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三清山 懷玉山 朋友圈 老子 煙雨濛濛的旅行日記 2017-05-16

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神仙谷下的母子橋

(一)

1926年的一天,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美麗的玉琊溪唱著歡快的鄉村小調穿過三清山腳下的楓林村深處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空氣中瀰漫著食物煮熟後的誘人清香,這一切,似乎在迎接放牛暮歸的8歲少年—楊明亮。

“二娃,你回來了,快屋裡坐!”二娃是楊明亮的乳名,因排行老二得此名。爹爹早年病逝,大姐自12歲便嫁在鉛山王家做童養媳,家中只剩下二娃的娘—吳氏和二娃兩人相依為命。

油燈下,母子二人相視對望。看著二娃狼吞虎嚥吃飯的樣子,吳氏溫情地撫摸著他的頭,心滿意足地微笑著,只是看著二娃逐漸長高的個頭,她的眉心變得緊鎖起來:家中貧困,二娃至今尚末唸書。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唉……”“娘,為何嘆息?”二娃放下手中的碗,疑惑地看著母親問道。“你已不小了,娘卻無力讓你念書,真是愧對祖上啊!”說完,她從屋子的一個老箱子裡掏出一本陳舊不堪的書遞給二娃“我們三清山人自古信奉道教,向來民風淳樸,這是你爹爹遣留下來的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今後,你得好好學習。為娘雖不識字,但聽得你爹生前背誦此書,倒也背得幾句。”

二娃聽後便纏著母親背誦《老子》,當吳氏背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時,二娃若有所思地問:“娘,這就是咱們這個世界萬事萬物演變的規律嗎?”吳氏大吃一驚地看著眼前的兒子,突然間覺得他一夜之中長大似的,孺子可教也!砸鍋賣鐵,我也要供你讀書!

聽聞母親的決定,二娃伏在地上長跪不起,他淚流滿面地哭道:“娘,咱家沒有那個能力去讀書呀!”“只要有娘在,只要還有一口氣,為娘一定要把你好好撫養成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吳氏端坐在板凳上,兩眼射出那如火炬般熾熱的光芒:“二娃,娘送你去懷玉書院唸書吧,它由當年宋朝大學士朱熹所建,為歷朝歷代經培養了不少狀元呢!””嗯!”二娃滿懷信心地朝懷玉山望去,點了點頭。

第二天,吳氏就送二娃到懷玉書院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二娃的家就在玉琊溪邊,每天去懷玉書院唸書,都必須跨過玉琊溪,翻過懷玉山方可到達。小時候,無論是在萬里無雲的晴日還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只要去河對岸的世界都是吳氏鞠著腰,揹著二娃踩在一個又一個的大石頭上跨過河去。母親的背上帶著無限的溫情和力量,偎在那裡的感覺是那麼的溫暖,那麼的安全。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二娃還記得,有一次,和村裡小夥伴約好去河對岸的栆莊摘栆,二娃踩在河中心的大石頭上,看著夥伴們陸續地跑到對岸手舞足蹈的樣子,他心一急,雙腳從溼滑的大石頭中脫離出來,“咚”的一聲,掉進了河中深深的陷渦裡,猶如巨石激中河面,濺起層層猛烈的浪花。河對岸的小夥伴們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他們嚇得大聲呼叫:“二娃掉水裡了,二娃……”求生的本能讓二娃在水中拼命地掙扎,他雙手在空中不停地抓著,拍打著水面,身體也隨著翻滾的河面上下起伏。他還不懂水性。

幼小的二娃驚恐地哭了,此時的他是多麼的想見母親,他和母親相互依偎,相依為命,他們已融入到彼此生命裡。可母親現在在哪?還來不及過多的思考,二娃漸漸地感到手腳麻木,頭腦有點不聽使喚了,他漸漸地沉入了河下。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只見河面風速跑來一個人,毫不猶豫地,朝河裡“撲通”一聲鑽了進去,一個更高更大的浪花出現在人們面前,待人們細看浪花中的那個人時才發現是吳氏,村中人都知道吳氏不識水性,在這危急時候,吳氏必定是拼了命來救兒子,年長一些的孩子此時反應過來,慌忙地去找救兵。“二娃,娘來了……”她撲騰在水面上,努力地朝二娃的方向游去,在水中漸漸昏沉的二娃聽到母親的呼喚後,像吸了口仙氣一樣立刻舒緩過來,全身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二娃掙扎著從水中伸出手來,朝母親的方向招喚。吳氏已不顧一切地朝二娃游過來,跌宕起伏的波浪時不時地淹沒了彼此的身體,嗆的吳氏在河裡喘不過氣來。究競是怎樣的力量讓不識水性的吳氏來到二娃身邊,似乎至今是個迷團,但那天,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二娃得救了!

原本驚濤駭浪的玉琊溪畔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回到家中,母子二人泣極相擁。經歷過這一場水中離別,二娃更加懂得了珍惜,他緊緊依偎在母親的懷裡想:此生不再分開。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為了供二娃唸書,吳氏撐著瘦弱的身子為幾戶有錢人家縫製衣裳,繡花鞋、洗衣物。時光荏苒,二娃在懷玉書院學習已有三個年頭,由於他刻苦勤奮,謙遜好學,學業得到飛速進步,每次參加書院的考試都是第一名,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由於在書院接受了傳統的儒學、道學文化教育,他變得更加知書達禮,思想、道德上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冬日的一天,呼嘯的北風襲裹著楓林村,玉琊溪上已結厚厚一層冰塊。放學回來的二娃看見母親在敲開冰塊的溪邊洗著厚厚的一疊衣服,冰冷的河水浸潤著她的雙手,衣著單薄的吳氏,身體不禁地打著寒顫。當他看見母親那裂開了好幾道口子,已滲出絲絲的鮮血的雙手,拿出來又伸進混濁的河水洗衣時,二娃眼睛不禁溼潤了。

只見母親的臉異常的緋紅,嘴裡還不停地打著噴嚏,憑經驗,她知道母親是感風寒了!他想起了母親為了讓他讀書,每日縮衣節食,卻不曾讓他餓著;他想起了母親為了生計,夜夜在油燈下縫製衣裳,繡制花鞋;他想起了母親不分白天黑夜地洗那沒完沒了的衣服。而這一切,都是母親為了他而無悔的付出呀!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他撫摸著母親那雙腫脹出血的雙手,抱著她失聲痛哭起來,他慌忙地把母親帶回家中。燒水熬粥。多年的貧苦經歷已讓這個不涉世事的兒童磨練成一個意志堅強的11歲少年了。夜裡,吳氏高燒不退,體弱的她由於長期勞累下加之低溫的侵襲,寒氣已入體內,她昏迷了。二娃看著不省人事的母親嚇壞了,他想起了以前村裡人生重病時,都會去請河對岸的一個有名的郎中來家中治病。

現在母親生病了,該是我侍奉母親的時候了!那個風高夜黑的夜晚,二娃收拾了簡單的行裝,匍匐在已結冰塊的河面上,向河對岸的郎中家裡方向前行。大地像一塊黑洞洞的幕布深不可測,河面上冷風陣陣,似無數的小刀切割著他的臉龐,無名的恐懼像無數個小鬼刺向他的身體。

“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母親的安危牽動著他的心扉,他加速了匍匐的進度。“咚”,一塊薄冰破碎了,他不小心掉進了冰窟窿裡。經過兒時的落水教訓,如今的二娃已練得一身水下本領,他無瑕顧及太多,就迅速地鑽出水面,游到了岸邊。此時的他全身已溼透,他乾脆脫掉外衣,心急如焚地朝前狂奔而去,途中翻越了二座大山後,終於尋得郎中家裡。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深夜,郎中家中一片寂靜,家人早已休息。當那個敲開郎中家門,全身分不清是水還是汗的二娃站在郎中面前說明來由時,郎中被眼前的11歲少年折服了,他二話不說地隨著二娃來到了家中。此時,吳氏依然昏睡不醒,郎中給她診脈後對其針炙並下了幾副藥吩咐二娃煎制。

整整一晚,二娃寸刻不離地守候在母親身邊,給母親喂制湯藥,並按照郎中的交待用熱面巾幫母親反覆敷面、敷體以達到降溫的目的。或許是在二娃的精心照料下,又或許是蒼天有眼,總之,吳氏第二天清醒過來了,當她得知自己生病時,11歲兒子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時,她激動的熱淚盈眶,既自責又欣慰。

自吳氏生病後,二娃愈發地懂得體貼母親了。每日晨起,他必先向母親問安,睡前必幫母親的炕上捂熱後再起身到自己屋內睡覺。他還勇敢地挑起了家中重活,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學業出色的他還為當地有錢人家的孩子當家教以此減輕母親經濟上的負擔。母子之情更加的情深似海,家中生活也有了新的起色。

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一日,一位途經玉琊溪的老人由於石頭打滑摔倒河中,導致骨折,躺在床上整整大半年。這件事對吳氏觸動很大,想到這些年裡,包括兒子在內摔倒在玉琊溪中的人不計其數,如遇漲水期,村民還得划船過河,給村裡出行帶來極其不便,威脅著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如果在玉琊溪中架起一座通往河對岸的橋樑,豈不是造福村民嗎?吳氏想到這些,找到族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家。大家聽後一致贊同,可造橋並非是一件小事,它需要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去共同完成。“我決定拿出我所有的家當來建這座大橋”吳氏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

回到家後,吳氏把家中所有值錢的家當拿出來如數變賣,再加上眾鄉親的集資後,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大橋開始奠基了。她帶著二娃全身心地投入到建橋大業中來,從石材的選配到材料的運輸再到石橋的建造,母子二人均親力親為就像建自家的小院那樣兢兢業業、盡心盡力。

三清山神仙谷故事:玉琊溪畔,再別母子橋

歷經一年多的風風雨雨,石橋終於建好了。為了紀念母子倆為這座橋所做的貢獻及他們深厚的母子之情,楓林村裡人把這座橋命名為:“母子橋”。

未完,待續……明日推出《再別母子橋》第二部份

注:本故事純屬虛構,如雷同,純屬巧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