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期 不辱“伊達者”之名的仙台藩隊伍 背後原因也很無奈

摘要:日本江戶時期 不辱“伊達者”之名的仙台藩隊伍 背後原因也很無奈

日本江戶時期,對諸大名而言參勤交代是宣言自家威嚴的最佳場合,走在隊伍前頭的持槍奴僕互擲長柄槍的表演,為參勤交代隊伍的象徵(由於會影響行進速度,所以互擲長柄槍表演只在特定場合出現)。不光是表演,就連參勤隊伍身上的裝束,也相當出眾。身穿華麗服飾進行表演,是在他藩隊伍中看不到的,唯有仙台一家。

仙台藩的參勤隊伍一直以氣派聞名,而首開此風的就是藩祖伊達政宗。在日文當中,以誇張的舉止引人注目或是注重門面、修飾外貌,被稱為“伊達”。其語源就是來自於伊達政宗的舉動。

伊達政宗在臣服豐臣秀吉後,便奉命出兵朝鮮。秀吉命他派遣一千五百名士兵,但政宗卻率領規定人數的兩倍,即三千名士兵前往京都。在京都,不僅只有東北地方,關東及中部地方的諸大名軍隊也集結於此,其中以伊達政家軍隊的服飾上飾以金色,最為顯眼。

日本江戶時期 不辱“伊達者”之名的仙台藩隊伍 背後原因也很無奈

在表示伊達家軍隊的旗幟上,繪有金色的日之丸,騎馬武士插在背部鎧甲上的黑色母衣,則繪有金色半月,插在腰間的大小太刀刀鞘是用黃金打造。就連足輕也頭戴金色陣笠,在所穿具足的胸前與背部均繪有金星。

伊達家的軍隊從騎馬武士到足輕,身上全都穿著飾有黃金的軍裝。就連馬匹也相當引人注目,身上穿著飾有豹、熊、虎等毛皮的鎧甲。如此華麗的行頭,自然深受好看熱鬧的京都民眾的注目。這也是伊達家的名聲廣為人知的一大原因。

伊達政宗過去也曾靠誇張的演出讓眾人大吃一驚。當他遭到豐臣秀吉懷疑有謀反之嫌時,就以一身全白裝束上京,並派家臣扛著磔柱。由於伊達政宗做出上述一連串驚人演出,世人開始稱呼舉止或打扮誇張華麗者為“伊達者”或“伊達男”。自此,仙台藩繼承了伊達家的這種家風。參勤交代成為宣揚“伊達者”的絕佳場合。

日本江戶時期 不辱“伊達者”之名的仙台藩隊伍 背後原因也很無奈

天明八年,第七代藩主伊達重村在這一年回到領國,因幕府公務前往東北及蝦夷的地理學者古川古鬆軒親眼目睹其回國情況。並將目睹仙台藩隊伍後的感想,記載於《東遊雜記》中,大意如下。

仙台藩的隊伍相當美觀,遠比石高較仙台藩高出十萬石左右的薩摩藩隊伍來得壯麗。倒不如說,他至今從未見過排場如此盛大的大名行列。隨行人員的行裝讓眾人驚訝得瞠目結舌。詳細情況雖然並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排場相當壯觀。不辱“伊達者”之名。

仙台藩的參勤隊伍人數也相當多。延寶三年,第四代藩主伊達綱村首度進入領國時,隊伍總計大約三千四百八十人。其規模幾乎與俸祿約高出仙台藩四十萬石的加賀藩相同。

日本江戶時期 不辱“伊達者”之名的仙台藩隊伍 背後原因也很無奈

哪怕是因為財政困難開始著手節約參勤交代的經費,削減隊伍人數。儘管如此,仙台藩與其他大名相較之下人數依然眾多,行裝華美如昔。在整個江戶時代,參勤交代場合上的仙台藩始終展現“伊達者”本色。

現代日本學者認為,這和伊達政宗的性格有關。生不逢時的政宗遇到了即將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無力抵抗下只能臣服。隨後又遭遇豐臣秀賴事件,差點小命不保。之後參與進攻朝鮮,也差點因為後勤問題造成伊達軍全軍覆沒。

如果說伊達政宗在遇豐臣秀吉之前,算得上是順風順水,而之後就是諸事不順。天下無望,性格略顯倔強的伊達政宗就要在其他方面突顯自家的與眾不同,於是在行頭上下功夫成為合適選擇。而眾人的反應多少也平復了政宗心中的憤憤不平。自此,伊達家的傳統就這麼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