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1,楚國全盛疆域圖

而對楚國衰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的君主,按照傳統說法莫過於懷王父子。懷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過。早年勵精圖治:在其父祖宣威之治、秦齊楚三強鼎立的基礎上,先奪魏八城,再六國第一次合縱中擔任縱長,大有碾壓齊秦,再現先祖霸業之氣勢!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咸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

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1,楚國全盛疆域圖

而對楚國衰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的君主,按照傳統說法莫過於懷王父子。懷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過。早年勵精圖治:在其父祖宣威之治、秦齊楚三強鼎立的基礎上,先奪魏八城,再六國第一次合縱中擔任縱長,大有碾壓齊秦,再現先祖霸業之氣勢!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咸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

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2,楚頃襄王的畫像

他即位這一年是前298年,卒於前263年,一共在位三十六年。前二十年表現伐善可陳,平時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遊山玩水和宋玉景差等名門公室談論詩詞歌賦。比如宋玉所著的《風賦》就記載了他們遊蘭臺的經過: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宋玉以風將天子和庶民分開,揭露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而這當中的天子就是楚頃襄王,可見其前期的奢侈腐化!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1,楚國全盛疆域圖

而對楚國衰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的君主,按照傳統說法莫過於懷王父子。懷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過。早年勵精圖治:在其父祖宣威之治、秦齊楚三強鼎立的基礎上,先奪魏八城,再六國第一次合縱中擔任縱長,大有碾壓齊秦,再現先祖霸業之氣勢!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咸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

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2,楚頃襄王的畫像

他即位這一年是前298年,卒於前263年,一共在位三十六年。前二十年表現伐善可陳,平時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遊山玩水和宋玉景差等名門公室談論詩詞歌賦。比如宋玉所著的《風賦》就記載了他們遊蘭臺的經過: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宋玉以風將天子和庶民分開,揭露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而這當中的天子就是楚頃襄王,可見其前期的奢侈腐化!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3,古代四大美男之宋玉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和其父一樣:流放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對懷王幼子子蘭慫恿懷王入秦不歸多有不滿,而當時子蘭正獲頃襄王重用,在頃襄王面前多次構陷屈原,致使屈原於前296年被頃襄王放逐於江南,入洞庭進長江,終落腳於陵陽。此後屈原在陵陽對家國日夜憂思,到國破投江之前留下了大量諸如《九章.悲回風》之類的愛國詩篇。所以頃襄王這麼做無異於自毀長城,和其父如出一轍,正如《史記.屈原列傳》所記載的那樣: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同時對楚國其他良臣棄而不用,比如名滿天下的莊辛,致使其投奔趙國 !他的這些做法,直接造成了後來他和楚國的滅頂之災!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1,楚國全盛疆域圖

而對楚國衰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的君主,按照傳統說法莫過於懷王父子。懷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過。早年勵精圖治:在其父祖宣威之治、秦齊楚三強鼎立的基礎上,先奪魏八城,再六國第一次合縱中擔任縱長,大有碾壓齊秦,再現先祖霸業之氣勢!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咸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

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2,楚頃襄王的畫像

他即位這一年是前298年,卒於前263年,一共在位三十六年。前二十年表現伐善可陳,平時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遊山玩水和宋玉景差等名門公室談論詩詞歌賦。比如宋玉所著的《風賦》就記載了他們遊蘭臺的經過: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宋玉以風將天子和庶民分開,揭露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而這當中的天子就是楚頃襄王,可見其前期的奢侈腐化!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3,古代四大美男之宋玉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和其父一樣:流放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對懷王幼子子蘭慫恿懷王入秦不歸多有不滿,而當時子蘭正獲頃襄王重用,在頃襄王面前多次構陷屈原,致使屈原於前296年被頃襄王放逐於江南,入洞庭進長江,終落腳於陵陽。此後屈原在陵陽對家國日夜憂思,到國破投江之前留下了大量諸如《九章.悲回風》之類的愛國詩篇。所以頃襄王這麼做無異於自毀長城,和其父如出一轍,正如《史記.屈原列傳》所記載的那樣: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同時對楚國其他良臣棄而不用,比如名滿天下的莊辛,致使其投奔趙國 !他的這些做法,直接造成了後來他和楚國的滅頂之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4,屈原慘遭流放

所幸的是他執政的前二十年間縱有諸多不為,但在處理五國攻齊的問題上,其做法直到今天仍為人所稱道!前284年,五國攻齊,楚頃襄王經過權衡,認為存齊以抗秦符合楚國最大利益,於是派淖齒救援齊國,而淖齒在率領楚國大軍進入齊國後,齊湣王更猶如找到救命稻草,冊封他為齊國國相。從這一點來看,楚頃襄王已經逐漸在向一個成熟政治家發展!這一年他已過不惑之年,半生蹉跎,中年終於有所悔悟!而這只是開始,遺憾的是事物發展大多時候不以個人意志轉移,老天爺並沒有給其太多時間。兩年後,因為縱橫家的遊說,加上頃襄王自身有伐秦報仇之志,決定對秦國用兵,最後不幸為秦國知曉,派名將白起兩次伐楚,先攻佔楚國鄧城,再鄢城上方築堤以蓄水,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楚軍不能戰,鄢城失陷!最後火燒楚國王陵,進而攻佔楚都,這是繼春秋末期楚國被吳國攻佔國都後,第二次都城被他國攻陷,使得楚國上下一片悲觀,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更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而死,曠代詩人就此隕落。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1,楚國全盛疆域圖

而對楚國衰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的君主,按照傳統說法莫過於懷王父子。懷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過。早年勵精圖治:在其父祖宣威之治、秦齊楚三強鼎立的基礎上,先奪魏八城,再六國第一次合縱中擔任縱長,大有碾壓齊秦,再現先祖霸業之氣勢!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咸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

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2,楚頃襄王的畫像

他即位這一年是前298年,卒於前263年,一共在位三十六年。前二十年表現伐善可陳,平時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遊山玩水和宋玉景差等名門公室談論詩詞歌賦。比如宋玉所著的《風賦》就記載了他們遊蘭臺的經過: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宋玉以風將天子和庶民分開,揭露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而這當中的天子就是楚頃襄王,可見其前期的奢侈腐化!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3,古代四大美男之宋玉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和其父一樣:流放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對懷王幼子子蘭慫恿懷王入秦不歸多有不滿,而當時子蘭正獲頃襄王重用,在頃襄王面前多次構陷屈原,致使屈原於前296年被頃襄王放逐於江南,入洞庭進長江,終落腳於陵陽。此後屈原在陵陽對家國日夜憂思,到國破投江之前留下了大量諸如《九章.悲回風》之類的愛國詩篇。所以頃襄王這麼做無異於自毀長城,和其父如出一轍,正如《史記.屈原列傳》所記載的那樣: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同時對楚國其他良臣棄而不用,比如名滿天下的莊辛,致使其投奔趙國 !他的這些做法,直接造成了後來他和楚國的滅頂之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4,屈原慘遭流放

所幸的是他執政的前二十年間縱有諸多不為,但在處理五國攻齊的問題上,其做法直到今天仍為人所稱道!前284年,五國攻齊,楚頃襄王經過權衡,認為存齊以抗秦符合楚國最大利益,於是派淖齒救援齊國,而淖齒在率領楚國大軍進入齊國後,齊湣王更猶如找到救命稻草,冊封他為齊國國相。從這一點來看,楚頃襄王已經逐漸在向一個成熟政治家發展!這一年他已過不惑之年,半生蹉跎,中年終於有所悔悟!而這只是開始,遺憾的是事物發展大多時候不以個人意志轉移,老天爺並沒有給其太多時間。兩年後,因為縱橫家的遊說,加上頃襄王自身有伐秦報仇之志,決定對秦國用兵,最後不幸為秦國知曉,派名將白起兩次伐楚,先攻佔楚國鄧城,再鄢城上方築堤以蓄水,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楚軍不能戰,鄢城失陷!最後火燒楚國王陵,進而攻佔楚都,這是繼春秋末期楚國被吳國攻佔國都後,第二次都城被他國攻陷,使得楚國上下一片悲觀,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更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而死,曠代詩人就此隕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5,曠代詩人屈原投江

時作為楚國國君的頃襄王同樣深有感觸,之後在一眾殘兵敗將的簇擁下,倉皇逃亡城陽。在顛沛流離的逃亡路上,他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過錯!屈子,莊辛的勸諫言猶在耳!之後痛定思痛,因為屈子已死,於是叫人去趙國請回莊辛;同時為表明自己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之志:坐薪上處理政務;最終天道酬勤,他的勵精圖治得到了回報,在以申息之師為主力的基礎上,陸續調集東部現存兵力和附庸國兵力彙集於城陽,同時收編楚人逃難中的青壯男丁,合計聚兵超過十萬,之後加緊整編訓練,致使楚國又擁有了精銳之師!

失郢次年(前277年),這支軍隊就初露鋒芒,一舉收復巫郡、黔中郡失地!雖然最後又被秦軍奪去。《史記.楚世家》

\t二十二年,秦復拔我巫、\t黔中郡\t。

但是這一戰也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掃楚國上下因失都而帶來的頹廢之氣!

前276年,這支軍隊再試鋒芒,頃襄王趁秦名將白起伐魏之機,組織了準備非常充分的反攻。行動之前,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大會,而且派人聯絡遠在雲南的楚國老將莊蟜,對秦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因為有這樣的充分的準備,楚軍出師大捷,一舉收復巫郡和黔中郡!之後又抓住秦軍主力攻打三晉之機,一舉收復鄢郢之戰時失陷的江旁(鄂東、贛北)十五邑,設置郡縣,抵禦秦國!

《史記.楚世家》同樣記載了下來:

\t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

短短三十七字,將頃襄王三十年功過濃縮其中!之後楚國政局逐漸穩定了下來,到其子考烈王時期援趙滅魯,秦患楚復強!蘇秦提出的“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到考烈王時期仍相對適用,繼趙國長平衰落後,楚國又成為山東六國扛把子 !

"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於南方,號為子男之地五十里,經過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歷程,至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霸主之國。從此楚國開始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楚文化,以至於之後強盛數百年,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逐漸衰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1,楚國全盛疆域圖

而對楚國衰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的君主,按照傳統說法莫過於懷王父子。懷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過。早年勵精圖治:在其父祖宣威之治、秦齊楚三強鼎立的基礎上,先奪魏八城,再六國第一次合縱中擔任縱長,大有碾壓齊秦,再現先祖霸業之氣勢!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咸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

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2,楚頃襄王的畫像

他即位這一年是前298年,卒於前263年,一共在位三十六年。前二十年表現伐善可陳,平時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遊山玩水和宋玉景差等名門公室談論詩詞歌賦。比如宋玉所著的《風賦》就記載了他們遊蘭臺的經過: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宋玉以風將天子和庶民分開,揭露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而這當中的天子就是楚頃襄王,可見其前期的奢侈腐化!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3,古代四大美男之宋玉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和其父一樣:流放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對懷王幼子子蘭慫恿懷王入秦不歸多有不滿,而當時子蘭正獲頃襄王重用,在頃襄王面前多次構陷屈原,致使屈原於前296年被頃襄王放逐於江南,入洞庭進長江,終落腳於陵陽。此後屈原在陵陽對家國日夜憂思,到國破投江之前留下了大量諸如《九章.悲回風》之類的愛國詩篇。所以頃襄王這麼做無異於自毀長城,和其父如出一轍,正如《史記.屈原列傳》所記載的那樣: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同時對楚國其他良臣棄而不用,比如名滿天下的莊辛,致使其投奔趙國 !他的這些做法,直接造成了後來他和楚國的滅頂之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4,屈原慘遭流放

所幸的是他執政的前二十年間縱有諸多不為,但在處理五國攻齊的問題上,其做法直到今天仍為人所稱道!前284年,五國攻齊,楚頃襄王經過權衡,認為存齊以抗秦符合楚國最大利益,於是派淖齒救援齊國,而淖齒在率領楚國大軍進入齊國後,齊湣王更猶如找到救命稻草,冊封他為齊國國相。從這一點來看,楚頃襄王已經逐漸在向一個成熟政治家發展!這一年他已過不惑之年,半生蹉跎,中年終於有所悔悟!而這只是開始,遺憾的是事物發展大多時候不以個人意志轉移,老天爺並沒有給其太多時間。兩年後,因為縱橫家的遊說,加上頃襄王自身有伐秦報仇之志,決定對秦國用兵,最後不幸為秦國知曉,派名將白起兩次伐楚,先攻佔楚國鄧城,再鄢城上方築堤以蓄水,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楚軍不能戰,鄢城失陷!最後火燒楚國王陵,進而攻佔楚都,這是繼春秋末期楚國被吳國攻佔國都後,第二次都城被他國攻陷,使得楚國上下一片悲觀,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更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而死,曠代詩人就此隕落。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5,曠代詩人屈原投江

時作為楚國國君的頃襄王同樣深有感觸,之後在一眾殘兵敗將的簇擁下,倉皇逃亡城陽。在顛沛流離的逃亡路上,他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過錯!屈子,莊辛的勸諫言猶在耳!之後痛定思痛,因為屈子已死,於是叫人去趙國請回莊辛;同時為表明自己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之志:坐薪上處理政務;最終天道酬勤,他的勵精圖治得到了回報,在以申息之師為主力的基礎上,陸續調集東部現存兵力和附庸國兵力彙集於城陽,同時收編楚人逃難中的青壯男丁,合計聚兵超過十萬,之後加緊整編訓練,致使楚國又擁有了精銳之師!

失郢次年(前277年),這支軍隊就初露鋒芒,一舉收復巫郡、黔中郡失地!雖然最後又被秦軍奪去。《史記.楚世家》

\t二十二年,秦復拔我巫、\t黔中郡\t。

但是這一戰也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掃楚國上下因失都而帶來的頹廢之氣!

前276年,這支軍隊再試鋒芒,頃襄王趁秦名將白起伐魏之機,組織了準備非常充分的反攻。行動之前,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大會,而且派人聯絡遠在雲南的楚國老將莊蟜,對秦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因為有這樣的充分的準備,楚軍出師大捷,一舉收復巫郡和黔中郡!之後又抓住秦軍主力攻打三晉之機,一舉收復鄢郢之戰時失陷的江旁(鄂東、贛北)十五邑,設置郡縣,抵禦秦國!

《史記.楚世家》同樣記載了下來:

\t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

短短三十七字,將頃襄王三十年功過濃縮其中!之後楚國政局逐漸穩定了下來,到其子考烈王時期援趙滅魯,秦患楚復強!蘇秦提出的“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到考烈王時期仍相對適用,繼趙國長平衰落後,楚國又成為山東六國扛把子 !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圖6,黔中拉鋸戰

縱觀楚頃襄王的執政生涯,三十六年間前二十年表現伐善可陳,唯一表示戰略思想稍微成熟的就是五國攻齊中派淖齒救齊,以圖存齊以抗秦。他的轉折是在楚國破都之後,痛定思痛,從城陽出發:亡羊補牢,趙國請回莊辛,封為陽陵君,賜之淮北大片封地;迎娶莊邑女莊侄為襄夫人!同時罷淫樂、勤理政、坐薪圖強、終聚攏東部兵力十餘萬、收復江旁十五邑。挽狂瀾於既倒,延國祚55年!大有先王熊侶”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遺風,時人也因此將其比作楚莊王。

由儉入奢易,由奢回儉難,熊橫能在楚國的生死存亡關頭幡然悔悟、坐薪城陽、發奮圖強,成為楚國八百年曆史上眾多君王中有所建樹的君王之一,確實有他的可取之處,這種精神也影響了後世很多君王!

可見環境對一個人影響的重要性,沒有經歷過一般人很難體會!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錯誤希望大家及時指出,版權為日月千年依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史記.楚世家》、《史記.屈原列傳》、《風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