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惠下村罕見“3D”龍頭龍舟 今日掛彩下水

賽龍舟 浮雕 雕塑 體育 東南網莆田站 2017-05-28
莆田惠下村罕見“3D”龍頭龍舟 今日掛彩下水

龍頭的浮雕造型是雕刻後釘上去的

東南網5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麗明/文 馬俊傑/圖 實習生 陳海容)“龍舟爭快楚江邊,吊屈誰知特愴神。”一千多年前,民間就有賽龍舟、吊屈原的習俗,相沿至今,長久不衰。莆田市南北洋水系發達,划龍舟在莆仙大地有數百年的歷史,莆田地區龍舟活動主要集中於南洋水系的黃石鎮。昨日,海都記者前往荔城區黃石鎮惠下村探訪,村中今年新造了一艘獨特的“3D”龍頭龍舟,龍舟全長近16米,能坐下33人,這艘“惠洋瓊東”號龍舟將於今日正式掛彩下水。

鄰村龍舟來助陣寓意友好和諧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惠下村,在村民的帶領下見到了多艘龍舟,在村中廟前的一艘龍舟尾槳上,一面畫有穿雲龍圖案,一面書寫“果然奪得錦標歸”,寓意比賽得勝。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艘“3D”龍頭龍舟,船頭的“大鼻子”龍頭浮雕造型極具特色,龍舟上寫著“惠洋瓊東”字樣。

惠下村老人協會會長鬍天章告訴記者,這艘“惠洋瓊東”號龍舟是今年重新打造的,全長近16米,龍頭的浮雕造型是雕刻後釘上去的,是莆田罕見的一艘“3D”龍頭龍舟。“我們稱這艘龍舟為‘大鼻子’龍頭龍舟,今年村民集資新造了多艘龍舟。這艘龍舟造價近5萬,因其浮雕造型的設計,花費會比其他龍舟多幾千塊。”胡天章說,龍舟能坐下33人,1人敲鑼,1人打鼓,1人船尾掌舵,中間划槳的有15對共30人。

莆田惠下村罕見“3D”龍頭龍舟 今日掛彩下水

比賽的河道已準備就緒

記者觀察到,龍舟前後不同位置的槳手,使用不同的船槳。龍舟前段槳手需要使用兩種木槳,一種用於前進,一種配合尾槳調整龍舟行進方向。

胡天章說,龍舟初次下水前要經過一番裝飾,在船頭掛上紅布,寓意掛彩的好兆頭。黃石鎮各村的信仰不盡相同,所以各村龍舟頭畫得也不全相同,“有畫龍頭的,有畫太陽的,形狀也會有所區別。在賽龍舟時,船頭會放著各村信仰的神明。”

胡天章說,這些新龍舟已經點睛完畢,今日新龍舟將正式掛彩下水,現場會有其他村莊的十來艘龍舟前來助陣,也寓意著各村鄉親們友好和諧。農曆五月十二日,“大鼻子”龍頭龍舟將在各村龍舟的助陣下脫彩,同時宴請鄉鄰慶祝。

河道被填龍舟河日漸變窄

昨日上午,記者在惠下村看到,划龍舟比賽的河道早已準備就緒,就在村中的龍舟河。河的一端已經搭建好比賽用的分界線,懸掛了燈籠和終點紅球,比賽時,最先頂過懸在水面上紅球的龍舟即為勝利者。

惠下村的龍舟河目前長近600米,寬20米左右。胡天章說,十多年前,划龍舟比賽在村中特別盛行,那時的龍舟河有近60米寬,四通八達。“在龍舟比賽前,各個村的龍舟都是自己划過來的,現在河道變窄了,龍舟只能用車運過來。”胡天章告訴記者,由於河道被填,現在的龍舟河已經不寬了,“要是沒有划龍舟比賽,這條龍舟河就沒什麼人來保護了。河中的水質近年來越來越差,有的年輕人都不願在上面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