變”說:“也許是凡有人群之處必有派別,也許是廈門這座蕞爾小島突然崛起一座高等學府觸動了特定圈子的某種心理,也許是知識分子的敏感所至,也許是語言、生活習慣的隔閡,也許是出於職務、待遇的過分追求,也許是由於校長的臨時更換產生了人事方面的複雜——不管是什麼原因,在今天都已經不重要了。

李啟宇分析,事實上廈門大學成立不久,就出現一些不正常現象。有人毫無道理地散佈“廈門大學成立不久,陳氏就主張只在廈門和南洋招收‘閩南’學生的消息”;有的無中生有地指責校內的閩南籍教師“奉旨”大唱“三閩南主義”,即廈門大學為閩南人所辦、為閩南人所有、只為閩南人所享。另外,有的挑撥離間,說有人大罵非閩南學生尤其是上海來的,都是流氓,是來搗亂廈門大學的。

總之,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有人在上海的報刊上發表文章批評廈門大學的管理,說什麼撤換校長等云云。如此種種分裂教職工、分裂學生的言行,已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陳嘉庚(中)與林文慶(右1)

為了不影響學校的穩定,林文慶根據“各方如中途不同意,得於三月前預告之”合同條款,於1924年5月26日預先通知4位非閩南籍教師:將於8月26日終止與他們的聘任關係。林文慶認為“此次舉動,系曾經最詳慎考慮然後決定者”。但是,他對當時的宗派活動還是估計不足。

當年5月27日,被辭退的教師沒有公開出面說話,倒有一些學生站出來抱不平;28日,他們成立學生團總委員會,要求林文慶公佈辭退4位教師的理由,被拒絕後遂通電上海《民國日報》,宣佈自5月29日起罷課,還成立了糾察隊,阻止其他教師和學生進入教室。於是,幾位非閩南籍教師的訴求,先是擴展為非閩南籍學生的訴求,再擴展為“全校學生”的訴求,事件逐步升級。到了6月1日,這一風波愈演愈烈,一時輿論譁然。

旋渦中,林文慶強調,:“我只對陳嘉庚負責,只有陳嘉庚可以質問解除職位的理由。如果我不稱職,也只有陳嘉庚可以解除我的職位。”據李啟宇《廈門史料考據》,6月8日,“學生團”舉行離校宣誓,誓稱“廈大罪魁林文慶一日不去,我等絕不再來廈大。”其中的14名骨幹,後來到了上海,成立廈門大學“離校學生團總部”,編印《血淚》半週刊,控訴林文慶的“倒行逆施”,發起籌辦大夏大學。1924年秋季,廈大還是正常開學。為了擴大生源,同時證明廈大並不是實行“三閩南主義”的大學,特意在上海各大報刊登招生廣告,招收浙江籍學生。

當時在北平的陳獨秀,僅憑著報刊上的報道,就將林文慶說成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華僑”,“不但盲目的擁護舊思想,而且在南洋謅媚外人,壓制同胞。這種人當校長,不單是廈大學生的不幸,實在是中國教育界的恥辱!””進而號召學生們“奮鬥到底”,“掃除林毒”。

由於種種因素,加上“左”的思潮影響,一直以來,在提廈大“南方之強”時,似乎有意無意地“淡忘”了這位校長。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門史料考據》,李啟宇著

李啟宇在《廈門史料考據》一書中說,“在歷史研究中做到‘腳踏實地’,看似容易。實際上卻很難。事實上,我們研究家族企業傳承,也應該像啟宇先生說的,“不胡說妄語、考得住”,特別是對家族企業歷史上一些史料的鑑別、解讀等環節,最怕疏忽,要“實在”,唯此,得出的結論才靠得住,不會誤導別人。

“閩南在歷史上曾長期被視為‘煙瘴之區’,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廈門島直至20世紀20年代初,城市建設仍處於雜、亂、髒的狀況,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已經辦了幾年的廈大除了剛剛建成的幾座校舍之外,半是荒山,半是墳場。即便是1926年被林文慶用高薪請來的魯迅先生,也詫異為什麼要把大學辦在這麼一座荒島之上。”

李啟宇認為,在林文慶和陳嘉庚看來,因為荒蕪,才需要開墾;因為空白,才需要建設。他倆都是閩南人的後裔,都有著在南洋披荊斬棘、從草莽中建造家園的經歷,血液中都充滿著閩南人愛家鄉、敢拼搏的激情。

陳嘉庚曾夢想廈大將來有“生額萬眾、基金萬萬”的盛況,林文慶下車伊始就宣稱要把廈大辦成“生的非死的,真的非偽的,實的非虛的大學”,兩人的共同目標都是讓廈大成為教育、學術方面的 “南方之強”。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林文慶於1921年在今鼓浪嶼筆山路5號修建的別墅

陳嘉庚,把廈門大學獻給了國家,儘管林文慶有一段時間被“遺忘”,但他卻沒有忘記廈門大學。1957年1月,也就是林文慶離開廈門大學20年之後,他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將位於鼓浪嶼筆架山的別墅捐贈給他曾為之奮鬥16年之久的廈門大學。

林文慶的繼弦夫人殷碧霞的老家,在廈門鼓浪嶼,林文慶到廈大做校長,當中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林文慶捐贈廈大的別墅,原本是廈門大學初創首任校長林文慶醫生的宅邸,當年,這裡是許多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1908年,時年24歲的鼓浪嶼女子殷碧霞,嫁予叱吒獅城的醫商精英林文慶。第二年,兩人在筆架山東南麓選地置業,修建宅邸。順帶一提,林文慶曾是孫中山先生的機要祕書。

2005年4月6日,朱崇實校長在“文慶亭”暨林文慶塑像建成儀式上說:林文慶在陳嘉庚先生的領導下,不懈奮鬥,無私奉獻,初步實現了廈門大學“南方之強”辦學目標的功績。2006年底,廈大恢復了林文慶籌建的國學院。記著,廈大國學院是“復辦”,而非“新辦”!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