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椽筆繪新城 福鼎搶機遇強落實譜寫生態濱海旅遊城市發展新篇章

三農 白茶 農村 經濟 福鼎新聞網 2017-06-17

若你徜徉在福鼎城市鄉間,那對“閩浙門戶”“海上仙都”“白茶之鄉”的美譽一定有過深刻的感悟。它地處閩浙沿海中心區位,14960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勾染出316公里秀美海岸線。104國道、溫福鐵路、瀋海高速及建設中的複線貫通全境。擁有港灣41個、島嶼158個,天然深水良港———沙埕港是國家二類口岸、一級漁港。

這裡資源富饒、環境優美。盛產茶葉、檳榔芋、紫菜、鱸魚、大黃魚等特色農產品,是全國十大產茶縣(市)、全省十大漁業縣(市)、中國白茶之鄉、中國鱸魚之鄉和省級園林城市。

境內的太姥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入選中國智慧旅遊景區百強;嵛山島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海島”、國家海洋公園。

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港口岸線和廣闊的經濟腹地,加上便捷的境內交通、豐富的人文資源、綺麗的山海風光,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寶地非此莫屬。

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宏觀環境嚴峻和要素趨緊的雙重壓力,我市積極籌劃,轉型升級,勇立潮頭。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3.08億元,增長7.7%;全市330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932.7億元,現價增長3.1%;固定資產投資272.78億元、增長2.3%,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圍繞“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和“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發展大局,堅定實施“工業立市、旅遊興市、海洋強市”三大戰略,推動“改革創新、產業轉型、項目投資、城市建設、民生事業”五大攻堅,譜寫福鼎生態濱海旅遊城市發展新篇章。

匠心椽筆繪新城 福鼎搶機遇強落實譜寫生態濱海旅遊城市發展新篇章

八尺門大橋 廖詩雄 攝

鑄鏈建群 壯大經濟發展大盤

3月12日,中國生態合成革產業園裡,福能龍安熱電有限公司1號鍋爐為配合龍安項目區合成革企業用熱生產系統調試進行試供熱,福建合盛革業有限公司第一家完成生產線改造並順利實現供熱。

5月7日,福建福泰植絨革飾有限公司率先拆除高28米的燃煤鍋爐煙囪,福泰植絨革飾總經理黃小平說,目前整個園區都在實施蒸汽改造,這是企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6月9日,省環保廳牽頭召開了福鼎合成革固廢處置中心項目申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行政許可實地核查評審會,近期領證即可正式運營。同時,正在加快牽頭制定國家標準的《人造革合成革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標準體系》……。這標誌著福鼎合成革產業綠色轉型再升級的腳步正大步往前邁進!截止6月12日,龍安項目區35家企業共102條生產線、13套DMF回收裝置實現集中供熱,8家企業拆除煙囪,18個鍋爐停止使用。

福鼎合成革產業發展於2005年,全市共擁有200多條幹溼法生產線,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5%以上,每年的新產品份額佔生產總值的30%以上,在全國十個合成革特色產業集群中,產量居第二位。2015年,我市被授予“中國生態合成革產業園·福鼎”榮譽稱號。在嚴把汙染防控關口的同時,產品轉型、工藝提升,開發無溶劑、水性合成革產品,發展生態功能性合成革,已成行業共識。目前,我市已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落實省政府出臺的加快推進寧德市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六條措施,擬用三年時間推動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特色區域產業集群,形成產值超500億元的新產業集群。

和合成革的轉型一樣,在“綠水青山”的指揮棒下,福鼎不少企業通過集聚高端人才,增強創新活力,搶佔轉型升級“智”高點,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提供智慧之源。鼎坤電子27項專利只為造好“一盞燈”;盈浩工藝因其優質的產品和卓越的創新精神,成為全球第一聖誕球生產商……

1條流水線,10個機器人,鑽孔、攻絲、鉸孔等72道工序,24秒完成,可頂工人150多人,提高生產效率70%,產品合格率100%。這是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代表目前國內摩托車化油器行業頂尖生產水平的機器人加工流水線。

福鼎化油器佔全國化油器產品的半壁江山。目前,我市汽摩配產業正在加速從傳統的摩托車化油器行業向通用機、舷外機、戶外動力、電噴等領域進軍。在轉型升級中,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進一步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汽摩配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若干意見》《福鼎市化油器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設立8000萬元的省級技改基金、福鼎市本級的25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成功舉辦“中國小汽油機及戶外動力設備2016年會”,建立天津大學(福鼎)技術轉移中心、天津內燃機研究所福鼎化油器研究分中心。目前,全市共有加工中心、數控車床、自動流水線等機械設備8472臺,先進檢測設備847臺,175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幾年,我市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高標準創建千畝高優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2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988家、山地農業示範基地38家、設施農業5600畝,擁有海產品、茶葉、紫菜、檳榔芋、啤酒等規模以上加工企業62家。今年“福鼎白茶”品牌價值評估35.53億元,連續八年進入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名列第三名。先後成立多個省級白茶工程研究中心、白茶工作室,“大黃魚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專利30多項。

在雙嶽項目區建設500畝的食品(白茶)產業園,建立2000畝通用機產業園,在龍安打造萬畝生態合成革產業園。站在歷史新的起點,福鼎精心規劃,精細建設,精緻管理,不斷增強工業園區吸納、承載、聚集功能,打造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的工業新格局。同時,堅持留商與招商並重,結合福鼎產業發展重點和資源優勢,根據國內外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意向,針對性地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庫”,推進盈浩工藝總部經濟迴歸、上海匯得在鼎建立研發中心、名京實業與廈門大學共同在鼎設立生物科技孵化基地項目,對接引進一批生態合成革下游配套項目和汽摩配精密製造加工項目,不斷積蓄髮展後勁。

宜居宜業 打造生態濱海新城

閩東首座斜拉鋼箱梁橋———八尺門大橋比原計劃提前50天實現大橋合龍。八尺門大橋及連接線和鐵鏘大道、梅澳大道、玉塘大道等幾條城市二級36米主幹道,形成了濱海新區15.7公里的路網。

寬敞潔淨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樓宇,綠樹成蔭的公園,霓虹閃爍的街景……無不彰顯出福鼎現代新城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我市依照擁灣、抱島、綠心的核心佈局理念,以“閩浙門戶、生態濱海旅遊城市”為城市性質定位。城市建設發展理念將由以城為本向城鄉統籌發展轉變,形成“兩軸”“三核”的空間佈局,全市分為有機統一的六個功能組團:主城區、桐南片主城區、桐南片區、玉塘片區、海灣新城、濱海新區、百勝新區,構成城市“東擴、南移、面海,環沙埕灣發展”的總體格局。

今年,重點實施一批城市主幹線建設,確保梅澳大道、鐵鏘大道、八尺門大橋及連接線建成通車,玉塘大道基本貫通,初步建成環蓮峰山半島路網。加快開工和建成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城東北路、西園路等“白改黑”工程,規劃新建一批停車場和停車泊位,實施龍山溪景觀提升、水北溪慢道、潮音島窄口休閒景觀等項目建設,以及一批排水系統改造和城市主幹道綠化、夜景靚化等工程。持續抓好中心城區“髒亂堵”綜合整治,堅持職能部門齊抓共管,注重發揮街道、社區、駐區單位作用,按照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新綠亮潔、規範有序、精緻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一個個精品村居,一處處鄉村美景,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市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型、生態休閒旅遊型、歷史文化名村型、民族特色村寨型、扶貧紅色紀念型等5種不同類型、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打造彰顯福鼎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體系。今年實施秦石、灶澳、台山等18個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美麗鄉村連點成線,重點打造貫嶺溪底至疊石庫口景觀帶。

全域旅遊 多元融合拉長景深

赤溪村,中國扶貧第一村,曾因貧困而舉國聞名。隨著七彩農場、蝴蝶園、CS野戰、竹筏漂流等九鯉溪景區旅遊項目落戶於此,赤溪村生態旅遊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敞。依託旅遊產業發展,村裡辦起農家樂、網店、農家超市、淡水特種養殖、種茶葉、植苗木……赤溪人的日子變得日漸甘甜。

福鼎坐擁世界地質公園、沿海黃金岸線和珍珠鏈海島等核心戰略資源,集山海川島於一身。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旅遊產業作為“旅遊興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進行定位和發展,提出了“建設生態濱海旅遊城市”的目標,明確指出要“圍繞旅遊全域化,科學整合旅遊資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做優做美各個鄉鎮、各個村莊和各條線路,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山海休閒旅遊目的地”,並在體制改革、項目推進、資金安排等方面配套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了《福鼎市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了組織領導,明確了責任分工,有力推動了旅遊業的持續較快發展。2016年,全市累計接待遊客576.1萬人次、比增20.3%,實現旅遊收入29.77億元、比增23%。

對接引進嵛山島開發、太姥山風情小鎮、太姥山索道等項目;完善景區停車場、旅遊公廁、遊客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配套;推進嵛山環島公路、環晴川灣———敏灶灣旅遊公路、旅遊文化美食城、福鼎白茶國家農業公園等項目;推動6條鄉村旅遊主題線路提檔升級,促進鄉村旅遊、養生旅遊、文化旅遊等旅遊+”跨界融合發展。從濱海到腹地,旅遊的多元化深度融合正不斷拓展著美麗福鼎遊的版圖,形成了以太姥山嶽景區為龍頭,牛郎崗、小白鷺、嵛山島、九鯉溪、翠郊古民居等景點以及農旅結合、茶旅結合鄉村旅遊為依託的觀光旅遊產品體系。

旅遊+農業。四季柚、水蜜桃、楊梅、藍莓、臍橙……當琳琅滿目的福鼎四季水果遇上旅遊,採摘樂、親子游、鄉村遊風生水起,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更催生了一批美麗鄉村。

旅遊+茶業。品品香、綠雪芽、六妙、大沁等茶葉龍頭企業紛紛建起集茶葉生產、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白茶莊園,初步形成了“白茶遊學”茶旅遊產品和線路。

旅遊+文化。將太姥文化、白茶文化、畲族文化、紅色文化等與旅遊結合,投拍3D動畫大片《太姥娘娘與白茶仙子》,文化搭臺、旅遊唱戲。

旅遊+體育。從響應“世界環保日”的自行車爬坡賽、端午龍舟賽到梔子花節騎行活動、全民健身城市定向賽,從全國公開水域游泳賽到柏洋山地自行車比賽,以體育為載體,帶動旅遊同步宣傳,“旅遊+體育”勢頭漸顯……

日積硅步,終至千里。奪關闖隘,波瀾壯闊。激盪著創業幹事的澎湃激情,福鼎奏響推動科學、跨越發展的樂章。在這夢想和希望的新徵程,正迸發著無限活力和強勁動力,以實幹苦幹的工作作風,在這片熱土上再次續寫發展新篇章。(蔡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