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隱藏於深山之中的“儒學聖地”——探訪“嶺南孔氏第一村”南雄油山鎮平林村

儒家 國學 孔子 建築 韶關新聞網 2017-04-01

千年以前,客家人的祖先就陸續從中原遷徙到嶺南,在這裡安家落戶、開枝散葉。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不僅讓嶺南這一處蠻荒之地變成了魚米之鄉,也讓中原的淵源文化傳遍了嶺南大地。

作為客家人“血脈之根”的南雄,早在北宋年間,就以負笈從師風氣日盛,為人津津樂道。而要追尋這條“嶺南文脈”的根脈,還得從“嶺南孔氏第一村”——油山鎮平林村說起。

為探尋嶺南孔氏的發源地,在一個雨後天晴的春日,記者一行驅車穿過崇山峻嶺,來到這座隱藏在深山中的“儒學聖地”,一起探尋滋養嶺南人文生生不息的根源。

「古村落」隱藏於深山之中的“儒學聖地”——探訪“嶺南孔氏第一村”南雄油山鎮平林村

孔氏祠堂大門,非常雄偉壯觀。

孔氏後裔 血脈傳承

雨後的深山,空氣非常清新,而平林村就處於這山中的一處盆地裡。當記者乘坐的車還在環山公路上行駛時,在嚮導的指引下,遠遠就能看見那一處小村落,它在薄薄山霧籠罩下彷彿仙境一般,甚是美麗。

下得山去,經過一個刻有“平林村”的石碑,我們進入了村子。在村口的村委會駐地,記者見到了該村的支書孔祥忱。孔祥忱是地地道道的平林村人,談起村子的歷史,他驕傲地說,平林村是嶺南孔氏的發源地,是地道的孔子後裔村。“廣東孔氏族人幾年前在修族譜時,各自拿出自己的老族譜,才發現大家都來自南雄平林村,始祖也都是山東曲阜的‘大成至聖始祖——孔子’。”

平林村現在還保存有南派南雄平林孔氏族譜,族譜對孔氏遷嶺南記述得很清楚。在村委會的會客室裡,孔祥忱向記者展示了族譜。從族譜中可以看到,嶺南孔氏先祖在五代十國時期為躲避戰亂而隱居於此,而其中有一句“聖祖開闕里而後,南宗孔氏蓋來自三十八代戣公也”,說明平林孔氏均是孔戣之後。

孔戣是對嶺南頗有影響的人物。據《新唐書·孔戣傳》載:孔戣,字君嚴,舉進士,剛正清儉,憲宗時歷任尚書左丞,大理卿國子祭酒,元和十三年(817年)至長慶元年(821年)拜嶺南節度使,在任四年,惠政頗多。韓愈對他的評價是:“其為人守節清苦,議論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衰,憂國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輩,在朝不過三數人。”

「古村落」隱藏於深山之中的“儒學聖地”——探訪“嶺南孔氏第一村”南雄油山鎮平林村

孔氏祠堂內的柱礎有麒麟、花草等石雕。

至今,在村子的東北隅還屹立著一座孔氏家族的祠堂。在孔祥忱的帶領下,我們穿過幾條小巷,這座歷經數百年滄桑的祠堂就豁然現入眼前:祠堂前後由二幢青磚砌兩面屋坡硬山頂,馬頭牆,覆黛瓦,花崗石鑲角建築構成;正面木板牆,鼓形石礎,圓木簷樑、金柱,橫樑,紅砂岩抱鼓石,勢雄態壯;內二井三進,鼓形或稜形石礎撐柱,花崗岩石築沿,整體偉岸端莊。

“這座祠堂是後人為了敬祖思源、弘揚聖祖文化修建的。建造的年代據考證應該是明代,現在祠堂除了門外有一處石制牌坊已經被損壞以外,其他的均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孔祥忱如是說。

「古村落」隱藏於深山之中的“儒學聖地”——探訪“嶺南孔氏第一村”南雄油山鎮平林村

祠堂門口的抱鼓石。

值得一提的是,在祠堂內的正廳牌匾上書有“詩禮堂”幾個大字,甚是醒目。據孔祥忱介紹,“詩禮堂”幾個字並不是所有的祠堂都能使用,而是孔氏後裔專有,最早的“詩禮堂”是古代皇帝為紀念孔子教育兒子孔鯉學《詩》、《禮》而修建的。

經歷了千百年風雨滄桑,如今,在平林村能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已經不多,但這座祠堂,經過世世代代的悉心照料,依舊熠熠生輝。而這座祠堂,也成為了這個家族的根系,維繫著孔氏後裔的血脈傳承。

「古村落」隱藏於深山之中的“儒學聖地”——探訪“嶺南孔氏第一村”南雄油山鎮平林村

孩子們在平林惜字塔下看書。

千古文風 孔林書院

作為孔氏後裔,小小的平林村就足以讓人羨慕。而除了這顯赫的家族傳承以外,讓平林村人最為驕傲的,就是他們的先祖在這裡創辦了嶺南最早的書院——孔林書院。

南雄市縣誌主編羅凱燊告訴記者,孔林書院始創於宋建隆年間,由孔子第41代裔孫孔閏創辦。孔林書院對嶺南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書院創辦後,直至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創辦大中書院,在這500多年間,孔林書院是南雄州唯一的書院。南雄州學始創於宋慶曆四年(1044年),比孔林書院晚了80多年。

據孔氏族譜中繪的孔林書院平面圖可以看出,書院為三進,後進為大成殿,內供孔子塑像;有東西兩廡,中進為大成門,前進為孔林書院大門,四周有圍牆。歷時260多年後,南宋紹興年間,四十七代孫孔振玉重修書院,規模有所擴大,大成殿由一層升為兩層。

“孔林書院當時不僅接受本族子弟,也接受附近村莊的人求學。一時間,南雄一帶‘耕讀成風,人文蔚起’。書院當時設有夫子廳,內設孔子像,因此每年州、縣官員都要來此祭孔,轎馬成行,甚為莊重。直至明初州城建了大成殿,孔子像遷至大成殿安放,州、縣官員才不到孔林書院祭孔。”由於對孔林書院研究頗深,說起書院鼎盛時的盛況,羅凱燊彷彿身臨其間。

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孔林書院卻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影子。在孔祥忱的引領下,記者來到了它的遺址前。說是遺址,其實就連一堆廢墟都沒有給後人留下來。隨著書院損毀後,在它的地基上又建起來了許多民房,書院的曾經輝煌也只能從族譜及當地史籍上才能讀到。

可喜的是,書院雖然已經不再,但其精神尚存,在村子裡至今仍屹立著一座古塔,名曰“惜字塔”。單從外貌上看,這座塔與其它寶塔高大雄偉不同的是,它是實至名歸的“玲瓏寶塔”,但其在南雄當地的名氣卻不小,究其原因,只因它的意義在於教育後人珍惜字紙、認真讀書。

孔祥忱說,“惜字塔”是孔林書院的配套,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和崇高的。寫在紙上的文字,不能隨意褻瀆,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心誠意地燒掉,因此,才在書院旁建造了這一寶塔。“現在村裡人在教育孩子讀書時,也常常把他們帶到惜字塔旁,向他們講述孔氏先祖讀書的例子。”

時至今日,千年流傳下來的文風依舊尚存,平林村也是人才輩出。孔祥忱告訴記者,現在從平林村走出去的孔氏後裔已經齊聚南雄,籌錢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設計,意欲修復孔林書院。“現在選址已經確定,在不久的將來,這座古老的書院將以全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昔日的繁華“孔家村”,如今已經成了深山中的一處“世外桃源”,但我們相信,隨著孔林書院的再度問世,這處隱藏在深山中的“儒學聖地”將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精彩不斷 驚喜不斷

更多內容請關注

「古村落」隱藏於深山之中的“儒學聖地”——探訪“嶺南孔氏第一村”南雄油山鎮平林村

韶關發佈|瞭解韶關大動向


韶關新聞網|瞭解韶關身邊事


韶關文明網|文明韶關與你同行


韶關廉信|瞭解韶關廉政信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