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塊鏈到新三板:區塊鏈概念公司層出不窮

區塊鏈概念 新三板 共識機制 易三板研究院 2018-07-24

2017年初,比特幣兌美元的交易價格為970美元,此後一路上漲,到2017年12月,該價格一度突破2萬美元,一年內飆升超過20倍;2017年10月,迅雷推出玩客雲和玩客幣,玩客幣的價格在幾周內翻了80倍,玩客雲在京東的銷售出現一機難求的現象,二手玩客雲的報價也都翻了幾倍,玩客幣的火爆也帶了迅雷股價的大漲,徘徊在4美元左右的迅雷股價最高超過24美元;到2018年春節,橫空出世的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群更是將人們對幣圈和區塊鏈的熱情推向了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區塊鏈相關創業項目也層出不窮,擁有超過一萬家掛牌企業的新三板中也不乏區塊鏈的身影。 

3.jpg

新三板區塊鏈概念公司

截止到6月22日,新三板上有接近170家掛牌公司發佈過涉及區塊鏈業務的公告,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相關行業,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有90家,佔比達到5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31家,佔比19%,其他行業領域包括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教育等。

新三板企業涉足區塊鏈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公司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其主營業務中,如太一雲(430070.OC)、巨靈信息(430316.OC)、財貓網絡(430361.OC)等,此類公司數量最多,合計超過140家。這些公司或用區塊鏈技術升級原有業務,或整體轉型為區塊鏈公司,或設立研究院。從項目實施進度來看,公司又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公司區塊鏈項目或業務已有實質性進展,第二類是區塊鏈業務或區塊鏈技術與原有業務的結合尚處於起步階段。

第二種是設立子公司或參股其他公司,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區塊鏈技術研發、服務相關項目,目前共有20家公司採用此種方式,如現在支付(832086.OC)、多美股份(837450.OC)、飛田通信(430427.OC)、華證聯(833166.OC)等。

第三種是新三板掛牌公司與其他公司簽署與區塊鏈有關的戰略協議,目前發佈過相關公告的公司共有四家,分別是航天華世(836964.OC)、聯誠智取(871821.OC)、俊芮股份(838978.OC)、匯實科技(839712.OC)。

除此之外,正在申請掛牌的嘉楠雲智,是一家生產區塊鏈挖礦礦機的公司。截至2017年4月末,公司累計售出阿瓦隆系列礦機約為16萬臺,佔據了全球比特幣算力市場的22%。

3.jpg

4.jpg

儘管新三板公司在擁抱區塊鏈技術上具有較高的熱情,但也應該注意到目前僅有太一雲一家公司在年報中明確列示出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營業收入,2017年太一雲區塊鏈技術收入為1650.87萬元,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0.11%。對區塊鏈技術研發的投入也使得部分公司出現大額虧損,2017年商動力(871029.OC)未分配利潤累計金額為-1036.13萬元,區塊鏈的研發投入支出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樣出現虧損的還有黑馬軟件(839897.OC),2017年黑馬軟件合併報表淨利潤為-781.45萬元。

任何事物在發展早期都會引起多方面的討論,區塊鏈也不例外,區塊鏈的追隨者堅信區塊鏈是下一個重大技術趨勢,機會稍縱即逝,錯過追悔莫及;區塊鏈的唱衰者則認為區塊鏈是偽風口。那麼,這個所謂的區塊鏈到底是為人們打開了通向財富自由的大門,還是引誘人們瘋狂的魔鬼呢?

比特幣核心----區塊鏈

區塊鏈的概念首先出現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是比特幣的核心,一種無須中介參與、亦能在互不信任或弱信任的參與者之間維繫的一套不可篡改的賬本記錄的技術,理解區塊鏈的運作方式首先需要了解比特幣的交易過程。

比特幣實質是一串數字簽名鏈條,比特幣系統裡記錄的是一筆筆比特幣交易,每一筆交易都記錄著包含上一筆交易(錢從哪兒來)的數字簽名,加上下一個持有者的公鑰(錢到哪兒去)的數字簽名。一個完整的比特幣交易流程可分為如下四步:①驗證支付錢包是否擁有足夠的比特幣去實現支付並計算轉出金額和找零;②創建此次交易,交易包括一個輸入和兩個輸出;③對輸入和輸出簽名:輸入者為此次比特幣交易的支出者,也是該比特幣上一個交易的輸出者,輸入中包含支出者的公鑰,用以驗證支出者擁有此次交易所用的比特幣的所有權;兩個輸出分別是比特幣收款方的錢包地址和支出者接收找零的錢包地址;④交易創建完成後,將此次交易向比特幣網絡廣播出去,當此次交易被確認、打包到區塊中並得到全網共識確認後,這筆交易就確認有效了。

如果把區塊鏈當做是比特幣交易的賬本,區塊則相當於賬本里的每一頁賬單,區塊由礦工生產,礦工的實質是記賬員,礦工利用其挖礦計算機,依靠計算機的算力來為全網的比特幣交易記賬、蓋時間戳。成功生成區塊即成功記賬的礦工能夠獲得新區塊的比特幣獎勵和被記錄在賬單裡的交易的手續費,在比特幣系統運行的前四年裡,礦工挖出區塊能夠獲得50個比特幣獎勵,到2017年礦工的比特幣獎勵為12.5個。比特幣系統規定平均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每個區塊大概能容納數千筆交易。每個新生區塊不僅包含十分鐘內交易信息,還包括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並生成新的哈希值,新生區塊鏈接在前一個區塊後面,由此形成區塊鏈。區塊是由連續的數字來標識,在比特幣的世界裡被稱為區塊的高度,第一個區塊被稱為創世區塊,從任一區塊沿鏈回溯,最終都會到達創世區塊。在記賬權的競爭中,比特幣系統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機制,即PoW。在PoW機制下,只有證明自己的算力在10分鐘內是全網最大的,解SHA256密碼學問題效率最高,才能求解成功,獲得記賬權和相應的區塊獎勵。只有正確記錄了全網十分鐘內的所有交易並都蓋好了時間戳,區塊才能被全網認定合法。區塊產生後要向全網其它節點公開,一旦區塊被全網接受後,各節點開始競爭下一個區塊。

5.jpg

以共識機制為核心----區塊鏈的四大技術組件

區塊鏈的技術可以分為通信、存儲、安全機制和共識機制四層結構。在通信層面,區塊鏈的技術來源為P2P網絡技術,即點對點傳輸,P2P網絡模式是一種多中心化的網絡模式,P2P網絡中個節點計算機地位平等,每個節點擁有相同的網絡權力,不存在中心化的服務器,對應到比特幣系統中為每個節點都擁有記賬權、系統中不存在第三方信任中介、形成一個點對點支付系統,P2P網絡模式是區塊鏈多中心化的技術基礎。在數據存儲層面,區塊鏈中的數據以區塊的方式永久儲存,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逐個先後生成並連接成鏈,每一個區塊記錄了創建期間發生的所有交易信息,基於P2P網絡模式,區塊鏈實現了分佈式數據儲存,即數據分散存儲在網絡的各個角落,分佈式數據存儲能夠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並且具有易於擴展的優點。區塊鏈的安全機制主要是利用多種密碼學原理進行數據加密和隱私保護,哈希算法就是區塊鏈中保證交易信息不可篡改的單向密碼體制。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共識機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區塊鏈系統節點之間的相互信任程度,也決定了其他使用者對於區塊鏈上數據的信任程度,現有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等。

6.jpg

基於上述技術組件,區塊鏈具有多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優點。在2014年前後,業界開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價值,智能合約和多中心化應用(Dapp)在區塊鏈的技術基礎上有了實現的可能,區塊鏈從數字貨幣領域走向金融服務、物聯網、數字版權等領域。

金融領域應用一馬當先

業界將區塊鏈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區塊鏈2.0、區塊鏈3.0,區塊鏈1.0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應用,主要解決貨幣和支付手段的多中心化;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2.0是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相結合,可用來註冊、確認和轉移各種不同類型的資產及合約,如各種金融交易、公共記錄、私人記錄等,從而更宏觀地對整個市場多中心化;以EOS為代表的區塊鏈3.0則將區塊鏈的應用拓展到金融領域之外,為各行各業提供多中心化解決方案,最終實現可編程社會。當前區塊鏈應用發展已經超越比特幣,進入到了區塊鏈1.5時代,隨著區塊鏈收到的關注越來越多,相關創業公司也層出不窮。很多機構結合行業情況與區塊鏈的特點在眾多領域進行積極的探討和有益的嘗試,但是當前除金融服務行業的應用相對成熟外,其他行業的應用還處於探索起步階段。

7.jpg

8.jpg

在金融服務領域,區塊鏈技術以其多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特性,擁有重構金融業基礎架構的潛力。首先,區塊鏈技術運用共識機制算法,在機器之間建立“信任”網絡,通過技術背書來進行信用創造,有別於傳統的中心化信用機構信用創造機制;其次,區塊鏈點對點的交易模式將會對金融中介機構如託管機構、清算所等造成巨大的衝擊,不斷弱化其功能;第三,區塊鏈的分佈式網絡能夠有效降低傳統金融體系面臨的系統風險,信息不可篡改、不可逆的特性更有助於監管和審計工作的實施;最後,智能合約的應用也將推動金融智能化的進程。

在供應鏈領域,供應鏈是一個集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用戶等於一體的複雜網鏈結構,在現有的供應鏈管理機制下,供應鏈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信息被離散地保存在各個環節各自的系統內,信息流缺乏透明度,由此產生假冒偽劣產品破壞市場秩序、信息傳遞扭曲失真、上下游行業壁壘降低供應鏈整體效率等問題。區塊鏈的應用則能夠重建供應鏈體系,在區塊鏈高可信共識、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證下,區塊鏈能夠記錄供應鏈上每一個物品的真實生命軌跡,有效保障市場各方的利益免受假冒偽劣產品的侵害。此外,區塊鏈的分佈式結構能夠使供應鏈各方實現點對點通信,顯著增強供應鏈上下游溝通的效率和準確性。

區塊鏈落地五大障礙

儘管區塊鏈技術擁有諸多優點,具有顛覆原有技術模式的潛力,但在區塊鏈項目實際落地過程中,依然出現一些障礙。

其一,區塊鏈運行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儘管區塊鏈計算機在理論上圖靈完備——即速度無窮快、存儲無窮大、可以計算任何可編程的問題,但由於網絡延時等物理因素影響,數據寫入區塊鏈,最少要等待十分鐘,所有節點都同步數據,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拿比特幣舉例,當前產生的交易有效性受網絡傳輸影響,比特幣交易每次的確認時間大約10分鐘,6次確認的話需要一個小時,交易數據延遲時間較長。此外,在PoW機制下,區塊鏈需要利用上千臺礦機組成的世界計算機來完成“多中心化應用計算”,效率低下。

其二,區塊鏈存在嚴重的高能耗問題。區塊的生成需要礦工進行大量的計算,在比特幣系統運行早期,粗略估計全球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每天在挖礦中花費150萬美元,一年將近5.3億美元,隨著礦機算力的提高,消耗的能量和金額也隨之增長。英國一家電力信息網POWER-COMPARE預測,按照目前比特幣挖礦、交易耗電量的增長速度,至2020年比特幣耗電量將會與目前全球用電量持平。

其三,隱私保護問題。在區塊鏈公有鏈中,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獲得完整的數據備份,所有交易數據都是公開和透明的,這個區塊鏈的優勢特點,但在另一方面,這個特點又是致命的,對於商業機構來說,很多帳戶和交易信息是這些機構的重要資產和商業機密,機構並不希望公開分享給同行。

其四,安全問題。在區塊鏈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史上,安全問題清晰可見:2010年8月,由整數溢出的漏洞憑空造出1840億個比特幣;隨後又發生多起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銀行被盜事件;2018年6月初,360發現EOS“史詩級漏洞”,市場一度震盪,此後發現的一系列漏洞導致EOS主網上線一再延期;以太坊最大的特點就是智能合約,但其漏洞也導致了以太坊很多安全問題,如以太坊分叉事件。安全事件出現在區塊鏈領域的各個環節,智能合約、數字錢包是區塊鏈安全事件頻發的重災區。每一次的安全事件,都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其五,監管博弈問題。區塊鏈的去中心、自治化的特點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在監管無法觸達的情況下一些,市場的逐利等特性會導致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非法領域,為黑色產業提供了庇護所。

區塊鏈的落地障礙解決離不開區塊鏈核心技術的更新發展,隨著人力、物力投入的增加,在共識機制、安全算法、隱私保護等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會對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跨越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區塊鏈在未來將會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從區塊鏈到新三板:區塊鏈概念公司層出不窮
本文來源: 易三板研究院 文章作者: 孔輝 我要糾錯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比特幣實時價格 ¥52897.26(數據來源:火幣Pr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