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学说"

Science History 01|Science in the Greek Worl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rly cultures refers to the study of protoscience ...
Science:鑑定出暴食神經元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激活大腦一個區域中的之前不與進食相關聯的神經元能夠讓小鼠...
2017年8月25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重大發現!在腸道上皮內,羅伊氏乳桿菌誘導促進耐受性的T細胞產生doi:10.1126/science.aah5825免疫細胞在腸道中巡...
科研乾貨之——隨時隨地訪問Web of Science
wos是跨越多種學科、覆蓋全世界範圍的權威引文文摘數據庫,wos採用IP控制和賬號控制的方式來授權訪問。通常,我們可以通過校園網訪問(需購買了對應數據庫)...
科技 樂享圖情 2017-08-26
Science重磅!癌細胞生長“可控”了!
癌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卻僅以細胞的異常和不可控生長來對其進行定義。 近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RNA生物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新方法,可以減慢癌細胞的增殖速度並適用於所有類型癌症。這項由NIH資助的研究對應論文名為Tudor-SN–mediated e...
Science:大腦記憶形成新機制
把持新型的“NeuroGrid”手藝,科學家們創造睡眠可以促進大腦與記憶形成有關區域之間的互相交流。相干成效揭曉在《Science》雜誌上。大腦中一類叫做...
2017年8月Science期刊的亮點研究
8月份即將結束了,8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1.Science:神奇!吃季節性的食物,腸道微生物...
Science:大腦發育並非以神經為中心
美國紐約大學的生物學家發現了大腦發育的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這一發現為神經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見解。這篇9月1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文章發現,神...
《Science》揭示類黑色素材料的分子密碼
科學家對於黑色素的研究由來已久。黑色素--一種色素,賦予我們的皮膚、頭髮和眼睛顏色,它有著數不勝數的優點,有望用於UV阻隔、自由基捕獲,也有導電性、粘附性...
化學 大學 科學 2017-06-18
心理學家稱有錢的女人是痛苦的,她們感到“極度焦慮和內疚”
俗話說金錢買不到幸福,對有錢的女人來說,這也許是最真實的。一名社會學家對紐約市富裕家庭的生活進行研究,稱富有的家庭主婦是判斷和自我懷疑的“文化避雷針”。採訪顯示,富有的女性更努力地工作來證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為了對抗消極的成見,找到方法將日常工作和消費與工作掛鉤。然而,當角色...
英文SCI寫不好,請注意了
來源:頭條SCI多少作者收到的投稿結果是因為表達不好而被期刊無情拒稿的。想必因為這個理由被拒稿的作者中就有你。故而,許多作者都說英文SCI不好寫,怎麼寫都寫不好。那麼,先別急著下結論,看看這些你都注意了嗎?被動語態:很多作者都認為科學論文只能或必須多用被動語態,不能出現“w...
你的導師都快被你坑慘了
在做完一次課題彙報之後,我的導師叫我發誓:—————— 分割線 ——————有一次開會,會議中不斷打瞌睡,我的睡姿不是上下倒,是左右倒,一下子就靠到老師肩...
Science 2017-09-13
物理學家說,時間旅行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你只能穿越到過去
隨著科幻小說中常見的比喻不斷突破現實,從人形機器人到自動駕駛汽車,有一個概念似乎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理解:時間旅行。但是,根據一名天體物理學家的說法,穿越時間的跳躍也許並不是不可能的。根據理論物理學的規則,某些條件的存在將允許建造複雜的蟲洞,這將使人類回到不同的時代。一個蟲洞可...
諾獎得主完美展示什麼叫Nature、Science輪流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當流體被限制在納米尺度甚至亞納米尺度的通道中時,往往能表現出許多不同於體相的性質。例如,當碳納米管的內徑小於0.8 ...
2017年10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0月份已經結束了,10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1.重磅!Nature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
佛山·Science產學研創新國際論壇舉行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李曉玲 通訊員/任國升)今天下午,佛山市在禪西綠島湖舉行Science產學研創新國際聯盟論壇,與行業專家、企業家共同探討物聯網在工...
'《Science》薦讀:納米粒子喚醒免疫細胞對抗癌症'
"說起癌症,不免唏噓。隨著患癌率持續走高,人類對抗癌症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很多人相信,身體內最後一個癌症細胞一定是被免疫系統幹掉的,可見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臨床用的免疫藥物不具備特異性,不僅會帶來嚴重的副反應,也會降低免疫治療的效果。一項新研究表明,小小的...
Science:全球首份癌症病例圖譜發佈
日前,《科學》雜誌刊登了瑞典科學家的重磅成果——全球首份癌症病例圖譜“Atlas”,將數千種特定癌症相關基因與患者生存情況聯繫起來,發掘出32種不以癌症類...
Science:全程監控神經元分析大腦如何入睡和清醒
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利用線蟲來研究睡眠的基礎內容,他們檢測了大腦中的所有神經細胞在睡著和醒來的活動,在6月23日的Science上發表了開創性...
science:科學家們找到了乳腺癌的耐藥性機制
乳腺癌的治療後複發率高居不下,這使得很多醫生以及研究者們苦惱不已。例如,研究者們剛剛找到了與多種乳腺癌發病相關的PI3K信號通路並以此為靶點設計藥物,但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