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內存超過 16 G 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軟件 CPU Linux Windows 固態硬盤 西部遊星 2018-11-28
使用內存超過 16 G 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大內存的用戶一般不關機,不關機才能享受到大內存的優勢。

然後,現代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統(Win7以上,或者Linux,或者OSX)會把全部的剩餘內存用作硬盤緩存,這部分內存不顯示為被佔用。如果有32G的內存,顯示只佔用了8G,那麼剩下的24G都是用作硬盤緩存的,如果常用的軟件都在這24G之內,並且沒有關機,意味著實際上硬盤是內存速度,內存比最快的SSD還快幾十倍。

Windows用戶可以打開「資源監視器」

這個程序,裡面的內存頁面,顯示的藍色區域,名為「備用」的區域就是緩存,而顯示為「可用」的淺藍色區域才是真正的什麼都不用的,這部分內存一般非常小,也就是說其實只有這部分是真正閒置的。內存越大,藍色的「備用」區域就越大,用來做緩存的內存就越多。

Linux用戶則可以在命令行用free命令,查看其中 buff/cache 那一欄,那一欄的佔用就是用來緩存的,通常,開機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這個緩存才會佔滿,不要關機,持續運行,緩存將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使用內存超過 16 G 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買了一臺戴爾的工作站,CPU E5-1680 v4,內存128G DDR4,顯卡GTX1080, 硬盤 512G SSD+2T機械,明基32寸顯示屏。因為5萬買雙CPU的機器不夠,買單個CPU又剩好多,所以玩命買內存和硬盤。應該是4條32G的內存。體驗是簡直太好了,Chrome常駐二三十個頁面,各種程序開了都懶得關,一邊開虛擬機用Linux跑程序,一邊玩3A大作2k分辨率特效全開,如絲般順滑,幾個月不用關機,簡直是學術腐敗ପ( ˘ᵕ˘ ) ੭ ☆

之前用的另一臺機器就是16G內存,時常需要擔心內存問題,看著內存快滿了還得清理下已打開的程序,即便如此一個多月後也會經常提示內存不足,不得不重啟。因此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工作站從業人員看到這條問題表示用戶市場上升空間還很大。今年Skylake-Purley的系統已經正式開賣3T內存的系統了,Win 10 RS2最高支持2T,也正在和微軟談判什麼時候才能升上3T(目前市場在售3T的系統只支持Linux)。

回到問題上,體驗反正沒卡過,從來不用關機,三屏工作永遠開著幾十個窗口/程序,開幾個G的CAD文件基本毫無壓力(當然首先得有塊P6000)。內存大了就是要把pagefile和休眠緩存稍微管理一下。防止被噴分不清硬盤內存,3T說的就是內存。雙路CPU,每個CPU有12路內存,單條128G。

每次新品發佈的時候研發同事都會有個比賽,在公司官網攢配新品配置,攢的最貴的贏。獎品當然不能是最貴的頂配,( 只算內存就夠在二線買套房了)。

使用內存超過 16 G 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之所以32G內存,是因為32G也不夠用,只不過主板最大支持到這,如果主板能認到他們巴不得插到1T。對這些人來說容量就是正義。DDR3經濟選擇單條8Gx4,實際上DDR4的板子支持的更高,然而很多公司並沒有這麼多預算,還在用3代內存的平臺,能給升級已經是有人努力過的結果了,給單位供過PC的各位經銷商應該都明白。

使用內存超過 16 G 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使用內存超過 16 G 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