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三字經 讀書 語言 語文 談文化論教育 2019-07-24
"
"
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語言學家張志公從蒙學教材中總結了識字教學的精華,認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集中識字的活動,因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集中識字能幫助學生解決讀書、寫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將識字和語言實際聯繫起來,能讓學生一邊識字,一邊展開成句成段閱讀,因此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借鑑張志公的識字思想,指導學生展開集中識字活動,進而促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學習能力。

一、蒙養之時,積累語言材料

在小學啟蒙學習的階段,如果能集中識字,就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在展開閱讀的時候就會顯得不慌不忙。如果所學習的漢字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那麼學生的識字效果就會更好。我在教學中利用一些簡單的韻文,尤其是一些流傳至今的蒙學經典,讓學生熟讀成誦,進而積累語言材料,並提高識字的效果。

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2課《金木水火土》為例子,這篇課文將數字和“金木水火土”融合在一起,朗朗上口,具有押韻的特點,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安排學生誦讀一些與之有關的蒙學片段,如在《三字經》中就同樣出現了“金木水火土”的概念,“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在同時還能讓學生將《三字經》中其他成組的漢字集中起來進行教授,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可以讓學生習得“春夏秋冬”的概念,從“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中可以習得方位相關的概念,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誦讀蒙學書籍的過程中集中學習各類漢字。張志公認為傳統蒙學要求學生認得一個一個字的模樣,能念會背,但是不要求學生會講,這其實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轉而利用識字量的提升讓學生提高思維能力,進而理解自己所讀的蒙學作品。

二、以形現義,助力理解字義

在漢語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在小學生識字的初級階段,學生也會遇到大量的象形字。如果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給學生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漢字的意思,就能起到以形現義的效果,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挖掘象形字的特點,進而感受到古人的造字智慧。

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9課《日月明》的時候,我就利用這篇課文中象形字和會意字比較多的特點,指導學生理解字義。我首先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上面分別展現太陽、月亮、小魚、小羊等圖像,並讓學生對照漢字,看看這些字是否和其對應的圖片具有一致性。此後,我又組織學生嘗試將兩個漢字拼合起來,學習其他的漢字,並思考其意思發生了什麼變化。如:“在著火的時候上面蓋了一層棉被,火會變得怎樣呢?”“一個人扶著木頭坐著,你說他正在幹什麼呢?”這樣就能將相關的漢字用字謎的形式整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漢字。張志公認為利用以形現義的方法展開集中識字,不僅能讓學生提高識字的效率,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形象化地看到漢字的結構,瞭解漢字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這對於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
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語言學家張志公從蒙學教材中總結了識字教學的精華,認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集中識字的活動,因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集中識字能幫助學生解決讀書、寫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將識字和語言實際聯繫起來,能讓學生一邊識字,一邊展開成句成段閱讀,因此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借鑑張志公的識字思想,指導學生展開集中識字活動,進而促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學習能力。

一、蒙養之時,積累語言材料

在小學啟蒙學習的階段,如果能集中識字,就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在展開閱讀的時候就會顯得不慌不忙。如果所學習的漢字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那麼學生的識字效果就會更好。我在教學中利用一些簡單的韻文,尤其是一些流傳至今的蒙學經典,讓學生熟讀成誦,進而積累語言材料,並提高識字的效果。

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2課《金木水火土》為例子,這篇課文將數字和“金木水火土”融合在一起,朗朗上口,具有押韻的特點,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安排學生誦讀一些與之有關的蒙學片段,如在《三字經》中就同樣出現了“金木水火土”的概念,“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在同時還能讓學生將《三字經》中其他成組的漢字集中起來進行教授,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可以讓學生習得“春夏秋冬”的概念,從“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中可以習得方位相關的概念,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誦讀蒙學書籍的過程中集中學習各類漢字。張志公認為傳統蒙學要求學生認得一個一個字的模樣,能念會背,但是不要求學生會講,這其實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轉而利用識字量的提升讓學生提高思維能力,進而理解自己所讀的蒙學作品。

二、以形現義,助力理解字義

在漢語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在小學生識字的初級階段,學生也會遇到大量的象形字。如果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給學生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漢字的意思,就能起到以形現義的效果,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挖掘象形字的特點,進而感受到古人的造字智慧。

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9課《日月明》的時候,我就利用這篇課文中象形字和會意字比較多的特點,指導學生理解字義。我首先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上面分別展現太陽、月亮、小魚、小羊等圖像,並讓學生對照漢字,看看這些字是否和其對應的圖片具有一致性。此後,我又組織學生嘗試將兩個漢字拼合起來,學習其他的漢字,並思考其意思發生了什麼變化。如:“在著火的時候上面蓋了一層棉被,火會變得怎樣呢?”“一個人扶著木頭坐著,你說他正在幹什麼呢?”這樣就能將相關的漢字用字謎的形式整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漢字。張志公認為利用以形現義的方法展開集中識字,不僅能讓學生提高識字的效率,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形象化地看到漢字的結構,瞭解漢字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這對於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三、講究理據,自主發現規律

在教授形聲字等漢字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挖掘漢字的規律,採用理據性和趣味性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正如張志公提出的那樣,“又須先易講者,而後及難講者”,如果能先指導學生髮現簡單的漢字規律,那麼學生就會激發興趣,轉而主動記憶那些難度更大的漢字。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4課《四季》中有不少帶有草字頭的字,我首先鼓勵學生將這些漢字找出來,進行集中學習。學生找到了“草、芽、荷”等漢字。我又鼓勵學生思考這些漢字的特點是什麼。學生首先發現了它們在意義上的特點,那就是都是表示植物。此外,我又鼓勵學生注意去掉部首後的字讀音和原字讀音有什麼關係。學生髮現去掉部首後的讀音和原來的字讀音相似,這樣學生就自主發現了規律。我幫助學生進行總結:“這些都是形聲字。其中草字頭都是形旁,而剩下的部分就是聲旁。”最後我又鼓勵學生展開集中識字,回顧自己學過的漢字中還有哪些帶有相同的偏旁。張志公認為在寫字的時候如果能知道它們的意思和偏旁,那麼就能加深學生的認識。集中識字正好能做到這一點,能讓學生自主發現漢字聲旁、形旁之間的關係,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律逐步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四、妙設遊戲,凸顯童真童趣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指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這些遊戲活動不僅能起到集中識字的效果,而且還能展現出童真和童趣,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8課《小書包》的時候,我首先鼓勵學生去超市或者是文具店展開“採訪”活動,學生可以瞭解一下各種文具所對應的漢字分別是什麼,除了在課文中學到的“鉛筆、橡皮、卷筆刀”以外,我還組織學生展開集中識字,如學習“筆”的家族,包括“圓珠筆、鉛筆、毛筆、蠟筆、鋼筆”等。此後,我又組織學生進行有趣的遊戲。我給學生展示各種有趣的文具圖片,當我展示某漢字的圖片時,學生就要在文具圖片中找出對應的圖片,看誰找到的圖片最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集中學習文具類的漢字。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張志公認為在識字教學中同樣也是如此,如果要提升集中識字的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漢字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快樂。

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積極借鑑張志公的教學思想,鼓勵學生展開集中識字的學習活動。如果能採用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則能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解決識字困難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
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語言學家張志公從蒙學教材中總結了識字教學的精華,認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集中識字的活動,因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集中識字能幫助學生解決讀書、寫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將識字和語言實際聯繫起來,能讓學生一邊識字,一邊展開成句成段閱讀,因此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借鑑張志公的識字思想,指導學生展開集中識字活動,進而促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學習能力。

一、蒙養之時,積累語言材料

在小學啟蒙學習的階段,如果能集中識字,就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在展開閱讀的時候就會顯得不慌不忙。如果所學習的漢字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那麼學生的識字效果就會更好。我在教學中利用一些簡單的韻文,尤其是一些流傳至今的蒙學經典,讓學生熟讀成誦,進而積累語言材料,並提高識字的效果。

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2課《金木水火土》為例子,這篇課文將數字和“金木水火土”融合在一起,朗朗上口,具有押韻的特點,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安排學生誦讀一些與之有關的蒙學片段,如在《三字經》中就同樣出現了“金木水火土”的概念,“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在同時還能讓學生將《三字經》中其他成組的漢字集中起來進行教授,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可以讓學生習得“春夏秋冬”的概念,從“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中可以習得方位相關的概念,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誦讀蒙學書籍的過程中集中學習各類漢字。張志公認為傳統蒙學要求學生認得一個一個字的模樣,能念會背,但是不要求學生會講,這其實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轉而利用識字量的提升讓學生提高思維能力,進而理解自己所讀的蒙學作品。

二、以形現義,助力理解字義

在漢語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在小學生識字的初級階段,學生也會遇到大量的象形字。如果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給學生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漢字的意思,就能起到以形現義的效果,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挖掘象形字的特點,進而感受到古人的造字智慧。

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9課《日月明》的時候,我就利用這篇課文中象形字和會意字比較多的特點,指導學生理解字義。我首先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上面分別展現太陽、月亮、小魚、小羊等圖像,並讓學生對照漢字,看看這些字是否和其對應的圖片具有一致性。此後,我又組織學生嘗試將兩個漢字拼合起來,學習其他的漢字,並思考其意思發生了什麼變化。如:“在著火的時候上面蓋了一層棉被,火會變得怎樣呢?”“一個人扶著木頭坐著,你說他正在幹什麼呢?”這樣就能將相關的漢字用字謎的形式整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漢字。張志公認為利用以形現義的方法展開集中識字,不僅能讓學生提高識字的效率,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形象化地看到漢字的結構,瞭解漢字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這對於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三、講究理據,自主發現規律

在教授形聲字等漢字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挖掘漢字的規律,採用理據性和趣味性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正如張志公提出的那樣,“又須先易講者,而後及難講者”,如果能先指導學生髮現簡單的漢字規律,那麼學生就會激發興趣,轉而主動記憶那些難度更大的漢字。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4課《四季》中有不少帶有草字頭的字,我首先鼓勵學生將這些漢字找出來,進行集中學習。學生找到了“草、芽、荷”等漢字。我又鼓勵學生思考這些漢字的特點是什麼。學生首先發現了它們在意義上的特點,那就是都是表示植物。此外,我又鼓勵學生注意去掉部首後的字讀音和原字讀音有什麼關係。學生髮現去掉部首後的讀音和原來的字讀音相似,這樣學生就自主發現了規律。我幫助學生進行總結:“這些都是形聲字。其中草字頭都是形旁,而剩下的部分就是聲旁。”最後我又鼓勵學生展開集中識字,回顧自己學過的漢字中還有哪些帶有相同的偏旁。張志公認為在寫字的時候如果能知道它們的意思和偏旁,那麼就能加深學生的認識。集中識字正好能做到這一點,能讓學生自主發現漢字聲旁、形旁之間的關係,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律逐步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四、妙設遊戲,凸顯童真童趣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指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這些遊戲活動不僅能起到集中識字的效果,而且還能展現出童真和童趣,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8課《小書包》的時候,我首先鼓勵學生去超市或者是文具店展開“採訪”活動,學生可以瞭解一下各種文具所對應的漢字分別是什麼,除了在課文中學到的“鉛筆、橡皮、卷筆刀”以外,我還組織學生展開集中識字,如學習“筆”的家族,包括“圓珠筆、鉛筆、毛筆、蠟筆、鋼筆”等。此後,我又組織學生進行有趣的遊戲。我給學生展示各種有趣的文具圖片,當我展示某漢字的圖片時,學生就要在文具圖片中找出對應的圖片,看誰找到的圖片最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集中學習文具類的漢字。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張志公認為在識字教學中同樣也是如此,如果要提升集中識字的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漢字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快樂。

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積極借鑑張志公的教學思想,鼓勵學生展開集中識字的學習活動。如果能採用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則能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解決識字困難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張志公:集中識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顯而易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