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每逢加密貨幣行業盛事——紐約共識大會舉行,比特幣價格必漲,今年也不令人失望。上週大會期間,比特幣最高上漲了 20%,整個行業信心大增。但較少有人注意到的,以太幣才是今年的黑馬,同期漲幅高達 50%。

過去兩個月來,比特幣領先復甦,帶動加密貨幣市場回暖,但以太幣行情卻一直相對低迷。上週情況出現翻轉,以太幣在紐約共識大會期間上演大幅補漲。5 月 13 日大會開幕後的一週內,比特幣約從 6900 美元最高漲至 8300 美元,以太幣則約從 180 美元最高漲至 270 美元,漲幅遠超比特幣。不僅如此,自去年 12 月的低點 80 美元算起,以太幣至今已反彈逾 230%,也超過比特幣的約 130%。

以太坊補漲的原因分析起來有很多,但貫穿整個紐約區塊鏈周的“ DeFi ”,是最值得一提的主因。這堪稱是今年數十個大小活動中,全球加密貨幣投資人與從業者的最大談話焦點之一。隨著 DeFi 項目在過去一年內快速增長,現在愈來愈多人期待 DeFi 可以成為以太坊繼 ICO 之後的下一條發展主線。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圖|紐約區塊鏈周(來源:DeepTech)

“ DeFi ”是“ Decentralized Finance ”的簡稱,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基本概念是去除傳統金融機構或第三方中介,讓個人與個人可以通過區塊鏈直接服務彼此的金融需求。

以目前最大 DeFi 項目 MakerDAO 為例,就是讓用戶可以直接抵押加密貨幣,借出穩定幣 Dai 的貸款,整個過程由以太坊智能合約管理。這就是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在沒有中心化銀行或借貸服務商的情況下實現借貸行為。除了借貸之外,DeFi 的可能應用方向還包括去中心化的保險、銀行,甚至是風險投資。

過去以太坊公認最活躍的發展方向當屬各種代幣發行和募資,尤其是 ICO(首次代幣發行)。但在 ICO 數據頻創新低、與巔峰時期相比已縮水超過 99% 之際,DeFi 目前雖然規模仍很小,卻呈現出相當迅猛的增長。

據 defipulse 數據,截至目前,佔整個 DeFi 生態比重過半的 MakerDAO ,其鎖倉規模(評估項目規模的一個指標)已達 4.7 億美元,3 個月來增幅近 6 成。而另一個知名 DeFi 項目加密借貸公司 BlockFi 今年初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其營收與客戶數自去年 6 月以來已增長 10 倍。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圖|MakerDAO 鎖倉規模變化(來源: defipulse )

加密貨幣數據與資訊平臺 Messari 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Ryan Selkis 就在 Consensys Ethereal 峰會上表示,他看好以太坊最終將成為“ DeFi Chain ”。他分析,如果把以太坊看作是可編程的貨幣,可用作 DeFi 應用程序的燃料,那麼以太坊就可以作為去中心化金融交易的清算層,這有著取代整個全球金融體系的潛力。

區塊鏈軟件開發公司 Consensys 今年稍早發表的研究也指出,DeFi 是 2019 年區塊鏈最活躍的發展領域之一,而以太坊項目在整個生態系統已居於領先,有超過 100 個項目投入開發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包含穩定幣、支付、DEX(去中心化交易所)、投資、KYC & 身份認證、衍生品、貸款等。

Consensys 研究人員表示,一方面,開放金融平臺讓全世界的個人能夠參與這個嶄新的、重塑的金融體系;另一方面,去中心化金融解決方案也在改變既有的傳統機構,“我們眼前看到的是一個處於早期階段的全新產業。”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圖|以太坊 DeFi 生態(來源:Block Genesis,DAppChaser )

另外,根據 defipulse 數據,目前排名前 10 大 DeFi 應用中,有 9 項都是基於以太坊開發,也可以證明以太坊在 DeFi 領域的重要性超過其它公鏈平臺。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圖|前 10 大 DeFi 應用(來源:defipulse )

而從以太坊的幾大宿敵紛紛搶進,也可以看出DeFi 的未來多麼被看好。

著名公鏈 EOS 創始人 Daniel Larimer 在共識大會登場前,就在推特上突然抨擊以太坊的 DeFi 已經“失敗”,並稱 DeFi 的未來是在 EOSIO。他強調自己創立的比特股(BitShares)是最早的 DeFi 平臺,現在最具代表性的 DeFi 應用 MakerDAO,其團隊當初也是比特股開發成員,並批評以太坊性能難以滿足各種 DeFi 應用的需求,只有 EOSIO 才能實現“速度、低延遲、有序索引、浮點和 C++ 等”。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來源:Twitter )

波場創始人孫宇晨也在共識大會期間將現場照片發上推特,並標註波場和 BitTorrent,表示要“敢於DeFi”。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來源:Twitter )

“DeFi”已成為目前加密貨幣行業對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的共通用語,但“ DeFi ”不僅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同時也可以稱為“Open Finance”、“Transparent Finance”,都是要凸顯去中心化金融具備開放性(無需准入)、分佈式、透明性的特質。

加密貸款公司 Dharma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Nadav Hollander 在共識大會的“定義 DeFi ”論壇環節上表示,他認為 DeFi 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看。最狹義層次是用智能合約去除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進一步而言是可以創造新形態的金融產品,在開放、開源、無需准入(permissionless)的區塊鏈生態環境中,打造更有競爭力的金融系統。而最廣義而言,是有望脫離現代金融體系的想象,創造一個無需與政治緊密結合的金融系統。

金融服務技術風險投資公司 FinTech Collective 的投資團隊負責人 Sean Lippel 此前在 Medium 撰文指出,“去中心化金融是一個連續性的概念”,從區塊鏈技術發展應用來看,相比此前看到的任何其它方向,DeFi 都是更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服務已進入一個基於網絡的金融的新時代。

他進一步指出,DeFi 的意義可以分別從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來看。在發達市場,DeFi 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選擇,削除傳統金融系統的成本,以及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流動性和產品創新。而在新興或前沿市場,DeFi 可以更安全地存儲價值,讓全世界 17 億不被任何正式金融體系接納的成年人口,得到銀行式的服務。

根據 FinTech Collective 研究,現有的 DeFi 項目已發展出四大類投資主題,第一類是銀行、借貸、支付(如:匯款、小額支付、穩定幣、加密抵押借貸);第二類是財富與資產管理(如:託管、投資、代幣化平臺);第三類是資本市場(如:衍生品、資產交易平臺、交易後清算);第四類則是保險(如:次級交易、中介與再保險)。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以太坊大漲230% 背後,紐約區塊鏈週上熱議的 DeFi 是什麼?

圖| DeFi 四大類投資主題(來源: FinTech Collective )

不過,對於 DeFi 的未來前景,以及以太坊是否該集中朝向 DeFi 發展,從 Consensys Ethereal 峰會,到 CoinDesk 的共識大會,行業人士也有相當多的反對意見。

CryptoKitties 開發商 Dapper Labs 的 Brian Flynn 認為,DeFi 是先有解方再找問題,只會一時流行。只是去年流行的是加密貓,今年流行的是 DeFi 的 MakerDao。

專注區塊鏈的律師事務所 Byrne & Storm 合夥人 Preston Byrne 也說,金融非常複雜,比很多非常聰明、但缺乏經驗的開發人員所想得還要複雜困難。他舉例稱,自己曾在 2015 年協助德意志銀行打造一個企業債券應用程序,在加入所有經濟相關元素與用戶接口等設計後,最後總共寫了 5 萬行代碼,“你無法將這樣的東西放在以太坊公鏈上”。

Coindesk 顧問委員會主席 Michael J Casey 在 2019 CoinDesk 共識大會會刊 Consensus Magazine上,以《從加密寒冬到DeFi》為題發表文章,指出“ DeFi ”和“ staking as a service ”(質押即服務)正在既有的基本加密貨幣基礎建設上,塑造一個未知的新貨幣系統。這有望帶來新的金融模式,但無疑也可能引發風險,就像傳統金融可能出現的系統性危機。

事實上,DeFi 仍是一個相當新生的領域,若要成為以太坊、或是加密行業的未來,至少還要克服以下幾大問題。

第一,DeFi 規模仍然很小。根據不同統計數據,目前 DeFi 項目鎖倉規模總額大約在 5-10 億美元不等,這與整體加密貨幣超過 2000 億美元的市值相比,十分微不足道,更不用說是傳統金融行業動輒以萬億美元計的規模。

第二,DeFi 基礎建設不足。發展金融服務,基礎建設是必要前提,DeFi如要獲得更多采用,就必須先完善基礎建設,包含各式開發工具與 API、金融數據、身份認證,甚至是底層公鏈系統性能等。

第三,DeFi 風險程度難以評估。2008 年金融海嘯就是起源於未能事先正確評估次級按揭貸款、按揭貸款抵押支持債券、信用違約互換等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程度。而加密市場歷史極短,DeFi 項目風險評估缺乏驗證,例如加密借貸抵押比率應該多少才是真正安全?若 DeFi 項目持續成長,規模不斷擴大,會對整體加密市場帶來什麼連動影響等?

第四,DeFi 尚未證明其商業模式。儘管 DeFi 領域近來快速成長,但絕大多數項目目前都處於尚未盈利階段,DeFi 的目標市場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增長空間、核心用戶是誰,都尚未有明確參考依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