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幫扶少搶麥克風 為省級貧困村引進48.4千瓦光伏發電項目

三農 新能源 經濟 種植業 濱州網 2017-05-06

——記國家統計局濱州調查隊第一書記祁少勇駐村工作

國家統計局濱州調查隊學雷鋒志願者到“第一書記”所在村河北王村義務植樹

“咱們的‘馬向陽’真下鄉啊?”當親友知道國家統計局濱州調查隊的祁少勇要幹“第一書記”,很多都這樣問。這雖是玩笑,卻開的有道理——祁少勇自小在城區長大,大學畢業後又在機關工作多年,對村裡“泥裡來,土裡去”的諸事還真是陌生。

平日,他衣著乾淨甚至有些時髦,他那變色眼鏡、筆記本電腦都讓村民好奇。老母親怕他吃不上飯,特意給他包了餃子、餛飩,讓他凍在冰箱裡慢慢吃,夠他吃一星期的。可即使扛過飲食關,但還要面對那坑坑窪窪的土路、趕不走的蒼蠅、豬圈邊的廁所,他真的能適應嗎?

發揮專業優勢,陽光、開朗的祁少勇迅速瞭解到省級貧困村河北王的優勢在於民風淳樸

迎接他的,是惠民縣胡集鎮河北王村,它屬於原陳集鄉,幾乎是惠民縣最西端的村子。距胡集鎮政府有40裡遠,在濱惠大道通車前,祁少勇是從三河湖繞過來的。

這個村不大,總共78戶,328人,黨員11名,耕地面積781畝,姓氏倒是有10來個。群眾主要收入來源於玉米和小麥種植,集體零收入,屬於省級貧困村。“三大堆”把村裡的主路佔了一多半,兩車相逢都難破開。種植結構以玉米、小麥為主,種植結構單一,種植方式粗放,村裡沒幾個真正富裕的家庭。

當村民們質疑的眼光撇來,祁少勇卻漂亮的打響了頭炮——駐村頭兩月,他在村兩委的支持下,挨家挨戶的走訪,發揮專業優勢認真調查,用一串串數字迅速掌握了村裡的實際情況。村民發現,“調查隊的馬向陽”性格開朗、陽光,啥事都看得開,啥話都能接得住,很是謙虛、和氣,連孩子都樂意跟他玩。

祁少勇也迅速發現了河北王村的優勢——雖是容納了十來個姓氏的雜姓小村,但河北王民風淳樸,幾乎是人人和善。這裡連續多年沒有刑事犯罪,沒有上訪,更沒有重大惡性群體治安案件。他們喜歡抱團取暖,很懷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集體經濟火熱的那段歷史。只要村委與祁少勇協同努力,真幹實事,村民絕不會故意出難題。

多幫扶少搶麥克風,甘當村委的綠葉、參謀、勤務兵

經過反覆調查,祁少勇發現,改善基礎設施是村民最認同、最緊要的實事。祁少勇不是個急性子,他愛靜下來自己多想想,他明白,單靠自己硬闖不行。在實事操辦中,他甘於當綠葉,當配角,多幫扶少搶麥克風,協調國家統計局濱州調查隊、胡集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為村支書劉偉志當好“參謀”甚至“勤務兵”。

這種不爭功不搶風頭的態度讓村裡很感動,藉助“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契機,劉偉志與祁少勇攜手,帶領全村大幹實幹,使全村近1公里主路得到硬化,巷道硬化7800平方,襯砌排水溝2.6千米,修建了578平方的活動廣場並安裝了6套健身器材,粉刷前面3000平方,極大地改善村民生活及農業生產條件。緊接著,他們又開展旱廁改造,建立農村書屋,購買書籍、樹苗,吸引濱州調查隊全體黨員幹部來村植樹。如此一來,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對改變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信心、底氣。

安裝48.4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均收入可達到6萬元左右,打破了集體零收入局面,助力貧苦戶脫貧

在市委組織部的統一要求下,祁少勇與村委選定特困戶送溫暖。他發現,河北王貧困戶共計39戶,100口人,接近全村的三分之一。當村集體持續零收入,因病致貧、因事致貧解決不了,那麼,送錢送東西只能是暫時止渴,不是長遠之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進項目,改變村民致富經才是關鍵。

2016年7月份,該村部分黨員及村民代表會議,確定了第一書記幫扶方案,投資38萬元,安裝48.4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均收入可達到6萬元左右。其中,3萬元用於集體支出,3萬元用於本村貧苦戶脫貧,切實幫助村集體和貧困戶脫貧。當年9月初,已經全部併網發電。

“一點開這個APP,就能看到俺們村的發電量和金額,不用占人工,收入還不少!”記者採訪當天,劉偉志高興地拿出手機介紹。此外,當濟濱東高速、濱惠大道相繼通車,村民發現,原來自己村距離濱城、惠民縣城都不算遠,出門打工、搞畜牧養殖的熱情也上來了,村民生活經濟狀況日益改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