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集團考察調研

三農 畜牧業 農業 農民 東達眾創孵化產業園 2017-06-16

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集團考察調研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劉恕(右二)瞭解苦菜茶的特點

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集團考察調研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田裕釗(左二)與外籍專家探討東達集團沙漠治理模式

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集團考察調研

外籍專家在記錄風水樑的變遷

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集團考察調研

參會人員在刨花板廠考察

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集團考察調研

參會人員在刨花板廠考察

6月13日,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參會人員來東達蒙古王集團考察調研。來自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佐恩、莉娜,以色列布勞斯坦荒漠研究所的教授奧爾洛夫斯基,日本沙漠綠化實踐協會會長田剛釟郎,中國環境院金漸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劉恕,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田裕釗,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會長安豐傑,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中國林科院荒漠所所長、研究員盧奇,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博生、丁國棟以及內蒙古畫報社高級記者潘秀峰等專家、學者以及新華社內蒙古分社、人民日報駐內蒙古記者站、內蒙古日報、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鄂爾多斯日報、阿拉善日報、阿拉善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記者共80餘人齊聚風水樑,共同領略東達蒙古王集團的沙產業成果。風水梁園區黨工委書記張釗、東達集團黨委副書記秦飛、東達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王永清等陪同考察調研。

內蒙古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國際高峰論壇由內蒙古防沙治沙協會舉辦,阿拉善盟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承辦,東達蒙古王集團協辦。本次論壇主題是“荒漠化防治、產業驅動、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參會人員分別到風水樑觀景臺、刨花板廠、獺兔標準化養殖園區,福源泉生態建設基地等地進行了考察。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東達集團就開始在內蒙古庫布其沙區大力發展沙產業,經過二十幾年的探索實踐和辛勤努力,在乾旱的大漠裡建成了一片片規模巨大的新綠洲。以“上一個項目、帶一片產業、興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為指導思想,積極創建 “生態擴鎮移民、產業拉動扶貧”的新模式,在荒漠化防治中發展舍飼養殖業開展精準扶貧, 讓農村美起來,幫農民富起來,使農業強起來等荒漠化防治創新實踐,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沙漠化治理奇蹟。在風水樑觀景臺,秦飛向各位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企業踐行錢學森院士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的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在獺兔標準化養殖園區,客人們考察了東達集團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就獺兔品種繁育、疾病預防、飼料來源等方面涉及到的問題與技術人員進行了探討。東達集團為養殖戶無償提供一套住房、沼氣設備等發展獺兔養殖業。養殖戶只需投資2—3萬元購買種兔和兔籠,就可從事獺兔養殖。企業為扶持養殖戶發展,相繼投入補貼資金30多億元,提供保設施、保種兔、保飼料、保防疫、保銷售的“五保”服務,確保了養殖戶進得來、留得住、能致富。獺兔養殖每隻平均利潤18—25元,戶均年收入5-8萬元,大戶可達10多萬元。企業實行“規模化養殖、產業化配套、專業化管理、系統化分割、現代化加工、資本化運作”的六輪驅動運營管理,吸引了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和甘肅貧困地區以及黑龍江、吉林、浙江、四川等全國12個省市的農牧民來這裡創業發展、脫貧致富。

考察中,客人們被東達集團在沙漠中造出的現代化城鎮所深深震撼,對企業在沙漠治理中的經驗、做法表示出濃厚地興趣和認可,對企業帶頭人趙永亮董事長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表示出極大地敬意和讚賞。

據悉,本次論壇採取先考察後開會的形式, 6月13日——15日為考察期,會議於 16日—17日在阿拉善盟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治沙防沙企業將齊聚一堂,分別就各自在荒漠化防治領域的建樹發表高屋建瓴的論壇,共同查找存在的問題,謀劃未來的發展,群策群力,為沙區的發展謀篇佈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