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提分清單——複習計劃、清單工具、真題研究、心態'

人生第一份工作 單華偉I個人成長 2019-09-12
"
"
高三提分清單——複習計劃、清單工具、真題研究、心態

複習計劃

不少同學進入高三,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完整的複習計劃,當他們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衝突,或者老師的節奏太慢,很多同學往往就會選擇拋開老師的複習,在課堂上做自己的作業,或者非常敷衍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一些任務,甚至不完成,然後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到自己的複習上。

筆者認為,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高三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對於大多數基礎一般的同學來說,這個時間,完全夠用。

實際上,那些你已經掌握的知識,才是最需要你去鞏固的,不然你花大量時間補兩個缺漏,卻把本已經熟練的東西忘掉大半,最後整體成績反而會下降。

老師是奮鬥在考場一線多年的老兵,他們對於考試考察的東西的理解,一定比你深刻,即使是他的節奏慢一點,你就權當放鬆一下,給你接下來的高強度的複習,給你晚上熬夜留精力。

一邊上課,一邊做自己的事情,最終啥也抓不住,焦慮得要死,卻沒有任何長進。

脫離學校和老師的安排,自己複習,更是大錯特錯,因為你最終會發現自己可花費了大量時間和老師、學校的安排進行周旋,這本身就是對你的時間和精力浪費,並且很多人會在這個過程中生出怨恨情緒,心情越來越糟糕,最終的效果其實都很差。

既然你已經來到了學校,那就是認可學校的安排,要不然你為什麼不去自考呢?

所以,筆者給你的制定複習計劃的建議是,不要制定計劃 —— 不要自顧自的制定一個所謂的“全面”的複習計劃,你應該主要去跟老師的計劃,然後,再在和老師一起復習的過程中,來查漏補缺。

當然,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個很差勁的老師,不得不選擇自主的複習,也要找一個靠譜的線上老師,一步一步的跟著他的節奏走。

但是,你也不能把你考高分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老師身上,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 —— 對於那些自己確信已經不需要的東西,就應該大膽的拋棄。

清單工具

經常看筆者的文章的人都知道,筆者十分推崇清單工具,任何步驟明確、要素清晰的任務,都可以用清單工具進行很好的準備。

有一個完善的清單,並且在重要時刻前對這些方法進行一次系統的回顧,能夠很好的幫你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錯誤。

所以說,筆者建議你,一邊在複習的時候,一邊開始擬定以下這些清單:

1.複習清單及落實計劃

在複習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不少的需要鞏固和補漏的地方,哪一科,什麼題型,哪個知識點,準備刷些什麼題目,看哪些內容,都可以記錄下來。

這還不算完,你還需要把這些任務落實到具體的一天,什麼時候來做,什麼來複習,都需要計劃好。

這個時候,你可以專門買一個厚厚的小筆記本,每一頁寫一天,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和調整。

2.考試清單

高三你會經歷很多模考(其實很多學校高二下期就開始了),你慢慢會發現,考試之前應該做些什麼事情調節自己的狀態;哪些科目答題有一些保分的套路,即使沒怎麼想好答題方向,也能有一些套路幫你撿回一些分數;哪些科目的某個題型或者知識點特別容易出錯,需要格外注意……

所以這個時候,你要開始完善自己的兩個清單:考前狀態調節清單、各科答題注意和套路清單

考試清單,筆者的公眾號當中已經有文章詳細講解,你可以參考。

3.情緒調節清單

這個清單,其實你早就應該準備好了,問問你自己:我經常會陷入怎樣一些心理誤區,把自己陷在裡面?應該怎樣說服自己?怎樣調節狀態?這些,你都需要慢慢積累,實踐。

現在,你是不是已經準備打開搜索引起搜索這些東西了?別急,在這裡,筆者想提醒你的是,不要在清單的制定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因為清單本身是一個備份,一個系統的總結,而不是拿出就能用的百寶箱 —— 裡面的東西一定是你操作多次,很熟練的東西,光是把這些東西寫在上面,是沒有作用的。

所以說,制定這些清單,你沒有必要刻意去查找這些信息;因為複習的時候,老師東一嘴西一嘴,總會提到一些,平時和同學交流,自己參加考試也能總結出不少東西……當你真正去實踐了,發現行之有效了,再加入到自己的清單裡面,才是最好的方法。

這樣編制出的清單,往往都是短小精悍,而且十分有效的,其中每一個方法,你都對它有深刻的肌肉記憶,熟如老翁倒油,手順了,啥都好說。

真題研究和學科突破

1.真題,適當研究便好

我相信,不少人都會有一個『 研究真題,總結答題模板 』的計劃。

這給思路本身是對的,可是你想想,出題人每一年就只出 A套 B套 兩套卷子( B套為備用卷,以防A套洩密 ),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其實就是保證不被摸到規律,避免公式化的答案,如果那麼容易就被你一個黃毛小子看明白了,還叫什麼專家?

所以說,過於執著於這個思路,意義不大。

當然,真題的研究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要研究一些真題,一是適度;二是參照權威解讀,不要自己胡猜瞎搞,弄一堆不靠譜的套路。

2.提分,先從一個科目開始

每科都想提高,最終計劃落實下來,其實就和沒有目標是一樣的,一科也提高不了,因為你在平均用力。

所以真正可行的辦法,還是先集中精力在一個科目上提高,這樣你才可能真正有所進步。

更為重要的是,你在這個科目的提升中收穫的學習方法,自律方法,其實可以很好的推廣開來,運用到你的下一個科目的提升中。

對於大多數人,筆者的建議是,先補數學,因為這一個科目是最容易拉出差距的,先把這個科保住,把總分穩定在一個較高水平,再去追求其他提升,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個時候也不能放棄其他科目的學習,該做的基礎鞏固,還是要繼續。

端正心態

1.一年只能補一年的東西

如果你之前基礎不是很好,沒有認真學習,不要指望這一年能帶來很大的提升,春種秋收,一粒汗一粒粟,老天從未便宜過誰。

如果你過去的兩年一直很努力,你會發現自己的很“幸運”,複習的時候得心應手;如果你貪玩去了,肯定要更加努力,但是你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妄想憑空“逆襲”。

當然,你總能找到教你如何“逆襲”的文章,如果你真的找到這樣行之有效的方法併成功逆襲的話,還請你和筆者分享,反正我是不會信那些信口雌黃,不懂倖存者偏差( 因為偶然原因倖存下來,但自己卻總結出一大套經驗 )的自媒體。

2.高考只是一個階段

很多同學在高三階段會陷入一種嚴重的焦慮,不斷調整計劃,經常想著要是落榜怎麼辦……

其實,筆者一開始提到的不顧學校安排的同學,也是高度焦慮的,因為焦慮,他們不願意相信眼前這個如此易得的計劃。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反思自己對高考的態度,你是不是把高考的成敗等同於人生的成敗?是不是覺得考上了好大學就是人生的逆襲?

同學,睜眼看看世界吧,學歷僅僅是敲門磚,不打磨能力,就算能進好公司的門,不出兩天也要被踢出來;正式工作,你還要學習如何和形形色色的同事和領導打交道;如果行業變革大洗牌,或者工作性質的原因(比如程序員年齡一大就會被辭退),你還會面對職業轉型問題……

事業之外,你還要學習和伴侶相處,照顧父母,撫養子女……

這還只是最普通的活法需要面對的事情,如果你選擇了自由職業,或者從事藝術大類的工作,每天都會面對巨大的創作壓力……

以後的路,還長呢,別想一步登天。

小結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筆者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的話,我會用『 穩住 』這個詞 —— 不管是在複習的節奏,學習的方法,還是對待高考的態度上。

穩住了,不急不躁,踏踏實實去做,你就已經超越了很多人。

唯有從容,才能走向從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