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說到底,方臉是希望如今的年輕人,可以正視房屋問題,並非是女方要求高,或者是無理取鬧,故意出難題,而是房屋卻有它的價值和用途。西方的及時行樂聽起來確實讓人羨慕,但這樣的思想也導致他們沒有存款意識和抗壓能力,生活總會有個磋磨,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未雨綢繆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段時間接到了一封私信,一個男人的吐槽,四十歲還沒有結婚,在相親的道路上越戰越敗,讓他心灰意冷,甚至和我表示,以後乾脆去吃齋唸佛,斬斷紅塵,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心事了,到底他遇到了什麼才如此悲觀,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吧。

男人姓付,今年四十歲,未婚,大齡剩男一枚,並非他不想結婚,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女孩們都太物質了,他覺得感情不該這樣的不純粹,婚姻也不應該要求條件什麼的,跟做買賣似的,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相近靈魂的深度契合,和一切物質條件都無關,這和感情有關,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和他擁有相近靈魂的女人,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找到了,失望透頂。

付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十八歲南下打工,在工廠裡認識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同鄉打工妹,那個時候付先生沒有錢沒有勢力,只是一個學徒工,每天租住在廠裡安排的集體宿舍內,但付先生卻一直懷念從前的那段時光。

“那個時候,是我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候,雖然物質不充足,住的宿舍有八個人,但是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孩,不論我貧窮富貴,她都願意跟著我,不離不棄,相互取暖,那樣的感情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說到底,方臉是希望如今的年輕人,可以正視房屋問題,並非是女方要求高,或者是無理取鬧,故意出難題,而是房屋卻有它的價值和用途。西方的及時行樂聽起來確實讓人羨慕,但這樣的思想也導致他們沒有存款意識和抗壓能力,生活總會有個磋磨,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未雨綢繆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段時間接到了一封私信,一個男人的吐槽,四十歲還沒有結婚,在相親的道路上越戰越敗,讓他心灰意冷,甚至和我表示,以後乾脆去吃齋唸佛,斬斷紅塵,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心事了,到底他遇到了什麼才如此悲觀,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吧。

男人姓付,今年四十歲,未婚,大齡剩男一枚,並非他不想結婚,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女孩們都太物質了,他覺得感情不該這樣的不純粹,婚姻也不應該要求條件什麼的,跟做買賣似的,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相近靈魂的深度契合,和一切物質條件都無關,這和感情有關,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和他擁有相近靈魂的女人,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找到了,失望透頂。

付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十八歲南下打工,在工廠裡認識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同鄉打工妹,那個時候付先生沒有錢沒有勢力,只是一個學徒工,每天租住在廠裡安排的集體宿舍內,但付先生卻一直懷念從前的那段時光。

“那個時候,是我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候,雖然物質不充足,住的宿舍有八個人,但是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孩,不論我貧窮富貴,她都願意跟著我,不離不棄,相互取暖,那樣的感情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然而過了幾年好景不長,女友和付先生分手了,很快就相親和一個在老家有房的男人在一起了,這件事情給付先生的打擊非常大。付先生的家境不好,父母住在在鄉下的一棟老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牆壁都是裸露的,也拿不出錢給付先生置辦婚房。

付先生本人也是個挺“安逸”的人,用他的話來講,他的心很大,覺得房子,物質這些東西,以後總會有的,他是個活在當下的,走一步是一步,不喜歡計劃,最愛說得一句話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也就是這個原因,和女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出不起房,也湊不夠女友家要的彩禮,在女友家人的干涉下,最終付先生與女友分手了。

分手以後,付先生有好幾年都沒有再談戀愛,直到三十歲時,周圍的朋友早已結婚生子,有的二胎都已經生了他,他才開始真正的著急起來,看著每次聚會朋友們都是攜家帶口,而他卻總是孤家寡人一個,未免也覺得孤單,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下,他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漫長相親之路。

付先生此刻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辭去了工作,學了門手藝,租了個門店,在一所三線城市工作,也算是賺的還算客觀的,但他一直遲遲都沒有買房,原因他說的也很明白。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說到底,方臉是希望如今的年輕人,可以正視房屋問題,並非是女方要求高,或者是無理取鬧,故意出難題,而是房屋卻有它的價值和用途。西方的及時行樂聽起來確實讓人羨慕,但這樣的思想也導致他們沒有存款意識和抗壓能力,生活總會有個磋磨,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未雨綢繆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段時間接到了一封私信,一個男人的吐槽,四十歲還沒有結婚,在相親的道路上越戰越敗,讓他心灰意冷,甚至和我表示,以後乾脆去吃齋唸佛,斬斷紅塵,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心事了,到底他遇到了什麼才如此悲觀,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吧。

男人姓付,今年四十歲,未婚,大齡剩男一枚,並非他不想結婚,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女孩們都太物質了,他覺得感情不該這樣的不純粹,婚姻也不應該要求條件什麼的,跟做買賣似的,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相近靈魂的深度契合,和一切物質條件都無關,這和感情有關,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和他擁有相近靈魂的女人,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找到了,失望透頂。

付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十八歲南下打工,在工廠裡認識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同鄉打工妹,那個時候付先生沒有錢沒有勢力,只是一個學徒工,每天租住在廠裡安排的集體宿舍內,但付先生卻一直懷念從前的那段時光。

“那個時候,是我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候,雖然物質不充足,住的宿舍有八個人,但是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孩,不論我貧窮富貴,她都願意跟著我,不離不棄,相互取暖,那樣的感情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然而過了幾年好景不長,女友和付先生分手了,很快就相親和一個在老家有房的男人在一起了,這件事情給付先生的打擊非常大。付先生的家境不好,父母住在在鄉下的一棟老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牆壁都是裸露的,也拿不出錢給付先生置辦婚房。

付先生本人也是個挺“安逸”的人,用他的話來講,他的心很大,覺得房子,物質這些東西,以後總會有的,他是個活在當下的,走一步是一步,不喜歡計劃,最愛說得一句話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也就是這個原因,和女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出不起房,也湊不夠女友家要的彩禮,在女友家人的干涉下,最終付先生與女友分手了。

分手以後,付先生有好幾年都沒有再談戀愛,直到三十歲時,周圍的朋友早已結婚生子,有的二胎都已經生了他,他才開始真正的著急起來,看著每次聚會朋友們都是攜家帶口,而他卻總是孤家寡人一個,未免也覺得孤單,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下,他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漫長相親之路。

付先生此刻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辭去了工作,學了門手藝,租了個門店,在一所三線城市工作,也算是賺的還算客觀的,但他一直遲遲都沒有買房,原因他說的也很明白。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買也不是真的買不起,但我不想揹負這麼重的壓力,再說了,我做生意,沒有那個月收入是固定的,不穩定交房貸我怕供不上,這事兒也就這麼拖下來了,就是想著等過幾年多攢點錢再買也不遲。”

然而讓付先生沒有想到的是,近十年,是房地產動盪的十年,三線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即便是收入提高了,但買飯反而更加困難了,付先生的拖延讓他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這些年的相親,也無不是因為房子的事情最終無疾而終,付先生曾經交往過兩三個女孩,付先生對女孩的影響也都不錯,但一到談婚論嫁就不行,沒房的付先生,就像陷入了一個魔咒,無法逃脫,提起這件事情,付先生就很氣憤。

“我真的搞不懂了,論長相,我交往長相很普通的女人,長得漂亮的也有;論戶籍,本地女人有,外地偏遠地區的女人也有;論學歷,也交往過本科畢業的女人,中專畢業的也有。

可是她們不管是好看難看、本地外地、本科中專,都要男人有房,我真的覺得特別無語。有房真的那麼重要嗎?

現在不已經開始流行男女雙方一起買房了嘛,不是男女平等了嗎,就算買房,女人也應該出一半吧?憑什麼直接要我有房,真的很不合理。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說到底,方臉是希望如今的年輕人,可以正視房屋問題,並非是女方要求高,或者是無理取鬧,故意出難題,而是房屋卻有它的價值和用途。西方的及時行樂聽起來確實讓人羨慕,但這樣的思想也導致他們沒有存款意識和抗壓能力,生活總會有個磋磨,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未雨綢繆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段時間接到了一封私信,一個男人的吐槽,四十歲還沒有結婚,在相親的道路上越戰越敗,讓他心灰意冷,甚至和我表示,以後乾脆去吃齋唸佛,斬斷紅塵,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心事了,到底他遇到了什麼才如此悲觀,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吧。

男人姓付,今年四十歲,未婚,大齡剩男一枚,並非他不想結婚,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女孩們都太物質了,他覺得感情不該這樣的不純粹,婚姻也不應該要求條件什麼的,跟做買賣似的,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相近靈魂的深度契合,和一切物質條件都無關,這和感情有關,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和他擁有相近靈魂的女人,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找到了,失望透頂。

付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十八歲南下打工,在工廠裡認識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同鄉打工妹,那個時候付先生沒有錢沒有勢力,只是一個學徒工,每天租住在廠裡安排的集體宿舍內,但付先生卻一直懷念從前的那段時光。

“那個時候,是我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候,雖然物質不充足,住的宿舍有八個人,但是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孩,不論我貧窮富貴,她都願意跟著我,不離不棄,相互取暖,那樣的感情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然而過了幾年好景不長,女友和付先生分手了,很快就相親和一個在老家有房的男人在一起了,這件事情給付先生的打擊非常大。付先生的家境不好,父母住在在鄉下的一棟老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牆壁都是裸露的,也拿不出錢給付先生置辦婚房。

付先生本人也是個挺“安逸”的人,用他的話來講,他的心很大,覺得房子,物質這些東西,以後總會有的,他是個活在當下的,走一步是一步,不喜歡計劃,最愛說得一句話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也就是這個原因,和女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出不起房,也湊不夠女友家要的彩禮,在女友家人的干涉下,最終付先生與女友分手了。

分手以後,付先生有好幾年都沒有再談戀愛,直到三十歲時,周圍的朋友早已結婚生子,有的二胎都已經生了他,他才開始真正的著急起來,看著每次聚會朋友們都是攜家帶口,而他卻總是孤家寡人一個,未免也覺得孤單,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下,他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漫長相親之路。

付先生此刻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辭去了工作,學了門手藝,租了個門店,在一所三線城市工作,也算是賺的還算客觀的,但他一直遲遲都沒有買房,原因他說的也很明白。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買也不是真的買不起,但我不想揹負這麼重的壓力,再說了,我做生意,沒有那個月收入是固定的,不穩定交房貸我怕供不上,這事兒也就這麼拖下來了,就是想著等過幾年多攢點錢再買也不遲。”

然而讓付先生沒有想到的是,近十年,是房地產動盪的十年,三線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即便是收入提高了,但買飯反而更加困難了,付先生的拖延讓他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這些年的相親,也無不是因為房子的事情最終無疾而終,付先生曾經交往過兩三個女孩,付先生對女孩的影響也都不錯,但一到談婚論嫁就不行,沒房的付先生,就像陷入了一個魔咒,無法逃脫,提起這件事情,付先生就很氣憤。

“我真的搞不懂了,論長相,我交往長相很普通的女人,長得漂亮的也有;論戶籍,本地女人有,外地偏遠地區的女人也有;論學歷,也交往過本科畢業的女人,中專畢業的也有。

可是她們不管是好看難看、本地外地、本科中專,都要男人有房,我真的覺得特別無語。有房真的那麼重要嗎?

現在不已經開始流行男女雙方一起買房了嘛,不是男女平等了嗎,就算買房,女人也應該出一半吧?憑什麼直接要我有房,真的很不合理。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我現在也不是買不起房,咬咬牙就能買得起,可是那些張口就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滿腦子就是錢錢錢,還不如跟錢過,和這種女人結婚根本毫無意義!”

付先生至今還在單身,他一直堅持著自己要找一個不要房子的女人,才願意與她結婚,他覺得如今的年輕女孩們太過物質,讓他懷疑人生,不想結婚是假的,但也不想和這樣的女的結婚,哪怕是出家了,他也不要。

方臉聽了他的故事,真的有些無奈,付先生錯了嗎?其實付先生也沒有錯誤,沒有家裡的支持,一個人想要打拼出一套房,實屬不易,方臉也能明白付先生的難處。他只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有學歷,摸爬滾打十幾年,賺的都是辛苦錢,如今雖然有了一份小小的事業,但是可以想見也不會賺什麼大錢。

而且付先生說的也沒錯,買房本就是兩個人的事情,要求一個人買房,客觀來講,的確不合理。

但付先生即便想的沒有錯,但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另一半了嗎?並沒有。說句實在話,堅持原則達不到目的,有時候就應該變通一下了,更何況付先生身上還有兩個硬傷。

年輕的付先生沒有房子,可以理解,但他那時並不懂得努力奮鬥,白白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只知道享受當下的快樂,不懂得未雨綢繆,為未來做打算,因此而失去了初戀女友,也失去了走進幸福婚姻的機會。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說到底,方臉是希望如今的年輕人,可以正視房屋問題,並非是女方要求高,或者是無理取鬧,故意出難題,而是房屋卻有它的價值和用途。西方的及時行樂聽起來確實讓人羨慕,但這樣的思想也導致他們沒有存款意識和抗壓能力,生活總會有個磋磨,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未雨綢繆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段時間接到了一封私信,一個男人的吐槽,四十歲還沒有結婚,在相親的道路上越戰越敗,讓他心灰意冷,甚至和我表示,以後乾脆去吃齋唸佛,斬斷紅塵,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心事了,到底他遇到了什麼才如此悲觀,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吧。

男人姓付,今年四十歲,未婚,大齡剩男一枚,並非他不想結婚,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女孩們都太物質了,他覺得感情不該這樣的不純粹,婚姻也不應該要求條件什麼的,跟做買賣似的,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相近靈魂的深度契合,和一切物質條件都無關,這和感情有關,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和他擁有相近靈魂的女人,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找到了,失望透頂。

付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十八歲南下打工,在工廠裡認識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同鄉打工妹,那個時候付先生沒有錢沒有勢力,只是一個學徒工,每天租住在廠裡安排的集體宿舍內,但付先生卻一直懷念從前的那段時光。

“那個時候,是我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候,雖然物質不充足,住的宿舍有八個人,但是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孩,不論我貧窮富貴,她都願意跟著我,不離不棄,相互取暖,那樣的感情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然而過了幾年好景不長,女友和付先生分手了,很快就相親和一個在老家有房的男人在一起了,這件事情給付先生的打擊非常大。付先生的家境不好,父母住在在鄉下的一棟老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牆壁都是裸露的,也拿不出錢給付先生置辦婚房。

付先生本人也是個挺“安逸”的人,用他的話來講,他的心很大,覺得房子,物質這些東西,以後總會有的,他是個活在當下的,走一步是一步,不喜歡計劃,最愛說得一句話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也就是這個原因,和女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出不起房,也湊不夠女友家要的彩禮,在女友家人的干涉下,最終付先生與女友分手了。

分手以後,付先生有好幾年都沒有再談戀愛,直到三十歲時,周圍的朋友早已結婚生子,有的二胎都已經生了他,他才開始真正的著急起來,看著每次聚會朋友們都是攜家帶口,而他卻總是孤家寡人一個,未免也覺得孤單,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下,他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漫長相親之路。

付先生此刻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辭去了工作,學了門手藝,租了個門店,在一所三線城市工作,也算是賺的還算客觀的,但他一直遲遲都沒有買房,原因他說的也很明白。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買也不是真的買不起,但我不想揹負這麼重的壓力,再說了,我做生意,沒有那個月收入是固定的,不穩定交房貸我怕供不上,這事兒也就這麼拖下來了,就是想著等過幾年多攢點錢再買也不遲。”

然而讓付先生沒有想到的是,近十年,是房地產動盪的十年,三線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即便是收入提高了,但買飯反而更加困難了,付先生的拖延讓他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這些年的相親,也無不是因為房子的事情最終無疾而終,付先生曾經交往過兩三個女孩,付先生對女孩的影響也都不錯,但一到談婚論嫁就不行,沒房的付先生,就像陷入了一個魔咒,無法逃脫,提起這件事情,付先生就很氣憤。

“我真的搞不懂了,論長相,我交往長相很普通的女人,長得漂亮的也有;論戶籍,本地女人有,外地偏遠地區的女人也有;論學歷,也交往過本科畢業的女人,中專畢業的也有。

可是她們不管是好看難看、本地外地、本科中專,都要男人有房,我真的覺得特別無語。有房真的那麼重要嗎?

現在不已經開始流行男女雙方一起買房了嘛,不是男女平等了嗎,就算買房,女人也應該出一半吧?憑什麼直接要我有房,真的很不合理。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我現在也不是買不起房,咬咬牙就能買得起,可是那些張口就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滿腦子就是錢錢錢,還不如跟錢過,和這種女人結婚根本毫無意義!”

付先生至今還在單身,他一直堅持著自己要找一個不要房子的女人,才願意與她結婚,他覺得如今的年輕女孩們太過物質,讓他懷疑人生,不想結婚是假的,但也不想和這樣的女的結婚,哪怕是出家了,他也不要。

方臉聽了他的故事,真的有些無奈,付先生錯了嗎?其實付先生也沒有錯誤,沒有家裡的支持,一個人想要打拼出一套房,實屬不易,方臉也能明白付先生的難處。他只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有學歷,摸爬滾打十幾年,賺的都是辛苦錢,如今雖然有了一份小小的事業,但是可以想見也不會賺什麼大錢。

而且付先生說的也沒錯,買房本就是兩個人的事情,要求一個人買房,客觀來講,的確不合理。

但付先生即便想的沒有錯,但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另一半了嗎?並沒有。說句實在話,堅持原則達不到目的,有時候就應該變通一下了,更何況付先生身上還有兩個硬傷。

年輕的付先生沒有房子,可以理解,但他那時並不懂得努力奮鬥,白白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只知道享受當下的快樂,不懂得未雨綢繆,為未來做打算,因此而失去了初戀女友,也失去了走進幸福婚姻的機會。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一個男人,對人生沒有計劃,沒有目標,不努力,給不了小家庭經濟保障,這才是硬傷。買房只不過是外在表現,這樣的男人,女人的確不敢嫁,也不能嫁。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初戀女友的打擊,付先生的一生可能也就是在工廠中度過,碌碌無為,可以預想女人跟著他的日子該有多難。

付先生瞻前顧後的不敢買房而錯失了最佳的購房時期,到了四十歲還在租房,到了這個年紀還沒有房,方臉就不能理解了。一個四十歲沒房的男人,幾乎不佔優勢,這是事實。

付先生有一點說的很對,男女的確應該共同承擔房子的購買,因為家是兩個人的,不應該由一方承擔,可是別忘了,付先生已經四十歲了。

古人說,三十而立,男子三十歲就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四十歲大多已經定性,奠定了一生的基調。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馬雲一般,中年得志,一飛沖天,普通人的生活中沒有奇蹟,只有勤勞致富,到了四十歲還在談感情,不談物質,更沒有物質可談的付先生,思想幼稚,婚姻觀也不健全,依舊不值得嫁。

"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覺得房子是結婚的必需品嗎?結婚就一定要有房子嗎?

一些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乃是身外之物,怎麼就必須要買,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活在壓力之中,還不如西方那樣,一輩子租房,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那多痛快。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吾心安處才是家,這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意思是我的心感到安樂平靜的地方才是家,房子不是家,人才是家。

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房子是結婚的標配,不能沒有,否則這樣的婚姻毫無經濟保障,沒有房就是沒有家,心永遠都不可能安定,活在當下,瞭望詩與遠方固然好,但沒有面包,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未免也太過超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父母那一輩人,活得樸實,要求不高,但也都過了大半輩子,什麼都有了,反倒是如今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要求卻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更是逼死人的節奏。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些想法當然也是沒有錯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三觀不同,自然對於看事物的切入點也不同,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各道理,也沒有什麼悖論。

但方臉還是認為,擁有一套產權住房,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年輕人買房,現在被稱為“剛需”,說白了就是必須買,不得不買的房子,這樣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官方認定。

有人會說了,往前倒幾十年,那時候房子可不是剛需啊,還是現在人太現實了。

但你要明白的是,從前的房子並不是緊俏貨,批地蓋房,並非難事,而彩電冰箱洗衣機在不普及的時代,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其實本質上可以類比,時代的需求不同,但人們對物質保障的渴求是一樣的。

對於而言,國人對於家的定義是有房,房才是家,沒有房就沒有家,傳統的家庭觀念讓對於房子所有權的執念是必須完整擁有支配權,才是屬於自己的。

房子也同樣也的確是經濟保障的象徵之一,房子是固定資產,雖然短期無法變現,但卻是最後一重生活保障。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說到底,方臉是希望如今的年輕人,可以正視房屋問題,並非是女方要求高,或者是無理取鬧,故意出難題,而是房屋卻有它的價值和用途。西方的及時行樂聽起來確實讓人羨慕,但這樣的思想也導致他們沒有存款意識和抗壓能力,生活總會有個磋磨,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未雨綢繆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段時間接到了一封私信,一個男人的吐槽,四十歲還沒有結婚,在相親的道路上越戰越敗,讓他心灰意冷,甚至和我表示,以後乾脆去吃齋唸佛,斬斷紅塵,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心事了,到底他遇到了什麼才如此悲觀,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吧。

男人姓付,今年四十歲,未婚,大齡剩男一枚,並非他不想結婚,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女孩們都太物質了,他覺得感情不該這樣的不純粹,婚姻也不應該要求條件什麼的,跟做買賣似的,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相近靈魂的深度契合,和一切物質條件都無關,這和感情有關,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和他擁有相近靈魂的女人,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找到了,失望透頂。

付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十八歲南下打工,在工廠裡認識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同鄉打工妹,那個時候付先生沒有錢沒有勢力,只是一個學徒工,每天租住在廠裡安排的集體宿舍內,但付先生卻一直懷念從前的那段時光。

“那個時候,是我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候,雖然物質不充足,住的宿舍有八個人,但是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孩,不論我貧窮富貴,她都願意跟著我,不離不棄,相互取暖,那樣的感情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然而過了幾年好景不長,女友和付先生分手了,很快就相親和一個在老家有房的男人在一起了,這件事情給付先生的打擊非常大。付先生的家境不好,父母住在在鄉下的一棟老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牆壁都是裸露的,也拿不出錢給付先生置辦婚房。

付先生本人也是個挺“安逸”的人,用他的話來講,他的心很大,覺得房子,物質這些東西,以後總會有的,他是個活在當下的,走一步是一步,不喜歡計劃,最愛說得一句話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也就是這個原因,和女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出不起房,也湊不夠女友家要的彩禮,在女友家人的干涉下,最終付先生與女友分手了。

分手以後,付先生有好幾年都沒有再談戀愛,直到三十歲時,周圍的朋友早已結婚生子,有的二胎都已經生了他,他才開始真正的著急起來,看著每次聚會朋友們都是攜家帶口,而他卻總是孤家寡人一個,未免也覺得孤單,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下,他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漫長相親之路。

付先生此刻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辭去了工作,學了門手藝,租了個門店,在一所三線城市工作,也算是賺的還算客觀的,但他一直遲遲都沒有買房,原因他說的也很明白。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買也不是真的買不起,但我不想揹負這麼重的壓力,再說了,我做生意,沒有那個月收入是固定的,不穩定交房貸我怕供不上,這事兒也就這麼拖下來了,就是想著等過幾年多攢點錢再買也不遲。”

然而讓付先生沒有想到的是,近十年,是房地產動盪的十年,三線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即便是收入提高了,但買飯反而更加困難了,付先生的拖延讓他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這些年的相親,也無不是因為房子的事情最終無疾而終,付先生曾經交往過兩三個女孩,付先生對女孩的影響也都不錯,但一到談婚論嫁就不行,沒房的付先生,就像陷入了一個魔咒,無法逃脫,提起這件事情,付先生就很氣憤。

“我真的搞不懂了,論長相,我交往長相很普通的女人,長得漂亮的也有;論戶籍,本地女人有,外地偏遠地區的女人也有;論學歷,也交往過本科畢業的女人,中專畢業的也有。

可是她們不管是好看難看、本地外地、本科中專,都要男人有房,我真的覺得特別無語。有房真的那麼重要嗎?

現在不已經開始流行男女雙方一起買房了嘛,不是男女平等了嗎,就算買房,女人也應該出一半吧?憑什麼直接要我有房,真的很不合理。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我現在也不是買不起房,咬咬牙就能買得起,可是那些張口就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滿腦子就是錢錢錢,還不如跟錢過,和這種女人結婚根本毫無意義!”

付先生至今還在單身,他一直堅持著自己要找一個不要房子的女人,才願意與她結婚,他覺得如今的年輕女孩們太過物質,讓他懷疑人生,不想結婚是假的,但也不想和這樣的女的結婚,哪怕是出家了,他也不要。

方臉聽了他的故事,真的有些無奈,付先生錯了嗎?其實付先生也沒有錯誤,沒有家裡的支持,一個人想要打拼出一套房,實屬不易,方臉也能明白付先生的難處。他只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有學歷,摸爬滾打十幾年,賺的都是辛苦錢,如今雖然有了一份小小的事業,但是可以想見也不會賺什麼大錢。

而且付先生說的也沒錯,買房本就是兩個人的事情,要求一個人買房,客觀來講,的確不合理。

但付先生即便想的沒有錯,但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另一半了嗎?並沒有。說句實在話,堅持原則達不到目的,有時候就應該變通一下了,更何況付先生身上還有兩個硬傷。

年輕的付先生沒有房子,可以理解,但他那時並不懂得努力奮鬥,白白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只知道享受當下的快樂,不懂得未雨綢繆,為未來做打算,因此而失去了初戀女友,也失去了走進幸福婚姻的機會。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一個男人,對人生沒有計劃,沒有目標,不努力,給不了小家庭經濟保障,這才是硬傷。買房只不過是外在表現,這樣的男人,女人的確不敢嫁,也不能嫁。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初戀女友的打擊,付先生的一生可能也就是在工廠中度過,碌碌無為,可以預想女人跟著他的日子該有多難。

付先生瞻前顧後的不敢買房而錯失了最佳的購房時期,到了四十歲還在租房,到了這個年紀還沒有房,方臉就不能理解了。一個四十歲沒房的男人,幾乎不佔優勢,這是事實。

付先生有一點說的很對,男女的確應該共同承擔房子的購買,因為家是兩個人的,不應該由一方承擔,可是別忘了,付先生已經四十歲了。

古人說,三十而立,男子三十歲就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四十歲大多已經定性,奠定了一生的基調。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馬雲一般,中年得志,一飛沖天,普通人的生活中沒有奇蹟,只有勤勞致富,到了四十歲還在談感情,不談物質,更沒有物質可談的付先生,思想幼稚,婚姻觀也不健全,依舊不值得嫁。

40歲大齡剩男的不屑:“要求有房的女人我才不要,俗不可耐”


要知道婚姻中談物質並非汙染了感情,好的婚姻都不怕談錢,可付先生卻談錢色變,只想著年少時的感情,不看現實,未免讓人覺得他太過理性,不值得託付。

年輕時的懶惰和幼稚不成熟的思維邏輯,是阻礙付先生婚姻兩個最大的硬傷,但最重要的還是對房子的觀念。

房貸讓人懷疑人生,但你要知道,房子的的確確是一箇中國式家庭中的必需品,它的存在雖然沒有什麼意義,但如果它不存在,問題就會接連爆發,無法落戶,孩子就無法上戶口,沒有固定資產,做生意貸款抵押都成問題。

有一個小小的房子,哪怕擁擠,但依舊是你最安心的港灣,人在家在,但別忘了,家在,心才安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