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識別胸痛準確度遠超醫生:當機器人說不需檢查時,幾乎100%正確

人工智能識別胸痛準確度遠超醫生:當機器人說不需檢查時,幾乎100%正確

人工智能涉足醫學界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在ICNC 2019上面世的名為“ARTICA”的“超級大腦”決策支持系統能識別哪些胸痛患者是源於心臟問題,以及需要做什麼必要的心血管檢查,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研究者說,當前臨床上存在過度檢查的現象,而“ARTICA會嚴格遵守ESC指南,減少不必要檢查,省時省錢。

研究者招募了982例胸痛穩定的患者,針對這些患者,比較了心臟病醫生和ARTICA在同一天進行哪些測試的決定。

ARTICA建議658例患者(67%)不做進一步的檢查,而心臟病醫生則認為只有45例患者(4.6%)不需要做更多的檢查。

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TA)掃描顯示,ARTICA建議的不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的患者中,有639例(97%)患者沒有明顯的冠狀動脈疾病,這意味ARTICA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為相關檢查的工作人員節省了1個小時的時間,為患者節省了2個小時的時間。

研究者表示,人工智能有潛力通過識別沒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和不需要昂貴的心臟影像學檢查的胸痛患者。

比如CTA掃描可檢測出堵塞的血管,花費200~400歐元。

心臟醫生建議816(83%)名患者需要CTA檢查,而ARTICA建議95例(10%)患者需要CTA檢查。

此外,作者指出,作為醫生,處方了大量的檢查,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ARTICA就像第二隻眼睛,確保我們遵循建議。

ARTICA建議224例(23%)患者進行運動測試或功能成像檢查,而心臟病專家建議只有100例(10%)患者進行運動測試或功能成像。

他指出,可以看出,當ARTICA說不做檢查時,幾乎100%正確,因為CTA掃描證實沒有動脈阻塞。

研究人員輸入了穩定胸痛患者的指南,並定期收集醫療數據。機器學習算法反覆分析信息,直到它學會識別那些患者需要檢查或需要哪項檢查和那些不需要做檢查。

來源:The abstract 'Cost analysis of cardiac imaging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ubjects with stable chest pain. Results from the ARTICA database' will be presented during the Best oral abstract session on Sunday 12 May at 10:05 to 10:55 WEST in room Porto.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人工智能識別胸痛準確度遠超醫生:當機器人說不需檢查時,幾乎100%正確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臺”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