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青山綠水 關於“民宿+成都旅遊”的頭腦風暴

三農 臺灣 農村 中山大學 四川政商動態 2017-05-28

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綠色四川”旅遊行動計劃,具體如何落實?

5月26日,一場旨在藉助專家智慧,為成都旅遊和民宿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成都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的“頭腦風暴”在成都舉行,在成都市旅遊局、成都大學聯合主辦的2017“民宿發展與成都旅遊”論壇上,成都市旅遊研究院院長諸丹、“臺灣鄉村旅遊之父”鄭健雄、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朝枝等業內大咖直擊民宿行業痛點,深度探討成都民宿如何綠色、健康、有序發展。

成都市旅遊研究院院長: 成都民宿提檔升級 須建孵化器

目前,成都民宿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約有2532家民宿,但95%都是傳統民宿或低配版民宿,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

成都市旅遊研究院院長諸丹在調研中發現:去年成都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約9500萬人次,佔成都接待遊客總人數的50%左右,但鄉村旅遊實現旅遊收入200億,僅佔成都旅遊總收入的10%左右,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鄉村旅遊的產出和效益並不高。

就民宿來說,目前成都九成以上民宿是農民自建自營,具有現代特徵的民宿規模不到5%,最低一晚50元到最高一晚1800元的現象也折射出發展不均,與發達地區民宿相比,還存在同質化嚴重、專業化分工不明等問題。對此,諸丹闡述了自己的建議,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以雙創為抓手,在成都建立民宿產業發展孵化器,對民宿進行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指導。同時,建立要素交易平臺,引進有情懷、有能力的人才,引導返鄉人員、城市人群參與民宿創業。另外,建議對民宿進行科學佈局。

“臺灣鄉村旅遊之父”: 走後現代、去中心、 個性化經營思路

原來的土路村道被改造成休閒步道,村前的稻田造出綠蔭花海的田園景觀,破舊簡陋的民居脫胎換骨成高端典雅、充滿文化內涵的民宿村落……當民宿逐漸變為一種有格調的生活,同質化競爭、跟風模仿的“千店一面”也被不少遊客所詬病,成都民宿如何在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避免同質化發展?

被譽為“臺灣鄉村旅遊之父”的鄭健雄希望通過解讀臺灣民宿發展經驗為成都提供參考。他認為,民宿要走後現代、去中心、個性化的經營思路,通過逃離都市生活氛圍,打造原生態、個性化的充滿藝術感和生活情趣的民宿,合理利用周邊資源,成都民宿若想獲得好的發展不能同質化,只有異質化才能走出富有特色的民宿經營之路。

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旅遊信息化研究所主任李雲霞認為,成都無論在旅客流量、文化底蘊,還是生活美學方面,在全國都名列前茅,發展民宿具有廣闊前景。“建議成都民宿以‘蜀味’為定位,同時通過品牌規劃解決民宿發展同質化、一味跟風的問題。”

莫干山《後塢生活》創始人:民宿要兼具山水情懷與舒適性

提起名宿,作為浙江民宿之首的莫干山裸心谷是不能不提的。在論壇上,莫干山《後塢生活》鄉村度假生活空間的創始人王天鵬從民宿從業者的角度,介紹了“後塢生活”從老屋、荒村,一步步成為聞名全國的精品民宿的發展歷程。他認為,以創新的生活理念和民宿精神整合現有資源,從而打造出情懷與舒適性兼具的新民宿,值得成都借鑑。

而在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朝枝看來,當民宿規模化帶動區域集聚轉型發展,民宿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產品。如何平衡規模與特色,輕奢與高端,人力成本、運營成本與收益,成為發展民宿小鎮需要思考的問題。張朝枝認為,最終還是需要民宿迴歸住宿功能本身,因此民宿的經營要少營銷多情懷。(記者 李彥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