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溝萬壑升希望——石樓發展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三農 農民 種植業 畜牧業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4-16

□王永平趙良瓊

四月的石樓縣裴溝鄉曹家峪村,處處生機盎然。昔日“山頂禿、山腰亂、山腳滾滿石頭蛋”的景象日漸消失,代之以“山頂鬆槐戴帽,山中經濟林纏腰,豬羊雞鵝住坡腳”。在這裡,有山就有綠,微風吹來,空氣中透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曹家峪的鉅變是石樓縣因地制宜、持續發力溝域經濟、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綠色發展的突圍之路

石樓縣山嶺綿延,溝壑縱橫,造就了貧窮,也蘊含著機遇。2017年,該縣把發展溝域經濟作為“1133”脫貧工程的首要任務強力突破,立足內涵發展,精準頂層設計,計劃到2020年,投資4.7億元,全部治理620條流域,使每個村至少有一個溝域經濟點。一手托起山區貧困群眾的致富夢,一手挽住城鄉居民的綠水青山夢,勤勞的石樓人民正在寫就“溝域經濟”這篇大文章。

全縣境內大小溝壑5700餘條,67%的土地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長期以來,走的是一條簡單的“靠山吃山”的路子。治窮必治溝。石樓縣確立新的資源發展觀,響亮提出“千家萬戶治理千溝萬壑”的口號,以發展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奏響了從溝壑到溝域的治理戰略轉變、從粗放到精準的治理標準轉變、從個戶到集體的治理主體轉變、從生態到生產的治理效益轉變的發展“四部曲”,走出了石樓實現綠色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圍之路。

一份來自該縣發展溝域經濟的調研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累計達到5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0%,治理60畝以上的溝道105條,打淤地壩296座,綠化荒坡7400多畝,整理耕地4300畝,發展大棚蔬菜75個,發展中小型圈舍養殖30戶,建設紅棗核桃標準示範園18個120畝。剩餘的溝域均處於正在規劃或尚未開發狀態,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

曾經冷冷清清、一窮二白的山樑、溝岔,如今蘊含著無限的發展生機和致富希望。已現雛形的溝域經濟開放包容、創新引領,正在開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天地。

萬戶參與的脫貧良方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形成強勢推進合力。發展溝域經濟,既需要社會資本的精彩演出,更需要政府營造的舞臺效果。在資金投入上,截至目前,石樓縣已完成投資6500萬元,其中整合部門資金4650萬元,在各鄉鎮打造了溝域面積超過100畝的9個示範點;項目實施主體上,採取承包、流轉、拍賣等方式,引導企業、村委、大戶等社會力量參與開發,60%為個戶投資,部分為招商引資項目;在政策發動上,科學規劃,以“項目化推進、社會化投資、立體式開發、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堅持“誰投資、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力量投資。

貧困戶參與,保障收益,形成精準脫貧有效途徑。在溝域經濟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該縣優先貧困戶參與治理,通過直接生產、入股分紅、以工代賑、創業就業等辦法讓貧困戶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資金整合,政策激勵,形成優先發展“窪地”。石樓縣按照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統籌整合農業、畜牧、林業、水利、扶貧、國土等扶貧資金,以扶貧措施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為路徑,按照“計劃跟著規劃走、項目跟著計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機制進行整合,走出了一條“以脫貧定規劃、以規劃定計劃、以計劃定項目、以項目籌資金、以資金助脫貧”的良性循環“大扶貧”之路。以扶貧切塊資金為主體,帶動農戶投勞籌資,動員治理大戶;以基本田為抵押,通過農發行貸款,政府擔保,同時整合國土、扶貧、水利、以工代賑等部門資金,集中進行溝域治理。

示範帶路的多元嬗變

一鄉一點,示範推進,形成以點帶面效應。按照一鄉一溝的基本要求,2016年,全縣集中打造了20多個流域綜合治理典型,重點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和農業休閒採摘旅遊。靈泉鎮由原來的1家示範點拓展到金雞計劃、水貂養殖、關頭和胡家峪生態園區4家溝域經濟實體;羅村鎮由湖羊基地的單打獨鬥發展到泊河溝流域治理等3家典型;義牒鎮由寺灣村古城垣蘋果精品科技示範園輻射帶動了義牒村水裕溝和下河村溝域經濟園2家治理典型;小蒜鎮王家畔、蘭家溝等地的養殖項目擴展到3家;龍交鄉新鋪開了王家溝豐泰農莊300頭規模肉驢養殖、麻莊村1500頭自動化養豬、德義河3000只土雞散養、甘河村100頭規模養牛4個項目。

一溝一策,因地制宜,形成多元產業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全縣統一規劃,因溝施策,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溝域產業形態。一是特色產業主導型。在溝域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並將產業進行融合、延伸,形成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比如義牒鎮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合作,建設古城垣蘋果精品科技示範園,發展蘋果產業,項目集旅遊觀光、採摘品鮮、冷藏保鮮、包裝外銷為一體,投產後可覆蓋農戶70戶,涉及貧困人口220人,成為現代農業的綜合示範工程。二是農林、農牧結合型。在開發出來的溝域當中,實行經濟林、生態林、糧食種植和畜牧養殖相結合的生產模式,有效帶動溝域輻射範圍內的農民增收。比如,在義牒鎮水峪溝溝域內,發展了1個多種水果採摘園,建設了10個蔬菜大棚、4個水果大棚,一座存欄400頭豬的現代化養豬場,帶動貧困戶25戶78人,取得良好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三是休閒旅遊型。在溝域內發展農業生態旅遊,為城市居民提供郊外觀光、休閒、踏青、採摘等體驗服務。前山鄉麻衣溝流域依託黃河奇灣優勢,建設了5畝綠色大棚蔬菜採摘園、13畝有機紅棗採摘觀光園、5戶“農家樂”、1個魚塘,去年吸引遊客2萬人次。羅村鎮規劃建設的故國桃花源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項目,打出青銅文明、桃花女文化兩張文化旅遊牌,著力打造城郊觀光型農業生態景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負青山才能得到金山——這在石樓的千溝萬壑里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石樓,千溝萬壑升希望,青山綠水入夢來。

呂梁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