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前主席:區塊鏈之辯,不要忽略光環下的現實風險

區塊鏈資訊 巴比特 2018-07-2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P2P交易變得越發流行,因為許多人不再信任銀行和政府。

當然,P2P交易興盛還因為互聯網與生俱來的黑暗面——人們希望避稅,躲開監管或僅僅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加私密。從合法意義上講,政府需要監控互聯網,因為網絡可能被用來為非法活動提供資金,例如偷稅漏稅、洗錢和資助恐怖分子。網絡犯罪日益猖獗,需要有人保護無辜者免於公害之傷。

區塊鏈是基於一種“信任協議”,即一種能防止黑客攻擊並提高安全性的技術。區塊鏈基於“雲”(計算機組成的私人網絡)工作,並每次交易的數據沿著分佈式分類賬戶的鏈條(因此稱為區塊鏈),從一個分類賬(塊)移動到另一個分類賬戶時,對其進行驗證和批准。因為系統在每個鏈檢查並存儲交易信息,所以在不知道每部分鏈的密鑰的情況下很難將其破解。

區塊鏈技術可以“重新發明金融服務,重構公司,重塑經濟包容和企業家精神,重建政府和民主,解放文化”——如果你相信區塊鏈發明以來的種種炒作的話。自從神祕的中本聰在2008年使用區塊鏈技術推出比特幣以來,人們就興趣高漲地廣泛採用,出現井噴式首次幣發行ICO)。到目前為止,比特幣價值多次突破6000億美元。

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間ICO籌集了45億美元,但據未經證實的消息,其中80%的ICO都是騙局。事實上,正如一個韓國ICO最近宣稱的,高達3200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或丟失,“無法破解”或絕對安全的光環已隨之喪失了。隨著比特幣市場達到這種規模,央行決策者和金融監管機構終於意識到這項新技術的潛力及相伴而來的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2018年度報告涉及了信任問題的核心:“由於記錄交易信息的去中心化共識的脆弱性,(對虛擬貨幣的)信任隨時會消失。這不僅會為個人支付的終結性帶來疑問,還意味著比特幣可能會停止運作,從而導致價值完全喪失。此外,即使信任可以維持,比特幣技術也意味著效率低下和大量的能源耗費。比特幣跟不上交易需求的步伐時,就容易出現擁堵和大幅價值波動。”

當然,分佈式賬本技術正在逐步用於提高現有銀行和交易所業務的安全性。但將區塊鏈技術炒作成能給多個行業和整個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則無異於騙人的萬金油。虛擬貨幣的投資者應該意識到,一旦監管機構開始對這些ICO和虛擬貨幣運營發佈禁令或進行監管,他們就會發現其中存在欺詐、損失和操縱行為,最終只能以悲劇收場。像其他任何東西一樣,對區塊鏈的信任需要通過自身來爭取,而不是通過炒作來創造。

我們相信人類的創造力,但只有笨蛋才會以為區塊鏈將成為所有人的致富之路。買家須多加小心了。

來源:財經雜誌(2018年7月9日版)

原文標題:《區塊鏈之辯:不要忽略光環下的現實風險》

作者:沈聯濤(作者為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