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常委王可視察廣西水牛研究所田東科技扶貧點

三農 水牛 畜牧業 農民 廣西水牛研究所 2017-06-15

5月22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祕書長王可到廣西水牛研究所位於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大板村的科技特派員幫扶點視察指導扶貧工作,詳細聽取了該點的扶貧工作彙報,對於幫扶點的脫貧帶動效應表示了肯定,希望水牛所和地方政府再接再厲,繼續落實和貫徹好中央和自治區的相關扶貧工作部署,早日幫助該地區的人民脫貧致富。

自治區黨委常委王可視察廣西水牛研究所田東科技扶貧點

自治區黨委常委、祕書長王可(右二)視察廣西水牛研究所科技特派員扶貧點

大板村的養殖幫扶點是水牛所扶貧工作成效較為顯著的典範。經過5年多的幫扶指導和成果轉化,該點的水牛養殖規模由2011年存欄雜交水牛11頭提高至現階段的200多頭,建成標準化養牛欄舍4000多平米,種植優質牧草100多畝,附屬飼料加工設備和貯存設施也得到了完善。在水牛養殖的過程中,水牛所科技人員還積極引導養殖戶利用“微生物+”模式進行生態養殖,不僅進一步提高了水牛養殖的效益,還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養殖戶的廣泛支持。近年來,該點養殖出欄的雜交公水牛和懷胎母牛達到了150多頭,產值約為300多萬元,實現了40戶貧困戶從扶貧到致富的轉變。在水牛所的牽線搭橋下,該養殖點還輻射帶動了田東縣和平果縣的多個水牛養殖點,整體的規模達到了350多頭,起到了良好的扶貧示範作用。

該點的扶貧成效獲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被多次選為示範點接受上級領導的視察和指導,均獲得了高度評價。水牛所的科技特派員由於扶貧工作出色,在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被自治區科技廳評為“優秀科技特派員”。此次扶貧點繼續被地方政府作為典型,在王可祕書長的視察中獲得了肯定,進一步堅定了水牛所科技扶貧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在我國全面打響扶貧攻堅戰的背景下,水牛所也將繼續結合自身的科技創新優勢,發動更多的科技人員投身到扶貧事業的大潮當中,加快創建出更多的扶貧典型,總結出更多的扶貧經驗,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盡力讓水牛在扶貧事業中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