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也是前南聯盟的首都。貝城的詞根是白色,白色之城。有200萬人口,是前南地區最大的城市。

10月8日,絲路萬里行52位媒體人來到貝城原中國大使館。18年前三位中國記者邵雲環、許杏虎和朱頴在美軍轟炸大使館時犧牲在這裡。我們來祭奠三位尊敬的同仁。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現在,原大使館區巳拆成廢墟,正在攺建為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緊貼大門外立著一塊碑石,上面用塞、中兩種文字鐫刻著一段文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日子給予的支持和友誼。謹此緬懷罹難烈士。”從口氣看,是塞爾維亞政府樹立的。碑石前簇擁著鮮花,都是才送來不久的,有的花瓣去還有水珠。看來,經常有人來這裡追思。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門外廣場雛形已成,六、七米高的青銅色孔子象已經矗立。將來這裡會成為中國文化展示和活動的一箇中心。三位烈士生前在這裡傳播文化、勾通民心的事業,將在塞爾維亞結出果實,並且得到大面積的傳承弘揚。

上午的陽光已帶著巴爾幹半島亞熱帶的些許氣息,讓你感到晃眼,灼熱。我們莊重地在碑石前獻上了國旗、鮮花,臨時在一張紙上寫了三位烈士的名字,和“永垂不朽”幾個大字,落款為“來自中國的絲路萬里行52位媒體同仁”。然後敬上三杯西風酒,灑在大地上祭奠烈士。全體三鞠躬,默哀思念,以告慰英靈。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祭奠之後我講了兒句話。我說某種意義上,三位烈士,(其中還有我一位人民大學新聞系的校友),也是絲綢之路的先行者,他們是來搭一座文化之橋,是來溝通民心之情的。現在絲綢之路的倡議在世界各地已經有近80個國家和地區接受,亞歐大陸橋、新型全球化的大橋正在順利建構。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上午我們看到,流入多瑙河的薩瓦河上,有一座大型斜拉索橋,那就是中國路橋公司援建的。絲路的民心之橋和經濟文化之橋正在塞爾維亞、中東歐和世界各地逐步暢通。

18年前,三位記者是在夢中被炸的 ,他們的夢再也不會醒來。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全民的努力下變為現實,這也是給你們、給一切仁人志士園中華復興之夢。

這時又有一車中國遊客來祭奠了,幾位路過的歐洲人這站在碑石前劃十字,為他們的在天之靈禱告。看來,這裡極有可能成為國外的一箇中華文化傳播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鐵托仍是塞爾維亞的民族英雄和國家驕傲。街頭有大幅他與夫人約婉卡的照片,看畫面大約是在不結盟會議之後歡送印度時任總理尼赫魯的場面。商店也有許多鐵托形象的旅遊紀念品。

午歺照例是在路邊的麥當勞,一個漢堡包加一杯冷飲。飯後像前幾次一樣,分為兩組工作。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一組去大使館採訪大使李滿長。大使是陝西人,2005到06年在寶雞市擔任過副市長。本來今天上、下午都已有安排,聽說陝西來人了,擠出中午間隙接受了採訪。採訪中敘及在陝西工作的舊事,竟高興得唱起了秦腔現代戲。還談到陝西企業應該多來塞爾維亞發展,這裡機會很多,他會給大家提供大使館力所能及的最大幫助。大使館院內立著一塊石質拼鑲的中國山水壁畫《長城豪風》,是原大使館被炸後留下的唯一雕塑。放在新使館,是歷史紀念也是歷史證物。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另一組逕直奔海關去馬其頓首都斯克普里。接受昨天過境時未預先買好保險,乃至在口岸躭擱好幾小時的教訓,加之只有一位潘導懂當地語言,可以翻譯,只能先送我們這一組過關,留下等第二組趕來,再辦過關。潘導告訴我們,就這樣,到達下一個目的地,也得半夜12點以後了。大家反映極平靜,這已經是途中的“新常態”了。我知道,到達之後,各電視臺的同志還得剪片子、傳信號。陝西,廣西臺衛視各臺每天都有專欄播出,節目一點不能少呀。而報紙記者和學者也要寫文章,畫家要畫畫。團裡領導和車隊領隊,且要開會安排明後天的事。說半夜12點到達,休息肯定在後半夜三點以後了。

這時,四號 車、八號車在車臺報告,他們的里程錶剛跳過了15000公里。車隊已有一半車跑到到這個基準里程。大家出門不覺已經42天了。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車臺響起了主持人耿萬崇和鄭玥的聲音:“為了 消除疲勞,車臺廣播電臺音樂會現在開始播出。本次音樂會贊助單位為:一人投保,全家光榮的 中國人保;體格硬朗、續航持久的比亞迪;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西鳳酒就是好喝的西鳳酒;人人都想泡的中國名茶漢中仙毫;⋯⋯”這是小耿給同行的幾個企業個編的搞笑廣告,廣告詞一路隨機變化,總是引發會意的笑聲。

於是在深夜寂靜的東歐原野上 ,這個長長的車隊唱起來了,鬧起來了。歡樂點燃了17輛車裡來自不同國別和不同地域的每個人。

回憶這些天的奔波,不禁心生感嘅。幾年中三次跑絲路,已走了近三十國,4萬公里,按華里算,那真是“八萬里路雲和月”呀。我的足跡不意之中竟然在地球的五洲四海趨近著、銜接著、交錯著。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這次一進入斯洛文尼亞,便颳起了帶著鹹味的清冽的風,我隨嘴說了聲“好舒服呀”,便意識到,這是海風呀。我們沿著克羅地亞上千公里海岸線朝南行駛,這正是亞得里亞海刮過來的風。三年前,我們不也來過亞得理亞海嗎?那次從長安 到羅馬,車隊便是從希臘亞德 里亞海的安科納港,連人帶車上了大遊輪,由南向北航行一天,到達威尼斯的。那正是今天路線的反方向。可以說,我們 行走絲路的足跡在亞得理亞南北去來,銜接交迭。

第一次萬里行,我們還到過黑海沿岸格魯吉亞的巴統港。並從那裡緊挨著黑海東南沿,進入土耳其,車隊在黑海邊走了大半天。這次我們又到達了黑海西沿的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足跡在黑海也有了一次交迭,隔著黑海有了一次瞭望和對視。

我在10年前曾坐波羅的海六國遊的遊輪,從丹麥經挪威、瑞典、芬蘭,到了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和愛沙尼亞的塔林,這回又一次由陸路來到這兩座城市,而且在塔林找到了上次到過的老城牆那棵大樹,那樹陰下講故事的地方。可以說,我們的腳跡在波羅的海也有過陸海兩路的交迭。

肖雲儒:貝城追思和長夜行車(絲三16)

還有中國的東海和南海,印度洋的波斯彎和孟加拉灣⋯⋯,我很滿足了,一個人的人生足跡,竟然三次實現了陸海絲路的交集,不能不說是人生大幸。如果要炫耀,也未嘗不可以說是隋代法顯、唐代杜環的傳人。

2017, 10,8,

由貝爾格萊德赴馬其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