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韓歆毅:ICO不是真正的區塊鏈金融服務

區塊鏈資訊 BTCif中文網 2018-07-24
螞蟻金服韓歆毅:ICO不是真正的區塊鏈金融服務

新浪財經訊 “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於2018年7月7日-8日在滬召開,SFI 理事單位代表、螞蟻金服副總裁韓歆毅發表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韓歆毅: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的話題,新金融,新科技,我們覺得,科技應該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平等機會。

  一、科技應該讓金融更普惠、更平等。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要服務實體。小微企業應該是經濟的細胞,我們通常說大型企業是經濟的骨架、骨骼,中型企業更像肌肉,小微企業其實就應該是經濟的細胞。細胞有活力,經濟才會更有活力。所以螞蟻成立以後,一直堅持不懈地做服務小微的工作,也做出了一點成績。整個金融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做得還很不夠,所以接下來,我們想努力跟全體金融機構一起,做好經濟的“毛細血管”,服務好小微企業。

科技給金融服務帶來了什麼改變?有幾個詞一直是講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這些給金融帶來的改變,其實就是解決傳統金融在服務小微企業的時候,第一觸達不夠,第二信息不對稱,因為很多小微企業,不說財務數據,可能連報表都沒有,這些在金融機構如何服務?這個本質上就是一個信息不對稱,我們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過往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時候,交易成本、服務成本非常高,雲計算可以在很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這些改變了金融服務。那金融服務什麼沒有改變?其實金融服務的本質沒有改變。一是注重風險,管理好風險,控制風險。二還是要回過頭服務好客戶、經濟,而不是單純地讓金融空轉。

有三點我們一直堅持在做:一是服務實體,二是服務小微,三是服務綠色、服務可持續。

舉幾個服務實體例子。景德鎮的一個瓷器店的店主,大學是英語專業,但很熱愛瓷器,想做這一行。兩年前在淘寶上開了一家瓷器點,我們給他提供網商旺農貸貸款服務,現在已經僱了110個匠人,變成了一家小微企業。很有意思的是,很多有手藝的老師傅都回來了,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一方面,可以服務實體經濟,一方面拉動就業,其實在某些地方還保護了傳統文化。這是線上。線下還有很重要的一塊,就是農村。除了網商旺農貸,我們還有在農村金融的一些探索,當年我去了山西省的榆社縣,這是一個省級貧困縣。我們看到這個縣裡面缺乏產業、缺乏資源,但是我們與中和農信合作,給村民提供貸款,我們看到一個村民做木材生意,從自己做到後來僱傭村中10多人,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村民很感激他,2016年選他做村長。我們在服務實體的時候,可以有效的解決現在的很多問題。如何解決農民就業的問題?如何讓農民回鄉,不僅是務農,而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發展經濟,這就是金融服務實體要做的事情。

網商銀行和螞蟻推出了“310”的模式3分鐘獲得申請,資金1秒鐘到帳,整個過程0人工干預。最早是在淘寶網店拓展,後來大家說有了電商,有了網商,但我們看到線下幾千萬的小型經營者,他們說我們沒有名字,我們不是電商、網上,我們是什麼?去年開始,幾千萬的小微經營者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碼商。因為現在大家都用二維碼收款,其實線下移動支付催生了一個新群體叫碼商。這些碼商原來都在,只是因為移動支付他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

今年5月份我們在成都評選的全國十大優秀碼商的三位代表。最左邊1975年生的成都店主,做串串。90年代,20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創業,很艱難。現在有了小微信貸和移動支付,他可以更好的獲得資金。蘇威聯是麵包店店主,他在法國的米其林餐廳工作很多年,因為自己熱愛做麵包、甜點,現在回國,藉助我們的貸款他可以更好的創業。中間這位是服飾店的店主,現在很多小微經營者最擔心的,一是信貸資金,二是自己的健康。大家知道,一旦自己的健康出了問題,實際上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就沒有了。我們推出多收多保也可以更好的服務他們。

上週是網商銀行的三週年,昨天在杭州開網商銀行的董事會,我們公佈了網商銀行去年的年報。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累計服務了1000萬的小微企業。這個很有意思,我們希望通過網商銀行的服務,解決小微經營者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的時候,要注意平衡好服務的範圍和風險。一方面我們要擴大,努力的服務好小微企業,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要注重風險。網商銀行,去年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平衡,整個的不良率去年是1.2%,在服務小微企業當中還是一個相對較低的不良率。

網商銀行平衡了“發展”與“普惠”。我們一直說網商銀行“融資難,融資貴”。網商銀行如何做?去年市場資金成本平均上漲1個百分點,網商銀行給到小微經營者的貸款利率,2017年比2016年大約下降了1個百分點。網商銀行在這個過程當中還實現了淨利潤28%的增長,這個增長和很多新成立的民營銀行相比並不突出,但是我們最自豪的是2個百分點的利差,我們讓給小微企業。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努力平衡網商銀行自身的發展和普惠,解決“融資貴”的問題。我們特別感謝網商銀行的其他股東和董事,大家一直堅定的看好這點,支持服務小微企業。

金融,還要服務“可持續”。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綠色金融,坦白說目前還沒有找到非常好的方法,我們從全民的環保意識開始試。2016年,我們推出了螞蟻森林,累計服務超過3.5億用戶,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碳賬戶平臺。每一個普通的消費者在日常的點滴環保過程當中可以積累綠色能力,當能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我們會幫他種下一棵真樹。到現在近兩年的時間,累計種了5500萬棵的真樹,佔地大概400平方公里,相當於1/3浦東新區。用公益的方式,我們喚起普通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我們相信,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特別好的綠色金融方式,但是我們知道,金融如果堅持服務綠色、服務可持續發展,總有一天我們會變化一個非常好的綠色金融。

 二、科技創新是創造未來的驅動力。

我們在去年發佈了螞蟻科技戰略,BASIC也就是區塊鏈Blockchain)、人工智能(AI)、安全(Security)、物聯網(IoT)和計算力(Computing)。

人工智能,我們的科技是否有一天會取代人類?我們認為不會取代。我們一直講,機器有“腦”,但是人有心、有愛。科技,應該是一種溫暖的科技,我們應該讓科技更普惠、透明、簡單、安全、可信。

舉個區塊鏈的技術。6月25日,我們發佈了全球第一個基於區塊鏈服務的跨境匯款,這是香港和菲律賓之間。屏幕上的這位叫Grace,是在香港工作的菲傭,6月25日用我們的區塊鏈技術,給她在菲律賓的家人完成了一筆匯款。原來菲傭的匯款低效,成本很高,整個付的成本要3、4個點,而且要排很久的隊。使用這些技術,可以幫她更簡單、快捷、低成本的給家人匯款。對於她來講,她看到的一是成本低,二是菲傭每週只有一天的時間休息、放鬆。如果給她每個月省下1、2小時的時間,她可以得到更好的快樂和服務。我們認為,科技應該讓大家感覺到溫暖。

  三、科技在監管上的運用,可以有效防範風險,促進創新。

如範主任所講,有很多的科技創新是披著科技的外衣、互聯網的外衣而實施詐騙。螞蟻做區塊鏈,但從來不做ICO。ICO,不是真正的區塊鏈的金融服務。

我們把我們的技術能力彙總,開放給監管機構。我們建了一套監管科技的系統,現在已經在全國的6個省市幫助地方的金融辦去監管風險。我們通過技術可以有效的感知市場的風險,可以給機構做一些智能的評級,有效的在平臺上監控金融輿論、輿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隨時隨地發現風險、上報,我們已經在一些省市有效幫助監管部門發現潛在風險,所以這個模式我們一直在探索。

技術,對新金融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就像萬米長跑,我們只有跑了前面的100米,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平衡規範與發展。

剛才幾位領導都在講,中國的金融科技是全世界領先的。大家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正是中國監管環境的寬容與包容,中國才可以更好的平衡了發展與風險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打造一個包容、透明、安全、可信的新金融生態,謝謝大家!

王海明:謝謝韓總。接下來是圓桌討論環節。

聽眾:請問螞蟻金服的韓總,你們的網商銀行昨天剛剛公佈了2017年的年報,你們的貸款規模好像增加不多,但是利息收入增加了很多。貸款的利率還下浮了,我們是如何做到這些目標的?感覺你的貸款規模應該更大才可以有淨利潤,但是今年好像沒有體現這一點。

今年的總資產規模增加好像比較慢,這是什麼原因?

 韓歆毅:其實我們的資產規模、收入規模,包括利潤規模基本都是同比增長,網商銀行去年的資產規模增長是27%左右,和利潤的增幅差不多。第二個,在整個的經營當中,銀行目前受限於資本金的規模,所以很多地方對小微企業的服務,坦白說能力確實有限。現在我們一方面是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另外也希望可以努力的解決資本金規模限制的問題。在這兩點的基礎上,回過頭來,一是服務更多的小微企業,二是我們看到小微企業很大的需求,傳統2、3萬的貸款規模,不能滿足小微企業的全部經營需求,我們迫切需要和金融機構、銀行一起合作,所以3週年的時候我們宣佈,希望未來能夠和1000家金融機構一起服務3000萬的小微企業。

網商銀行,並不追求我們做多大的資產規模,不追求我們有多少的收入、多少的貸款餘額和利潤,還是希望網商銀行可以作為一個平臺,變成連接小微企業、小微經營者,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連接橋樑,大家一起服務好我們的“毛細血管”和“細胞”。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來源:新浪財經

文章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8-07-08/doc-ihezpzwt4941786.shtm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