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老表首度賽龍,首屆深湧杯龍舟賽收官

賽龍舟 珠江 廣東 文化 交通 信息時報 2019-06-02

信息時報訊(記者 樑雨琦)千槳激浪,綠水堆雪,飛龍追逐競渡;船鼓轟鳴,人聲沖霄,鄉親吶喊助威。昨天上午,2019年第一屆深湧杯龍舟賽上演速度與激情,這是建村近700年來,深湧流域宦溪、蓮溪、石溪、珠村、塘口、黃村六條村之間的首次賽龍,熱鬧非凡之餘,更有特別的歷史意義。

和親睦族,延續700年老表情誼

據村志記載,六村始祖自北宋年間便開始陸續南遷,比鄰而居,互相嫁娶,至今已有600多年老表情誼。但嚴格說來,因珠江出口不同,屬於深湧流域的村落是宦溪、蓮溪、塘口、珠村和黃村五村。

出身珠村的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介紹,過去龍舟並非用作比賽娛樂,而是肩負著交通出行、運輸糧食物資的重任。舊時珠江水流湍急,坤甸舟結實耐用,但吃水深易沉船,加上當時民風彪悍好鬥,為了安全起見,深湧五村常結伴出海(指珠江),相互照應。

久而久之,五村感情漸深,結為團體,約定使用不同於傳統三角旗的斗方旗作為深湧龍舟的統一標誌,並將招景日定在五月初一,統稱“深湧景”。建國後,石溪與宦溪、蓮溪、龍水埗共同組成前進村,成為深湧大家庭的一員。

杜絕外援,做原汁原味的龍舟賽

本次比賽共有10支龍舟隊參加,分別是前進宦溪村、石溪村、蓮溪村,珠村東南社、珠村南門社、珠村中約、珠村三約、珠村文華社,黃村和塘口村。龍舟賽道單程350米,全程700米,在折返點折返一次,第一輪兩兩對賽中的前四名進入決賽,用時最短者勝出。

為了保留龍舟文化的原初價值,展現宗族力量,延續世代感情,比賽嚴格規定只能使用本村的龍船,只允許本村族人蔘賽,杜絕“外援”。

潘劍明解釋道:“過去,看一條村興不興旺,團不團結,就看村裡龍船多不多,龍船手齊不齊。老坤甸船上年輕人的座位,可能就是他的父親、爺爺,甚至曾祖以前待過的地方。以宗族親情而非體育競技為內核的龍舟,才是有血有肉的龍舟。”

經過激烈雨中決賽,珠村中約鍾氏龍船隊斬獲冠軍,石溪村、蓮溪村和宦溪村分別位列第二三四名。

水質好轉,扒龍船不必捨近求遠

蓮溪村棠叔是在龍船上長大的,他說:“小時候的深湧,水清魚蝦多,隨便一抓就是一頓飯。那時娛樂活動少,全村都熱衷於扒龍船。後來工業發展,汙染越來越嚴重,水呀,像墨一樣黑,我們就轉到珠江,一回湧就靠岸。”

如今深湧治水初見成效,村民扒龍船不必再捨近求遠。看著年輕一輩在家門口的河湧賽龍船,頭髮花白的鄭叔不無遺憾地說:“以前比賽都是去車陂、棠下,這還是第一次在深湧比,可惜我沒辦法參加。”

賽事主辦方前進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森表示,河湧兩岸就是草坡,下雨難免泥濘溼滑,為了保障安全,在坡上拉了警戒線,並配備秩序維護、應急救援的人員和相應物資,以確保比賽安全圓滿地進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