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草菴村 448戶農居 歷時25天全部完成簽約

三農 社會 杭州網 2017-04-21
再見,草菴村 448戶農居 歷時25天全部完成簽約

村民們和老房子合影留念。

走進草菴村,最顯眼的,就是各處貼的“搬家小廣告”。的確,市場是最敏感的——下個月月底前,全村人都要搬家了。

4月12日晚上11點多,隨著白田畈最後一戶村民簽署《農居搬遷安置補償協議書》,草菴村448戶農居歷時25天全部完成簽約。

這聽起來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拆遷任務”。也正因此,“草菴速度”一時間被頻頻提及。

25個奮戰的日日夜夜裡,下城區文暉街道草菴村拆遷指揮部的全體幹部員工,“5+2”、“白加黑”地爭分奪秒,“一把尺子”量到底地實行陽光和諧拆遷,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最終達成目標。

草菴村是個典型的“城中村”。它北鄰香積寺路,南靠德勝路,周邊被東新園、三塘等小區所環抱。從空中航拍俯瞰,草菴村是城市裡一整片的農居房,分外扎眼。

66歲的周龍春是草菴村的居民,他也是草菴經合社的會計,過不了多久他也要搬家了。

為什麼叫草菴村?周龍春解釋說,就在如今草菴村拆遷指揮部的地方,以前有個叫“草菴”的廟,草菴村因此而得名。

“草菴村可不是一直都叫草菴村,這裡面有歷史。”周龍春說,1958年前,草菴村的前身其實叫“新涼亭村”。大約也是在那個時候,一部分村民從杭氧地塊搬遷到了如今的地塊。周龍春家也在其中。

文革期間,草菴村又叫過“紅衛公社”。到了1976年,又改成了“勝利大隊管委會”。1983年後,又改成了“草菴村村民委員會”。

61歲的姚水華正在家裡忙著收拾東西,也要準備搬家了。他86歲的父親以及82歲的母親,曾分別當過村裡的生產隊長和婦女主任。姚水華家現在的房子是2001年建的,之前的家在建設東新園小區時被拆遷了。當年,他們家是從香積寺路的北面搬到了南面。

“我們相信未來會更好,一直支持響應政府的拆遷號召。”姚水華說。

草菴村的未來其實已經觸手可及。該村的西北處,地鐵5號線東新園站已經開工建設。

根據專項規劃,包括草菴村地塊在內的下城區的三村改造片區計劃建造6所中小學,8所幼兒園。在草菴村地塊上將規劃建造小學、中學和大型養老機構各一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