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當女人苦苦哀求著男人留下的時候,作為觀眾,我為她而揪心!

男作家的殘酷與決絕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她拿起槍打死了自己的愛人。徹底走向癲狂。

自此,老女人跳完了她的“七層紗之舞”,另一個版本的“莎樂美”在這個“黑色電影”中完美地被演繹出來。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女權意識之覺醒”與“殘酷現實”對立下產生的悲劇,從藝術的角度,我們又可以說這是導演從那個時代女人身上挖掘出來的另一種“美”。即便這種美僅僅是體現在女人的病態與瘋狂之上。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當女人苦苦哀求著男人留下的時候,作為觀眾,我為她而揪心!

男作家的殘酷與決絕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她拿起槍打死了自己的愛人。徹底走向癲狂。

自此,老女人跳完了她的“七層紗之舞”,另一個版本的“莎樂美”在這個“黑色電影”中完美地被演繹出來。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女權意識之覺醒”與“殘酷現實”對立下產生的悲劇,從藝術的角度,我們又可以說這是導演從那個時代女人身上挖掘出來的另一種“美”。即便這種美僅僅是體現在女人的病態與瘋狂之上。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當女人苦苦哀求著男人留下的時候,作為觀眾,我為她而揪心!

男作家的殘酷與決絕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她拿起槍打死了自己的愛人。徹底走向癲狂。

自此,老女人跳完了她的“七層紗之舞”,另一個版本的“莎樂美”在這個“黑色電影”中完美地被演繹出來。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女權意識之覺醒”與“殘酷現實”對立下產生的悲劇,從藝術的角度,我們又可以說這是導演從那個時代女人身上挖掘出來的另一種“美”。即便這種美僅僅是體現在女人的病態與瘋狂之上。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但她已足以打動我們,讓我們為之感傷與留戀。

五、《日落大道》與犯罪電影史

“犯罪電影史”是本人自己杜撰出來的詞彙(跟學術無關)。在談這部電影與犯罪電影史關係之前得先說說它跟“黑色電影史”的關係——

眾所周知,黑色電影的概念產生於戰後,產生於經濟蕭條、好萊塢電影轉型以及大量外來導演移民美國(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波蘭斯基是典型的這批導演的代表)的時代大背景之下,這又是一個超長超複雜的話題,將來再談。

帶著這個對電影史大背景的認識,來看“犯罪類電影”的歷史,你能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中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向:犯罪的表現形式在從外部往內部轉。

什麼意思:就是導演開始從視覺上淡化犯罪的社會性,進而轉向人物複雜的犯罪心理上。這種犯罪心理又反過來影響了電影的情節與色調走向了一種抽象晦澀與符號學的概念上。

這種趨勢將之後的犯罪心理題材電影分成兩類:一類是從內部(心理角度)解構犯罪,極端代表便是大衛·林奇;另一類是從外部(社會角度)刻畫犯罪,典型代表是大衛·芬奇。

而在這種轉變之間,我認為《日落大道》、《死吻》這類電影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他們為日後那些純粹抽象的犯罪心理片提供了可能性與先行性。因為在這之前,沒人能想象到弗洛伊德、卡夫卡那種東西被視覺化後會是什麼樣。

"

星期五言:它誕生於“經典黑色電影”時期,幾乎具備一切諸如陰暗、病態、悲觀的“黑色”元素,唯獨少了一樣東西——偵破情節;它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這種主觀甚至讓人厭惡反感,卻始終讓你為那女主人公眼睛溼潤、嘆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電影的先驅,卻將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挖掘到了無限之深,難怪大衛·林奇能將其列為自己觀影之首;它在視覺上將外部社會與內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種幾乎極致的程度……說的是比利·懷爾德的那部《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嗎:在我們談起這部電影之時,已經離它上映過去近七十年了!

說實話,若就電影史以及拍攝手法聊這部電影,那三天三夜估計也聊不完。索性我們從女性角度入手,來談談劇中那位悲劇色彩的老女人…單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顛覆性了!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一、關於一個作家混子和一個過氣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講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債主的時候誤入一個富有的老女人家中(後者是個過氣女明星),進而歪打正著地發生了一系列姻緣巧合的故事。

事情講到這,似乎電影具備了一切好萊塢營造戲劇張力的前提:

一個缺錢,一個有錢;

一個年輕英俊,一個孤獨寂寞;

一個還在好萊塢外圍闖蕩的菜鳥編劇,碰上一個昔日的默片女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嗎,這不幹柴烈火的愛情段子嗎!

然而,故事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走下去,電影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浪漫氣息,更別說那種美夢成真的勵志套路了。

相反,年輕作家起始對老女人就表現出了一種冷漠鄙視的態度,而他這種冷漠的態度又與其想要佔老女人便宜的行為與心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對這個世故的編劇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之心。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至於那個富有的過氣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虛榮、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她喜歡在人耳邊喋喋不休而無視別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皺、身材臃腫,顯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盡……所有這一切別說那個世故的混混編劇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膩煩到!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非但角色不討人喜歡,就連劇情也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兩個人死纏硬磨地耗著時間...

就這樣,觀眾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著這個老女人,直到最後男人被幹掉,女人徹底瘋掉。

好啦,如此一部電影,沒有浪漫情調,沒有勵志式的劇情反轉,沒有愛情大團圓的結局,導演讓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反浪漫”的現實主義情節

何為現實主義情節?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私下裡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是相對於舞臺、聚光燈、熒幕等虛假表象而言的。

這點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女明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傳達室,再到熒幕後的拍攝現場…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所有電影場景的選取都在臺後、臺下。

顯然,導演要讓我們看臺下、背後的東西,換句話說,他要讓我們看相對真實的東西(有人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脫胎於黑色電影,不無道理)。

既然是真實,那就要背離好萊塢傳統的浪漫超現實之風,這也必然給部分觀眾帶來不適。

除此之外,與這種“反浪漫”情節相配套的電影基調則是再好不過地展現出了“黑色電影”的所有要素:陰暗、絕望、悲觀、壓抑、醜陋、殘酷……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黑夜、下雨天始終伴隨著《日落大道》的電影情節

這也便是比利·懷爾德乃至所有黑色電影導演在“現實”之外,想要向觀眾傳遞的另一種東西了。

三、悲觀在先,貫穿全劇

《日落大道》編劇很大膽:開篇上來電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後我們通過死者的主觀敘述,才倒過來知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換句話說,我們電影通篇是在聽個死人講故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電影上來已經告訴我們它的結局沒大團圓了,沒皆大歡喜了!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種開端悲劇的概念植入,足以將一半的觀眾篩出門外了。加上通篇陰暗色調的伴隨,加上反故事的劇本情節(這在“黑色電影”裡都是另類了),估計電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觀眾。

如此,我們暫不議那些走了的觀眾想要的是什麼,單說說留下來的觀眾在看什麼,是什麼在吸引他們。(顯然,電影只剩下現實與悲劇這兩樣東西了)

四、藏在病態與殘酷現實中的美

再來重複下劇情:當男作家誤入老女人家中後,這位過氣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寫就的被編劇稱之為“爛本子”的劇本,於是,那位男作家趨於利益的目的,接手了幫忙修改劇本的差事。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通過老女人對劇本情節的描述,我們得知那大概是根據舞臺劇《莎樂美》而改編的故事(非《聖經》版本里的莎樂美)。

提起《莎樂美》,當然我們會想到劇情中那個飲吻愛人頭顱的瘋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爾德,由此,心裡不自覺生出一種“哥特”之感。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莎樂美》戲劇腳本插畫

我對《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個病態老女人的認同感由此而生,進而,這種認同感甚至轉變成了一種哥特之美。而這種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態一步步惡化,最後走向瘋狂的路上產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現在的管家)所營造的回憶假象之中——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進而,她俘獲了一位年輕帥氣的男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虛假的愛情延緩了老女人病態之症,甚至讓我們看到她一絲重獲健康的希望。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當現實無法避免地找到她頭上的時候,她處在了病情向好與惡化的危險邊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 當女人苦苦哀求著男人留下的時候,作為觀眾,我為她而揪心!

男作家的殘酷與決絕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她拿起槍打死了自己的愛人。徹底走向癲狂。

自此,老女人跳完了她的“七層紗之舞”,另一個版本的“莎樂美”在這個“黑色電影”中完美地被演繹出來。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女權意識之覺醒”與“殘酷現實”對立下產生的悲劇,從藝術的角度,我們又可以說這是導演從那個時代女人身上挖掘出來的另一種“美”。即便這種美僅僅是體現在女人的病態與瘋狂之上。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但她已足以打動我們,讓我們為之感傷與留戀。

五、《日落大道》與犯罪電影史

“犯罪電影史”是本人自己杜撰出來的詞彙(跟學術無關)。在談這部電影與犯罪電影史關係之前得先說說它跟“黑色電影史”的關係——

眾所周知,黑色電影的概念產生於戰後,產生於經濟蕭條、好萊塢電影轉型以及大量外來導演移民美國(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波蘭斯基是典型的這批導演的代表)的時代大背景之下,這又是一個超長超複雜的話題,將來再談。

帶著這個對電影史大背景的認識,來看“犯罪類電影”的歷史,你能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中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向:犯罪的表現形式在從外部往內部轉。

什麼意思:就是導演開始從視覺上淡化犯罪的社會性,進而轉向人物複雜的犯罪心理上。這種犯罪心理又反過來影響了電影的情節與色調走向了一種抽象晦澀與符號學的概念上。

這種趨勢將之後的犯罪心理題材電影分成兩類:一類是從內部(心理角度)解構犯罪,極端代表便是大衛·林奇;另一類是從外部(社會角度)刻畫犯罪,典型代表是大衛·芬奇。

而在這種轉變之間,我認為《日落大道》、《死吻》這類電影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他們為日後那些純粹抽象的犯罪心理片提供了可能性與先行性。因為在這之前,沒人能想象到弗洛伊德、卡夫卡那種東西被視覺化後會是什麼樣。

談《日落大道》:病態女人就像城堡裡的吸血鬼一樣迷人……

最後一句話,《日落大道》無論是作為一部為女性立傳的電影,還是作為一部反好萊塢體制的電影,再或是僅僅作為一部向默片悲嘆的情懷電影,它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了。

當然也足以打動我們每個活在當下的觀影者了!


關注【星期五文藝】,看經典電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