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橋鎮有個73歲的老黨員,把社區的點滴小事當成自己要做好的大事

人生第一份工作 法律 影響靖江 2019-06-27
斜橋鎮有個73歲的老黨員,把社區的點滴小事當成自己要做好的大事斜橋鎮有個73歲的老黨員,把社區的點滴小事當成自己要做好的大事

日前,在斜橋鎮興阜社區舉辦的道德講堂上,一位普通居民受邀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從2013年開始,他先後在社區物業和老年過渡房工作,秉持著“為民服務、愛崗敬業”的原則,不斷髮揮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他叫陳林初

73歲的他

是一名有著近50年黨齡的老黨員

斜橋鎮有個73歲的老黨員,把社區的點滴小事當成自己要做好的大事

小物管肩負大責任

陳林初是社區的首批安置戶,當時社區的各項工作也剛起步,人手少、事情多。陳林初主動找到社區負責人說:“我覺得自己還能幫點忙,如果你們相信我,不如讓我來幫幫忙。”就這樣,陳林初被安排到了物管崗位上。 雖然在社區工作每個月也能獲得一定的補貼,但在陳林初看來,對待一份工作的投入程度並不能僅僅依靠收入來衡量。

每天七點鐘,他總是第一個來到辦公室,燒滿三大瓶開水供同事們使用。然後就到社區裡各個區域轉一圈,檢查公用設備、垃圾處理等情況,聽一聽居民們所反映的物管方面的問題,堅決不當只坐在辦公室的“閒事佬”。

提起陳林初,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會送他八個字“嚴格認真、一絲不苟”,在陳林初身上他們看到了很多閃光點。一個秋季的雨夜,陳林初在監控室值班,晚上10點開始下雨,到了11點多變成大暴雨。D區房屋地下室是積水“重災區”,陳林初當即穿上雨衣雨褲走出監控室。看到地下室的情景,陳林初嚇了一跳,積水快沒過他的膝蓋。他一邊打開抽水泵排水,一邊聯繫其他工作人員前來支援。隨後,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汝吉帶頭來到現場,大家齊心協力一直忙碌到天亮,才將積水排清。“要不是老張及時採取措施,很多電梯都要遭到毀壞,損失可想而知。”看到大汗淋漓的陳林初,大家紛紛感慨道。

老年住戶的貼心人

在物管工作幾年後,陳林初來到老年過渡房當起管理員。老年房住的大多數都是拆遷無法安排的老人,他們中有不少殘疾人,而更多的是一些體弱多病的老年人,陳林初一直將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照顧。

老年人都起得早,陳林初堅持每天七點之前就來到崗位上,挨家挨戶先走一遍,和大夥打個招呼。如果看到還沒起床的老年人,他會詢問對方是否身體不適,是否需要陪同就醫等,及時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

和老年人打交道,陳林初遇到最多的問題是大夥頻頻反映的“子女贍養不力”問題。“他們幾個月不給我零花錢了”“水費、電費、房租都沒幫我交”“兒子幾個月沒回來看過我了”……聽到老人們的訴說,陳林初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遇到這種情況,他總是及時聯繫老人的子女,瞭解實際情況,有時候會和他們面對面談心。如果情況確實如老人所講,陳林初會鄭重告誡他們,百善孝為先,贍養老人是國家規定的法律義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處理不好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譴責。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陳林初幫助解決了不少家庭老年人與子女間的矛盾。老年房的住戶們都將陳林初看成親人一般。

年輕同事身邊的榜樣

陳林初告訴記者,他年輕時曾當過七年鐵道兵,後來又先後在鎮派出所、民政科、武裝部、企業保衛科工作過,這些經歷使他形成了不服輸、不怕苦的品格。“我堅決聽從領導安排,不挑肥揀瘦,更不需要計較得失,只要完成任務就行。”陳林初笑稱,“社會分工有差異,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也許沒有能力去創造豐功偉績,但是隻要用心去做,德先行,力先支,就一定會把工作做好,一定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陳林初對待工作的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我們還時常抱怨各種不滿,但和他相比,我們都應該以更好的心態面對工作。”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劉勇說。

有人問陳林初,都70多歲了,也不掙錢,瞎忙個啥?他說:“圖個百姓滿意,我高興。”作為一名普通老黨員的陳林初,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汝吉說:“多年來,陳林初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也沒有說過什麼豪言壯語,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講的每一句話既平凡又普通,但是透過這些平凡之處,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黨員的不平凡。

斜橋鎮有個73歲的老黨員,把社區的點滴小事當成自己要做好的大事

來源:靖江日報

斜橋鎮有個73歲的老黨員,把社區的點滴小事當成自己要做好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