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寶坻堅持以綠為綱 大做生態農業、林業、旅遊業文章

三農 農村 農業 林業 人民網科普 2017-03-29

原標題:寶坻:“北國江南”畫中走來

在國家強力推進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天津市寶坻區確立了打造“北國江南、京畿重鎮、人文寶地”的十二字願景,利用5年時間,圍繞打造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的定位,把“大寫意”變成“效果圖”。堅持以綠為綱,讓地處北國的寶坻有了更加清新秀麗的江南韻味。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直接點名的“京畿重鎮”,寶坻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國家強力推進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寶坻區確立了打造“北國江南、京畿重鎮、人文寶地”的十二字願景,利用5年時間,圍繞打造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的定位,把“大寫意”變成“效果圖”。堅持以綠為綱,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生態農業、林業、旅遊業上不斷做出新的文章,讓地處北國的寶坻有了更加清新秀麗的江南韻味。

綠色種養 稻鰍雙收

初春時節,走進寶坻黃莊窪地區八門城鎮,這裡的8萬畝稻田呈現出碧波萬頃如畦的“銀海”景觀。

眼下,在農業龍頭企業鴻騰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帶領下,通過發展稻鰍立體種養模式,這片稻海不光出產高營養保健米,還產出營養豐富、價格昂貴的泥鰍,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鰍米之鄉”,產品除了供應京津市場外,還出口到國外。

據記者瞭解,寶坻水稻面積有30多萬畝。近年來,隨著綠色種養模式的不斷推進,不僅促進了農民增收,而且使稻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鴻騰水產是本市一家專門從事泥鰍、水蛭等水產品工廠化養殖,稻鰍、稻蛭立體種養和銷售的企業,抱著讓大自然回饋更多和帶領農民致富的想法,2010年,該公司實行“企業+基地+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帶領農戶嘗試稻鰍立體種養。

“稻鰍立體種養,說白了就是在稻田裡挖溝,養泥鰍。”該公司負責人高建忠對記者說,他們選擇最優質的稻米品種,採用新型綠色生態種植技術,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和化肥,根據生態互補的原則,實現以稻養鰍、以鰍養稻、稻鰍共生。在鰍稻立體種養的環境內,泥鰍可以為水稻鬆土、清除稻田間的雜草、吃掉害蟲,排洩物可以肥田,大大促進了水稻的生長。同時,水稻又為泥鰍的生長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條件,互惠互利,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

除了稻鰍立體種養,寶坻區還相繼推出稻蟹、稻魚立體種養等模式,充分利用自身水稻優勢,做足立體種養文章,實現了“一水雙用,一地雙收”的規模效益。

旅遊村裡尋鄉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鄉土味”日漸缺失。尋找美麗鄉愁成了很多城市人的夢想。

小辛碼頭村,緊鄰煙波浩渺的潮白河溼地公園,歷史上為遼國蕭太后運糧碼頭和“南稻北種”的起源地。每到節假日,這個小村都會人滿為患。

家住河西區的陳先生已是第三次來到小辛碼頭村,“這個小村很有意思!他們把鄉村生活的美全都挖掘出來了。我們每次來都有新的感受。”陳先生回憶,第一次來,他們全家體驗了一把下田插秧的快樂,第二次,正好趕上村裡的田園音樂會,第三次全家人領教了“舌尖上的小辛碼頭”,每一次的感覺都非常獨特。

“我們村是全區首批20個特色旅遊村之一,現在全村有26戶發展了農家院旅遊,在我們村,可以觀賞到多樣的水稻品種、水生植物,品嚐到地道、健康的農家美食,稻田體驗認領、坑塘垂釣、稻蟹垂釣特別受城裡人歡迎。”村黨支部書記李佔有對記者說,為了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目前村裡已建成水稻文化園、了凡廣場、漕運遺址公園。在佔地100畝的水生植物園內,還栽上了荷花、蓮藕、菱角、水生蔬菜等品種,建起了以認領土地、插秧種稻為主題的DIY水稻公社,幫助城裡人實現迴歸田園的夢想。

在採訪中瞭解到,近年來,寶坻區把鄉村旅遊發展上升為全區戰略,打造了依託潮白河、青龍灣河、黃莊窪和箭桿河的40個旅遊特色村。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位於京津唐“城市金三角”的寶坻區具備了發展鄉村旅遊的“黃金半徑”和現實基礎。該區堅持全區旅遊“一盤棋”,2015年6月,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打造了15個集住宿、餐飲、濱水遊憩於一體的臨水驛站。到2020年,該區將建成80個特色旅遊村,為京津冀城鄉居民提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高品質休閒旅遊體驗。

與此同時,為迎合京津冀旅遊市場需求,寶坻區在特色旅遊村的基礎上,先後舉辦了稻香文化旅遊節、“溫泉康體旅遊節”、“春在寶坻”、“冬遊寶坻”系列旅遊節慶活動,吸引了葫蘆主題公園、士國莊園、箭桿河五七幹校、畢世傢俱等一批旅遊和相關產業項目在寶坻生根發芽,大批農民在從事農家院、農業生產、農耕體驗等休閒農業產業中裝滿了“錢袋子”,寶坻,也成為京津冀遊客記憶裡揮之不去的獨特鄉愁。

興林增綠 綠滿寶坻

3月12日中午,來自京津冀不同城市的近300名遊客齊聚林亭口鎮小靳莊村植樹點,有的挖坑美拍,有的扶苗埋土,有的提桶澆水。兩個小時的功夫,300株小樹迎風挺立。

今年,寶坻區計劃造林10萬畝,植樹537.1萬株,大規模的春季植樹造林行動正在全區上下全面展開。

綠,是寶坻不變的生態底色。作為全國生態示範區,近年來,寶坻區實施了綠色邊界、綠色通道、綠色河流、綠色城鎮、綠色園區、綠色村莊及農田林網、片林、保護區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潮白河國家溼地公園等一批生態綠化工程,林地面積達到40餘萬畝。

家住潮白河邊的劉大娘感觸最深,最近兩年,她家小區門前的潮白河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出門就是景,水面更寬了,而且樹多了,花多了,我每天都到河堤上散步,還遇到了不少來自市區、北京、河北等地的遊客到這兒來玩。”劉大娘的感慨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據記者瞭解,去年以來,寶坻區投資5.3億元,建成了綿延15公里、規模總面積5581公頃的潮白河國家溼地公園,打造“一河、兩岸、三區、二十八景”水綠交融的生態景觀。沿公園堤南側建設了500米寬的萬畝林帶、實施了青龍灣生態廊道工程,自去年9月正式開放以來,已吸引區內外遊客37萬人次,已經成為該區對外展示生態環境的一張靚麗名片。

為進一步展現北國江南的生態之美,今年寶坻全面啟動“綠滿寶坻”行動,區林業局局長張振亭說,通過大力興林增綠,使林地、森林、溼地、河流等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按照“大綠、大美、大生態”的原則,“十三五”期間,寶坻計劃造林綠化面積40萬畝,到2021年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0%以上,力爭成為全國重點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和生態宜居的綠色寶坻。

與此同時,寶坻區還圍繞城區內水系連通的節點,重點規劃了五大公園,各個公園以水相連並相互補充,通過河河相連、河湖相通,城市將被水波環繞,形成生態循環系統,將有效改善城區局部小氣候,涵養水土,降低噪音,淨化空氣、水和土壤環境,擴大“城市綠肺”面積,為百姓重塑鳥語花香的自然休閒生活空間。(張立平 通訊員 焦楊 陳振)

(責編:唐心怡、魏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