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規範期指交易規則 加快推出平準基金

■郭施亮

這些年來A股單日跌幅逾5%的次數並不少,股市大起大落的表現,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制度建設不完善的一面,而在逐漸走向全球大舞臺的背景下,制度建設就頗顯關鍵,這同樣影響到投資者的財富命運。因此,對於股市提出九點建議僅供參考。

進入5月份,在內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下,A股再度出現了全面大幅下行的走勢,市場投資信心以及賺錢效應遭到了較大沖擊。作為一個頗具全球影響力的新興市場,A股的大幅震盪難免會對全球市場構成衝擊。回顧這些年來,A股出現單日跌幅逾5%的次數並不少,股市大起大落的表現,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制度建設不完善的一面,而在逐漸走向全球大舞臺的背景下,A股的制度建設就頗顯關鍵,這同樣影響到投資者的財富命運。因此,對於當下的股市,筆者提出九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規範股指期貨交易規則,儘快推出符合普通投資者需求的風險對衝策略。在成熟市場,股指期貨這一交易工具有利於完善市場的風險對衝需求,利於降低市場的波動率,是股市成熟發展的重要配套工具。不過,在A股市場中,股指期貨卻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期現市場交易制度不對稱、市場信息不對稱以及股指期貨規則設計更多偏向於機構投資者等問題。在機構投資者自律性不強的背景下,容易加劇機構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之間交易不對稱的風險,相應的規則有待完善。

第二,建立更為完善與成熟的輿情監控機制,以最及時的速度對市場傳聞及消息進行迴應。在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種問題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於信息高度發達時代下,市場傳聞很容易得到擴散,對於尚未證實的消息,往往容易對市場造成不必要的波動影響。由此可見,建立更為完善與成熟的輿情監控機制頗顯重要,以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第三,取消退市整理期的設置。在一般情況下,退市整理期的設置往往存在畫蛇添足的問題,而在極端的市場環境下,若不是屬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且其基本面相對穩定,卻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跌破每股面值的股票,難免會存在錯殺的風險。因此,在具體操作中,應該區別對待。

第四,提升股市退市效率,主要對突擊保殼等行為進行嚴格監管,並逐漸縮短上市公司暫停上市、終止上市時間。在持續擴容的市場環境下,增強股市有效退市率,並完善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這也是盤活市場交易活力的關鍵所在。

第五,積極落實股份回購,尤其是鼓勵回購後股份註銷的行為以及用自有資金進行股份回購的行為。股份回購,成為近年來市場關注的焦點。從某種程度上分析,美股的長期牛市,或多或少受益於上市公司實質性股份回購的積極影響。不過,對於股份回購,仍需要區別看待,只有實質性股份回購後註銷的行為,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價值。

第六,減持規則要明確、細化,並強調減持的具體信息披露。對於沒有實質性減持原因的,應該延長解禁減持週期,對這類大股東、董監高應該提升減持成本。對於通過花式減持、組合式減持等方式規避減持規則要求的做法,應該要大幅提升其減持成本,並對尚未解禁的部分,大幅延長其解禁週期。至於違規減持行為,更應該從嚴處罰,提升市場震懾力。

第七,全方位提升整個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加快《證券法》的修訂工作,為證券市場從嚴處罰提供有效的法治基礎。在實際情況下,提升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頂格處罰力度不宜太輕,應該借鑑海外成熟市場的處罰力度,除了重罰金額外,可給予刑事責任。同時,對相關中介機構給予同等力度的處罰,以體現證券市場法律法規的震懾力度。

第八,加快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平準基金。曾經的國家隊基金,一度被市場認為具有平準基金的影子。但是,對於平準基金而言,應強調交易非盈利、交易透明以及信息披露嚴格化等原則。因為只有做到非盈利、信息披露以及交易透明等原則,才能夠更好體現出平準基金穩定市場的真實意圖。

第九,加快完善民事賠償、集體訴訟機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者保護。“投資者保護”不應該成為一句口號,更應該要有實質性舉措落實。如提升投資者的索賠效率、建立集體訴訟機制等。這是從真正意義上提升投資者索賠效率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投資者保護的有效舉措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