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今天是陽曆的4月17日,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然而就在今天,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其發展進程的事件。1895年4月17日,當時的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俄、美、英三國的干預而未能實現)、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含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方白銀2億兩,同時清政府增開重慶、杭州、沙市以及蘇州為商埠,允許日方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該條約的簽訂,標誌著當時的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危機陷入了空前的危機。而《馬關條約》是甲午海戰清政府慘敗日本後嚐到的苦果。那麼甲午海戰為何會造成如此的後果,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還原一下當時的歷史場景吧。

1894年七月下旬,中日兩國在朝鮮境內開戰。此次戰役分為陸上和海上戰役。陸戰主要是在平壤進行,而海戰主要在黃海海域進行。7月25日,日軍首先偷襲清軍在豐島海面的駐軍,葉志超、聶士成等部清軍被迫繞道漢城,北撤到朝鮮北部重鎮、平安道首府-平壤。與在那裡的太原鎮總兵馬玉昆率領的五營一隊(約2100人)以及河州鎮總兵衛汝貴盛軍以及奉天的奉字練軍、盛字練軍匯合。截止到8月下旬,清軍在日軍進攻之前,已在平壤城內城、中城、外城及東北城4區建好堡壘27處 。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1894年9月15日,日方對清軍展開了集中的攻勢。此次戰鬥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船橋裡)戰場:剛入晨曦,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就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據守的清軍實行分兵抗敵的戰鬥策略,重創日軍第9旅團。,據《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公佈的數字,"將校以下死者約一百四十名,傷者約二百九十名"。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其二為玄武門戰場:此戰日本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中炮犧牲 ,其部下三位營官先後陣亡,午後二時玄武門被日軍攻陷。日軍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的奮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門。

其三為在城西南戰場:日本的第五師團本隊由野津道貫親自率領,其用炮火掩護步兵衝鋒,清軍則採取騎兵進行反擊。戰至午後四時,軍總統(總指揮)葉志超竟然下令清軍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由於清軍在城西南戰場的主動放棄,使得整個平壤戰役陷入了被日軍分割包圍的不利局面。隨後日軍三路齊攻,清軍無力抵抗,平壤陷落。清軍之後則一路潰敗,逃入了國內。反觀日軍則一路高歌猛進,在6天的時間內佔領了朝鮮全境。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而黃海海戰則發生在平壤陷落的第三天,即1894年9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於9月15日上午,襲擊了北洋水師的運兵船。日本當時在大同江外海面集結了12艘主要艦艇。反觀清朝海軍由軍艦10艘,附屬艦8艘組成的北洋艦隊的主力,早於15日上午就到達了大連灣。9月17日中午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開炮。在三分鐘的射擊後,日方也開始了發炮還擊。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12時53分,定遠艦主桅中彈,信號索具被炮火所毀,海軍統帥丁汝昌不幸被擊中,身負重傷。而這也給後面的戰鬥失利埋下了伏筆。隨後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鬥。雖然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艦最終沉沒。4時15分左右,日本艦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從後開始了進攻。

北洋艦隊"致遠"艦被日艦"吉野"、"高千穗"等集中轟擊,多處受傷,船身開始了傾斜。在已經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該艦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撞去。日本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致遠艦右側魚雷發射管被擊中,引起大爆炸。3時30分,"致遠"艦沉沒。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而北洋水師的"經遠"艦隨後也被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秋四艦圍攻,隨後沉沒。全艦官兵二百餘人,壯烈殉國。隨後"靖遠"、"來遠"艦因過多的中彈,船體受損嚴重,不得不退出戰鬥,避至大鹿島附近緊急修補。雙方的鏖戰在下午5點半結束。此次海戰的結果是:日本艦隊"鬆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創,死傷官兵600餘人。反觀清軍則在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後,竟為了保存艦隊實力,躲入威海港內,拒絕巡海迎敵。至此日本聯合艦隊奪得了黃海的制海權。而清朝30年洋務運動的成果,就在甲午海戰的4個多小時中灰飛煙滅。

百年屈辱歷程: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後面的戰場則集中於陸地,結果是清軍的一敗再敗。從而產生了旅順大屠殺等災難事件。甲午戰爭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在這一百多年中,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終於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完整的現代國防體系。相信甲午戰爭的慘敗結局再也不會在中國歷史上上演。雖然1894年的炮聲離我們早已遠去,但是那些為了國家殺身成仁的將士則需永遠銘記。1895年4月17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曾讓我們受到欺辱的日子。(作者:子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