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

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路口,你的選擇對了,就會簡單,錯了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記得我一個前領導,在12年手上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寶潔的,一個是阿里的。阿里給他的待遇是除了薪資之外再給1w阿里股,寶潔只給工資。12年的時候,寶潔是一家百年外企。在兩相權衡之後,他選擇了去寶潔。努力辛苦幹了有5年,從一個業務,幹到了區域負責人。17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跳槽到了阿里下面的一家子公司,p7職級,但是沒有阿里股票。18年,阿里股票漲到了1000多RMB一股。後來經常跟我們感嘆,如果當年選擇了阿里,現在光手上股票就價值1000多萬了。

馬雲在公司說過,最早一批進來的人,都不是能力多強的人。為什麼?因為當時阿里根本招不到人,能進阿里的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對於阿里來說,只要你說話正常,能走能跑,都要。而這些早期進來,最後堅持留下來的人,現在基本身家都是過億的。

M團內部經常對於公司站隊這件事,也是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在M團的時候,有一個領導,人們都叫他小D,用了1年時間,從小區總幹到了事業部總經理。後來,跳到了另外一家競對公司,當時他手下一大批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去,還是留下來。

現在,小D變成了老D,而跟他最終走下去的人,成為了新公司的合夥人。對了,前段時間這個公司融到了1個億。

"

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路口,你的選擇對了,就會簡單,錯了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記得我一個前領導,在12年手上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寶潔的,一個是阿里的。阿里給他的待遇是除了薪資之外再給1w阿里股,寶潔只給工資。12年的時候,寶潔是一家百年外企。在兩相權衡之後,他選擇了去寶潔。努力辛苦幹了有5年,從一個業務,幹到了區域負責人。17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跳槽到了阿里下面的一家子公司,p7職級,但是沒有阿里股票。18年,阿里股票漲到了1000多RMB一股。後來經常跟我們感嘆,如果當年選擇了阿里,現在光手上股票就價值1000多萬了。

馬雲在公司說過,最早一批進來的人,都不是能力多強的人。為什麼?因為當時阿里根本招不到人,能進阿里的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對於阿里來說,只要你說話正常,能走能跑,都要。而這些早期進來,最後堅持留下來的人,現在基本身家都是過億的。

M團內部經常對於公司站隊這件事,也是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在M團的時候,有一個領導,人們都叫他小D,用了1年時間,從小區總幹到了事業部總經理。後來,跳到了另外一家競對公司,當時他手下一大批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去,還是留下來。

現在,小D變成了老D,而跟他最終走下去的人,成為了新公司的合夥人。對了,前段時間這個公司融到了1個億。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


既然選擇大於努力,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去給自己一個選擇都機會?

法律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犯罪成本。當一個罪的背後潛在成本越高,人們去觸碰他的概率會越低。

而對於我們職業上來說,選擇就有機會失敗,那麼我們且叫他失敗成本。

這個失敗成本是由,現在的待遇情況+如果失敗之後損失的成本組成的。

失敗成本跟選擇的概率成反比。也就是失敗成本越高,選擇的概率越低。

所以,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念頭。

"

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路口,你的選擇對了,就會簡單,錯了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記得我一個前領導,在12年手上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寶潔的,一個是阿里的。阿里給他的待遇是除了薪資之外再給1w阿里股,寶潔只給工資。12年的時候,寶潔是一家百年外企。在兩相權衡之後,他選擇了去寶潔。努力辛苦幹了有5年,從一個業務,幹到了區域負責人。17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跳槽到了阿里下面的一家子公司,p7職級,但是沒有阿里股票。18年,阿里股票漲到了1000多RMB一股。後來經常跟我們感嘆,如果當年選擇了阿里,現在光手上股票就價值1000多萬了。

馬雲在公司說過,最早一批進來的人,都不是能力多強的人。為什麼?因為當時阿里根本招不到人,能進阿里的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對於阿里來說,只要你說話正常,能走能跑,都要。而這些早期進來,最後堅持留下來的人,現在基本身家都是過億的。

M團內部經常對於公司站隊這件事,也是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在M團的時候,有一個領導,人們都叫他小D,用了1年時間,從小區總幹到了事業部總經理。後來,跳到了另外一家競對公司,當時他手下一大批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去,還是留下來。

現在,小D變成了老D,而跟他最終走下去的人,成為了新公司的合夥人。對了,前段時間這個公司融到了1個億。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


既然選擇大於努力,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去給自己一個選擇都機會?

法律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犯罪成本。當一個罪的背後潛在成本越高,人們去觸碰他的概率會越低。

而對於我們職業上來說,選擇就有機會失敗,那麼我們且叫他失敗成本。

這個失敗成本是由,現在的待遇情況+如果失敗之後損失的成本組成的。

失敗成本跟選擇的概率成反比。也就是失敗成本越高,選擇的概率越低。

所以,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念頭。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年頭


如果,選錯了怎麼辦?

網上現在經常說,中年危機,35歲是個坎。

我經常問我的下屬,這個問題也是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領導問我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老闆,這時候有一個35歲的人過來應聘銷售,你會要嗎?”

“如果是一個30歲的人呢?”

年輕最好的資本,並不是你有多聰明,你有多少精力,而是時間。

時間是幹什麼用的?不是給你刷手機,不是給你享樂的。(當然,適當的放鬆是必要的)

而是給你試錯的。

那些30歲以內的年輕人,問下自己,當我30歲遇到危機,需要在社會生存的時候,我的資本是什麼?

那些過了30歲沒有過35歲的準中年人,問下自己,當我過了35歲,出現危機,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在社會上生存,同時需要給家人帶來收入的時候,我的生存資本又是什麼?

老闆為什麼會在比你年輕,比你要求少,比你負擔少的人跟你之間去抉擇的時候,要抉擇你?

如果錯了,怎麼辦?

那就從頭再來。

如果你不選,過了35歲再發現錯了那麼怎麼辦?

人,不逼一把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

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路口,你的選擇對了,就會簡單,錯了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記得我一個前領導,在12年手上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寶潔的,一個是阿里的。阿里給他的待遇是除了薪資之外再給1w阿里股,寶潔只給工資。12年的時候,寶潔是一家百年外企。在兩相權衡之後,他選擇了去寶潔。努力辛苦幹了有5年,從一個業務,幹到了區域負責人。17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跳槽到了阿里下面的一家子公司,p7職級,但是沒有阿里股票。18年,阿里股票漲到了1000多RMB一股。後來經常跟我們感嘆,如果當年選擇了阿里,現在光手上股票就價值1000多萬了。

馬雲在公司說過,最早一批進來的人,都不是能力多強的人。為什麼?因為當時阿里根本招不到人,能進阿里的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對於阿里來說,只要你說話正常,能走能跑,都要。而這些早期進來,最後堅持留下來的人,現在基本身家都是過億的。

M團內部經常對於公司站隊這件事,也是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在M團的時候,有一個領導,人們都叫他小D,用了1年時間,從小區總幹到了事業部總經理。後來,跳到了另外一家競對公司,當時他手下一大批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去,還是留下來。

現在,小D變成了老D,而跟他最終走下去的人,成為了新公司的合夥人。對了,前段時間這個公司融到了1個億。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


既然選擇大於努力,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去給自己一個選擇都機會?

法律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犯罪成本。當一個罪的背後潛在成本越高,人們去觸碰他的概率會越低。

而對於我們職業上來說,選擇就有機會失敗,那麼我們且叫他失敗成本。

這個失敗成本是由,現在的待遇情況+如果失敗之後損失的成本組成的。

失敗成本跟選擇的概率成反比。也就是失敗成本越高,選擇的概率越低。

所以,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念頭。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年頭


如果,選錯了怎麼辦?

網上現在經常說,中年危機,35歲是個坎。

我經常問我的下屬,這個問題也是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領導問我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老闆,這時候有一個35歲的人過來應聘銷售,你會要嗎?”

“如果是一個30歲的人呢?”

年輕最好的資本,並不是你有多聰明,你有多少精力,而是時間。

時間是幹什麼用的?不是給你刷手機,不是給你享樂的。(當然,適當的放鬆是必要的)

而是給你試錯的。

那些30歲以內的年輕人,問下自己,當我30歲遇到危機,需要在社會生存的時候,我的資本是什麼?

那些過了30歲沒有過35歲的準中年人,問下自己,當我過了35歲,出現危機,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在社會上生存,同時需要給家人帶來收入的時候,我的生存資本又是什麼?

老闆為什麼會在比你年輕,比你要求少,比你負擔少的人跟你之間去抉擇的時候,要抉擇你?

如果錯了,怎麼辦?

那就從頭再來。

如果你不選,過了35歲再發現錯了那麼怎麼辦?

人,不逼一把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從頭再來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自己努力的方法是對的還是錯的。

兩條從南京去北京的路。

一條是騎自行車,一條是坐高鐵。

再努力的人騎著再高級的自行車,也不會比一個全程打遊戲坐著高鐵的人更早到北京。

"

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路口,你的選擇對了,就會簡單,錯了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記得我一個前領導,在12年手上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寶潔的,一個是阿里的。阿里給他的待遇是除了薪資之外再給1w阿里股,寶潔只給工資。12年的時候,寶潔是一家百年外企。在兩相權衡之後,他選擇了去寶潔。努力辛苦幹了有5年,從一個業務,幹到了區域負責人。17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跳槽到了阿里下面的一家子公司,p7職級,但是沒有阿里股票。18年,阿里股票漲到了1000多RMB一股。後來經常跟我們感嘆,如果當年選擇了阿里,現在光手上股票就價值1000多萬了。

馬雲在公司說過,最早一批進來的人,都不是能力多強的人。為什麼?因為當時阿里根本招不到人,能進阿里的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對於阿里來說,只要你說話正常,能走能跑,都要。而這些早期進來,最後堅持留下來的人,現在基本身家都是過億的。

M團內部經常對於公司站隊這件事,也是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在M團的時候,有一個領導,人們都叫他小D,用了1年時間,從小區總幹到了事業部總經理。後來,跳到了另外一家競對公司,當時他手下一大批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去,還是留下來。

現在,小D變成了老D,而跟他最終走下去的人,成為了新公司的合夥人。對了,前段時間這個公司融到了1個億。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


既然選擇大於努力,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去給自己一個選擇都機會?

法律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犯罪成本。當一個罪的背後潛在成本越高,人們去觸碰他的概率會越低。

而對於我們職業上來說,選擇就有機會失敗,那麼我們且叫他失敗成本。

這個失敗成本是由,現在的待遇情況+如果失敗之後損失的成本組成的。

失敗成本跟選擇的概率成反比。也就是失敗成本越高,選擇的概率越低。

所以,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念頭。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年頭


如果,選錯了怎麼辦?

網上現在經常說,中年危機,35歲是個坎。

我經常問我的下屬,這個問題也是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領導問我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老闆,這時候有一個35歲的人過來應聘銷售,你會要嗎?”

“如果是一個30歲的人呢?”

年輕最好的資本,並不是你有多聰明,你有多少精力,而是時間。

時間是幹什麼用的?不是給你刷手機,不是給你享樂的。(當然,適當的放鬆是必要的)

而是給你試錯的。

那些30歲以內的年輕人,問下自己,當我30歲遇到危機,需要在社會生存的時候,我的資本是什麼?

那些過了30歲沒有過35歲的準中年人,問下自己,當我過了35歲,出現危機,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在社會上生存,同時需要給家人帶來收入的時候,我的生存資本又是什麼?

老闆為什麼會在比你年輕,比你要求少,比你負擔少的人跟你之間去抉擇的時候,要抉擇你?

如果錯了,怎麼辦?

那就從頭再來。

如果你不選,過了35歲再發現錯了那麼怎麼辦?

人,不逼一把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從頭再來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自己努力的方法是對的還是錯的。

兩條從南京去北京的路。

一條是騎自行車,一條是坐高鐵。

再努力的人騎著再高級的自行車,也不會比一個全程打遊戲坐著高鐵的人更早到北京。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

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路口,你的選擇對了,就會簡單,錯了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記得我一個前領導,在12年手上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寶潔的,一個是阿里的。阿里給他的待遇是除了薪資之外再給1w阿里股,寶潔只給工資。12年的時候,寶潔是一家百年外企。在兩相權衡之後,他選擇了去寶潔。努力辛苦幹了有5年,從一個業務,幹到了區域負責人。17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跳槽到了阿里下面的一家子公司,p7職級,但是沒有阿里股票。18年,阿里股票漲到了1000多RMB一股。後來經常跟我們感嘆,如果當年選擇了阿里,現在光手上股票就價值1000多萬了。

馬雲在公司說過,最早一批進來的人,都不是能力多強的人。為什麼?因為當時阿里根本招不到人,能進阿里的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對於阿里來說,只要你說話正常,能走能跑,都要。而這些早期進來,最後堅持留下來的人,現在基本身家都是過億的。

M團內部經常對於公司站隊這件事,也是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在M團的時候,有一個領導,人們都叫他小D,用了1年時間,從小區總幹到了事業部總經理。後來,跳到了另外一家競對公司,當時他手下一大批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去,還是留下來。

現在,小D變成了老D,而跟他最終走下去的人,成為了新公司的合夥人。對了,前段時間這個公司融到了1個億。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


既然選擇大於努力,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去給自己一個選擇都機會?

法律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犯罪成本。當一個罪的背後潛在成本越高,人們去觸碰他的概率會越低。

而對於我們職業上來說,選擇就有機會失敗,那麼我們且叫他失敗成本。

這個失敗成本是由,現在的待遇情況+如果失敗之後損失的成本組成的。

失敗成本跟選擇的概率成反比。也就是失敗成本越高,選擇的概率越低。

所以,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念頭。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現在的環境越好越穩定,人越不會去動選擇的年頭


如果,選錯了怎麼辦?

網上現在經常說,中年危機,35歲是個坎。

我經常問我的下屬,這個問題也是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領導問我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老闆,這時候有一個35歲的人過來應聘銷售,你會要嗎?”

“如果是一個30歲的人呢?”

年輕最好的資本,並不是你有多聰明,你有多少精力,而是時間。

時間是幹什麼用的?不是給你刷手機,不是給你享樂的。(當然,適當的放鬆是必要的)

而是給你試錯的。

那些30歲以內的年輕人,問下自己,當我30歲遇到危機,需要在社會生存的時候,我的資本是什麼?

那些過了30歲沒有過35歲的準中年人,問下自己,當我過了35歲,出現危機,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在社會上生存,同時需要給家人帶來收入的時候,我的生存資本又是什麼?

老闆為什麼會在比你年輕,比你要求少,比你負擔少的人跟你之間去抉擇的時候,要抉擇你?

如果錯了,怎麼辦?

那就從頭再來。

如果你不選,過了35歲再發現錯了那麼怎麼辦?

人,不逼一把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從頭再來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自己努力的方法是對的還是錯的。

兩條從南京去北京的路。

一條是騎自行車,一條是坐高鐵。

再努力的人騎著再高級的自行車,也不會比一個全程打遊戲坐著高鐵的人更早到北京。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選擇,為什麼會大於努力?


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裡面發佈。我會第一時間回覆大家。

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贊或者收藏。

關注雄仔,每天會有我親身職場故事或者感悟發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謝謝。

為什麼比我笨的人,升職卻比我快?

「原創首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