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現代復原的遣唐使船

遣唐使船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日本戰船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軟肋。從遣唐使船的繪畫中,可以明顯發現日本船隻將調節方向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槳夫都置於甲板上。這些人員在戰爭中並不負責作戰,決定著船隻的航行。從之後源平合戰時期,日本戰船依然將舵手和槳夫安置在甲板上來看,很有可能在白江口海戰中,日本當時的軍艦就是這樣的佈置。這樣的佈置,只能說,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意識到“箭如雨下”是一種什麼可怕的情景。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現代復原的遣唐使船

遣唐使船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日本戰船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軟肋。從遣唐使船的繪畫中,可以明顯發現日本船隻將調節方向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槳夫都置於甲板上。這些人員在戰爭中並不負責作戰,決定著船隻的航行。從之後源平合戰時期,日本戰船依然將舵手和槳夫安置在甲板上來看,很有可能在白江口海戰中,日本當時的軍艦就是這樣的佈置。這樣的佈置,只能說,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意識到“箭如雨下”是一種什麼可怕的情景。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後來的壇之浦海戰中,平家就吃了舵手缺乏保護的虧

梳理完了日本海軍可能的情況,那麼再來梳理唐朝海軍。相較於日本,唐朝海軍的情況,就更加模糊不清。對於唐朝海船,僅在《通典》中,記載了一種可以江海兩用的“海鶻船”。結合《舊唐書》中,說唐朝海軍“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因此很有可能,當時唐軍使用的正是這種船。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現代復原的遣唐使船

遣唐使船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日本戰船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軟肋。從遣唐使船的繪畫中,可以明顯發現日本船隻將調節方向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槳夫都置於甲板上。這些人員在戰爭中並不負責作戰,決定著船隻的航行。從之後源平合戰時期,日本戰船依然將舵手和槳夫安置在甲板上來看,很有可能在白江口海戰中,日本當時的軍艦就是這樣的佈置。這樣的佈置,只能說,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意識到“箭如雨下”是一種什麼可怕的情景。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後來的壇之浦海戰中,平家就吃了舵手缺乏保護的虧

梳理完了日本海軍可能的情況,那麼再來梳理唐朝海軍。相較於日本,唐朝海軍的情況,就更加模糊不清。對於唐朝海船,僅在《通典》中,記載了一種可以江海兩用的“海鶻船”。結合《舊唐書》中,說唐朝海軍“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因此很有可能,當時唐軍使用的正是這種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敦煌壁畫中的唐朝海船

從《通典》中,對海鶻船“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鶻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的記載來看,海鶻船本身船體可能和日本的遣唐使船一樣,都有船底較平的問題,因此不得不通過增加浮板,以此來提高船體行駛的穩定性。同時,海鶻船“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因此很有可能主要的作戰方式,也是採用接舷近戰。雖然海鶻船到底多大,這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使用浮板提高穩定和浮力的海鶻船,可以肯定的是,要比體型龐大,且人員較多的日本船隻,海鶻船吃水要淺。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現代復原的遣唐使船

遣唐使船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日本戰船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軟肋。從遣唐使船的繪畫中,可以明顯發現日本船隻將調節方向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槳夫都置於甲板上。這些人員在戰爭中並不負責作戰,決定著船隻的航行。從之後源平合戰時期,日本戰船依然將舵手和槳夫安置在甲板上來看,很有可能在白江口海戰中,日本當時的軍艦就是這樣的佈置。這樣的佈置,只能說,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意識到“箭如雨下”是一種什麼可怕的情景。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後來的壇之浦海戰中,平家就吃了舵手缺乏保護的虧

梳理完了日本海軍可能的情況,那麼再來梳理唐朝海軍。相較於日本,唐朝海軍的情況,就更加模糊不清。對於唐朝海船,僅在《通典》中,記載了一種可以江海兩用的“海鶻船”。結合《舊唐書》中,說唐朝海軍“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因此很有可能,當時唐軍使用的正是這種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敦煌壁畫中的唐朝海船

從《通典》中,對海鶻船“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鶻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的記載來看,海鶻船本身船體可能和日本的遣唐使船一樣,都有船底較平的問題,因此不得不通過增加浮板,以此來提高船體行駛的穩定性。同時,海鶻船“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因此很有可能主要的作戰方式,也是採用接舷近戰。雖然海鶻船到底多大,這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使用浮板提高穩定和浮力的海鶻船,可以肯定的是,要比體型龐大,且人員較多的日本船隻,海鶻船吃水要淺。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唐代海鶻船

對比了雙方可能的船隻類型,再回到白江口海戰。所謂白江口,其實就是今天韓國的錦江河口。在河口地區,由於水況複雜,大型船舶在不瞭解水文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因為潮汐,或者水流走向而出現擱淺的情況。這正好也印證了《日本書紀》中,所記載的“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最後導致艦隊“艫舳不得旋”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現代復原的遣唐使船

遣唐使船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日本戰船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軟肋。從遣唐使船的繪畫中,可以明顯發現日本船隻將調節方向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槳夫都置於甲板上。這些人員在戰爭中並不負責作戰,決定著船隻的航行。從之後源平合戰時期,日本戰船依然將舵手和槳夫安置在甲板上來看,很有可能在白江口海戰中,日本當時的軍艦就是這樣的佈置。這樣的佈置,只能說,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意識到“箭如雨下”是一種什麼可怕的情景。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後來的壇之浦海戰中,平家就吃了舵手缺乏保護的虧

梳理完了日本海軍可能的情況,那麼再來梳理唐朝海軍。相較於日本,唐朝海軍的情況,就更加模糊不清。對於唐朝海船,僅在《通典》中,記載了一種可以江海兩用的“海鶻船”。結合《舊唐書》中,說唐朝海軍“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因此很有可能,當時唐軍使用的正是這種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敦煌壁畫中的唐朝海船

從《通典》中,對海鶻船“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鶻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的記載來看,海鶻船本身船體可能和日本的遣唐使船一樣,都有船底較平的問題,因此不得不通過增加浮板,以此來提高船體行駛的穩定性。同時,海鶻船“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因此很有可能主要的作戰方式,也是採用接舷近戰。雖然海鶻船到底多大,這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使用浮板提高穩定和浮力的海鶻船,可以肯定的是,要比體型龐大,且人員較多的日本船隻,海鶻船吃水要淺。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唐代海鶻船

對比了雙方可能的船隻類型,再回到白江口海戰。所謂白江口,其實就是今天韓國的錦江河口。在河口地區,由於水況複雜,大型船舶在不瞭解水文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因為潮汐,或者水流走向而出現擱淺的情況。這正好也印證了《日本書紀》中,所記載的“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最後導致艦隊“艫舳不得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今天的韓國錦江河口

而作為江海通用船隻,海鶻船往往體型都不會太大,加之本身吃水較淺,因此唐軍可以非常迅速且靈活的去對可能處於擱淺狀態的日本戰船,進行“左右夾船繞戰”,並通過火攻的手法,徹底擊敗日本海軍。要注意的是,白江口海戰,其實是進行了四處衝突。結合《日本書紀》的記載,以及以上對船隻的對比,這場海戰真正的情況,應該是唐朝海軍由於兵力和船隻大小的劣勢,因而固守河口。而日本一方進行多次進攻,但是因為大型海船不適合河口作戰,因而無功而返,最後由於沒有很好的關察水文變化,在最後一次進攻中,遇到潮汐,而陷入混亂與擱淺。唐軍趁勢出擊,最終戰勝了日本艦隊。


"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編者按:白江口海戰,可以說算得上是網絡上最著名的古代海戰之一。一些網友認為這場海戰徹底打趴日本人,讓日本人開始以唐朝為師。但唐軍究竟是如何戰勝當時的日本人呢?日本海軍的失敗,究竟是他們太過落後,還是又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白江口海戰

在講白江口海戰前,首先要要說明一點:雖然在許多國人的認知中,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因為白江口海戰的慘敗。但實際上,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日本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帶有學習形制的使團,還是在隋朝時期。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而日本的大化改新,也是在白江口海戰爆發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而且,日本本身這些學習和改革的目的,只是在於加強日本天皇權力和打壓權臣以及地方豪強勢力。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遠早於白江口海戰

至於對於白江口海戰的本身記載,則帶有中國史學加對戰爭記載的一貫風格——那就是相當的簡陋。比如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記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新唐書》、《資治通鑑》,甚至高麗時代的《三國史記》,基本都是照抄了這一記載。地點、人物、戰役結果有,時間、己方、作戰過程啥的都沒有……對後世研究者來說,真是太坑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劉仁軌

那麼再來看日本方面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對於白江口海戰的記載相較而言更加的詳實,“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旋。”開個玩笑說,這兩種記載也體現了唐朝人和當時日本人對此戰的不同定位和重視程度。大唐:又教訓了一個不聽話的蠻夷,日常。日本:我靠!這次我們被一個巨巨教做人了,得好好記下,當作經驗教訓。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書紀》相較而言更加詳細

不過,即使有了《日本書紀》的記載來作為參照,想要僅從這些記載中,梳理出當時的戰況,還是相當的麻煩。因為本身這些記載,只是史學而非軍事範疇的。對於海戰中最重要的雙方船隻種類,戰法、海況等等都完全沒有記載。因此,想要搞清楚在那一天白江口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就必須從通史文獻之外的地方入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首先,要搞清楚當時日本和唐朝的戰船究竟是什麼樣子?雖然對於當時日本戰船的形象並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卻依然可以找到一個重要的參照,那就是日本後來的遣唐使船。有關遣唐使船的船型,有人會認為其有唐朝影響。沒錯,局部造型可能的確會受到唐朝影響,但由於古代技術傳播的患慢性,遣唐使船在結構和大小上,和白江口海戰中的日本艦船,應該相差不大。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日本遣唐使船

從現代日本學者對於遣唐使船的研究來看,其實日本船隻發展,在這一時期,算得上在東亞都是比較獨特。日本船體結構較矮,但同時,卻吃水較深。這一奇怪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遣唐使船船底較平,因此抗浪效果極差。其在航行時,還往往“超載”航行,因此不得不降低船體,以此降低側翻的風險。從很多資料記載來看,遣唐使船甚至能夠載員120人左右,長度更是達到30米。這一大小放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鉅艦了。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遣唐使船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鉅艦

從遣唐使船中,能夠找到的歷史線索並不只有這些。遣唐使船的船頭,有兩個意義不明的板裝結構。雖然作為使船,這種結構只能作為裝飾,但如果是作為戰船,這一結構的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充當撞角,對敵艦進行撞擊。在接舷戰中,其也可以用來鉤住敵船,以此方便士兵登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現代復原的遣唐使船

遣唐使船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日本戰船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軟肋。從遣唐使船的繪畫中,可以明顯發現日本船隻將調節方向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槳夫都置於甲板上。這些人員在戰爭中並不負責作戰,決定著船隻的航行。從之後源平合戰時期,日本戰船依然將舵手和槳夫安置在甲板上來看,很有可能在白江口海戰中,日本當時的軍艦就是這樣的佈置。這樣的佈置,只能說,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意識到“箭如雨下”是一種什麼可怕的情景。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後來的壇之浦海戰中,平家就吃了舵手缺乏保護的虧

梳理完了日本海軍可能的情況,那麼再來梳理唐朝海軍。相較於日本,唐朝海軍的情況,就更加模糊不清。對於唐朝海船,僅在《通典》中,記載了一種可以江海兩用的“海鶻船”。結合《舊唐書》中,說唐朝海軍“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因此很有可能,當時唐軍使用的正是這種船。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敦煌壁畫中的唐朝海船

從《通典》中,對海鶻船“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鶻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的記載來看,海鶻船本身船體可能和日本的遣唐使船一樣,都有船底較平的問題,因此不得不通過增加浮板,以此來提高船體行駛的穩定性。同時,海鶻船“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因此很有可能主要的作戰方式,也是採用接舷近戰。雖然海鶻船到底多大,這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使用浮板提高穩定和浮力的海鶻船,可以肯定的是,要比體型龐大,且人員較多的日本船隻,海鶻船吃水要淺。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唐代海鶻船

對比了雙方可能的船隻類型,再回到白江口海戰。所謂白江口,其實就是今天韓國的錦江河口。在河口地區,由於水況複雜,大型船舶在不瞭解水文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因為潮汐,或者水流走向而出現擱淺的情況。這正好也印證了《日本書紀》中,所記載的“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最後導致艦隊“艫舳不得旋”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今天的韓國錦江河口

而作為江海通用船隻,海鶻船往往體型都不會太大,加之本身吃水較淺,因此唐軍可以非常迅速且靈活的去對可能處於擱淺狀態的日本戰船,進行“左右夾船繞戰”,並通過火攻的手法,徹底擊敗日本海軍。要注意的是,白江口海戰,其實是進行了四處衝突。結合《日本書紀》的記載,以及以上對船隻的對比,這場海戰真正的情況,應該是唐朝海軍由於兵力和船隻大小的劣勢,因而固守河口。而日本一方進行多次進攻,但是因為大型海船不適合河口作戰,因而無功而返,最後由於沒有很好的關察水文變化,在最後一次進攻中,遇到潮汐,而陷入混亂與擱淺。唐軍趁勢出擊,最終戰勝了日本艦隊。


一仗讓日本千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唐軍是怎麼打贏的?


▲唐軍的勝利,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劉仁軌對於水文和自身船隻特點的利用,從而以弱勝強

總的來說,白江口海戰的結局,對於整個東亞,都有著極大的影響。百濟和高句麗的滅亡,就此不可避免。這兩個國家所期盼的外援日本,也因為這一戰,在之後一千年的時間裡,再沒有機會染指朝鮮半島。東亞的歷史,也由此走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